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成本是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企业老板都非常关注。最近集团公司销售额相较去年有了较大的下降,为了保证公司利润,领导希望HR能出台一些降低人工成本的措施与方案,同时,又要确保不能影响到公司业务。作为HR,人工成本的降低主要有哪些方法?想要不影响公司业绩,我们又该选择哪些方式来降低人工成本呢?
< class="pgc-img">>四种实战方法助HR降低人工成本
某集团下属有一个产业,这几年过得不太好。WHY?市场投标总是遭遇滑铁卢。究其原因,确实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同样的价格,别人能做,我们做了亏。因为我们的员工社保公积金都是按规定实际缴纳,有些公司是根本不给员工缴纳这些的,或者交的很低。还有在避税方面,人家也敢放开手做,我们不行。或者大家觉得这是个无稽之谈。实际上,很多正规化运营的公司因此失掉了不少订单。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而政策的空子或稽查力总是姗姗来迟。
今天的话题是如何降低人工成本。首先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从HR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这些菜单,社保公积金怎么交,异常出勤工资怎么发,补偿金给不给,加班费怎么计算,特殊工种津贴给不给,还有高温费等法定费用等。这么一列举,貌似看到一大笔钱,光是社保费用就占到平均人工成本的20%以上了。但是,企业能不能在这方面动脑筋。我不好直接回答。这么说,一个打算干几年就关门的公司,敢于去冒险违法操作。如果想一直持续经营发展下去,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然,有眼光有规划的公司绝对不要去碰这些底线。
< class="pgc-img">>除了这些,貌似人资也没有什么可以影响到人工成本了。作为传统人事,确实束手无策了。当我们给自己强行拔高一下,来到人力资源的战略和专业化管理层面,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去做。这些事情,常常被认为是理论派做法,但实际上创造的价值潜力巨大。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企业牛,HR就牛,然后公司给HR的工资也牛。你想不想当那个牛气的HR,这里给你几招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做法。
通常来讲,企业必须要提前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人工成本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这个时间一般是当年的11月份左右。人工预算从组成来看,主要包括固定工资(要考虑到次年的调薪幅度)、绩效工资(业务提成先归到这里)、五险一金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包含过节费、团建费等)。很多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考虑员工宿舍和班车等费用,这里暂且不谈。根据预算项目往前推,要确定人工预算,就要确定次年的用人计划,要确定用人计划,就要明确次年的业务规划,而业务规划由企业经营战略决定。战略和业务规划,从HR职能上来看,没有直接关系,也不能直接干预。所以业务规划确定后,HR才能组织制定用人计划,确定人工预算。
好了,人工预算流程就讲到这里。其实预算本身就是一个控制人工成本的平台。但我们今天不从预算的角度来讲降低成本。而是从人力资源几种专业化方法技能出发,更具体的谈如何降低人工成本。
< class="pgc-img">>01、组织设计角度
降低人工成本,不外乎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降低平均工资水平,一种是减少岗位和人数。第一种做法,可以由实操过且成功的人来介绍,我就不过多评论了。所以,我们更普遍的从第二种做法入手,力求科学合理的做好人员精简。
