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界2024年3月30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公开号CN117787689A,申请日期为2023年12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数据处理方法用于目标服务器,目标服务器与至少一个目标餐饮经营主体的现场环境监测设备通信连接,通过获取至少一个目标餐饮经营主体的现场环境监测设备监测得到的目标监测数据;基于预设的预警条件,对各目标监测数据进行比对,若目标监测数据满足预警条件,则得到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和预设的分级预警规则进行预警。通过在各目标餐饮经营主体的经营现场设置现场环境监测设备得到目标监测数据,若确定目标监测数据达到餐饮风险指标,则根据分级预警规则进行预警,实现了对多个目标餐饮经营主体的经营现场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并对风险进行预警,以防止出现餐饮安全事件。
本文源自金融界
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
湖北省荆门市教育局将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作为食堂运营管理的“敲门砖”,通过实施“五抓五提”,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落地见效。
抓功能设置,提管理能力。在平台建成之初,制定“提升采购能力,建立阳光平台;提升运营管理,降低食安风险;提升监管效能,实现远程巡检;提升餐品质量,实施营养配餐”四大目标,为平台设置功能提供方向。在平台运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功能设置。目前已设置智能视频监测、原料库存管理、风险预警管理、巡检自查管理等12大功能板块,确保平台能够完成设定目标。在平台覆盖方面,已建成市、县(市、区)两级8个平台并覆盖全市各级各类食堂学校,每所学校为一个独立的运行单位,每个县(市、区)为一个运行闭环单元,全部接入荆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中心并与市场监管部门平台有效对接。
抓平台运用,提督导能力。2024年,荆门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该平台功能,为督导提供依据。其中通过从业人员管理功能研判食堂从业人员是否合理配备,通过供应商管理功能获取与属地教育部门签订集中采购协议供应商数据,通过出入库台账功能对信息进行锁定,通过财务管理功能知晓学校食堂收支类型并对不合理支出进行警示,同时为审计部门开展食堂财务审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极大提升专项整治督导实效。
抓风险预警,提防范能力。该平台明厨亮灶功能能够对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实时画面进行监控,并对重点部位摄像头进行在线调整,确保监控无死角,实时移动了解后厨动态;风险预警功能将校园食品安全分为一类风险(动物违规进入、成品与半成品常温裸放等12类)、二类风险(地面操作、净菜叠放、明火离岗等15类)、三类风险(三穿一戴不合格、食品留样未完成等14类),通过对上述风险进行自动抓拍和数据采集分析,实现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数从2023年年初每月4000余例(一类风险15%、二类风险35%、三类风险50%)到2024年6月250余例(一类风险0%、二类风险10%、三类风险90%),整体预警下降了94%,其中市直学校风险数值已连续3个月控制在个位数。
抓建章立制,提保障能力。为加强平台运用已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推广使用二维码扫码举措,目前净菜供应商供应菜品已实行自带二维码,扫码能够直接溯源并上传至平台,做到食品有“身份”,来源可追溯,同时自动打印小票,形成出入货凭证,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减少人力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后期该局将扩大到对食堂风险较大的食堂食材(豆制品、肉类等)实行二维码配送。先后下发19份专项通报,6次对县(市、区)以及市直学校校园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倒逼学校全面加强平台应用,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抓协助管理,提攻坚能力。根据平台使用情况,实时调整荆门市教育局对学校食堂的监管方向,针对平台显示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流程问题,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对部分县(市、区)市直学校餐饮具进行抽检,根据反馈数据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标准化食堂建设,要求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建立独立洗消间,更换不合格、不环保的餐饮洗涤剂,完善浸泡、粗洗、清洗、冲淋等餐饮清洗消毒流程,并建立健全餐饮具清洗消毒管理长效机制。2023年,该局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分别在7月和11月安排学校食堂财务督导专家库成员对7个县(市、区)学校进行食堂财务专项督查并对财务管理薄弱地区和学校开展以查代培,重点将学校资金管理存疑及平台大数据显示一些学校出入库数据异常纳入督导范围,全面提升食堂财务人员能力,及时遏止侵害学生利益问题发生。
今后,荆门市教育局还将依托平台智慧赋能,将学校食堂“晒”出来,向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公示公开食堂运行管理情况,为规范学校权力运行、权力监督、权力公开,促进食堂经营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熊家明 通讯员 赵玄)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家定期扫描二维码上报餐馆油烟排放自检情况,部门在线监测餐馆油烟排放情况,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设计、建设专用排油烟管道……昨日,全市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点题整治”现场会在晋江召开,现场学习晋江市利用科技治理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新建住宅小区建设专用排油烟管道、群众举报油烟扰民问题的处理情况、夜市设置等经验做法。
城管人员在阳光夜市检查餐饮油烟问题
开发智慧平台 推动商家定期自检
“餐馆经营者只要扫描公示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平台完成自我检查了。”在晋江市西滨镇拥军路2号C栋,晋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人士现场演示了利用数字化平台检查餐馆油烟排放情况。
晋江市开发了餐饮单位业主自检模块,并接入燃气管理平台,对餐饮单位赋上专属二维码,并上墙二维码自检公示牌,同时要求商家定期扫码自检,及时上传净化器清洗照片并签名。数字化平台会对每家餐馆自动建档,执法人员可后台查看各家餐馆自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只要扫码进入数字化平台,按照表格上的检查内容完成自检,就不用再担心被执法人员查处了,这一新的治理措施,很方便,也很智能。”在西滨经营餐饮店的朱女士表示。
晋江市还在西滨镇试点利用油烟治理数字化平台管理餐饮单位,目前西滨镇66家产生油烟的餐饮单位监管率百分百,油烟净化器安装率百分百,日常自检率百分百。
此外,晋江市在餐饮单位自检自查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针对经营面积500平方米以上、重点问题信访的餐饮单位,对其油烟排放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对监测发现的油烟超标排放问题,执法人员立即督促经营者限期整改到位,并进行处罚。
住宅建设专用排油烟管道
“这个小区建设有专用排油烟管道,餐饮单位只要把油烟口接入管道就可以了。”在晋江市池店镇中海锦城,晋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人士向参会人员介绍道,每幢楼有个凸出来的那一块就是专用管道,解决了店铺油烟排放的问题。
据介绍,晋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制定印发《晋江市新建住宅小区裙房商业店铺专用排油烟管道设计建设指导意见》,系泉州地区首次明文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小区裙房商业店铺全部同步设计、建设、验收专用排油烟管道,为后期餐饮等业态油烟排放提供条件。目前,89个新建住宅小区设计方案均设置专用排油烟管道,已有55个小区完成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夜市分级管理油烟净化排放
夜幕降临,晋江青阳街道阳光夜市已是人潮涌动,浓浓烟火气不断升腾,各种美食香气扑鼻而来。
夜幕降临,青阳街道阳光夜市已人潮涌动。
“我们按照油烟产生程度分级进行管理。”晋江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人士向参会人员介绍道,阳光夜市室外有365个摊位,其中小吃类摊位220个,会产生油烟的摊位有120多摊。夜市正按油烟的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分级分类建档,并对中度、重度污染的引导整改,加装净化设施设备,重度未整改到位的禁止出摊。室内有60多摊,以小吃类为主,建设有集成排气管道、新风中央系统、中央空调等三气通道工程,配置专人定期跟踪维护,以确保空气质量。
据介绍,晋江市推广环保烧烤炉的使用,要求烧烤摊位业主更换达标的环保烧烤炉或加装油烟净化设备。对未安装或未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装置的摊主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等。据统计,目前晋江全市使用环保烧烤炉的烧烤店有658家。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