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也曾在千禧时代听说过,关于日本极道的那些风言风语。
流言也好,真相也罢,在那个奇闻异事大多只能口耳相传的时代,当一款以他们作主角的游戏摆在你面前时,我猜你肯定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要立刻打开这盘《如龙》,去日本的黑道世界一探究竟。
< class="pgc-img">>时过境迁,在初代《如龙》诞生近20年后的现在,《如龙8》借主角的“裸体秀”亮相,用平衡车、送外卖、类似小岛开发模拟游戏的“咚咚岛”支线拉满玩家的期待,而当一切都在轻松与诙谐中放飞自我时,回归角色桐生一马的一句“其实我……得了癌症”,又牵动起了无数粉丝的心。
< class="pgc-img">>搞怪的风格、严肃的故事,如今的《如龙》早已不再将黑道作为宣发的头牌,而在轻松的风格上越走越远。今天的我们在打开《如龙8》时,我们到底在玩什么?
“男神异闻录”
毫无疑问,每个人初次踏入神室町,都会迷恋日本黑道标志性的纹身、徽章、弹舌音,而随着续作的不断推出,它们逐渐变成了地下世界的“基础设定”,如今龙组又给这个高寿的系列指明了新的方向。
龙组从前作《如龙7》开始便将其打造成一个轻松娱乐的回合制RPG。而这一看似胡闹的举动,恰恰成了新世代《如龙》一大有趣的卖点,也正因为如此,《如龙》被玩家们冠以“男神异闻录”的称号。
< class="pgc-img">>前作向《勇者斗恶龙》致敬的职业玩法,是支撑起这个卖点的核心。街头歌手、厨师等职业的搞笑战斗风格,我们早已有所领略。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当了大半辈子黑道的桐生究竟属于什么样的职业?
最终,《如龙8》的制作组给出了“堂岛之龙”这一答案,将旧作中的各种战斗风格汇总,再将热血动作做“极技”,还能限时开启即时制战斗风格,你不得不佩服龙组在RPG化上的想象力。
< class="pgc-img">>到了其他的角色身上,那种一本正经搞怪的风格也得到了延续。出租车司机会用电瓶放电;财阀的千金大小姐可以办“茶会”给同伴回血,甚至还加入了西部牛仔、武士等各种奇奇怪怪的职业。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在我上初中时,我就不止一次在脑内给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加上游戏的滤镜。每天上下学的地点被标记为“任务目的地”,着急回家时就脑补任务的限时。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严重的“中二病”,可我相信当《如龙7》中的春日拔起“勇者的球棍”时,一定有不少人想起了在一地树枝中找寻“绝世宝剑”的童年。
< class="pgc-img">《如龙7》中春日拔出棒球棍的瞬间
>尽管游戏中有不少搞怪、玩梗的内容,可得益于忠于现实的风格,在RPG化之外《如龙》也在用“旅行游戏”的属性,闪耀着不同的亮点。
从黑道开始的东洋文化之旅
说实话,比起《如龙7》“突变”出的RPG化,“东洋文化之旅”的主题则是一开始就刻在《如龙》系列的基因里,也是每一代《如龙》我个人最期待的部分。
在《如龙8》中,我们跟随春日一番的寻母之旅来到夏威夷,在表面上来看,我们在《如龙》系列中首次离开了日本,但事实上,夏威夷严格来说仍然是一个受到日本影响深远的“文化飞地”。
< class="pgc-img">>你不用对游戏中遍地的日裔夏威夷人而感到惊讶,这就是夏威夷的样子。19世纪初,夏威夷就迎来了最早的日本“移民”,夏威夷标志性的印花衬衫,关于其发明者的一个说法,便是出自一个日裔店主的设计;而前往夏威夷度假,对现在的日本来说,更是一个从泡沫经济时代火到现在的出游选择。
在春日一番为餐馆打工的支线任务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夏威夷风情的饮食也包含了若隐若现的日料痕迹。其中著名的“洛可摩可”就是日式汉堡肉和煎蛋的双拼盖饭,而这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也充满了这里多种族交汇的“洋泾浜”味。