先从组织设计角度来看。很多公司减员从人才盘点开始,然而可能做不出什么效果。20世纪通用上任了一位全球总裁,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做杰克韦尔奇。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压缩人员,杰克韦尔奇从组织结构入手,将原先六级以上的管理层级压缩为三级(也就是说从公司负责人到员工,只存在三个层级),完成了组织扁平化的改造。管理层级减少,结果是机构拆除与合并,人员重新分配和优化,减员是组织优化的自然结果。
我们再举个例子,对于集团化公司,治理结构是个永恒的话题。假设集团是个总部,下设多家分公司,如何治理分公司呢。不同管控模式,不同集分权下,员工数量也是千差万别。就说一点,分公司只负责生产和执行,分公司管理层就简单,部门结构也简单,管理人员数量就少很多。集团负责这些职能的统筹和执行,集团的职能由所有分公司共享。分公司负责人借助集团的相关职能共同做好对分公司的管理(矩阵式管理)。这样的话,集团就是相对规模大的总部,因为职能上移了。从人数上来算个总账,减员的幅度很多。
< class="pgc-img">>02、用人计划角度
上文讲人工预算的时候提到,要确定预算,必须要有用人计划。所以11月启动预算工作,次年人员编制和招聘计划在预算前就要确定,否则预算就难以落地。很多公司并不能这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做人工预算的时候都是估算,甚至做做形式。因为人员计划没有出来,就按照上一年平均人数或者当前员工人员直接确定。这样的预算,和控制人工成本基本没有关系。
首先看战略,是扩张,还是收缩,或者是保持。如果是扩张战略,可能会在增加区域布局,增长设备投入,业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预算闭门造车,还是按照上年度人数来,那就连废纸都不如了,因为这种预算会造成反而会拖后腿,瞎指挥。战略确定后是具体的业务规划,在原先基础上的增减,决定用人计划的增减。用人计划的精准与否,是HR在业务规划基础上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评估的结果。用人计划的精准,本身就是在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
< class="pgc-img">>03、岗位设计角度
岗位来源于工作分析,本质是任务叠加到满负荷。什么是满负荷,一件事情原先3个人做,经过评估,2个人做工作量正好饱和。
关于岗位设计我们多讲两句。你正在做的岗位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有的岗位需要几个人做?其实背后都是由任务的叠加和价值决定的。拿市场经理岗位做个例子,主要职责是市场开发,完成现有的订单目标。这是职能决定的,要开发市场,企业不能缺少这个岗位。但市场目标提高了,由1个亿变成5个亿了,就要增加市场经理的人数。假设一个人的能力上限是2亿,那就需要另外增加2个市场经理,变成了3个市场经理。但是当市场收缩的时候,目标变成2个亿了。肯能就要有两个市场经理要离开。
另外,根据任务和职责的相似相通的特点,可以将现有的岗位进行合并,培养一岗位多职的员工。目标是减少了岗位数量,减少了用人数量。比如奶茶店员工,最早分为收银员、操作员(制作奶茶)、其他工种。但这种分工明显存在时间上的空间。所以奶茶店的员工职责统一了,丰富了,每个人都要会制作,能收银,懂得全部的流程和工艺。这样的话,点完单后,每个人都投入到制作之中,效率就会高很多,适应了市场。再比如公司的项目人员,一个项目部到底需要多少人,如果按照标准的岗位分工,十几个人不算多。但根据项目产值和管理需要,人数是可以兼顾到全面,但却存在着很多精简空间。如果员工都能达到项目经理的水平,可能一个项目需要2-3个人就够了。
< class="pgc-img">>04、薪酬结构与激励控制(一个悖论)
先破一个命题,有人说员工看钱做事,钱多就多付出,钱少就懈怠。所以通过降薪降低人工成本,是自己挖自己的墙角。
说的的确有道理。从个体看,收入降低是打击,会造成消极怠工,公司损失的更多。但如果从整体看,绩效和浮动奖金适当的减少,或者根据业务增减,同比例同向调整,然后将浮动部分的差异体现出来。说白了,就是干的好的干的多的,多拿奖金,不好不坏平平淡淡的就拿固定工资。这样就避免了大锅饭,浮动工资流于形式,起不到激励作用,还要月月发,年年发。年度调薪也是一个道理,根据员工综合评价,业绩能力态度表现拉开差距,好的调薪幅度就高,一般的就象征性的平均调幅,待改进的不予调薪。这样整体调幅下降了,激励作用也发挥了,收到了双赢的效果。
