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餐饮行业多有多惨淡?
数据显示,对比去年(2023年),今年1-5月,新入局的餐饮企业更少,但倒下的却更多了。全国新增餐企数量比去年整整少了42.7万家。
< class="pgc-img">>如果你有留意的话,街边倒闭转让的店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又以餐饮企业为主。
< class="pgc-img">>以西安为例,西安的东大街、北大街、大华1935商场、唐延中心城等热门商圈,仍然有不少商铺都在空铺状态。
< class="pgc-img">>另一方面,老百姓的生活物价却感觉越来越高,无论是平时的买菜做饭,还是日常的剪头发、吃药,甚至是时不时来上一次的卤味,都没有那么自由了。
< class="pgc-img">>看看网友们如何评价当前的生活质量和物价的?
够了,现在洗头发都要三十多了,还是那种街边破旧理发店的价格。
< class="pgc-img">>有一次咳嗽,去药店买药,一个星期的量,竟然三百多。以前不十几二十块解决了吗
< class="pgc-img">>现在的卤味感觉都要抢钱了,随便来点鸭货,就得小100块,实际上卤味的成本就已经很高了,一斤鸡爪就得35块。
< class="pgc-img">>不光是卤味这样的街边小吃,还有飞饼、麻辣烫也开始隐性涨价了。日用品牙膏、洗发水、沐浴露一个都没落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除了基本的吃穿用之外,还有孩子的教育:
最大的韭菜基地是学校,每个学期不同季节推出秋游,春游,冬游,夏令营总能变着法来割我一刀,不去吧老师给崽崽强加作业,一天研学假,不去的人五张语文试卷,还不算其他学科作业去吧,肉疼,大几百还不算自带零食。
< class="pgc-img">>另一方面,老百姓经常要买的菜和肉,今年价格是肉眼可见地低下来了,毕竟农产品也开始滞销,再不降点价就真要烂在地里了。
< class="pgc-img">>消费下行的时期,餐饮店没有生意,纷纷到底还可以理解,为什么像理发、卤味这样的还会更贵?
一方面,实体店的硬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很直接,店租、人工、原材料、耗材等各种成本,决定了均摊到每个客户身上的价格,如果市场需求萎靡,原本100个客户均摊的成本,消费低迷的情况下,换到现在成了50个甚至是20个,提高单价就成了很多生意的选择。
另一方面,从大环境的成本来说,水、电、煤气、燃油价格的上涨,包括飞机、铁路、高速公路出行成本的上涨,都会大范围地提高相关物流、仓储以及交易成本,没有了房地产的输血,各地财政一定会想办法从各个方面创收,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拉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 class="pgc-img">>当物价长时间处于低位时,老百姓的消费意愿会随之下降,因为大家都会觉得“买了也不划算”。
而对于企业来说,物价低迷则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压缩,投资意愿自然也会受到影响,除了压缩产能或者提高单价之外,确实没有别的太好的办法了。
这样的低价循环下去,到最后只能是物价看着涨起来了,老百姓和企业却都没有钱了。
话说,你觉得你们当地的物价涨了么?(图片来源:红餐网、网络)
年以来,餐饮行业跨界入局者逐渐增多,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在“价格战”愈发激烈背景下,餐饮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普遍难言乐观。
8月2日晚间,有着“连锁火锅第一股”之称的呷哺呷哺发布上半年业绩公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收入24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5.9%;净利润亏损约2.6亿元至2.8亿元之间,而上年同期为盈利212万元。
谈及业绩亏损情况,呷哺呷哺表示,一方面,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餐饮客流到店意愿低迷,使集团旗下品牌营收下降;另一方面,因预计要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于2024年上半年计提相关减值损失约为2亿元。
在公告中,呷哺呷哺也表示,在上半年积极优化运营模式的同时,公司采取多项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包括通过主动降价、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通过集采优势降低平均采购单价;快速布局外送业务服务范围,推出点击率较高的外送新品,抢占简餐熟食市场,并拓展电商合作引流;推进付费会员业务等。
在付费会员业务方面,记者从公司方面获悉,呷哺集团畅吃卡1月至7月销售额达近2亿元,畅吃卡会员消费频次较普通会员提升2.7倍。并且自今年5月20日重磅升级以来,销量增速较快,从月均8万张,迅速提升至24万张,翻了3倍。此外,从2023年开始,呷哺集团大力提升供应链品质,2023年平均采购单价下降6.5%,并在2024年上半年,持续优化供应链,成本率由37.5%下降至36.3%。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呷哺呷哺品牌东扩南进策略成绩显著,客流量稳定增长。如上海百联曲阳店7月中下旬开业,开业首月翻台率持续稳定在5翻,日均销售额近2万元;常州万象城店5月底开业,翻台率更是达到6翻。
实际上,近期,多家餐饮上市公司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数据普遍难言乐观。7月19日,在港股上市的九毛九发布公告,2024年上半年预计录得营收约30.64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8.79亿元增长6.4%,归母净利润不低于67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22亿元下滑不超过69.8%。
谈及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九毛九解释称,上半年的可比基数相对较高,消费者习惯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改变,导致公司餐厅人均消费和翻台率下降;同时,公司成本控制措施滞后于收入下跌,因此预期公司上半年将出现负经营杠杆。此外,上半年产生的物业、厂房及设备等资产减值亏损不少于400万元。
