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下滑、生意不好,
怎么办?
以下五点中的某条或是几条你是否没做到位?
请自查:
1、 别给顾客过多选择
当顾客面临无数的选择,他是盲目和犹豫的,
给顾客确定的信号,让他快速决策,
经营中非常重要。
最近我们在做的事情之一是
帮助餐饮企业进行【招牌菜品卖点的提炼】,
一位身居四线小城镇的餐饮经营者找到我:
我想把菜单精简一下,
推出几道主打菜,
再搭配些辅菜,
让顾客来了点菜不用再纠结,
而且提高出品速度,
这是我的一点想法不知道可行吗?
我告诉他:
最高效的菜单设计思路,
就是让顾客一眼就明确知道点什么。
我们建议:
这份菜单采用【招牌菜+必点菜+配菜】的组合方式:
将菜品分出三个层次,
加以文字进行引导,
帮助顾客做决策。
2、顾客需要承诺
顾客相信证明,
更需要餐厅拿出承诺;让顾客相信我们的决心,
相信我们的产品,
展示我们的自信。
同时也更不要夸大承诺。
这是“早船”做出的6大承诺:
1.账单有误不收费
2.菜品上错不收费
3.套餐不够吃加菜不收费
4.等位超过15分钟整桌菜品8.8折
5.39分钟菜品未上齐,剩余菜品不收费
6.您对哪个菜不满意,哪个菜不收费
很多顾客对此表示,
本来只是匆匆扫了一眼这家餐厅,
却被霸道的承诺征服了。
“就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像承诺里说的一样,
等餐的时候一直在想慢点上菜、慢点上菜……”
对顾客是一种吸引的同时,
更体现了餐厅经营的自信。
这是另外一家餐厅的承诺,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增加了:
决不使用添加剂、
菜品上错我请客和不设最低消费的说明。
西贝的承诺活动已经从书面落实到了实践当中,
点完菜之后,
随机打小票一同上桌的还有一个小沙漏:
25分钟上齐一桌好菜。
这一行为,
无疑是让顾客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3、顾客需要成功案例和证明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除了讲述之外,
需要我们给他们一些资料,
彩页,证书,收据,
客户档案等证明——
记者在老阿爸野鱼馆就餐时拍下的照片,
这道“鱼钩鱼烧黄瓜”是餐厅的招牌菜品,
只要顾客进店点这道菜,
服务员上桌时不止把鱼端上餐桌,
鱼锅上面还有一个鱼形的“介绍牌”,
最下面是刮层区,
类似于买彩票刮刮乐,
需要自己动手刮开才能看到下面的信息。
揭秘——
老阿爸的鱼形介绍牌可没有“再来一条”的奖项,
刮开之后,
是一串数字:已售卖第05864260条。
顾客看了,
一下子产生一种“从众心理”,
原来这道招牌菜已经卖出这么多了!
4、不要轻易降价
顾客说:太贵了。
他是真的感觉贵吗?
这背后有其他意思:
顾客可能感觉不值这么多钱,
也可能感觉害怕上当受骗。
总之,当有顾客反应产品价格贵时,
餐饮人要不断的增加产品的价值和附加价值,
而不是随便降价——老乡鸡拉来农夫山泉做背书,升级了鸡汤。
每家九毛九山西面馆店,
我们都能看到3到5袋一加一天然面粉样品。
以上两个案例阐述了一点:
如何让我们的产品卖得“贵”、
但让顾客觉得“值”。
5、 给顾客明确你的“不同”
顾客细看一款菜品,
问你一些细节的时候,
这些信号就告诉我们顾客感兴趣了。
当顾客对一款菜品产生兴趣的时候,
是我们给其做详细卖点介绍的最佳时机。
以设计师小芹设计的“羊小香”菜单为例,
对食材的解读有三点:现串、放心、坚持。
对招牌菜的解读同样有三:
1.只选“中国宝宝”内蒙古小尾寒羊肉
2.只选3-5个月小尾寒羊羔羊后腿肉
3.小尾寒羊是草原上的运动羊,因此肉质鲜嫩紧实
介绍产品卖点,
要重点介绍顾客最关心的利益点和对顾客的好处,
以及竞品进行有效的比较,
讲一个卖点,
就要把它讲透。
顾客最关心的问题点一般不会超过三个,
所以一口气讲十个卖点,
顾客基本记不住。
甚至顾客会觉得你在吹嘘。
生意下滑,原因很多。
这五种原因,是常规问题。
你做对了几条?