此外,人力资源部还可以根据人才现状预测未来人才供给情况,反过来建议甚至干预业务部门的发展。避让说,某项业务属于传统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人工成本却居高不下,公司从战略上是否考虑要终止或收缩传统业务。降低人工成本,从根本上来讲是减少人力的使用。所以从培养角度来看,仍然有很多建树。通过人才技能提升,减少岗位用工的数量,可以2个人干3个人的活,省下一个人力的部分工资预算作为2个人的浮动奖金。过程虽然漫长,但坚持去做,形成体系,规模化和长期发展角度,价值仍然非常可观。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降低人工成本,不是革自己命,而是一条很好的创造工作价值的思路,一种导向。很多时候,导向对了,工作路线就清晰了,任务完成后也会硕果累累。我相信:当HR懂得成本意识,学会降低成本后,也有助于自己在集团中走向更高职位。更多升职加薪攻略,点击下面的专栏,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a89b224eb5f342eebfcd4211ea392b6e", "title": "\u5347\u804c\u52a0\u85aa\u653b\u7565\uff1a\u5feb\u901f\u5b9e\u73b0\u6536\u5165\u7ffb\u500d", "distribution_user_id": 1600004564745223, "price": 9.9, "column_id": "6724317480640053512", "author_description": "\u804c\u573a\u5fae\u5143\u7d20", "share_price": 3.96,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a89b224eb5f342eebfcd4211ea392b6e", "sold": 82}'>>><>farmer仲丹,人力资源实战派,管理学硕士,简单实用主义求索者。擅长HR领域:人力资源战略、组织与人才建设、招聘、绩效、劳动关系管理。
先生写给开奶茶店的你经验谈四十一:
< class="pgc-img">>1.冬季开奶茶店,门面选择性多,讲价空间更大。
一般情况下,好的门店是一点难寻,但是冬季就有所改变了,春节前是经营转向和门面退租的高峰期,所以你可以尽情挑选自己喜欢的门店,选择性多一点。过年有的人可能急着用钱,价格方面商量的余地就比较大。
2.冬季节日比较多,可以拉动消费。
冬季节日扎堆,节假日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出门逛街,奶茶店可以趁机做活动,刺激消费,拉动营业额,培养自己的老顾客,趁机站稳脚跟。
3.商家打折多,节省投资成本。
春节前商家为了冲业绩,都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这时候进行各种筹备工作,会比平时更划得来。而且这时候进行门面装修,不需要等公司排期就能快速装修,快速开店。
4.冬季开店,为来年业绩做冲刺。
夏天人流汗量大,对饮品的需求也大,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夏季开店。但是真的开在夏季,匆忙开业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冬季开店,培养消费者,也是培养员工,等一切都走上正规,就可以更好的迎接夏季。
><>没有连锁品牌的号召力,怎么做才能获取客流?”
“活动力度太大,耗不起;力度太小,吸引不了顾客的注意力!”
“像我们这样的自营门店,有哪些营销活动可以做?”......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们的学员在做门店营销活动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的确,自营门店不比连锁加盟店,自带IP流量,像coco、一点点,甚至是蜜雪冰城,只要有他们门店在的地方,往往是门庭若市。
那么,作为一家中小型的自营门店,有哪些简单实用又有趣的营销活动可以供我们来进行获客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简单聊一聊。
01
为什么营销活动必须做?
在这个竞争不断多元化的时代,竟然还会有人固守“产品为王”的观念?
