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蔓延的疫情让我们习惯了在家独自进餐、与朋友视频“云”喝鸡尾酒,享受神圣清净的内心世界时,服务餐饮业又将如何应对社交距离疏远的时代?瑞典一家开在田野上的新餐厅Bord F?r En(Table for One),用一张桌子把“独处体验”发挥到了极致。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独自伫立在瑞典夏日田野的中央;没有服务员,没有其他客人,只有你内心的交流,与对美食的渴望——用吊篮奉上。”Bord F?r En餐厅是一家位于瑞典中西部的户外餐厅,每天只接待一位客人,也没有任何服务员。所有从厨房窗口递送出来的餐品,都通过用绳子操纵的篮子送到顾客桌边。
菜品的食物原料都是餐厅自己种植的,由于部分原料很依赖季节性,每天的菜单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至少会有三道菜分属早餐、午餐和晚餐,还会提供由名列世界50佳酒吧的Tjoget的创始人设计的配套酒品饮料。
菜品的价格由每个客人自主决定,餐厅会等客人离开六小时后,再给桌椅消毒,餐具要清洗至少两次。顾客可以从附近的公交车站沿着绳子的指引,徒步穿越田野找到自己的私人餐桌(过程中可以自行选择租用餐厅特供的鞋子)。
这个“私人独享餐厅”的创意是由瑞典的一位厨师和妻子在新冠疫情期间想出的,新型冠状病毒塑造了我们在自我隔离期间新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少餐厅也在转换营业方式,如开启外送服务、主营外带业务、设立行车点餐通道等等。当致命的病毒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或接触传播的时候,人们对私人空间的定义范围也悄然变化了,而且随着机场的私人独立舱、单人火锅餐台等新产品的流行,个人隐私感已经成为了美食与旅游界的新风向。
社交距离逐渐拉远,对独处的渴望逐渐增加,疫情之后,消费者和服务业又需要重新思考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定义了。即使许多城市中心缺乏一些像瑞典田野这样有“与世隔绝感”的绿色空间,但我们能否在未来找到“私人化”的独享用餐体验,仍然是一个有趣的命题。
Bord F?r En餐厅目前也是特别针对疫情期间的用餐情况的,该餐厅于5月10日开业,计划将持续营业到8月1日。
(来源:界面新闻 编译 实习记者 何曼凝)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class="pgc-img">>是我们讲述的第1212位真人故事
我叫Jacky,重庆人,今年35岁。
我曾经可以成为迪士尼影视的后期制作人员,可因家中一场变故,没能继续最初的影视梦。
后来我回到家乡,开始了各种尝试。但怎么也没想到,爱好音乐、喜欢艺术的我,会成为拉面店老板,而且还成了网红店,一个月收入最高能达到9万元。
< class="pgc-img">(35岁才开始创业)
>1987年,我出生在重庆市渝中区的一个工薪家庭,是独生子。父亲以前是当兵的,在文工团工作,后来退伍后便与母亲在事业单位上班。
虽然家境一般,但家人感情非常好。印象中,父母很少吵架,非常疼爱我。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画画和动漫。但是父亲喜欢唱歌,还经常拉着我一起唱。虽然我俩都不专业,但我还是遗传了他的好嗓子和音乐悟性,只要看下乐谱,就能马上哼出旋律。
后来,父母双双下岗了,便开始做些小生意。
我一直在老家这边读小学和初中,性格很随和,喜欢做和事佬,所以朋友特别多。到了高中,成绩却不太好了。
< class="pgc-img">(小时候的我)
>我开始在音乐道路上摸索,与一帮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了一支乐队,还经常去参加歌唱活动及比赛。那个时候比较天真,总想着未来,可以在影视圈发展。
填志愿时,父母很支持我,建议报考音乐专业,但又担心未来找工作受限。一起商量后,觉得学美术就业机会更多。最后,我报了重庆一所大专,学习影视动漫专业。
大学三年,课程基本是设计类的,我计划先从事后期制作,然后再追求音乐梦。2009年一毕业,为了打牢基础,我跑去成都,跟人实践了一年,完全掌握了基本功,包括3D、Maya等软件的运用。
