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区市民茅先生反映称
自家小区周围成了重餐饮行业的聚集地
住在靠外圈的居民们
每天饱受油烟
湿垃圾异味侵扰
还要忍受机器低沉噪声
苦不堪言
跟着记者一起来看
△小区周围商铺以烧烤为主
后厨距居民不足十米
记者来到茅先生居住的世华锦城小区。小区正门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板泉路951号,周边还有华丰佳园、申江豪城等数个大型小区。
茅先生告诉记者,世华锦城小区交付于2008年左右,属于动迁安置小区,小区外围,被二层商业楼包围。刚入住时,周边商铺以贩卖茶叶为主,从2010年开始,茶店越来越少,烧烤等餐饮店铺越开越多。
记者站在上南路与板泉路路口,向板泉路纵深望去,除了少量的美发店、茶店外,整条街左侧几乎全是各式各样的餐饮店铺,以烧烤、火锅、爆炒、小龙虾等品类居多。晚间时段,店铺生意都很火爆,有的店铺还将塑料简易桌椅摆到人行道上,供食客使用。
商业楼与小区最外圈居民楼间,有一条不足十米宽的背街小路。得知记者前来采访,不少周边居民向记者诉苦,“我们窗子都打不开!”
△居民楼与饭店后厨距离仅10米
居民们称,这条小路归属于小区所有,但已经被商铺占据,成了后厨的扩充空间,供摆放杂物、堆放厨余垃圾乃至储存食材使用。居民们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平时的照片,明沟里浓稠的油污横流,垃圾桶里污物满溢,光是看手机屏幕已经可以想象异味有多厉害。
△背街上的垃圾桶
商铺后墙还安装了大量烟囱、空调外机等设备。为了感受噪声程度,记者到外侧居民楼某单元5层居民王女士(化名)的家中,南侧窗正对饭店后厨方向。拉开窗户,对面外墙上空调外机等机器“呜呜呜”的低沉噪音持续不断。王女士的小儿子告诉记者,之前他用手机测过,噪声最高时有80多分贝。
从窗户望去,饭店楼顶一览无余。排烟口正对的墙面,已经熏成了黑色,与周边正常墙面的浅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见得,油烟并未得到充分净化,排放出来后仍有一定污染性。“我们就对着这样的油烟生活,窗户不敢开,衣服被子不敢晾!”
居民盼望整治措施能落地生效
多年来,小区外围楼栋居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有居民认为,小区周边不该经营烧烤、爆炒等重油烟餐饮店。对此,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回复称,以前确实会对居民区距离很近的店铺做出一些经营业态的限制,但近年来,这些限制已经逐步取消。
去年底,三林镇人民政府曾答复居民们称,将在板泉路适当位置建设封闭垃圾箱房;同时开展噪声检测工作,根据结果督促整改;对餐饮商户开展油烟净化设备、油水分离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清洁、故障疏通情况不定期、不告知突击排查抽查;督促商户对背街垃圾清理,规范店铺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等。
△整治后后厨外环境仍堪忧
近日,记者再次将餐饮店铺扰民问题反映给属地城管部门。
5月8日,三林镇城管中队回复称,4月29日接到社区反映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检查,对发现的油烟排放问题开具了责令整改相关文书,到期将进行复查。检查中,经复查发现2家商户疑似存在违法行为,已进行了立案。后续由镇相关部门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相关商户进行油烟排放的检测,一旦检测超标,将依法查处。
三林镇城管中队表示,针对噪声扰民问题,去年9月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时,已发现整体环境存在超标情况,对此,已要求空调噪声较为严重的3家商铺,对空调外机安装隔音装置,噪声情况有所改善。后续由镇相关部门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整体环境再次进行检测,若仍存在超标情况,将与相关商户进一步沟通协调,排查产生噪声的设施设备,通过加装降噪措施争取减少噪声排放。
城管部门还表示,将和投诉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反馈相关情况。同时,安排勤务力量加强街面的日常巡查,以减少其他扰民情况。
转自丨上观新闻
来源: 看看新闻Knews
州出台新规禁止油烟扰民,记者带你巡城
作为“小切口”立法的《广州市餐饮场所污染防治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8月15日起施行。《规定》明确,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油烟与噪音问题一直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规定》施行大半个月,执行情况如何?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个居民住宅小区,发现油烟扰民的现象仍存在。甚至有小区聚集多家“重口味”餐饮店,其“烟火气”令居民吃不消。
番禺区雅居乐小区一家主营烧烤的餐厅,外墙被油烟熏黑。
番禺区雅居乐小区有一些“重口味”餐厅,油烟直接向外排。
烧烤店油烟太大,外墙被熏黑
