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某餐饮老板:“老师:我的员工真的让我很头痛。”
我:“怎么了?”
某餐饮老板:“好不容易有顾客来,结果却被员工恶劣的态度赶跑了……”
做咨询那么多年,不知道有多少做餐饮的老板和我反馈过类似的问题,每次我都会和他们好好讨论一翻,给他们分析问题根源,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案例
记得有一次,我到一家火锅店去做薪酬绩效变革,老板也和我反馈了类似的问题:“厨房天天对着前厅喊:'能不能不要再出单了'。前厅也生气地驳回道:'我也希望别出单了,忙死了、累死了……'”
< class="pgc-img">>老板继续反馈:“还有,我们的员工都非常讨厌下雨,因为一下雨生意就很好,当地人都喜欢下雨天来打火锅,顾客越多员工服务态度就越不好,投诉自然也就越多,我们现在在美团、大众点评网排名太差了,我甚至都想退出美团、大众点评平台,要不是我潜心研发10年的火锅底料深受顾客喜欢,估计早就倒闭了。”
我在老板的脸上看到了“一愁莫展”这四个字!
“员工是在用固定工资吗?”
“是的,我也想改,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改,也怕一改员工就走……”
< class="pgc-img">>分析
人性是懒惰的,如果企业是用固定工资,员工就会讨厌干活,多干不能多得,干的活越多错的也就可能越多,错了肯定会被处罚或批评,所以固定工资就是养懒人。
人性又是趋利避害的,如果多劳能多得,不多劳又会被处罚,大部分员工一定会想办法多劳一点,毕竟人的天性是勤奋的,所以我们的机制要顺应人心、符合人性。
以前,用处罚的方法就是打击人性的行为,员工自然不接受,自然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自然容易流失。还是那句话:没有利益的趋同,就很难有思维和行为的维一!
< class="pgc-img">>如果用固定工资,生意好时老板很开心,但是员工不开心!生意不好时,员工觉得很舒服,但是老板会很焦虑,好的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思维和想法应该是一样的,生意好时大家都很开心,生意不好时大家都会一起想办法,这样的企业才会有未来,才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顾客消费。
解决方案
一、管理层用KSF薪酬绩效模式
1、找出每一个管理者的薪酬绩效指标(这是由公司根据战略需求来设计的);
2、每一个指标找出利益分配点;
3、超过利益分配点即奖励,低于即少发,做到奖罚分明;
< class="pgc-img">>二、普通员工用提成制(或提成+KSF)
1、提成反推法方法1
很多企业现在给员工是固定工资,那么如何才能给员工从固定工资改为“固定工资+提成”呢?如服务员工资为3000元,改为提成制具体操作如下:
1)确认营业提成单位,如桌数
2)从原来工资拿出20-50%工资出来,如原工资3000元,30%即900元;
3)找出指标个人历史月平均营业额数据:如300桌;
4)反推提成单价:900元÷ 300桌=3元/桌
5)新工资结构=2100元+ 提成3元/桌
< class="pgc-img">>2、提成反推方法2
1)确认按营业提成比例;
2)找出指标个人历史月平均数据:如18000元;
3)预估确认服务提成:如0.5%
4)测算提成额:18000* 0.5%=900元;
5)确认固定工资=原工资3000元-900=2100元;
6)新工资结构=2100元(固定)+0.5%(提成比例)
当然,提成比例越高,固定部分就会越低,最终多少合理,由各企业根据企业和员工都能接受又有激励为标准。
< class="pgc-img">>总结
薪酬绩效变革是企业最难的变革,因为它触动到了员工和老板的利益,触动利益可能比触动人的灵魂还要难,但就是因为难才是最有价值的,把最难、最核心的问题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薪酬绩效就是企业的发动机,发动机的优良将决定和竞争对手的最终差距,事实证明如果做餐厅不做薪酬绩效,要想利润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源:中工网
近日,微博上有消息称,海底捞店长平均月薪5-6万元,好店长能拿到10万。员工实施师徒制,徒弟出师后,哪怕以后师傅离开海底捞,只要徒弟还在公司,师傅仍然可以分钱。这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真相是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底捞和相关业内人士。
平均月薪5-6万元基本属实
对于店长薪资的问题,海底捞方面并没有正面回应。但是根据记者采访多位海底捞相关人士了解到的情况,平均月薪5-6万元确实是真实情况。不仅如此,对于一些优秀的门店,或者有多位徒弟的“师傅”级店长,月薪或可达到20万元甚至更高。海底捞方面表示,受门店盈利情况、徒弟所在门店数量和徒弟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店长薪资会存在差异。店长除基本工资外,还可享有本店及徒弟店的部分利润分红。