< class="pgc-img">>在过去的《如龙》里,我们随着桐生的视角,走过了东京神室町、大阪苍天窟、名古屋永州街、广岛尾道市……又随着春日的视角踏遍伊势佐木异人町的每一个角落。著名的歌舞伎町一番街招牌、大阪蟹道乐本店的大螃蟹雕像、日落时分从千光寺远眺的海景……《如龙》总是能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旅游。
< class="pgc-img">《如龙》系列中复刻自现实大阪街道的苍天堀
>如果说游览地标是“游客必看”的话,那么游戏中深入生活的支线任务和小细节,就展现了游客身份难以察觉的地方习俗与时代特色。
我至今都记得在《如龙3》的那霸市,见到中国台湾奶茶品牌“快可立”的激动。在游戏中,这不过是为了体现冲绳受到了中国台湾的文化影响,而设立的一处店铺。但对我来说,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
十多年前,还是小学生的我通过这个牌子,第一次认识了什么是珍珠奶茶。但它几乎在一夜之间从我的老家街上消失,但由于年龄太小,许多同龄人都不曾记得这个品牌。直到在《如龙3》中再次见到,童年的记忆慢慢清晰,一种说不上的怀旧感涌上心头。
< class="pgc-img">>或许,生活在取景地的人们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情玩《如龙》的吧。我这样想着,可又觉得,在记得自来熟的大阪大妈、尾道街边现烤的鱿鱼干、横滨中华街的糖炒栗子后,我又何尝不是一个当地人呢?
何为“人中之龙”?
尽管在游戏玩法上,现在的《如龙》相比此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可当话题来到剧情,黑道永远都是《如龙》不变的主题。
只是,就像法外之徒之于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一样,在《如龙》亮相时,黑道就早已错过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这里的故事是一个注定走向没落的开端。雪上加霜的是,已经有7部正传前作的《如龙》系列,已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 class="pgc-img">>如果你也是一个系列老玩家,那么你肯定听说过桐生“背锅之龙”的称号,这说的是曾经的《如龙》总是以让主角背锅的方式开始故事,套路万年不变。
当然,也正是拜它所赐,跳出既有框架的《如龙7》获得了玩家们的好评,新主角春日一番,给玩家们提供另一个视角的黑道人生,一个用阳光乐观,迎面直击了黑道群体下降旋律的强高音。
< class="pgc-img">>在《如龙7》一役之后,我开始回看所有的《如龙》故事。我发现,《如龙》就是在和地地道道的“黑帮剧”渐行渐远。剧情也好、玩法也好,主动与现实拉开的距离感,让《如龙》的风格自成一派,“黑道热血漫画”或许是最贴切的定义。
在《如龙》的故事中,实现梦想和坚定信念远比登上权力之巅重要。成为心中的“龙”,就是极道世界的One Piece,是神室町的火影之位。这样的主角放在残酷的环境中,你也许会感觉到其中的不真实,但你就是会和他共情,和他站在一起,跃过化龙的龙门。
< class="pgc-img">>在这里,中二和黑道,这两个看似位处光谱两头的极端,形成了《如龙》的一体两面。或许,名越稔洋在2004年提出要做一个黑道题材的游戏时,他自己从没有想过这个系列能够持续将近20年。
20年后,在日本黑道本身都在变成稀缺物种的时代,它却成了人们心中新的“极道”。
结语
《如龙》绝对是一个“爱的爱死,恨的恨死”的系列,它在经历了自我的迷茫、解构、重组之后,无疑在《如龙8》达到了一个顶峰,向所有的新老玩家敞开怀抱。事已至此,我想,我可以回答那个开头的问题:《如龙》是一个黑道游戏吗?我的回答是:是,也不只是。确切地说,这是一个关于成为“人中之龙”的游戏。
源:红餐网
作者:杨不然
下一个风口是什么?会出现在哪个业态?我应该做什么准备?
