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清新区山塘镇水韵灵动、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龙舟之乡”等美誉,是清远围餐的主要发源地之一。7月7日,山塘“鲜”味——山塘镇首届“围餐师傅”厨艺竞赛在该镇龙舟广场举行,16名围餐名厨齐聚一堂,站在“英雄台”开启“舌尖之争”,争夺山塘镇最佳“围餐师傅”的称号。
7月7日,山塘“鲜”味——山塘镇首届“围餐师傅”厨艺竞赛在山塘镇龙舟广场举行。
据悉,本次活动是2023年清远·山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招商推介会暨三人燕尾龙舟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围餐是山塘镇的一个特色传统产业,结合“粤菜师傅”工程深入实施,该镇正着力组织围餐师傅进行统一培训和打造,推动围餐师傅向“粤菜师傅”转化提升,从人才培养、美食体验、设施建设等方面擦亮山塘镇围餐美食金字招牌,推动餐饮及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走出一条具有山塘特色的“以食为媒”乡村振兴之路。
参赛选手制作菜品。
根据比赛规则,参赛选手需要在2小时内,运用清远鸡、桂花鱼、乌鬃鹅、黄沙蚬、骆坑笋、丝苗米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指定食材完成10个菜品的制作,形成“山塘围餐一桌菜”。
参赛选手制作菜品。
有评委表示,得益于清新区和山塘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美食提供了大量绿色安全、纯正无公害的食材,基本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优质的美食链。处理和烹饪熟悉的食材更加考验选手的水平,火候掌控、配菜不同都会让味道有所差异。在高手过招之中,传承与创新、用心与细节就显得尤为关键。
现场制作的精美菜品。
现场制作的精美菜品。
现场制作的精美菜品。
山塘特色河鲜。
经过一番紧张角逐,山塘“鲜”味——山塘镇首届“围餐师傅”厨艺竞赛获奖名单新鲜出炉,根据成绩分别评出6名优秀奖及前十名,其中选手白健柏凭借出色发挥以83.8分勇夺第一的名次。全部参赛者信息将整合进“围餐师傅”预约系统,为清新区“粤菜师傅”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力量。
得分前三名的选手与颁奖嘉宾合影。参赛选手表示,未来他们将尽己所能,助力山塘鲜味走出清新、走得更远。 陈迟 摄
以此次厨艺竞赛为契机,山塘镇将进一步弘扬围餐文化,擦亮山塘围餐品牌,探索打造清新区围餐师傅名村机制。并加大对“围餐师傅”就业创业帮扶力度,扩大就业创业渠道,锻造高素质的乡村产业大军,推进“围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南方+记者 江绮雯 贺欢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江绮雯;贺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023年7月7日
山塘镇名厨齐聚龙舟广场
即将开启“舌尖之争”
多名选手将同台比拼厨艺
炉火烈焰,一同寻味山塘围餐味道!
究竟谁能胜出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 class="pgc-img">>届时,身经百战、突破挑战的山塘围餐师傅们将站在英雄台上一战高低!作为吃货的我们千万不能错过这场色香味俱全的家乡盛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网络)
大赛由清远市清新区山塘镇人民政府主办,清远市清新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现场来自山塘镇多名选手将同台比拼厨艺。
大赛同时开启网络直播,如果不能来现场观赛的亲们,可以通过扫描看直播,共同见证一场舌尖上的美味之旅。
【7月7日扫描“清新tv”视频号观看直播】
打造“围餐师傅”是清新区山塘镇走出了一条“以食为媒”的乡村振兴之路。作为清远围餐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围餐是山塘镇一个特色传统产业,山塘正着力建设实施粤菜师傅系列工程,积极组织围餐师傅进行统一培训和打造,争取让他们通过考核成为“粤菜师傅”,从餐饮人才培养、美食体验设施建设等方面擦亮山塘镇围餐美食金字招牌,推动餐饮及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塘“围餐师傅”竞赛报名还在持续中
有兴趣的师傅们马上动手报名吧!