2020年,疫情对于餐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数据显示,海底捞上半年亏损了9.65亿元。但伴随着疫情的缓解,海底捞在下半年不仅完成了扭亏,全年看,还实现了3亿元盈利。这也给员工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5-6万元是一个平均数值,有一些高收入店长拉高了平均值,对于一家普通门店的店长而言,收入可能达不到这样的水准。”据知情人士透露,门店店长的收入,其实还是和门店的业绩,包括带徒弟的情况息息相关。“门店营收可观,店长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海底捞每家门店的店长,同时也是门店拓展的第一发动者,如果店长发现哪里有机会,可以申请项目,也可以培养徒弟帮助其开拓新门店,公司则会根据店长提供的选址等条件综合对项目进行评估。”
对于店长的高薪,该人士表示,“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刺激和激励模式,让大家都有看得到的努力方向。”
师徒制确保核心人才“不断档”
对于师徒制度,其实在餐饮行业内并不鲜见,但是海底捞可谓将这个制度发挥到了极致。
海底捞方面称,师徒制是海底捞特色的管理制度,是海底捞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核心。店长培养徒弟、帮助徒弟开拓新的门店,徒弟开店成功后,店长不仅可以对本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在其徒弟管理的门店中获得比例提成。在此体系下,店长的收入与其徒弟是否获得成功直接相连,师傅与徒弟的利益高度捆绑,师傅不用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培养出优秀的徒弟也是提升自身收入的最大法宝。而对于企业来说,师傅在提升自身收益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发展,真正与公司“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理念相吻合,为公司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一位餐饮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一些社会饭店、老字号餐企,都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同时也会有一定的激励措施。“从海底捞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其拓店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而每一家新店都需要有核心的管理人员,这就对其中高层的人员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样的模式也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完成人才储备,为开店提供保障。”
正是因为海底捞采取的师徒制,每个店长手里,基本都有储备干部,就像军队中的“预备役”。一旦新开项目被批准,储备店长就可以“上战场”,这也为新店开业做足了人才储备。
记者查阅海底捞2020年的年报发现,即便是受到疫情的冲击,2020年全年,海底捞仍然新开业544家门店,全球门店网络增至1298家。海底捞2020年顾客人均消费也从2019年的105.2元上升到了110.1元。
多层次激励使员工流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
除师徒制外,海底捞还针对员工不同发展阶段,推出了各种各样丰富的员工激励措施。海底捞方面介绍说,大堂经理及以上级别人员,每个月会收到给父母发的“工资”,这部分钱会直接发放到父母的账户里。子女帮扶方面,一方面是对普通员工(3年以上工龄)子女的教育补贴覆盖幼儿园至大学本科,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可享受2000-5000元/年不等教育补贴;另一方面,企业在2020年考入大学的普通员工(3年以上工龄)子女发放了奖学金和一封祝贺信,奖学金8800元/人,发放总额超过120万元,惠及144名员工。
亲子陪伴计划,不仅包括亲子住房补贴、亲子教育补贴、亲子保育补贴等经济补贴,以及每天1小时亲子接送、陪伴时间,帮助员工平衡家庭和工作,鼓励员工将子女接到工作地生活。2020年,帮助了1367名员工家庭团聚,1624名员工子女受益。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末,海底捞共有超过13万员工,共发生员工成本(包括薪金、工资、津贴和福利)超过96亿元。
此外,包括后备店经理班、值班经理班、培训师班、店助班等一系列系统培训,让员工更快适应岗位,也看到明确的发展方向。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底捞的员工流动率虽然一直没有官方透露,但确实远远低于整个餐饮行业的平均水准。
就在上个月,海底捞还发布了股权激励公告,将向承授人授出1.59亿股股份,对象包括管理层成员、区域统筹教练、 部分业务及技术骨干等超过1500余名员工及多名顾问。
这项激励被外界看作是保障企业长线发展的重要举措,既有助于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又能稳固其核心运营队伍,培养中坚力量,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整个火锅赛道的竞争越来越充分,这种情况之下如何稳定核心团队、如何激励员工?股权奖励计划会更好地加持团队稳定性。” (据《劳动报》报道 劳动报记者 邵未来)
责任编辑:姚怡梦
标题:[揭秘]共享厨房来了!开店成本降九成,有人月入15万元!
