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代人的“续命水”,开心不开心都要痛饮奶茶,在吨~吨~吨~声中,身心仿佛得到了治愈
醒一醒吧,无论在哪个季节,奶茶都不能多喝!
奶茶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经常食用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和肥胖,还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造成神经过敏,过于亢奋还会致使彻夜失眠……
看到这里,有小伙伴要发问了,不能经常喝奶茶,多喝水总没错吧?
毕竟多喝水可以帮助消化、润滑关节、平衡血液……好处多多!
图片来源:《还珠格格》
可问题来了:如果在大量的喝水后还是觉得口干,是不是正常呢?
有些人整日水杯不离手,干了一杯还想再来一杯,依然会觉得口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左敏芳医师提醒大家:可能是你的身体在释放某些疾病的重要信号,要警惕!
01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口渴?
除了上述情况,如果你出现持续、过度的口渴的情况,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已经出现了一些潜在问题,这或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糖尿病
左敏芳解释,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多饮多尿,如果出现了过度口渴和排尿增多,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疲劳或烦躁不安,就需要做血糖测试以检查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如果儿童也出现了类似症状,尤其是有家族糖尿病史时,家长也要提高警惕。
尿崩症
尿崩症患者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较其他疾病更加显著,有的还伴有间歇性发热、兴奋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去医院肾内科查一下尿比重。
干燥综合征
严重口干还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这种口干主要是因为分泌唾液的腺体被免疫细胞破坏,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但由于患者体内并不缺水,所以往往是喜欢少量多次饮水。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内分泌腺体。
假如患上原发性甲旁亢,我们的甲状旁腺会出现“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引发与体内血钙升高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比如肾绞痛、骨关节疼痛、骨质疏松及无法解释的精神神经症状如口渴、多尿等。
脑损伤
脑损伤也是会导致口渴的原因,如果在生活中头部遭受过撞击,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口渴的情况,那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这很有可能便是脑损伤的征兆。要知道脑损伤这种疾病十分危险,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病人死亡。
贫血症
持续或突然间的失血(如月经量较多和出血性溃疡)是贫血的常见原因。患者体内红细胞的流失速度要快于生成的速度,因此会引发口渴感以弥补体液的损失。
月经量较多的一个常见但易漏诊的原因就是甲状腺功能低下,这种内分泌功能紊乱会引起月经量较多的女性极度口渴。
低血压
低血压会引起头晕、抑郁、焦虑和极度口渴感。口渴是人体向血液增加更多水分的方式,以试图升高血压。针对这个情况,唯一安全且长期的解决办法是学会解压。
02
怎样解决口渴问题?
水是人体的必需品,它不仅能够调节体内循环,还可以帮助排除废物。喝水好处多,但也有大讲究。关于如何健康地喝水,兜儿姐有几点小建议:
主动喝水
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这是因为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已经至少流失1%的水分,这时渴觉中枢已经发出求救信号了。
如果怕太忙忘记喝水,可以出门时随身带个杯子方便喝水,在家或在办公室时多备几个杯子,看到时就喝一点。
少量多次喝水
喝水应做到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1杯),避免因为一次性喝水过量而影响消化或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喝水时间有讲究
喝水应该分配到一天中的任何时候,能做到定时喝水则更好。
早上起床后可以空腹喝一杯水,虽然不一定觉得口渴,但因为睡觉时隐形出汗和尿液分泌,会损失很多水分,起床后喝水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同样的,睡觉前喝一杯水也有利于预防夜间血液粘稠度增加。
最好选择白开水
喝水最好选择白开水,尽量不选择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因为它们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也不要迷信各种“概念水”。
当然,在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后,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便同时补充流失的钠、钾等矿物质。
每天喝足量水
对于在温和气候条件下、轻体力活动水平的成年人,除正常饮食摄入水分外,普通成年女性每天至少单独喝水1500毫升(约7-8杯),普通成年男性每天至少单独喝水1700毫升(约8-9杯)。如果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喝水的量。
多食用蔬果
