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餐饮O2O”关注我们
餐饮O2O国庆中秋推出的《餐饮七日谈》:从选址、定位、产品、营销、运营、组织、外卖七个纬度解读新餐饮。
选址:选址定生死!星巴克、西贝、乐凯撒等大牌们的“选址术”你也学得会!,定位:定位定天下!史上最全的餐饮定位方法论在这...
餐饮业的本质是产品,产品是王道。今天继续聊聊餐饮产品方面的话题,欢迎餐友们一起探讨。
互联网泡沫退去,餐饮正在回归产品本质!真材实料、手工现做、天然健康正成为餐饮业和消费者的关键词。
2017年,将成为餐饮行业“大跃进式”热闹之后沉淀回归的分水岭。那些蹲马步练内功、坚守高品质产品、以品牌为教宗的餐饮企业浮出水面。
01、回归本质,“产品主义”正当时
“产品主义”经巴奴毛肚火锅老杜在2015年提出后,迅速得到全国餐饮人的认同。
老杜认为:产品就是品牌的‘1’,装修、服务、互联网等流行化趋势都是后面的‘0’,这个‘1’是根本,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毫无价值。
产品主义,不仅仅是指产品的品质、口味,它是一种战略,它是一种理念,它是一种精神,它也是团队的一种信念和信仰。
产品主义是基于顾客心智,由外而内的全局性思维模式,强调类别的独特性、创造第一的心理位置,同时削尖品牌的含义,最终使品牌等同于某种产品,成为某种品类或产品的代名词。
时至今日,在产品主义的带动下,一线餐饮品牌都在进行产品升级迭代,西贝的“好吃战略”、“天然派”、九毛九的“健康餐桌”...。
另一方面,产品要定期更新,消费者真正消费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新鲜感。这个新鲜感不是基于生产者的角度去看,而是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每年都推出新品,消费者就一定会买单吗?并不是。
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持续创造新鲜感呢?这相当不易。
比如喜茶所打造的芝士奶盖茶创新产品,与原来人们心目中对茶的认知的差值,就是一杯喜茶带给消费者的新鲜感,这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地方。
但这个新鲜感会逐渐递减,怎么能把这中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不是任由它逐渐缩小,这是喜茶的创始人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这也是每个餐饮老板都要考虑的问题。
02、专注聚焦,打造爆款产品
在当今餐饮大市 场的环境下,所有餐厅都在朝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并且在产品方面也都在争相打造属于自己的爆款产品。
何为爆款产品?爆款产品就是产品销售中,供不应求,销售量很高的产品,同时也是双A产品。
招牌菜和爆款菜是两码事,不是每一款菜都用来赚钱的,但保留下来的每一款菜都要有它的作用,就像战场上不同阵位上的士兵一样。客人点不出菜,不是菜品少了,而是菜品多了,爆款缺了。
目前来说,很多餐饮店存在着一个问题:菜谱越厚,利润越薄。这是为什么呢?这令许多餐企老板感到困惑;其实,学会聚焦、做减法真的很重要,哪些菜应该删,那些菜应该保留,哪些菜应该调整和优化,这绝对是门学问。
近期获得天图近亿元投资的松哥油焖大虾,2015年创立时以一道油焖小龙虾作为爆品菜和几道湖北小吃,凭借精准定位和专注聚焦迅速成为深圳排队人气餐厅,最好的店一天可以卖出1000多斤小龙虾。
创始人华为IT男徐松表示:“松哥就只做油焖小龙虾,这一点是始终不会变的!”专注一道爆款菜的背后是坚持高品质只采购7钱以上的虾、9道清洁工序和28道烹饪工序!这也许就是天图投资的原因吧!