等你留言
>去一段时间,麦当劳的日子并不好过。
10月22日,麦当劳发布了前三季度财报,营业收入为157.28亿美元,同比下降0.85%;净利润为44.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4%。就期内财报来说,均低于市场的预期。
消息一经曝出,麦当劳的股价就大跌超过了5%!
<>>尽管说其霸主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是面对着单店收入放缓、客流量不断流失的现状,以及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麦当劳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尤其在美国本土市场遭遇下滑的背景下。
本土市场关店、客流量下降促销的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一直以来,美国本土都被麦当劳视为最重要的市场。但是,也依旧陷入了困境中!
截至今年9月30日,麦当劳在美国的门店数下降到了13876家,同比净减少72家。尽管这并不是麦当劳美国门店数量首次负增长,但在麦当劳中国改名“金拱门”之后,这样的数字仍然引起了外界的担忧。
至少意味着,过去几年里麦当劳采取的自救措施,并没有打造预期的效果!
先说客流量。
数据显示,麦当劳美国的客流量已经连续几年时间下滑。尽管中间略有起伏,但总体的趋势难以逆转。
针对这样的现象,麦当劳CEO伊斯特布鲁克这样解释道:“任何餐厅的客流量增长,都是以其他餐厅的客流量下降为代价”,尤其像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
很显然,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麦当劳美国遭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
为此,麦当劳推出了“最有雄心的计划”,即通过投入数十亿美元对餐厅进行智能化改造。比如,增加自动点餐机和电子菜单板;比如,增加智能机械臂和其他便利设施。
尽管这些在中国消费者看来,已经司空见惯。
再说促销套餐。
在过去,麦当劳最经典的促销活动莫过于“第二杯半价”,但是在今年三季度,美国市场推出了“第二件一美元”的活动。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促销活动并没有引起美国消费者的强烈兴趣。
因为在消费者看来,这样的活动没有显示出应有的诚意。
竞争对手步步紧逼抢占“人造肉”的至高地
9月26日,麦当劳宣布将与“人造肉”企业BeyondMeat展开合作,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西南部的28家餐厅销售“人造肉汉堡”,测试期为12周。
为什么麦当劳会选加入到“人造肉”的狂欢中呢?
在我看来,除了糟糕的三季度业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同为竞争对手的汉堡王和肯德基已经抢先进入该领域。这就意味着,如果麦当劳再迟疑,那结果就是要么错失风口,要么彻底丧失先发优势!
今年7月,汉堡王率先在宣布在全美近7000家门店推出“人造肉”巨无霸汉堡;紧随其后,肯德基也宣布与Beyond Meat合作,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家肯德基餐厅测试“人造肉”炸鸡。
据说,不到五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尽管测试期间的热度参考的意义并不大,但是至少可以说明,两大餐饮巨头都不约而同的押注了“人造肉”这块市场。
究竟什么是“人造肉”呢?
简单的说,这些国际餐饮巨头使用的“人造肉”,其实是由植物(比如大豆、小麦、马铃薯)加工而来的,在口味上还原动物肉的质地和口感,但真实的肉含量为零。即便“人造肉”尚未被证实是否真的更健康、更营养,但是显而易见这股热已经从美国刮向了全世界。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虽然麦当劳美国正在对“人造肉”汉堡进行测试,但是中国市场却保持了相对的谨慎。
麦当劳中国CEO强调:
“人造肉这本身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我们会在加拿大先做一个测试,看消费者尝试人造肉到底是尝试一次而已,还是持续的习惯。等得到测试的结果后,我们再作出决定。”
很显然,还是保持了相对的克制!
“人造肉”能够重振麦当劳吗?
进入2019年以来,尽管就国内市场来说,“人造肉”尚未走进现实,但是相关的话题热度却持续不减。
那么,“人造肉”果真能够成为提振业绩的秘密武器吗?
