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伴随我国人均GDP步入1万美元,消费全面升级,人们的消费已从基础的生理、安全需求,转向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进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再单纯停留在其功能上,更注重追求附属在产品之上的体验与价值共鸣。
言外之意,大部分时候,顾客进入餐厅消费,不仅是为了享受美食,更是来消费一种文化、一种场景体验,以及场景赋予他们的价值标签。
近几年,一度被网友追捧的文和友、农耕记等餐饮品牌,便是靠沉浸式的场景体验赢得了市场认可。
通常,场景分为消费场景与营销场景两种,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关联,我们先来通过案例了解一下其概念。
什么是消费场景?
“场景”一词最初来源于戏剧或电影,指的是根据剧情、角色需要而搭建的时空背景。
把“场景”概念延伸至餐饮行业,则泛指餐厅为消费者打造的消费体验感知,包括环境装饰、明档、窗窗、海报、上菜仪式等消费者所能感知到的元素。
首先,消费场景是连接消费者的载体,消费者在其中享用餐厅的产品与服务。
其次,消费场景餐厅传达餐厅定位与价值的媒介,消费者可以在其中感知餐厅的文化特色;
最后,消费场景还应该是一种社交货币,恰到好处的场景能影显顾客价值,并激发用户进行社交分享。
消费场景的搭建,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空间层面的场景搭建
空间层面的场景搭建一般指的是店面设计、桌椅设计、消费动线等“硬件”设置,这是场景搭建的基础层面。
餐厅首先要为顾客提供一个基础用餐空间,以完成顾客的功能性需求;
其次要结合品牌定位、顾客喜好等维度进行深度设计与装饰,为顾客提供一个匹配其价值诉求的体验空间。
2.时间层面的场景搭建
时间层面的场景搭建一般指的是针对不同的营业时间段、不同的经营业态而搭建的场景。
胡桃里便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为顾客提供各种不同体验,顾客除了可以感受轻松惬意的下午茶,享用美味的正餐,更可以期待晚上9:00以后的酒吧时段。
3.心理需求层面的场景搭建
目前,绝大多数餐厅都完成了空间与时间层面的场景搭建,心理需求层面的场景搭建相对薄弱。
心理层面的消费场景搭建,通常来源于餐厅对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洞察。
在深圳有一家非常火爆的湖南土菜馆,名为农耕记。在创立之初,农耕记就有一大愿景,就是“把湖南乡下菜,在深圳城里卖”,这家湖南菜馆的主打正是“山里菜”。
进入农耕记,就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农耕文化。
从门头、土特产堆头到空间装饰与主题明档等,农耕记勾勒出了一幅仿若透袅裳炊烟的乡村景象,沉浸式的消费场景让顾客享受其中。
农耕记的消费场景打造,是对其“湖南山里菜”定位的延伸与表达,充分迎合了现代都市消费者“返璞归真”的需求,让顾客充分感受到产品背后浓郁的文化和品牌温度,进而加深了对品牌的记忆。
什么是营销场景?
营销场景,指的是针对某一阶段的营销行动而特别设计的场景。这决定了它的阶段性、多变性,一般随着营销活动的结束而终结。
例如,每年2月14日的西贝“亲嘴打折节”,为了烘托活动氛围,西贝针对活动场景做了全面的布置。
小到门店背景喷绘、异形海报、吊旗,大到地铁、公交广告轰炸,西贝制造出了一种盛大、热闹的营销场景。
有趣的造节创意,在极强的营销氛围烘托下,让西贝“亲嘴打折节”成为朋友圈与其他社交网络的热点。
据西贝给出的数据,2019年西贝第四届“亲嘴打折节”,全国323家门店同步举行,这一天创造了总营业额超2400万元、总客流破22万人次的纪录,而且有超过66%的桌次参与了现场的亲嘴打折活动。
搭建场景的四大方向
通过西贝案例不难发现,好的营销场景能提升营销吸引力,吸引顾客主动参与,提升消费体验和转化率,进而增加品牌美誉度。
那么,餐企该如何搭建消费场景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着手。
1.解决消费痛点
驱动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是痛点与消费诉求。
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营销场景的打造。
从消费者痛点与诉求出发搭建的营销场景,往往更能激发用户的消费需求,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音乐酒馆品牌胡桃里会不定期举行一些品酒会。为了让酒会更具吸引力,胡桃里几乎都会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为每一场酒会冠上主题。