作为现包水饺的领导品牌喜家德的爆款产品,从早期的素三鲜水饺进化到现在的虾仁水饺,一方面是专注聚焦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以虾来提升产品价值,从而提升水饺行业的整体客单价。
喜家徳为打消顾客对食品安全的忧虑,首创一字型水饺;为保证新鲜,供应链成规模,从过去的十几种水饺缩减成为现在的5种水饺;为解决标准化,从传统的论两卖改为论盘卖...。
而上海小杨生煎靠一款小吃成为单品之王,创始人杨利朋总结了几点:
1. 坚持用好的原材料
2. 重视食品安全
3. 坚持单品爆款
4. 注重消费者体验
5. 创新求变
6. 把利让给消费者
7. 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变化
03、精减菜单,却提升了利润
很多老板都明白,菜单并不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少了,又担心顾客吃两次就吃遍了,产生厌烦感,进而影响生意。减菜单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经营战略的一种考量。
杨记兴臭鳜鱼创始人杨金祥用了三年时间,前后四次瘦身菜单,第一次从200多道减到128道,第二次减到78道,第三次减到58道,最终确定到38道。
精简后的杨记兴菜单结构,突出了招牌臭鳜鱼产品,后面依次是“三大特色”、“十大必点”、“凉菜”、“徽州烧炒炖”、“主食”、“饮品”。
结果是臭鳜鱼一道菜占了店里销售额35%;3大特色和10大必点菜,大约占了30%。
聚焦特色产品后,从每天卖六七条到卖一百多条,臭鳜鱼的销量上升了,采购成本降低了。餐厅的毛利率从50%提升到了67%,同时厨师更专注于某几道菜品,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精,保证招牌产品的品质稳定,并不断提升。
相同的逻辑在板烧鱼品类创造者老板恋上鱼,以40公斤的大铁板、活鱼现杀、中餐西做的形式,创造出细分的板烧鱼品类。
从2008年创立迄今,历经5次产品迭代,从最开始的150多道产品砍到如今只剩下40多道菜,板烧回鱼成为每桌必点桌,济南8家店天天排队。
之所以一直不断的缩减产品,是因为每一次的浓缩毛利都在提升,客源都在提升,人均都在提升,满意度都在提升,品质都在提升。
04、供应链升级,提升效率
“品牌80%应该是靠产品,而产品要靠供应链。对乐纯来说,做品牌就是在做供应链。”乐纯CEO Denny感叹。
其实,供应链能力百分之百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更主要是效率地提升。许多餐饮品牌注重前台店面的升级,忽略了后台供应链的升级。
升级空间是指产业链条不够完善,达不到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升级需求是指产业链条供需结构错配,用户要的产品,市场上没有;或品牌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改进或品牌运营不断创造增量需求。
比如成立于2014年的小恒水饺,开创了外卖+堂食水饺的新品类。速冻水饺的制作链条已经很成熟了,小恒水饺按照外卖用户对水饺“不沾皮”的要求,重新研发了和面配方。
供应链升级又能让用户享受好的原材料和产品设计,最终实现“相对便宜,绝对质量”的产品交付。优质产品又为品牌提升了溢价空间,保证了制造商和品牌的利润,为产品迭代和品牌升级创造正向循环。
而没有深入供应链管理意识的新品牌,会在创业期间迷失方向。比如用营销取代品牌。营销是为供应链创造增量的方式,但不是核心。“营销想持续转化成复购。还是要靠产品。”Denny表示。
餐饮业的终极竞争在供应链,中国营收过10亿的餐饮品牌,近两年都在追溯原产地。巴奴、呷哺呷哺、丰茂,都赶在今年8月份同一时间带消费者去体验内蒙锡盟羔羊。
巴奴在2013年加起来资产还只有 1 个亿,就花 3000 万买了 20 亩地在重庆盖起了支持500家店的底料加工厂。
这种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于后端的做法,用货源堆积企业质量保障的行为,导向的是为前台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体验,而这同时也构造了品牌的护城河。
那些对食材有追求的品牌,即便店数不多,但说起来也足以让人敬仰,日日香、喜茶、八合里海记、润园四季,仔细想想,这几家店也无一例外都符合这个逻辑。
- END -
作者 | LiLo
来源 | 餐饮O2O
整编 | 小贝
11月12日—18日,餐饮O2O定制日本深度研修考察团,餐饮大咖全程带队讲解,餐访企业董事长亲自接见,深度研修40多年匠心企业打造单品爆款的逻辑,200多年企业的卓越管理运营,日本极致效率化的供应链与中央厨房,以及新型业态的创新之道!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日本餐饮研修团详情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骚扰O2O君!
>< class="pgc-img">>丨职业餐饮网 孙佳瑶
“开业搞促销,排队2个多小时,月底算账却亏了20多万!崩溃!”