为了给经济注入新活力,韩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共享经济,不仅改变着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还减轻了从业者的负担。从去年起,在韩国餐饮业出现共享厨房模式,通过空间和设备的共享,把开店成本降到了最低。
开店成本降九成 共享厨房吸引餐饮从业者
这家共享厨房位于首尔市热门商圈的商务楼内,入驻的都是有餐饮从业经验的人。在大约230平方米的厨房空间里,总共设置了9个明亮的隔间,每一间都配有冰箱、水槽、烹饪区和各类厨具。
韩国餐饮从业者金抬炯说,去年他几乎是空手来到了共享厨房,一次性缴纳了900万韩元的押金和160万韩元的月租金,加起来约合6.4万元人民币,只有自己开店成本的大约一成。
韩国餐饮从业者 金抬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搬进来,也不知道共享厨房行不行得通,没想到很快就安顿下来。现在好的时候月销售额能有2500万韩元,约合15万元人民币。
另一家共享厨房主要针对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创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附加服务。包括收入分析、市场营销和顾客管理等,让创业者可以把精力都放在食品的制作上。
厨房开设了对外营业的就餐区,让每名创业者用2-3个月的时间来这里测试自己新菜品的受欢迎程度。目前入驻厨房的70多人中,有两成通过了厨房内部的评审,把菜品搬上了就餐区。
韩国消费者:这里的厨师经常更换,菜单也跟着变,总能品尝到新推出的菜品,很不错。
统计显示,去年韩国四成以上的餐饮店在开业不到一年后倒闭,存活期很短。除了最低时薪上调和商圈租金上涨等因素,韩国大多数餐饮从业者为了谋生而仓促开店,准备不足、手艺不精也是无法长期经营的原因。借着共享经济的势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享厨房的总数已达到十多个。韩国社会期待,新出现的共享厨房能顺利发展下去,缓解韩国餐饮业关店率高的痛点。
韩国共享厨房平台:入驻者管理是最大难题
韩国的共享厨房都是由专业的平台来运营的。从去年出现第一家平台至今,已经诞生了将近10家,各自管理着一到两家共享厨房。这些平台是如何来运转和盈利的呢?
记者走访了一家去年5月成立的共享厨房平台。平台的员工们具有数据分析、品牌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长,同时还拥有餐饮业背景。负责人介绍,他们平台的盈利主要来自场地的租金和销售的提成。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和提升利润空间,他们找到一些企业当合作伙伴,包括韩国的多家外卖配送平台和共享办公室运营商等。
韩国某共享厨房平台负责人 林太润:我们会分析商圈,保证厨房选址在外卖需求量最大的地段,并且会与大型经销商合作,以最优惠的价格购入食材,供所有入驻者使用。
受到韩国发达的互联网经济影响,有的共享厨房平台还推出了线上商城和支持手机购物的应用程序,销售创业者开发的甜品和调味料等来获得分成。记者了解到,对于每一家平台来说,管理入驻者都是最棘手的问题。他们会通过严格的面试,筛选出菜品完成度高、热爱餐饮业的申请者。因为一旦有人违反了食品安全规定遭到消费者投诉等,就会对平台的形象造成打击。
韩国餐饮市场研究所研究员 徐庸熙:共享厨房吸引了很多创业青年,平台也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利用无人机或自动驾的汽车配送外卖。
数据显示,韩国的外卖市场保持着年均20%的增速,为共享厨房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还有餐饮业人士乐观估计,未来韩国半数以上的外卖餐厅可能都会进驻到共享厨房。不过按照韩国现行法律规定,共享厨房运营平台需要对入驻厨房的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运营平台为此分散了大量精力。若韩国相关法律不能放宽限制的话,共享厨房的数量或难以显著增长。
你看好“共享厨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