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商报讯 浓浓秋意中,喝上一杯机器人泡的奶茶;走进“数字化工厂”,看电脑上的设计图稿通过cnc传输,用数控机床完成“建党百年浮雕”的加工;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的指导下,亲手做一把“独具宋韵”的西湖绸伞……在名城杭州,有许多未曾被发现的“隐藏惊喜”。“926”工匠日,一支城市体验先行队来到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根据名城工匠数字地图,探索城市匠心之源,见识并体验了“一揽子”杭州产业息息相关的工匠技艺。
瞄定产业,聚焦“匠苗”培育,服务“匠才”成长
走进生态园林产业学院,花束盛开,相映成趣。袁星群等学生展示了花束架构、花束设计、新娘花头饰等各个场景和应用的精湛花艺。作为来自湖北恩施的贫困帮扶生,袁星群经过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两年学习,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的国家队选手。
在烹饪名师工作室,老师带着学生展示“指尖技艺”,须臾间一朵精致艳丽的面塑玫瑰在指尖诞生,被赋予了永久的生命力。说到杭帮菜的江湖,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餐饮休闲产业学院不得不提。杭州几大著名饭店的厨师长,一半以上都出自这里,使其成为杭州餐饮界的人才摇篮。
据医药健康产业学院院长张晓军介绍,为了跟企业生产全面接轨,院里的药物制剂生产流程模拟了小型化的企业生产车间,每个环节一个不少。“在健康制造、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道路上,我们与产业单位积极协作,将工匠苗子输送给企业,由企业依托学徒制进一步深化,在学习和实践中侧重工匠精神的注入,用这个模式助力最初的匠苗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
除此之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数字化工厂”、3D打印,智能控制产业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无人机表演等活动,系杭州数字第一城建设中涌现出的新兴产业,蕴含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为特色的新职业匠艺,都成为了数字地图上的独特体验。在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主基地,餐饮休闲、医药健康、生态园林、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五个参观点,系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五个产业学院。这些产业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身条件、产业需求,或选择依托共同的基础,或围绕核心专业,或面向职业群,或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形成了由政府、行业和骨干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产业服务平台。
“产业学院开设的专业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动’、跟着产业升级‘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要‘转’,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专业群,为杭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岗匹配’的高技能人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副院长陆卫国说。
“按图索匠”,用数字赋能“名城工匠”建设
在西溪创意园的“名匠技艺”传承基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宋志明亲自授课,带领体验者各自制作了一把西湖绸伞。“体验过才知道,做一把伞很不容易。西湖绸伞每一环都套牢,没有匠心的注入,不可能完美。”活动体验者,媒体人张一禾表示。
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西湖绸伞蕴涵的工艺举世唯一。据宋志明介绍,西湖绸伞有八十多年历史,其工艺复杂,多达七八十道工序,而课程设计通过几个精髓工序突出伞的价值,让公众在体验中得到乐趣,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
“我想学茶艺,学咖啡,学烘焙”“企业想找一位智能制造专业的专家”“我想报考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通过名城工匠数字地图,你的这些需求都可以找到答案。名城工匠数字地图把杭州工匠学院“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主基地”“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匠心’推广基地”“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名匠技艺’传承基地”“千岛湖-大下姜‘乡村工匠’培育基地”4个基地以及40个纳入杭州工匠学院工匠名录的成员从线下搬到线上。同时,设立数字地图线下体验点,把线上资源引流到线下。通过名城工匠数字地图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为工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宣传手艺的平台,为企业建立一个动态的高技能人才的资源库。感兴趣的市民也可以通过“地图”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认定和体验活动。
本次“按图索匠”活动由杭州工匠学院和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组织。下一步,杭州工匠学院将利用名城工匠数字地图平台,深化“名城工匠”培养生态建设,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聚焦“匠苗”培育,服务“匠才”成长,着力打造“浙派工匠”新样板。
<>先生潮流饮品第八十八波:蓝莓养乐多
< class="pgc-img">>第一步:雪克杯中加入20克蓝莓捣汁,30克蓝莓酱,果糖45ml,加入350ml冰块,200ml茉莉绿茶茶水,1瓶养乐多,雪克摇匀
第二步:倒入700ml注塑杯,封口即可。
>国财富网讯 西湖天幕下,“湖上书房”里,6月12日,人民日报携手“中国好舌头”华少,带来一场“爱上中国风之非一般的非遗”直播活动。港式奶茶“始祖”兰芳园亮相直播间,讲述匠心制作68年的传承故事。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与直播巧妙结合,通过数字化、科技化渠道打开了活态传承之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理念融会贯通。“非遗”正走入寻常生活。
奶茶与“非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杯好的港式奶茶不仅在选材、原料、配方上大有讲究,在制作过程中,手势、力道等独特技艺也至关重要。制作一杯好奶茶是一门艺术,奶茶技艺的发展也是艺术的传承。2014年,港式奶茶制作技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兰芳园奶茶作为奶茶技艺传承的代表,成为人民日报“非遗”专场直播的选品之一。
兰芳园创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对技艺传承与产品品质始终有着自己的坚守。最初,兰芳园创始人林木河拜托熟络的航海船员收集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茶叶,经过反复尝试,最终选用5种斯里兰卡天然顶级红茶来调配比例。在制作过程中,沿用独家秘方,一杯兰芳园奶茶需要经过煮茶、拉茶、撞茶等多个复杂而严谨的工艺步骤,由此产出的奶茶茶香味更浓、口感更爽滑。
新时代背景下,技艺传承与科技创新融合,为兰芳园保持生机注入不竭动力。在配料选择上,讲究真材实料,采用5种进口优质红茶,鲜茶现煮;在牛奶的挑选上,没有使用一般奶茶调制用的炼乳,而是搭配新鲜生牛乳。兰芳园引进了符合国际一流标准的十万级空气净化的生产车间,并采用先进的无菌灌装设备及高端前处理设备。
兰芳园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之专业质量管理团队,打造出“正点靓奶茶”,用科学方式传承奶茶技艺。
据了解,兰芳园在此次“非一般的非遗”直播中销售火爆。经过时间考验,其口感与技艺依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兰芳园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展,除了入驻各大电商平台,成为直播选品的宠儿,还增强了便利店、景区、服务区等多种线下渠道的布局。
奶茶热销全国的同时,兰芳园也在多项行业专业评选中脱颖而出:连续两年在世界品质评鉴大会(Monde Selection)获得大奖;2020年,在有着全球食品界“奥斯卡”“食品界的米其林指南”之称的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鉴所(iTQi)的评比中,获得“顶级美味奖章”。兰芳园把中国品质和传统技艺推向世界舞台。
在时代的浪潮中,兰芳园正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人饮用习惯的产品,为传统技艺赋予新的活力。一杯兰芳园奶茶,凝聚匠心与创新,串联经典和未来,将带来无尽的可能。(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