比如,针对闺蜜聚会的“围蜜之夜”,特意为情侣们举办的“红酒情人节”等。
根据不同主题,胡桃里会为品酒会设计不同的场景。特别装点的场景中,音乐流淌,酒香弥漫,顾客不由地沉浸其中。
这还不是品酒会场景的全部,品酒会的高潮发生在胡桃里免费开放的酒库里。
酒库内有来自世界百大酒庄直供的酒水。
同时,胡桃里还为客人提供专业侍酒师的侍酒服务。
得天独厚的品酒场景,强大的酒品资源以及专业的服务能力,构成了胡桃里品酒会的“招牌”。
而主题场景、资源以及专业品鉴方法正是大量红酒爱好者品酒的“痛点”。胡桃里精准把握了顾客的痛点,并搭建特定的营销场景解决需求,自然收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
2.满足猎奇心理
猎奇心理,泛指人们对于自己尚不知晓、不熟悉或是比较奇异的事物或观念等所表现出的一种好奇感和急于探索其奥秘或寻找答案的心理活动。
在2019年春节,故宫角楼火锅走红。
食客反映提前10天预订仍一座难求,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为何如此火爆?因
为人们都想体验一次“皇家礼遇”!
在故宫角楼火锅的过道处,引导顾客的海报先行将顾客带入“朕的火锅”场景中。
菜单被制作成“圣旨”的样子,让顾客顿生一种“指点江山”的豪迈感。
用餐完毕,还有专属明信片赠送。各类“皇家”趣味印章也是顾客的收集热点。
从“朕的火锅”到“奉旨点餐”的菜单设计,从各种宫廷元素的装潢到宫廷御食的设置,故宫角楼火锅到处展示着浓郁的宫廷文化,还原了宫廷御食的消费场景,不断刺激消费者前去“猎奇”。
3.迎合“占便宜”心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餐饮业几乎集体陷入停摆状态。在煎熬中,各家餐企纷纷开始“自救”。
眉州东坡尝试将春节大量的食材以零售方式摆卖,并为此在餐厅门口搭建起促销摆菜台,与超市无异的“××元/斤”的价格标签,“又好吃,又好快”的标语,活脱脱一个“平价超市”的形象,吸引了附近市民前来抢购。
此外,餐厅通常会布置一个抽奖大转盘与奖品陈列架,并将其摆放在餐厅最显眼的位置,同时通过海报、桌卡等细节进行重复“暗示”,多维度塑造出个吸引用户参与的营销场景。
无论是中高端餐饮“放下身价”的超市零售场景,还是餐厅中常见的促销抽奖场景,都是为了配合营销活动,激发顾客的“占便宜”的消费心理,进而参与活动。
4.抓住粉丝效应
通过“粉丝效应”搭建营销场景通常仅适用于大型连锁餐企。
因为往往只有大型餐企才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与相关的动漫、影视、明星等IP跨界合作。
而餐厅在借力IP进行场景设置时,通常需要根据IP本身定位、粉丝属性等去搭建合适的场景。
2019年,肯德基与“全球好物推荐官”薇娅合作进行直播活动。在直播间里,一张肯德基的巨型海报引人注目,海报上冒着气泡的可乐,层层叠叠的汉堡,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味蕾冲击。
场景搭建与资深主播薇娅的卖力推荐相辅相成,3万份4.5折潮汉堡欢享餐电
子券在直播时上架即售馨。
2018年7月,麦当劳的第三家“全职高手”主题餐厅在南京开业。门头、异形海报、吊旗装饰、赠品……该店面直接打造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全职高手”动漫场景,吸引了无数“全职高手”粉丝。
消费场景与营销场景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消费场景与营销场景的描述,我们发现,消费场景有时候能成为营销场景,而营销场景一直都在为消费场景服务,两者一脉相承,相互关联。
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场景思维的体现,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营销吸引力,促
进营销转化。
1,一致性
消费场景与营销场景的搭建都是基于品牌定位与消费需求,它们在基本方向上市一致的。
例如,胡桃里的消费场景是一个集品酒、音乐、用餐于一体的综合休闲社交场景。
他们的品酒会、演唱会表演等营销场景,亦都是围绕其品牌定位与用户需求而展开的。
2.关联性
消费场景与营销场景相互关联,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例如,高考期间,麦当劳在门店中特辟一角打造“陪战自习室”,为高考生加油。
我们发现,营销场景有时候就来源于消费场景的延伸,很多餐企做的快闪店,
也是店面的迷你版+活动主题。
因此,消费场景与营销场景相辅相成,好的消费场景能让营销场景更具营销力,好的营销场景也是为消费场景服务。
3,互为补充。
消费场景是餐厅搭建的日常运营场景,它相对稳定长久,是一种更倾向于
静态的体验场景;