“在重庆做养生火锅,想‘不走寻常路’,却得罪顾客,遭人‘嫌弃’!太惨!”
“大家都跟我说产品必须好,人均100元的店,我用人均500元的高端食材,卖一份就亏好几十块钱!血赔!”
……
一直以来,大家看了太多的正面案例,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却是一篇伤痕累累的餐饮“血泪史”!
这位“惨兮兮”的主人公,就是在重庆三四线城市开出8家直营店的椒爷火锅!
产品主义风靡全国餐饮业的当下,却让无数的创业小白甚至餐饮老炮踩了“坑”。
“做了几年餐饮,累计下来赔进去了7、8家店,现在自己的团队磨合走上了正轨,才把这些坑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借鉴!”
< class="pgc-img">>(椒爷火锅创始人 火哥)
一
第一坑:“原材料都用最顶级的,顾客却不懂,赔的我找不着北!”
“以前我一直信奉,餐饮产品是王道,所以我什么食材都用最好的,但是赔的我找不着北!”
“我之前看过好多好多成功的案例,都是因为好食材,毛肚、野生菌、都成功杀出来了!所以我天真的认为,只要什么都不计成本用最好的食材,顾客就会来,但实际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4年火哥和所有餐饮老板一样,希望开一家好吃的店,于是在火锅市场十分拥挤的重庆,开了一家椒爷火锅!
但是,火锅有多么火爆,竞争也就有多么残忍,找不到突围之路时,火哥便开始从最近风靡的“产品主义”下手!
< class="pgc-img">>1、在重庆做喝汤的养生火锅:赔钱!
在重庆卖火锅要怎么突围呢?真的太难了!
洞察了很多餐饮老板的成功案例,他发现,很多的餐饮老板都会瞄准市场蓝海,直接就一炮而红。所以火哥就开始学习,开始做自以为的“蓝海”:“我想在重庆打破辛辣火锅的格局,做喝汤的养生火锅,顺便还可以扩大老年客群,简直一箭双雕!”
于是为了产品品质,火哥坚持每天现熬汤底:黑松露菌汤、土鸡汤、草本滋补汤……导致连灶炉都不够用!
本以为是一片蓝海,没想到却是一片死海!本来想做重庆火锅新时代的创新者和推动者,没想到却成了同行的“笑柄”。
因为重庆人不管男女老少吃火锅就是为了爽,刺激!做喝汤的养生火锅纯属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于是,火哥取消养生火锅,全换成了麻辣锅底,才逐渐好转!
面对不同地域的客群,有的蓝海可以去尝试,有的却是九死一生!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去做差异化,才有大概率的成功!
< class="pgc-img">>2、自种苗芽菜成本100元/斤,越卖越亏,赔钱!
“火锅口味的竞争力除了锅底就是食材,菜品上我必须也要做出差异化,鹤立鸡群!”
火哥发现,花椒苗、辣椒苗等苗芽菜特别好吃,别的火锅店刚好也很少见,那我就卖这些不是能让大家更好的记住我么!
但是一去采购傻眼了,这些菜的产量少,也没有人大面积的种这些苗芽菜,这该怎么办呢?
没关系,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没人卖我就自己种!于是开始包地、自己种、自己卖……
这一次他没有失望,顾客都很喜欢吃,复购率也很高,结果一算账,赔了!
因为这些苗芽菜费时费力,成本就要100块钱一斤,顾客点一份,也就几百克,捞一筷子就没,总是对量不满意,顾客又不知道这一筷子苗芽菜背后的付出,重点是又合不上价,结果火哥还是含泪下线这些苗芽菜!
餐厅用好食材没问题,但是必须要用相当的宣传包装出来,例如巴奴的毛肚,在各大综艺、广告、门店都花了大心思去教育顾客,所以成绩肉眼可见!好食材要让顾客看得见才行!
< class="pgc-img">>3、大师现做饮品、小吃,模式太重, 赔钱!
你以为火哥的“作妖”到此为止了?当然不可能!
作为一个重庆人,他亲手把自己的火锅店弄成了一个“四不像”!
为了提升产品的整体level,他把小吃和饮品都做成了可以单独开店的水平!特意从台湾找来奶茶师傅,在门店里现做奶茶,包括一些鸡蛋仔、野生菌包等小吃,都请了大师傅在门店现做!