未必!
众所周知,“人造肉”之所以能够评选为“2018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本质上是因为“人造肉”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地球和人类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怎么理解?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本世纪的中叶全球的人口将达到96亿,比目前增加了20亿,这就势必导致对肉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换句话说,如果要为人类提供如此规模的肉类食品,那么将导致大量的耕地被占用,更多的水资源和能源被消耗,甚至造成温室效应的进一步恶化。
也就是说,“人造肉”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
而且前面也提到过,“人造肉”只是用植物还原动物肉的口感和质地。换言之,“人造肉”只是动物肉的替代品,口感和质地并不会更好。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促使其选择“人造肉”的原因可能只剩下价格因素。
2013年,一个叫波斯特的教授在伦敦宣布手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牛肉汉堡,不过其价格却高达32万美元。不过,根据波斯特教授的观点,“人造肉”将在2021年实现量产,届时成本将大幅下降。
也就是说,在安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假如口感和味道可以与真实的牛肉相差无几。那么只要价格更实惠,市场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从这个角度说,“人造肉”并不是重振麦当劳的秘密武器,而是为了与各大餐饮巨头抢占先发优势。毕竟,谁率先降低了汉堡的价格,谁就将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今年还因鸡翅吃出鸡毛上热搜
4月21日,北京的周女士称在麦当劳北京广顺北餐厅点了一份外卖,女儿咬开鸡翅后竟发现有鸡毛,之前孩子已经吃了3块。
周女士称去店里讨说法,店方表示返还其鸡翅单品10倍的钱,外加300元餐券或者现金。周女士拒绝赔付,并已向食药监局举报。
两天后事件在网络上发酵,“麦当劳吃出鸡毛”成功登上网络热搜,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始介入。麦当劳中国才通过留言的方式向当事人道歉,仍然展现出店大欺客的气场。
该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都称对麦当劳印象变差,难道不洗,这么明显都没发现,但也有网友提出怀疑,认为羽毛在裹面粉、油炸、冷藏之后,还能保持这样应该是战斗机的羽毛,要么员工恶意额外加的要么是碰瓷。
(综合自品牌内参、搜狐财经)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ussell Flannery
继百胜中国及星巴克后,中国另一家餐饮连锁海底捞也出现了经营问题。
海底捞国际控股的市值约为140亿美元,是全球最有价值的餐饮企业之一。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年度录得净亏损或达45亿元(约合7.1亿美元)。
公告称,预期亏损主要归因于2021年300余家餐厅关停,以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和减值损失。
拥有四位亿万富豪创始人的海底捞在公告中也解释了造成亏损的另一原因——“全球持续变化和反复的疫情,2020年、2021年门店网络快速扩张以及本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等对海底捞餐厅经营状况带来的冲击”。
海底捞表示:“特别是在2021年下半年,我们的餐厅运营受到全球区域性的疫情暴发和公共卫生管控措施的显著影响,导致海底捞餐厅2021年下半年的经营业绩较2020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海外门店2021年出现亏损加剧的情况。”
海底捞集团2021年收入预计超过人民币400亿元,增长超过40%。
2018年,海底捞以每股17.80港元在香港上市,周一股价则为每股20港元左右,相比之下,其股价曾在2021年早期达到65港元的高位。截至2021年中期,海底捞在全球拥有1,597家餐厅,其中1,491家位于中国大陆。
此前,百胜中国在本月发布公告称,由于2021第四季度有多轮德尔塔(Delta)变异株引起的疫情,公司业务受到冲击。百胜中国是中国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其在2016年从百胜餐饮集团中分离,作为独立公司运营。截止去年12月,百胜中国在全国拥有超过11,ooo家餐厅。
百胜中国在香港交易的股票于午间下跌4.3%至每股342.60港元,或跌破自 2020年9月在香港二次上市以来出现的412港元最低收盘价。
该公司表示:“随着疫情卷土重来,11月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十多个百分点。 虽然12月的销售情况有一定改善,同店销售额同比仍然下降超过10%。”
星巴克也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公告称,截至1月2日的过去三个月内,因平均标价下降9%以及交易量下降6%,中国可比门店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