新快报记者走访番禺区雅居乐小区发现,多家餐饮店和外卖店建在小区内部。在雅居乐花园西区的一条小路两侧,密密麻麻分布着十多家餐饮店,还有专门制作外卖的店铺。有家住附近的居民向记者反映,一到用餐时间,在这里走在路上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烟味。
市民钟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你闻着味道去找就知道是哪家店油烟大了,门口的墙都被熏黑了。”循着市民反映的线索,记者一路寻找,果然在小路一侧发现一家主营烧烤的餐饮店铺。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布局为中间是很窄的过道,两侧是店铺,在过道入口处能闻到很大的油烟味。由于道路狭小,这家餐馆后厨紧挨小区,且后厨窗户处于敞开状态,里面情形一目了然,门口有两处排烟口,上面沾满油污,往里走还能闻到刺鼻的油烟味。此时正值下午用餐高峰期,店门开着,店员在门口备菜。据了解,该店每天晚上都会迎来大量顾客,烤肉的香味和烟雾会在附近弥漫开来。
有居民向新快报记者抱怨,日常生活多少会受到油烟影响。“家里的窗户会被油烟弄脏,而且长期吸入油烟可能会危害健康。”居民王奶奶如是说。尽管店家已经采取了措施减少油烟污染,如安装了抽油烟机,但居民称“仍是直排”,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新快报记者发现同一小区里的“欢乐小炒”“川蜀味道”“我家厨房”“成都面馆”等众多“重口味”餐饮店聚集此处,油烟直排叠加而成的“烟火气”让附近居民难以忍受。
除了油烟,噪音、污水也扰民
傍晚时分,新快报记者来到天河区体育西横街一栋18层居民楼。这里1层、2层为商铺,包括烧烤店、服装店、早餐店、汤粉店、药店等;3层至18层为居民住宅。新快报记者乘坐电梯到达18楼再登上天台,一出天台的门,就可以看到两个巨大的烟囱正不断地排出油烟。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是餐饮店的烟道,楼下几家餐饮店的油烟会统一通过这两条烟道排到天台,而居民做饭的油烟则通过各自的抽油烟机直接排出屋外。新快报记者询问了一户在天台上种菜的住户,对方表示,下到18楼基本不会闻到烟道排出的油烟味,也不会听到声音,平时闻到更多的是邻居家做饭的油烟味。不过在1楼,记者发现,餐饮店的闲置洗碗池、家具等堆放在侧门外,每天冲洗地板的污水会在路上横流,行人一不小心容易滑倒。
上周五21时,新快报记者在离体育西横街不远处的天河南一路上,听见有一家新开店铺的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家人们谁信啊,小程序点单有打折”,路过店门外的行人纷纷快步离开。有住在附近的市民表示,偶尔有新店开业会有短期的高音喇叭的声音。“希望这些店能开久一点,不要老是换就好”。
除了油烟、噪音以外,光污染的情况也值得关注。有居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2时,这里仍能看到一些餐饮店使用照明设备和霓虹灯等光源照明,闪烁不停,有时会干扰周边居民的作息。
番禺区一家“非遗干蒸烧卖”店门口有8台空调同时运行,产生一定噪音。
8台空调开不停,声音让人心慌
地铁番禺广场站H出口附近的沙圩一村盛泰花园二区附近也集中了一些餐饮店,提供糕点、包点、冷热饮品等。新快报记者在此处并未看到油烟乱排放的现象,但有市民反映,这里有噪音扰民。“空调的‘嗡嗡’声比油烟更让人心慌。”黎阿姨如是说。
根据黎阿姨的指引,新快报记者在50米开外便能听到空调运行的声音。只见一家名为“非遗干蒸烧卖”的店铺此刻正招揽消费者进店用餐。抬头望去,门店正上方墙壁挂着8台空调外机,正在同时运行。店内工作人员表示,该店7时至21时营业,空调常开不停。
类似的餐饮店还有一家“葡萄酒主题餐厅”,位于番禺区盛泰路和兴泰路交界处,在上述餐饮店转角隔壁处。市民表示,附近居民区众多,兴泰路整条路有东明园、东方花园、电力新村、东怡园、德兴园等多个小区,餐饮店不多,多数是附近居民来此处用餐。新快报记者现场看到的是葡萄酒主题餐厅的后厨,即使在门口也能听到很大的声响。市民李女士称自己家与餐饮店相隔甚远,对这种现象已经习以为常。
番禺区雅居乐小区一家餐厅的后厨向着路边敞开。
遇到油烟扰民怎么办?可找镇街直接处置
新快报记者翻查资料发现,2021年下半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的公告》正式实施。根据该公告,生态环境领域29项(涉及餐饮油烟、扬尘、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行政处罚权由镇街实施。“这些问题都是老百姓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执法权下放后,镇街可以直接处置,可以快速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白云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居民也可以致电“12345”热线反映情况,热线工作人员将根据情况转交属地处理。
案例
两家餐饮店经劝说自行关停搬迁
街道出动无人机监测油烟污染源
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了解到,此前白云区就曾妥善化解两家违法经营的餐饮店扰民问题。