但是,费了这么多的人力成本,又能回来多少呢?基本都是赔钱!
所以现在他把这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东西都缩减甚至取消了,整体利润带来了很大的改观。
也就是说,只要是无法带来利润的、花里胡哨的过程,都是扯淡!产品的现场感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喧宾夺主,无法带来实际收益还倒搭钱的事,宁愿不做!
< class="pgc-img">>二
第二坑:“自己的创意被人剽窃出卖,反被顾客说抄袭!”
好不容易经过无数调整,产品过关以后,火哥进入了下一步的“升级打怪”!
经营的过程中,火哥发明了很多新鲜玩意,但没想到却被顾客说抄袭,这是怎么回事呢?
火哥在做火锅之前,可是下足了心思,在出品方面力求有创新。据火哥自己讲述,一开始的公仔火锅底料,他是第一家这样去做的,只不过是当时没有宣传的意识和头脑,没有和媒体打交道也不懂传播,一个月后,这样的创意却被供应商卖给了同行!
同行火锅店立刻大篇幅的宣传,瞬间成了网红火锅,从早到晚的排队,社交圈更是疯狂刷屏,瞬间带火了“公仔火锅”的风潮,而他的店却冷冷清清!
被人抢了风头也就算了,还被很多后到店里来的顾客误会说是跟风,实在是委屈!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以后,火哥把店里的首创物品都申请了专利,桌椅板凳、包括锅的设计,都得到了官方的保护,累计申请获批30余项专利!
所以说,餐饮人懂得创新是极好的,但是如果没有去合理的宣传,那么被冤枉和委屈也就无法避免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三
第三坑:“用‘赔本套餐’做引流,前3个月白忙活!”
为了成功吸引客流,大众点评这样的商家必争之地,火哥是一定不会错过的,所以就不计成本,设立了“赔本套餐”,4人餐才100多块钱!
这样赔本赚吆喝的行为确实让椒爷火锅得到了一大波的客流,但是却让门店前三个月完全没有任何的钱可以赚,直接赔钱!
无奈火哥只能抬高价格,但是顾客却不满意了,觉得他是有了客流就随意涨价,“店大欺客”,顾客心里又很不舒服,火哥两头为难,濒临崩溃!
现在调节了套餐以后,椒爷的所在门店都做到该区域大众点评、美团排名第一 !
其实,这样的例子也不少,之前还有过新闻,某商家为了吸引客流,设立99元随便吃这样的福利优惠,结果3天就关门了!
四
第四坑:“凡事亲力亲为,反倒成了管理的一大障碍!”
管理方面的坑,火哥也踩了不少!
和一般的创业者一样,火哥对于餐饮的热情像火焰般高涨,但是每天累的没人样不说,反倒让管理变的更难了,这是为什么?
1、每天至少4小时在高速公路上,效率极低!
由于椒爷火锅主打的是三四线市场,所以门店都是在重庆周边的很多县城,但是火哥人却住在重庆,这就形成了很遥远的管理半径!
所以,每天火哥的行程就是,早上7点出门,两个小时在高速上,在门店解决一点问题再去另一个县城,回到家就是大半夜了。
每天所有的时间基本都浪费在高速公路上了!这就导致管理半径过长,每个门店只能解决一点点问题,还没说透,就要走了,效率也极低!
所以下一步,椒爷火锅预备向市中心靠拢,离核心团队的距离要更近一些,这样至少可以缩短管理半径,提高一些效率!
2、大幅度“减员增效”,没时间培养管理型人才
在管理方面,火哥还有过一个误区,就是为了节省成本,扩大利润,疯狂的裁减人员,搞起了“减员增效”!
300多平的店就10个左右的员工,每天都是极高强度的工作,根本没时间做培训考核等等。
一家两家还好,现在火哥的店已经开了8家,急需管理型的人才,却一个也出不来,少了领头羊!
资金并不是决定品牌扩张速度的绝对因素,优秀的管理型人才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现在椒爷火锅正在大力培养员工,为继续开店做准备!