食用食物时尽量的食用蔬菜、水果。这些食物能补充碳水化合物,对促进口腔保健、调节是非常好的,让你口腔津液充足。
Tips
晨起不必喝淡盐水
经常听说“喝淡盐水更健康”的说法,其实,如果起床后喝盐水,会加重人体脱水状态,令人倍感口干。由于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水会使血压更高,这对老年人更是危险。
正常情况下,只有在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才需要补充淡盐水,盐水里的氮、钾、钠,帮助血管内外盐分平衡、电解质平衡。
工作再忙也要记得多喝水
更要健康喝水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海南日报
茶这种饮料,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从各大院校门口的奶茶店,到一些流量明星亲自下场开设的明星奶茶店,几乎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而奶茶醇厚的口感,也赢得了人们的一致青睐。从小孩到大人,无数人类折服于奶茶的诱惑下。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很多孩子也有足够的钱,去对奶茶这种饮料进行消费了。
但实际上,奶茶这种饮料,却并不是多么健康。早年间最初的奶茶,是用牛奶、红茶以及糖混合加工之后,得到的高营养饮料。所以很多年前,传统方法制作的奶茶,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不过,在进入后工业时代之后,奶茶的制作方法,也早就变了味道。现在的奶茶,基本上都属于油脂工业的产物,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若是少喝的话,倒也对身体没什么副作用。可若是长期饮用奶茶,却很可能对身体造成无法预见的损害。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这种影响,更是极其巨大的。
< class="pgc-img">>1.过多的饮用奶茶,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奶茶当中,还有很多食品添加剂,食用过多会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紊乱。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身体当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微乎其微,但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却至关重要。很多食品添加剂,虽然可以做到对人体无毒,但食用之后,却会影响人体激素分泌,造成身体内分泌失调。
而体内激素失衡,对于孩子而言,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就是身体的生长发育。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因为使用了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导致身体产生肥胖、性早熟等现象,继而提前停止身体发育。所以很多把奶茶当水喝的孩子,最后往往身高都不会太高。
< class="pgc-img">>不单单是奶茶,其他含有大量防腐剂、食品添加剂的饮料,我们都不建议大量饮用。
2.奶茶好喝,但必须适量
当然,奶茶醇厚的口感,饮用时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不是简单地说说危害,就能被所有人都戒掉的。事实上,很多人明知道大量饮用奶茶对身体不好,但仍是难以抗拒奶茶的诱惑。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提倡:奶茶可以喝,但请务必要少喝,其他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也是如此。
服用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对我们的身体有极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身体,其实也有着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将这个量降低在一定范围,降低到我们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也不是一定不能喝的。
< class="pgc-img">>至少,偶尔解解馋还是可以的。
3.可以用其他饮料代替奶茶
人类对于美味食物的追求,是印在我们基因深处的本能,这一点无法改变。对奶茶的向往,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不光是孩子,就是大人也会如此。
不过,既然大量饮用奶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利,那我们也不妨去找一些其他健康的饮料,来代替奶茶,比如茶、果汁、牛奶等等。这些饮料,都是比奶茶更加健康,而且大量饮用之后,也只会对我们身体有好处的事情。
对于那些实在无法忍受奶茶诱惑的孩子,或许,换个思路,用其他饮料来代替奶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大量服用奶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好的。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少让孩子喝奶茶,如果想喝饮料了,试试其他更健康的饮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一杯奶茶能治愈所有的不开心?最近郁闷不开心来一杯奶茶,工作压力大焦虑来一杯奶茶……
不知何时,奶茶成为很多人治愈不开心的方式。有网友留言表示,“奶茶对我而言是一剂‘烦恼的解药’,不开心时来一杯甜甜的热奶茶,好像可以消除一切不愉快。”
甚至在商家的营销下,“春天的第一杯奶茶”“夏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杯奶茶”……等话题陆续登上热搜,让很多人跟风追捧。
微博截图
奶茶治愈不开心?