A股上市的老字号餐企西安饮食7月8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450万元至65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4604.69万元;扣非净利亏损5600万元至6650万元,上半年同期亏损4881.95万元。
西安饮食直言,2024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市场需求低迷,竞争不断加剧,餐饮经营门店均出现不同程度客源减少、消费标准下降,导致营业收入未达预期,且相关固定成本较高,影响当期利润未达预期。
从行业角度看,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6月,全国餐饮收入4609亿元,同比增长5.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4.0%。今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192亿元,同比增长5.6%。
尽管整体数据向好,但中国烹饪协会指出,今年上半年,餐饮品类竞争激烈,开关店率高,行业经营者面临压力增大。同时,餐饮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了市场消费的稳定恢复,保证了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假日餐饮消费的持续提升。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到134.7万家,而注销、吊销量达到105.6万家。对此,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虽然关闭的餐厅大幅增加,但新增餐企数量仍大于注销吊销数量,意味着市场供给仍在持续增加。预计竞争激烈下,餐饮价格战仍将持续,“主动降价”使得餐饮企业大多进入微利时代。
“餐饮行业出现了收入增长利润却不增长的现象。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成本压力的不断加剧是造成目前餐饮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的几大因素。停止价格战转向良性竞争,发展‘数字+餐饮’提升价值创造力,增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餐饮业整体水平,加大政策支持激发餐饮消费潜能是破除增收不增利的关键要素。”中国烹饪协会近期还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来临,全国各地文旅消费逐渐火热。叠加近日高温天气影响,夜经济持续“升温”。多家头部餐企动作频频,推出特色产品和服务,拉动暑期餐饮消费。
比如自7月22日起,海底捞全国门店在21:00后进入夜宵时间,美蛙鱼火锅、麻辣小龙虾、喷香鸡骨肉+锅巴土豆拼盘、杨枝甘露冰豆花等多款限定新品上市,此外海底捞还联动王者荣耀等品牌。
记者从呷哺呷哺上海地区相关负责人了解到,近一个月以来,该餐厅在上海的外卖订单增长了11%,为更好为暑期游客提供服务,餐厅推出暑期特色套餐:热辣水煮嫩牛肉单人餐、经典超有料毛血旺,其中热辣水煮嫩牛肉单人餐点单量位列前五。同时,上海地区部分呷哺呷哺品牌餐厅营业时间延长至24:00,为夏季夜宵经济助力。
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近日,餐饮行业的九毛九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披露的数据引发市场对于餐饮业降价的关注。据悉,九毛九集团旗下拥有太二酸菜鱼、怂火锅、九毛九等品牌,其中,财报显示太二酸菜鱼的人均消费已经低于该品牌2019年的水平。
对此,九毛九集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出现的新消费趋势,九毛九集团正在积极应对和调整,包括聚焦优势品牌、狠抓产品品质、丰富菜单结构、注重质价比、优化员工激励、稳定开店节奏六大方面。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今年不少餐饮企业如呷哺呷哺、乡村基等品牌有降价的动作。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记者指出:“餐饮企业的降价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产品缺乏创新等因素有关。对于这些已经站在头部的餐饮品牌,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品类创新等赢得下一个春天。”
面临挑战
九毛九集团公告显示,预期今年上半年收入约30.64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约6.4%,同期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不少于6700万元,较2023年同期下跌不超过69.8%。
根据九毛九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营运表现,太二酸菜鱼(仅限自营)品牌顾客人均消费为69元,低于该品牌2019年的水平(根据九毛九集团财报,太二酸菜鱼2019年顾客人均消费为75元)。2024年第二季度太二酸菜鱼(仅限自营)、怂火锅、九毛九品牌同店日均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18.1%、36.6%、12.6%。
对于下滑的原因,九毛九集团在公告中表示,下滑原因是2024年第二季度,太二(中国内地餐厅)及怂火锅的顾客人均消费下降乃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品牌调整发展策略从而持续调整菜单结构及菜品价格及增加推广活动所致。此外,位于低线城市的太二餐厅比例提升亦导致太二在中国内地的顾客人均消费出现下降。
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向记者表示:“其实,九毛九集团的定位一直都是时尚餐饮,需要不断通过创新和在菜品、营销等方面做文章吸引顾客和消费者,但是持续的创新是比较难的。”
对于九毛九集团旗下太二酸菜鱼品牌的下滑,林岳指出:“作为九毛九集团一个比较硬核的品牌,太二酸菜鱼其实也面临着挑战。因为酸菜鱼这个品类就是一个家常便饭、一种比较寻常的菜品,本来就不应该定位那么高。太二酸菜鱼把它做出了个性比较鲜明的特点,所以在过去抢占到了细分领域的重要市场。但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以及预制菜的出现,酸菜鱼这个品类变得比较容易实现。”
企业如何应对?