↓↓↓
秀厨艺赢奖金!属于山塘人的厨艺竞赛开始报名啦!等你来show→
清新TV,赞187
7月7日,山塘龙舟广场
山塘围餐师傅
高手过招 风云再起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盛事
编辑:刘小仪
校对:黄小橙
编审:邓小米
苏州游玩的人,山塘街是要去的,尤其是晚上红灯笼亮起来,更是衬托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神韵,但这次来苏州原本想看看早晨的山塘街,却发现山塘街的精华是在一路之隔的那一段小弄堂。山塘街其实是分东西两段的 ,与热闹的山塘街东段形成反差,山塘街往西星桥段却是淡定从容的,游客也很少光顾,这里才是苏州的市井,原汁原味的旧模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的山塘街,东至箕门、西至虎丘,长约七里,故又称为“七里山塘”,但真的能走完这七里的游客很少,从御碑亭到新民桥的那段,是游客所熟悉的山塘街,非常的商业化。而从新民桥开始往西的那一段,不那么拥挤,不那么繁华,却十分接地气,是苏州人真实的生活场景。后半段山塘,两旁的店铺显得非常生活化,奶茶店、茶馆、大餐馆在这里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水果店、炒货店、裁缝店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店铺。这些小店,没有太多的装饰,却也在老街上自成一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里临街的建筑风格统一,楼上是住户,楼下各式各样的小店,鞋帽店、粮行、古旧书店、老理发店、烟杂店……热闹的讨价还价,满是喧嚣的烟火气,早起的苏州人,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在这条街上,有很多老字号的小吃,几乎每家美食店都要排队,而且也是老苏州们品尝美食的重要“打卡地”,一大早店家门前就排了老长的队,绝不是游客,是很多穿着短裤睡衣的老街坊。这些餐饮老店在山塘街上扎根了几十年,见证了老街的岁月变迁,也陪伴了几代苏州人生活与成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吃饱喝足,接着沿山塘街再往西走,美食店渐渐少了,但一路经过的古建筑也很有看头。汪氏义庄、陕西会馆、山东会馆、观音阁、吴中贝氏纪念馆、五人墓、普福禅寺等古迹,如一条历史长卷,缓缓展现在眼前。这条看似普通的小弄堂,却是藏龙卧虎之地。不经意间,一抬腿,就有可能踢出一块有价值的石碑,或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石刻。
< class="pgc-img">>踏着青石板一路向西,没几步就能发现古建筑。山塘雕花楼,原名许宅,是清代苏州名医许鹤丹家宅。清康熙、乾隆年间,苏州是我国东南部最大的商贸中心,各地商人纷纷在山塘街建立会馆。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陕西会馆,原有殿宇楼阁山水园林,砖雕、照壁、石狮、踏步、码头等一应俱全。但现在仅存偏殿三间,会馆门墙也是后来修复的,牌楼上有精美的磨砖雕刻,檐下饰磨砖斗拱,秀雅中透露沉厚。山东会馆建于清朝顺治年间,现残存门墙、旧屋五间和会馆记事碑刻等。头门两侧墙高8米,通体贴磨细青砖,瓦檐下有成排砖雕斗拱,极为精致,这些砖雕刻更是精美华丽,让人惊叹。
< class="pgc-img">>临河而居的原生态苏州人家,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小桥流水风格。七里山塘,总共有7座古桥横跨在山塘河上,整体建筑是一边人家开门见河,一边人家是临街,沿河护栏边,居民们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把河岸打扮得越发美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山塘街,前半段繁华,后半段烟火。如果说山塘街的前半段是留给游客的,那么后半段就是留给苏州人自己的,想了解这里的故事,不妨离开喧闹嘈杂的商业街,来这后半段走上一走,这样的山塘,值得你慢慢走,用心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