研究发现:或让你更抑郁和焦虑
2023年,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情感障碍杂志》(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发表了一项研究探索了喝奶茶对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潜在影响。这项研究发现:奶茶不仅容易让人成瘾,并且还与抑郁、焦虑有关。
研究截图
该研究对5281名大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横断面研究,他们年龄在15-24岁之间。结果显示,近77%的参与者喝了至少6-11杯奶茶,其中女性和年轻人表现出明显较高的奶茶成瘾水平。
尤其是有些女性,把喝奶茶作为应对压力和改善其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分析“奶茶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奶茶成瘾与孤独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呈正相关,较高的奶茶成瘾水平与抑郁症、焦虑的风险显著相关。换句话说,奶茶喝得太多不仅不能给你带来好心情,反过来还会增加你抑郁、焦虑、不开心的水平。
因此,这也提醒爱喝奶茶的人:千万不要把喝奶茶作为“调节情绪”“获得快乐”的方式,奶茶成瘾性反而导致心理健康和情绪的问题。
为什么奶茶喝太多,会上瘾?
为什么奶茶喝太多容易让人上瘾?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徐冬连2024年3月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奶茶中含有的高糖和高咖啡因会刺激人体的大脑中枢,会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和兴奋感,从而引发我们对它的渴望和依赖。”
糖不仅是一种调味剂,还是一种安慰剂,它能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而一旦形成了依赖,某一天没喝反而会让你更让人产生对奶茶等甜食的渴望。
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张翠军2024年2月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介绍,糖会激活中枢神经,刺激多巴胺产生,使人产生满足感从而形成“成瘾”行为,让大脑发出快乐指令,喝了就开心,不喝就情绪低落……
不过,并非只有“奶茶”“糖”“咖啡因”能让人快乐,运动、音乐、自我调节等都是可以带来“快乐的密码”,过多糖分摄入过量反而对健康不利。
7个有效缓解坏情绪小方法
1. 适当运动缓解不良情绪
2024年1月,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关于运动和抑郁症关系的发现:运动对于抑郁情绪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根据运动表现出对抑郁的治疗效果,选出了对抗抑郁最好的几种运动:
2. 试试这5种抗抑郁食物
有多项研究证实,饮食是能够影响我们情绪的。2019年来自英国和澳洲多所大学联合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健康饮食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状。长期采用包含大量新鲜蔬菜水果、全谷杂粮、坚果、鱼虾水产(少吃红肉和甜食)的食谱,对于预防和改善抑郁症状很有帮助。
此外,注册营养师王璐2023年12月在科普中国刊文中也推荐试试这5种抗抑郁食物:
(1)新鲜、深色的蔬菜水果
(2)鱼虾海鲜
(3)全谷物、粗杂粮
(4)奶类
(5)坚果
3. 多亲近大自然晒晒太阳
亲近自然,多晒晒太阳也对改善心情很有帮助。心理咨询师张兰欣2022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灿烂的阳光可以帮助机体释放5-羟色胺,并且可以改善褪黑激素的释放。
有流行病学调查,秋冬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在一些高纬度国家,冬天天气寒冷,日照少,冬季时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很多人感觉天气阴沉则心情低落、烦闷。所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晒晒太阳,心情和睡眠则会好很多。
4. 听听音乐能带来好心情
情绪低落的时候,听一些欢快的音乐有助于赶走抑郁。心理咨询师张兰欣介绍,欣赏音乐时会涉及边缘系统(情绪系统)的大部分脑区,总是可以调动积极性、调节情绪。此外,音乐也有镇静和减轻压力的作用。
5. 朋友之间相互倾诉一下
多一些朋友间交流、倾诉也能缓解不良情绪。心理咨询师张兰欣介绍,找人抱一抱,可以使大脑释放催产素等激素,减弱杏仁核(掌管负面情绪)的反应。所以,拥抱可以缓解人的负面情绪,甚至还可以缓解物理上的痛觉。
6. 尝试做一次痛快的按摩
心理咨询师张兰欣介绍,享受按摩可以提高人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而这一激素正是很多抗抑郁药物作用的目标激素之一。除此之外,按摩还可以降低压力激素的水平,提高多巴胺水平,这些都可以使你的心情更轻松愉快。
7. 试试让自己温暖一点点
心情不好时让自己暖和一点。心理咨询师张兰欣介绍,感觉到温暖可以促进催产素的释放,增强信任和宽容的感觉,也会缓解人的负面情绪。所以,捧一杯热茶、盖着毯子,或者干脆洗一个热水澡,都可以让你好受很多。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