经常有读者在红餐网(ID:hongcan18)后台留言询问上述类似的问题。
今天,红餐网就以茶饮、酒馆、快餐三个品类为例,通过它们的进化史,为大家分析餐饮进化的本质和方向,帮助预知趋势,把握未来。
< class="pgc-img">>很多人到现在都没反应过来,曾经几块钱一杯的粉末饮料怎么就摇身变成了“新式茶饮”,还让大批年轻人成了“瘾君子”?
酒水又是从何时开始偷偷越界,一步步融入餐厅,甚至衍生出当下热火朝天的新业态——酒馆?
作为餐饮舞台的主角,走过近30年历程的快餐,今天为何再次陷入增长瓶颈,成为潮流品类,走出广东走向全国?
今天,红餐网(ID:hongcan18)就为大家重新梳理一遍茶饮、酒馆、快餐这三大热门品类的进化史,一起来看看。
1、茶饮进化
从粉末奶茶到新式茶饮
原料安全和健康是大势
80、90后也许都还记得小时候街上花花绿绿、一杯又一杯用粉末冲泡,还可以添加各式珍珠椰果的“台湾珍珠奶茶”。奶茶店里的店员们熟练地将五颜六色的粉末冲泡好,再放进封口机里拉一下,一杯台湾珍珠奶茶就出炉了,既便宜又香甜,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新式茶饮。
粉末冲制的台湾珍珠奶茶,是奶茶最早在中国大陆走红的形态。 20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台式粉末奶茶风靡大陆,拉开了奶茶1.0时代的大幕。
< class="pgc-img">>△奶茶粉末时代的代表:快可立
后来短短30余年间,奶茶共经历了5次翻天覆地的迭代升级,从廉价的粉末饮料变成“真奶+真茶”,从单一的茶饮店变成多功能的休闲饮品店,从均价2块钱到20块钱,终于成为今天最炙手可热的风口级品类,诞生了诸如奈雪的茶、喜茶等众多现象级品牌。
< class="pgc-img">>在这5次迭代进化中,有两件事值得特别注意。第一件是2005-2008年,媒体报道奶茶使用奶精、各类添加剂以及化学原料等制作而成,根本没有茶也没有奶,直接导致奶茶第一波高潮落幕。第二件是2011年曝光的台湾塑化剂事件,奶茶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和信任危机,市场一片萧瑟。
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粉末时代和砂糖时代,是奶茶品类进化以来两次最严重的危机。原材料的不健康、不安全差点把整个品类置之死地。
后来,存活下来的品牌开始在原料上做功夫,从奶精果酱糖浆以及珍珠椰果等加工配料到“鲜茶+鲜奶”,再到“原叶茶+鲜奶”,最后到今天新式茶饮的“原叶茶+进口奶”以及当季新鲜水果和黑糖等新原料。发展到今天的新式茶饮,其原料也一直在往更优质、更健康的路走。
< class="pgc-img">>总的来看,奶茶30年的进化史主要还是围绕原料升级进行的,每一次划时代的进化都离不开原材料品质的升级。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餐饮原材料越来越安全和健康,是当前以及未来餐饮消费升级最显著的趋势之一。而这样的趋势,除了茶饮,火锅、快餐、正餐、小吃等所有业态同样适用。
未来走红或长红的品类,其原材料和工艺必然是健康的。
2、酒馆进化
餐厅和酒吧跨界互融,
社交场景体验越来越重要
曾经,餐厅和酒吧曾经几乎是两条平行线,互不相干。后来,餐厅和酒吧慢慢跨界融合,边界彻底打破时便诞生了近几年大热的又一全新模式——酒馆。
酒馆,顾名思义,就是“酒吧+餐馆”,它们普遍有酒有饭有腔调,为当下年轻消费者所热捧。
最开始走红的酒馆,是一批酒吧跨界餐饮而成的音乐酒馆,融合了音乐、酒吧、餐厅的各个元素,场景或时尚或文艺或复古,更侧重娱乐消费体验,餐饮的属性则比较弱。
以音乐酒馆代表胡桃里为例,胡桃里所属的合纵文化集团并不是传统的餐饮公司,在创办胡桃里之前,其业务主要以连锁酒吧、KTV、商业地产、演艺经纪等为主。
< class="pgc-img">>△胡桃里音乐酒馆
作为合纵文化的跨界产物,胡桃里是酒吧、餐厅、咖啡馆三者的混血儿,经营重点以酒文化和音乐文化为主,餐饮属性被降级为附属品。
胡桃里将大部分心思花在场景打造和用户体验上,一方面运用大量绿植和木艺创意,营造出绿野仙踪般的氛围,既没有酒吧的嘈杂混乱,也没有传统餐厅的单调无趣,无论是社交还是娱乐都别具一格;另一方面举办各种摄影展、签售会、读书会等文艺活动,让门店成为了年轻人诗酒文艺江湖的造梦场。
在音乐酒馆之后,又兴起了一批川渝“小酒馆”,同样大受欢迎。 小酒馆主打“川菜+小吃+果酒”,是“餐+饮”休闲餐饮模式的更新和延伸,“吃”是经营重点,酒饮则被强化成吸睛点。
< class="pgc-img">>△川渝小酒馆?