< class="pgc-img">>3、原材料涨价预备案不足,导致3月所有门店集体亏损
今年猪肉涨价让餐饮人有苦难言,但是火哥却更加心急如焚。
因为很多有经验的餐饮老板基本可以预判未来的价格走向,就直接大批量的囤货,利润只是轻微压缩。
但是火哥没有资深的餐饮经验,对于原材料上涨并没有预判,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利润被压缩的所剩无几!
3月份所有的门店都处于集体亏损状态!后来经过大批量的囤货才得以活过来!
职业餐饮网小结:
的确,做餐饮踩坑是最正常的事了,每个餐饮人当初都是一脸憧憬的踏入这个圈子,紧接着就被一个又一个的坑打的神智不清。
但是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被击晕而退的从此就被淘汰了,而一路坚持下来不断的“升级打怪”的餐饮人,大部分都能看到自己理想中的彩虹!
<>饮和互联网结合的前提,是对餐饮底层价值 直接 真实的敬畏和尊重,而不是简单的把注意力放到线上了,而忽略底层价值的传递。
纵观这一两年中国餐饮行业风云变幻,很多人是在片面理解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之后,把好端端的餐饮创业带进了沟里的。
< class="pgc-img">>1.用户思维的前提应该是生意思维
用户思维教导我们一切从用户出发。这对于做产品做服务而言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用户思维的前提是生意思维。生意思维就是你无论用什么方式做产品,如何尊重用户, 终你必须赚钱。凡是赚不了钱的用户思维都是耍牛氓!
梳理餐饮行业的故事,在用户思维的主导下,出现了诸多有悖于生意思维的事:
(1)一切以用户为中心,那就无限制地满足用户需求。结果成本上去了,价格没有上去。
(2)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满足了用户的性价比需求,结果需求满足了,成本降不下来。
(3)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就去把自己的个人需求想象一个普世的用户需求,然后去制造和满足,结果需求是个伪需求,零散的需求根本无法支撑其一个商业逻辑。
笔者认为,不能实现盈利的用户需求都是伪需求,都是要把我们带到沟里去的需求。
2.产品思维的前提是做好商品
产品体现的更多是使用价值,而商品则偏重交易价值。但是补贴一停、折扣一取消,创业者一开始算成本,把产品用商品的方式推向市场。极低的客户留存率导致的是订单断崖式下滑。再说绝对一点,你如果要做情怀,请你做产品,如果你要做生意,请你认真做商品。
只有有了交易价值,你的产品才有留存的价值。
< class="pgc-img">>3.餐饮这个行业羊毛永远出不在猪身上
互联网思维认为有流量必然会有变现渠道。但是餐饮业的流量成本是非常高,同时流量的聚合效应也是非常差的。所以,在餐饮这个行业根本不可能出现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可能。
近有报道说,某创业者把一家餐馆开成了免费的餐馆,通过餐馆里的广告位实现免费吸引了诸多用户到餐馆,而餐馆则从贴在餐馆里的广告中盈利,这种模式如果走得通,全世界的人们都应该享受免费的午餐了。
互联网能做免费是因为起获客成本几乎为零,而利用餐饮去吸客,成本低边界是无法永远趋零的。
4、不是每一个入口都可以撑起一个平台
笔者发现,诸多餐饮创业者在打了一针互联网思维的强行针后,就开始讲述诸如“通过餐厅或者以外卖为入口,构建一个本地消费的流量平台”的说辞。无论是本地平台还是垂直平台,只要是平台,那就是点、线、面多种要素的连接、交叉和叠加的结果。你靠餐饮一个很难说是高频的事儿,就想把平台搭建起来,完全是一种臆想。
< class="pgc-img">>笔者认为,互联网是好工具和好思维方式,如果能用好可以帮助传统餐饮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下面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①用户需求的满足与盈亏平衡的平衡。
不能 终实现盈利的餐饮项目,你即使满足了再多的用户需求,也不会被市场认可。互联网带给餐饮行业的价值是降成本、提效率,这既是需求端的,也是供给端的。
如果不能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这个项目就存在巨大风险。
②互联网与餐饮结合的前提是对餐饮本身的敬畏之心。
互联网、o2o任何概念都无法让餐饮高大上起来。互联网再厉害也生产不出美味、也解决不了供应链的问题、产品品质的问题。
< class="pgc-img">>所以,坚持做产品、品质和服务的价值才是王道。
最后,小编在这里祝福各位创业者们可以创业成功,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