实际上,从整体的餐饮行业来说,今年以来企业降价成为普遍现象。其中,有选择直接降价的品牌,也有通过各种优惠折扣侧面降价的品牌。例如,呷哺呷哺、乡村基等品牌在今年以来产品均有所降价。根据“乡村基”公众号在今年6月发布的产品降价通知,4款产品特大降价,价格回到2008(年)。
星巴克则是通过优惠活动、折扣等方式降价,以星巴克在上海地区为例,记者注意到,今年星巴克会有限时套餐销售,饮品搭配麦芬或者蛋堡等产品,并且在抖音、大众点评等平台推出优惠套餐以及多杯优惠的活动。
根据CCFA联合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4》中整理出的部分餐饮企业的客单价变化,海底捞、湊湊火锅、怂火锅、太二酸菜鱼、奈雪的茶在2022年的平均客单价分别是105元、151元、128元、77元、34元,而2023年的平均客单价分别是99元、142元、113元、75元、30元,均有所下降。
面对餐饮行业品牌降价的现象,张毅告诉记者,在今年整体的市场上,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一部分品牌和一部分的产品抵挡不住市场激烈的竞争,通过价格调整来获取用户。这个现象在最近一两年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很多品牌在后续的产品上缺乏创新。它们的成功是得益于数年之前在产品创新上抓住机会,找到了突破口,从而形成了竞争的优势。应该说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此前形成的周期到现在差不多到了衰老的期限。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近年来,餐饮业竞争愈演愈烈。以前很多餐饮企业通过提高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品质就可以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很好的业绩增长。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价格战也是必然出现的情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企业在努力降低成本以及在适应价格下降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收益。当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这样的竞争中选择退出。未来,餐饮的价格竞争会进一步激烈,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价的同时,企业仍要保持盈利是有挑战的。对此,连锁经营专家李维华向记者指出:“在经营压力上,餐饮业此前是面临‘三座大山’,即房租、人工、原材料,而现在的情况是除了以上三项,还有来自各种电商平台的抽成,比如外卖、团购上平台的抽成都非常厉害。从盈利模型可以看出,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支出,在降价的情况下,就要思考如何让客人的数量变多。另外,在支出上,需要把支出下降,比如在人员上,临时工、实习生的成本会更低。”
林岳认为,餐饮企业当前应对市场变化最好的策略就是要随机应变、与时俱进、不断洞察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动机。无论是火锅业态、西北菜还是普通的快餐连锁,都需要看自身当下的定位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动态,并不是打价格战就有前途。目前在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状态下,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品牌需要自身有比较硬核、明显、有个性的品牌特点和菜品,以及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占据行业前三的位置,比如在面这个细分领域里,用户会想到和府捞面;在比萨行业,用户会想到必胜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首先要通过大数据挖掘市场在产品、定价、服务等的需求点。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调节餐厅的时间,比如有些餐厅周末、晚上比较火,但是中午、下午甚至早上是没人的,企业可以合理调节。最后,我觉得还是要对市场需求有一个比较综合的研判,从我们监测的情况来看,整体的市场需求比如在外就餐、外出旅行的需求是在增加的,那么谁能够吃到、吃好这波用户是企业需要思考的。”张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