尽管主营业务和音乐酒馆不同,但川渝小酒馆和音乐酒馆在场景的用心上如出一辙。市场上的小酒馆,大都极具个性化,或市井或文艺或日式,或藏在街头巷尾的小角落或张扬在繁华的购物中心,无论哪种都极其适合社交聚会。
以网红店“从前的小酒馆”为例,虽然位于广州繁华的商业圈体育西路,它的装修却十分简朴。门头直接刷灰处理,两扇窄小的旧木门,与周围的商铺相比,乍看不起眼但又别具一格,木桌木椅、酒坛子、土碗、土茶壶,墙上装饰物寥寥,营造出古朴的客栈风格,小资又有江湖气,投入低却个性十足,成为大批年轻人解压和社交的放松场所。
音乐酒馆和川渝小酒馆的进化,共性其实很明显——聚焦体验场景的打造,更迎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个性、体验和社交需求。
体验场景能实现和顾客之间的有效链接,是餐饮市场消费升级最值得研究的部分。近几年业内各大品牌也在争相探索:西贝设置明档厨房;海底捞、巴奴等重金打造智慧型、概念型门店;星巴克在上海和北京建造旗舰体验店;呷哺呷哺延伸早餐下午茶夜宵等场景。
未来,谁做好了体验场景,成功和消费者建立了有效链接,谁就是风口。
3、快餐进化
从野蛮生长到生死存亡
品质是迭代进化的本质
作为大众餐饮的主力业态和高频刚需的朝阳产业,不管其他品类如何兴衰更迭,快餐始终是餐饮舞台上不变的主角。发展至今近30年,快餐行业的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0阶段是品类初期的无序时代,有品类无品牌, 以夫妻店、大排档为主,基本没有标准化,全靠人工操作,品质时好时坏,卫生问题靠自觉,服务看心情。但尽管如此,门店的生意一般也不会差,因为此时快餐门店少,市场需求也还行。
2.0阶段是品牌时代,首先是标准化的大品牌时代,在麦肯两大洋快餐品牌的影响下,中式快餐逐渐诞生了红极一时的真功夫、乡村基、永和大王等一批品牌,它们开始品牌连锁化发展,依靠标准化和工业化运作快速扩张,口味和品质相对稳定,食品安全较之前更有保障。
< class="pgc-img">>2010年前后,市场进入百花齐放的中小品牌时代,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原本被大品牌统治的快餐市场,开始出现一批年轻气盛的新中式快餐品牌,比如霸蛮牛肉粉、武圣羊杂割、犟骨头排骨饭、遇见小面等,他们利用创新的营销、零售或互联网思维,打造了一批特色十足的门店,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3.0阶段即当前阶段,行业竞争更多元化、成本压力接近最大化、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深耕多年的老品牌,还是上述崛起不久的年轻品牌,都面临着新一轮挑战。
< class="pgc-img">>在这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闪光的新品牌和新模式,其中,被讨论得最多的当属深圳的小女当家以及其带火的现炒快餐模式。和传统快餐模式相比,现炒快餐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其食材的品质以及原生态、开放厨房制造区域,以明档现炒和安心食材在消费群体中走红。
从野蛮生长到生死存亡,促使快餐进化出上述3个阶段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对快餐品质的需求变化。
1.0阶段时,社会物质相对匮乏,消费者要的是“吃饱”,对品质基本没什么讲究,从而养活了一批路边小店。
2.0阶段时,消费者不愁没东西吃了,对快餐的品质开始有了一定的要求,味道不能太差,卫生也要有保障。这个时候,实力强大、标准化制作的大品牌更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选择。
如今,在消费升级的逐步推动下,消费者对中央工厂半成品制作、“标准制式”快餐的热情越来越低,“吃好”成为大部分人的首要要求:食材要新鲜无污染、制作过程要公开透明、出品要有“锅气”。