当然,小编并不是说产品不重要。
但如今,消费行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不管内容本身、产品形态,还是运营策略,想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深谙用户心理”都是关键。
在新式茶饮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以上特征尤为显现。即便是头部品牌也丝毫不敢松懈,同样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将品牌不同阶段的讯息传递并植入消费者的内心。
五月,眷茶进行“山水”系列新品发布,召集本地KOL为其宣传造势,超高的产品颜值,成功圈粉无数,也成为一段时间内,到店顾客必点产品系列;喜茶,在植物节前后,呼吁消费者自带饮品杯到店消费,可享受每杯饮品立减2元的优惠;奈雪的茶,以生日纪念日作为契机,一方面大量出售优惠券,从而捆绑消费;另一方面,贩售产品周边,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
< class="pgc-img">>营销已经不单单是创造利润空间,通过营销这面镜子,品牌想要得到的,更多的是将品牌理念映射进入消费者心里。
02
有意思的营销活动
? 店门口打王者荣耀得MVP送水果茶
小编有一次去万达金街,走到一处拐角,只见年轻人聚集,低头聚精会神盯着手机在干点什么?于是,和朋友上前一探究竟,“刀光剑影”下大家都在打王者荣耀。追问下才知道这是商家做的一项营销活动,打王者荣耀“得MVP 送招牌水果茶”。
结果是,很多情侣路过,女生就和男生说:你不是很会打吗?给我打个MVP出来呀。男生碍于面子于是硬着头皮打,但是技术再好的人,在压力下也不是说打就打出来的。所以半个小时内,只要有一个人开始打,就会慢慢有一大堆人在打,一下子门庭若市……
< class="pgc-img">>人气一聚集,立马有人开始过来消费了,门店真的显得很热闹………
利用目标人群-年轻人或者年轻情侣的特性,进行门店营销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办法,大家不妨尝试一下以“游戏”为契机,进行门店营销。
? 回收粉丝做粉丝营销
社群是目前各个品牌营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些门店会选择从门店和外卖“双管齐下”。
在菜单区域添加社群二维码,扫码进群即可优惠×元;或者采取了通过外卖加粉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 class="pgc-img">>比较简单,就是在菜单里比较显眼的位置加一个扫码就送礼品的,建议送店内的产品,成本低,售价低,比较大众的产品~会有很多外卖粉丝来加好友,这群人在咱们的外卖范围内,多半是能发展成常客的。
把客户发展成微信粉丝还有什么好处?那就是能及时处理不好的反馈!比如平时少送个吸管,东西做的品质出了点差错,客人一不高兴就一个差评过来了,但是如果你和他为好友了,常常还能通过线上沟通化解问题,说不定他还会对你们店超级有好感!
? 喜茶环保计划-自带饮品杯立减两元
昨天,喜茶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绿色灵感”一文。内容涵盖了绿色灵感纸吸管、绿色灵感直饮杯等与绿色环保相关的内容。这其中让小编们印象最深刻就是,自带饮品杯这一项。
喜茶鼓励更多消费者自带饮品杯进店消费,规格在500ml及以上,每位自带饮品进店消费者的顾客,享受每杯饮品立减2元的优惠。
< class="pgc-img">>优惠力度虽小,但一方面彰显了品牌的社会价值,增加了消费者对其好感;另一方面节省了采购物料,也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用。
商家也可以尝试核算500ml和700m杯子的成本价钱以及复购率达到何种程度之上,进行自带饮品杯立减的活动。
? 异业合作-你消费我买单
异业合作,资源共享,逐渐成为品牌营销的主流。自营品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存活,单靠自身力量肯定不行,所以要周边的一些机构合作,比如甜点店、餐饮店、甚至是美发店等,拿着对方的结账单,超过一定金额就可以在自己这里以5-8折的优惠购买一杯饮品。
< class="pgc-img">>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扩大知名度,前期稳步推进,后期门店客流量大,自然会有商户主动上门合作,表示拿着门店的会员卡在他们那里消费也可以享受折扣,算是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 体验式折扣,增强互动性
想必在抖音爆红初期,大家都曾刷到过“抖音最火挑战门”,它以身材挑战做文章,该减肥了、非常标准、完美体型等词汇悉数出现在挑战门前,引得大批民众驻足打卡。
< class="pgc-img">>其中,重庆一家火锅店就将此门搬到门店前,他们将穿越等级与折扣划等号,穿过第4档门3.8折、穿过第3档门4.8折、穿过第2档门5.8折、穿过第1档门6.8折,消费者不仅体验到了“身材”带给他们的优越感,更是切实拿到了门店的折扣,这对于门店来讲也是一举两得。
大家不妨留意抖音或者生活当中比较有趣的事物,尝试把他们运用到日常运营当中,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买一送一、买一杯第二杯半价、送优惠券等等是门店惯用的营销的手段,抛弃这些常规的营销手段,其实门店还可以用更多的“打法”来收割消费者的心智,这需要我们在了解顾客之后,建立用户标签,只有更懂,才能更好的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