营销场景则常需要根据营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是几乎每一个餐企都有一个“动静相宜”的场景搭建,“静”是在潜移默化中向消费者渗透品牌文化。
源:丽水日报-丽水网
夏日黄昏时分,车水马龙的城市逐渐安静,但在街巷拐角,另一种热闹正在上演。烧烤店里的油滋声,炒菜的锅铲敲击声,觥筹交错间的碰杯声,交织着人们的谈笑声,这,就是城市的烟火味。
深夜里,这一道道在唇齿间方可尽情感受的“风景”,撩拨着行人的味蕾,也让我们触摸到了城市跳动的脉搏和生命的温度。
疫情之下,餐饮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丽水餐饮企业积极因时因势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危机,加快复工复产步伐,让我们品味到越来越多城市里熟悉的味道。
“一直以来,我们注重堂食体验,没有开展外卖业务。但疫情发生后,我们也开始转战线上,试行外卖送餐。现在,仅在‘饿了吗’平台上,我们的月销售量就超过了5000单。”市区一家老牌中型餐饮店负责人坦言,自己是“被挤上了外卖的‘赛道’”,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外卖平台开通后,迅速得到看食客的欢迎,“我们还在尝试升级外卖菜品和包装,让消费者在家也能有良好的用餐体验,同时打造更年轻、更时尚、更有想象力的菜品,在传承的过程中实现创新。”
提供“无接触服务”、开通外卖送餐、直播互动……我们看到,不少餐饮店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以应对疫情的冲击。
与此同时,外卖也成为破解餐饮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渠道。一些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推出“安心送”“移动食堂”等“无接触配送”服务,在预订、制作、配送等环节,尽最大可能减少消费者与企业员工直接接触,确保食品安全。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定期对骑手进行安全服务培训,狠抓‘零接触送餐’。”丽水“饿了吗”总部配送总监常周说,随着人流量的增加,餐饮业正逐步恢复昔日繁荣,“今年3、4月以来,前来应聘的骑手也明显增加,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我们合作的餐饮店家也越来越多。”
真正的烟火气,是一个地方的生机和活力,以及在这种生机活力中所营造的幸福满足感。在丽水的各条美食街,如今已随处可见人声鼎沸的画面,外卖小哥在街头巷尾敏捷穿梭,取餐送餐,特别是深夜依然喧闹的夜宵店、香味诱人的烧烤排档摊,成了城市烟火气的“最佳代言”。
在丽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主动寻求新方式、开拓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相关部门也在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积极应对疫情对餐饮消费的影响,当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餐饮消费也随之回归发展正轨。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餐饮消费市场,去年全国餐饮收入达4.67万亿元,未来大有可为。”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业内人士认为,疫情过后,消费者将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餐饮有更高要求,餐饮企业应积极作为,主动调整经营理念,推动企业经营跃上新台阶。
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有的店有用餐区,有的店不设置用餐区。今天就来分享一下为什么是这样。
< class="pgc-img">>首先我们先弄清楚餐饮服务和餐饮销售这两个概念。
餐饮服务:指为消费者同时提供饮食和饮食场所。比如:饭店、食堂、肯德基等餐馆。既有食品制作销售,又有就餐场地,并且食品在就餐场地食用,这种店被称为餐饮服务店。
餐饮销售:指只进行食品制作销售的店。比如:绝味鸭脖这样的店。
餐饮服务的税率是6%,餐饮销售的税率是13%,自2019年10月1日起,纳税人现场制作食品并且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按照餐饮服务6%税率。餐饮业的堂食和外卖统一为餐饮业6%税率,非自产的外卖食品,仍按货物13%税率。
现在明白了吧!想看更多财税小知识可以关注一下小罗老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