品质,是餐饮业永恒不变的话题,餐饮最终都要回归消费需求。无论是茶饮、酒馆还是快餐甚至其他品类,迭代进化的本质,其实就是不断提升品质,满足消费者对更好生活的需求。品质,就是餐饮最大最持久的风口。
关于餐饮进化趋势,还有很多值得大家了解和讨论。
12月4-5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举行“2019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 上,快乐蜂(中国)&永和大王总裁张淑华、奈雪的茶创始人赵林、合纵文化集团执行总裁、胡桃里音乐酒馆董事长覃文平、粮全其美创始人柴磊 , 四位各大领域领导品牌创始人,将围桌而坐,对餐饮不同品类品牌进化趋势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此外,数字化时代理论创新引领者陈春花、天图资本冯卫东、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杭州陈林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陈林、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 等10余位超级导师也将出席大会做主题分享。
< class="pgc-img">>联系我们
品牌力峰会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
132 6509 9024 欧先生
177 2428 7321 龙小姐
180 2239 2211 黄小姐
品牌力峰会报名咨询 | 电话/微信
185 8922 9024 廖小姐
185 2915 4333 周先生
吃过校门口的小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学。
当年放学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跟小伙伴们一起,聚集在街边飘着香气的小摊上,花光身上所有的零用钱,买上一份垂涎已久的美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咱们就来回忆一下那些年校门口的小吃,看看你都吃过几样?
盐焗鹌鹑蛋
当年街头的盐焗鹌鹑蛋可是绝对爆款,1块钱10个。除了鸟蛋之外还有鸡和鸡蛋,不过我就好鸟蛋这一口!尤其是被压凹的那些,咸咸的超级入味。
糖画
糖画,这个大家肯定不陌生。舀一勺融化的糖液,以糖为墨、以勺为笔、以大理石板为纸来进行绘画。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转到龙,因为可以吃好久哈哈哈哈~
鸡蛋汉堡
鸡蛋汉堡,又称“蛋堡”。记得它刚出现的那段时间,我连续吃了五天!一天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糖葫芦
糖葫芦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每次出现,那红通通的模样都分外吸引人眼球。价格5毛到2块不等,山楂酸甜超开胃,偶尔吃一次也是非常嗨森的!
汤串串
汤串串跟平时大家所熟知的关东煮类似,丸子、海带、豆腐等分别放在铁格锅里,或刷一层酱汁,或淋一勺高汤,一口爆汁的感觉简直不能更爽。
无骨鸡柳
无骨鸡柳是多少个90后的回忆啊?现炸现吃,一般是2元起卖,有钱的土豪可以吃到5元的,酥脆的外皮,香嫩的肉质,再撒上各路调味粉,超好吃!
竹筒饭
混迹解放西一带的我,小学放学最想看到的人就是卖竹筒饭的阿vo。
掀开锅盖,根据自由意志选择竹筒饭,5毛的或1块的。就着掰开的竹子舀糯米饭吃,饭粘糯咸香,偶尔吃到火腿粒幸福得要死!
鸡蛋仔
多少学生仔还记得,出没各个学校门口、卖鸡蛋仔的那个阿姨?那时候哪有什么现点现做,都是阿姨提前摊出来,1块5还是2块一整个。
虽然不是很脆很热乎,但是那柔软的香甜和淡淡的蛋香,就是学生时代简单的快乐。
菠萝冰
老一中和九小的哥弟姐妹们,你们还记得一中天桥底下的菠萝冰吗?