去年,两名市民投诉居住地附近的餐饮店油烟扰民,在受理群众信访后,市生态环境局白云分局执法人员立即与被投诉餐饮店所在鹤龙街沟通协调,联合开展现场调查。经查,被投诉的两家餐饮店选址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建设油烟处理设施,存在油烟污染扰民情况。执法人员现场责令经营者停止违法行为,并耐心向经营者普及餐饮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告知经营者如继续违规经营将面临处罚,要求经营者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经过执法人员劝说,两家餐饮店经营者意识到其违法经营行为,最终决定自行关停搬迁。
而在黄埔区夏港街,街道8月份开始加大餐饮油烟污染管理工作力度,夏港街城市管理办公室在辖内持续开展餐饮商户油烟整治工作,针对市民反馈重点区域积极处理,促进餐饮场所整改工作落细落实,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有效解决餐饮业油烟污染问题。
据介绍,检查工作主要关注餐饮场所就其是否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是否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是否对其净化设备进行定期清洗维护等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在检查中,街道还采用无人机、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污染源,联合第三方环境监测团队对餐饮店铺开展油烟监测,针对油烟排放不达标单位,开具整改通知书,要求其清洗油烟净化设施,确保油烟达标排放。同时采取不定期巡查模式对其进行反复抽查,有效提高投诉处理工作的时效性,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毛毛雨 许婉捷 李应华
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实习生 李娜 牟梓苓霄
“谢谢你们的介入,困扰居民近三年的餐饮店噪音和油烟问题得到了解决。”近日,家住武汉市洪山区梨园街道嘉隆小区居民沈先生(化姓)向极目新闻027-86777777栏目反映,嘉隆小区5栋外围一楼是一排小餐馆,其中一家店的噪音和油烟让大家无法睡觉。沈先生表示,自己和其他居民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但是效果甚微,希望记者能帮帮他们。记者介入后,现场,洪山区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工作人员责令这家餐馆限期整改。23日,该餐馆已经完成油烟管道的油烟及噪音整改。
旧的油烟管道
5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嘉隆小区进行实地探访,嘉隆小区5栋一楼沿街十余家商铺鳞次栉比,其中一半以上店铺是餐馆。上午11时30分,刚走进嘉隆小区,就听见机器发出的声响,“这就是餐馆油烟管道所发出的声音。”记者在外面观察发现,餐饮经营者正在忙着将一盘盘煮好的菜打包送出,骑手正在外面等候着,烟道正在排烟,正在作业的油烟管道也发出阵阵轰鸣声,现场伴随着浓浓的油烟味,油烟管道就在二楼住户阳台的正下方,且从肉眼观察,油烟管道外围没有做任何隔音装置。
新的自带消音功能的油烟管道
记者将观察和调查的情况反映给洪山区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大概十几分钟后,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在经过现场查看后,工作人员责令餐馆老板在近期做出整改。但餐馆老板表示,自己每晚10时之后就已经打烊了,并不存在沈先生所说的深夜营业的情况。不过对于工作人员所说的整改,餐馆老板也表示会积极配合。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将在19日之前督促餐馆老板进行整改。今后他们也会根据居民反映的情况,对餐馆存在的扰民问题进行整改。
安装新的自带消音功能的油烟管道
5月11日、5月16日极目新闻全媒体平台和楚天都市报报道了《餐饮店油烟管道噪音油烟扰民,多次投诉难解决,街道:限期整改》和《餐饮店噪音油烟扰民难解决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走访 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责令限期整改》。
5月13日,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工作人员发来现场图片和视频,表示13日晚已经安排专人清洗了油烟净化器,关于油烟管道的噪音问题,阻燃隔音棉已经到货,将在近期进行安装。
5月20日,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路长陈娜告诉记者,安装后的阻燃隔音棉经过测试还是有噪音,已经责令餐馆老板联系专业公司在出风口安装隔音设备后再进行测试。“效果不如预期,老板也一直在积极配合整改,我们也在尝试其他降噪办法。”
5月23日,梨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路长陈娜再次发来图片,表示已经督促店主花了两千多元购入了新的自带消音功能的油烟管道,已于当天安装完毕,“现场开启了油烟机进行了测试,肉眼已经看不见油烟,声音和之前相比,已经有很大改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