(图片来源@Maggie-Ho猪猪)
阿vo将冻很硬的菠萝冰刮下,装到小杯子里,加点龟苓膏、冬瓜薏和西瓜果粒,5毛起一杯,真真是sui到爽!
(图片来源@MatchaAzuki)
然鹅现在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了……如果你知道的话欢迎后台私信或评论区留言告诉我!感激不尽!
炸虾饼&炸地瓜饼
当我在朋友圈po出这张虾饼的图时,炸出了一堆暴露年龄的人……
“炸虾饼!童年回忆!”“啊哪里有卖?”
黄灿灿的虾饼,散发出诱人的油香,一口又一口,将虾的鲜香和饼的脆韧吞咽而下,爽!
与它“齐名”的还有炸地瓜饼▽
地瓜裹一层面糊,炸至金黄捞出,一般还要刷点番茄酱再吃。地瓜饼外脆里绵,超级香甜好吃的!
钵仔糕
学校后门,钵仔糕,1块5两个。作为从一而终的软妹子,我最爱草莓味,而死党钟爱红豆绿豆。
每次都是一人一个,任那Q弹软糯陷于唇齿,往往都是吃完一个还意犹未尽。现在学校门口是很难找到了,想吃的可以去小吃街碰碰运气~
章鱼小丸子
当年章鱼小丸子风靡海口时,还是没有章鱼的。依稀记得3块还是5块钱一份,就着面上挤的色拉酱、照烧酱和柴鱼片一起吃。
每次下午放学后买一份,光是拿着都让旁边的同学羡慕!
那时候好喜欢看阿叔倒油倒面糊、用签子将小丸子定型还有各种翻转,经常是看到不想回家。
快可立珍珠奶茶
如果没记错的话,快可立是海口最早的珍珠奶茶。5块钱一杯,都是存好久的钱才够买来喝的!
不过很早就“跑路”了,说实话我现在都不大想得起那个味道了,就只记得“好好吃”!
(图片来源@Zeloy)
六点半豆奶
六点半豆奶,到现在依然还是5毛钱一袋。一般是插着管喝,不过像我这种豪放派,每次都是咬下一角,然后仰头喝尽的,哈哈哈哈~
叮咚糖
小时候放学,如果能看见叮咚糖阿公那真是开心得不得了。每次都要花5毛钱买上一条,白糖裹着里面的芝麻花生碎,嚼起来超级香的。
偶尔阿公还会顶着装糖的小桌子,给你来段即兴表演,现在想起来依然还是满满的回忆!
五羊香芋冰淇淋
五羊牌香芋味!!!!虽然现在很少地方有卖,但是每次在街角旮旯的杂货店遇到,我都忍不住买5678个,吃吃吃!
而且不管出多少个口味,什么哈密瓜巧克力的,我只爱香芋~大口舔到蛋筒部分时,连同最后的雪糕一起咬下,直至将最底下带巧克力的部分消灭,才算圆满~
猪杂猪血
猪杂和猪血也是从小吃到大的,那时候大概是2块钱一小碗。偶尔手头宽裕了就会买上一小碗,蹲在角落里,吃完才回家。
臭豆腐
臭豆腐的迷人之处在于,豆腐要脆嫩、汤要热要加辣椒、萝卜干要多!
一碗臭豆腐,最便宜1块一碗,先小口小口咬破豆腐,再喝一口热汤,嚼点萝卜干和酸豆角,简直层次分明、味道丰富!
而且,就是当年的那一口,我迷恋到现在……
以上就是我当年的校门口“最爱”,虽然很平凡,但每一样都承载了我满满的童年回忆!
当年你最爱的小吃是哪种?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活动策划、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zzza202
原创作品,版权归海口网所有
图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使用
图片:符岛主、陈阿信、冷济龙、秋秋、邵阳,部分图片来源于Maggie-Ho猪猪、MatchaAzuki、Zeloy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符岛主、杨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