第二年回到上海后,我给迪士尼投了简历,想挑战一下后期影视工作。面试很顺利,他们直接让我去公司测试几天,对我非常满意。
< class="pgc-img">(从小我就喜欢音乐和画画)
>当我准备去上班时,家里突然出了意外,身体不好的父亲突发脑溢血。我吓坏了,匆匆收拾行李赶回了重庆。回到家,我边照顾父亲,边上网浏览合适的工作,才发现老家这边很少有我喜欢的。
这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像是战败的士兵,完全没有了斗志,对前途充满迷茫。
迪士尼那边也没有放弃我,一直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能去上班。我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父母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如果我坚持远走他乡,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他们又是报喜不报忧的人,就我一个儿子,丢下他们,实在放心不下。
一番权衡后,我拒绝了他们,选择了留下来。最后找了份建筑设计的工作,月薪从一开始的800元,慢慢做到3500元。
< class="pgc-img">(喜欢唱歌的我)
>但是这里的工作内容多,要求却不少。我每天都要设计建筑方案,还要负责规划文本、排版、AI画图,以及做出Catchup和3D等不同的效果图,忙得不成样,工资却不成正比。
在我内心深处,依然渴望从事音乐和影视方面的工作,但迫于家庭环境和经济压力,只能暂时放弃,只求安安稳稳赚钱养家。偏偏老天就喜欢和我作对,接二连三送来坏消息。
父亲自从大病一场,也不再做生意了,就跟母亲把积蓄投资了理财产品。2018年时,全亏没了,房子都得卖掉填窟窿。一家人顿时陷入沉默之中,从前的安逸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紧接着,第二年,建筑行业走下坡路,我的工作止步不前,工作量翻倍工资却不见涨,我只得辞工,准备换一份高薪工作。
< class="pgc-img">(刚出来工作的我)
>刚好这个时候,表哥知道我懂视频制作,便邀请我一起去印度旅行。同行的还有他的一个朋友,我负责拍摄、剪辑他们在印度游的短视频,然后放在自媒体账号上。
这趟印度游,也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东西超便宜,一份炒饭里放个大鸡腿才8元,4根香蕉1元,羊肉只要11元一斤,太划算了,感觉像捡到了宝,在那狂吃了一顿。
街道也不是人类专用,各种动物也喜欢来逛街。有次就遇见几头牛,在那自由玩耍,也不攻击人,周围的人看起来也是一副习以为常的表情。
印度人对辣椒的喜爱,也超乎我的想象,比我这个重庆人还能吃辣。
< class="pgc-img">(印度8元的鸡腿饭)
>记得我们去吃披萨,服务员拿来的配料,让我们目瞪口呆。三个小碟子分别装了干辣椒、青椒和印度配料。往旁边一看,还有一罐辣椒油,差点以为回到了重庆,无辣不欢。
这种辣披萨的吃法,我在国内从没有试过,印度人的爱好还真是新奇。
我们还去参观了印度泰姬陵五星级酒店,以及周边的高档住宅,比我想象中豪华多了。因为我一直以为,这个国家只有脏乱差。
旅途过去一半时,刚好遇上这里的新年,当时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沙滩万人音乐节。我们打算去看看,没想到从酒店到沙滩才8公里的路,的士开价最低竟要80元人民币。
这不算什么,到了活动现场,安检的严格程度比机场还要夸张,让人十分痛苦和难堪。
< class="pgc-img">(辣椒伴披萨吃很过瘾)
>我们只带了个小背包,工作人员却要里里外外翻个遍,连润唇膏都不放过,甚至严格到把钱包的每一个格子,都要翻开看看,仔细到让你怀疑人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检查犯人,还是国内的安检比较人性化。
这趟旅行,我们用了40多天,体验了不少人文风情,最主要的是餐饮文化。曾在路边小摊,吃到不少实惠又美味的食物。想法也多少有点改变,觉得做点小生意也挺好。
那段时间,我把印度游的经历,分享给了同学阿一。他曾独自在日本7年,在那学会了日本料理,一回来北京,便学人家开起了料理店,8年时间开了4家。
我对他很是崇拜,就给他发印度的各类美食,并点评了一番。
< class="pgc-img">(我在印度旅游)
>而他也经常跟我分享他的开店经历,对于哪些能赚钱说得头头是道。他甚至建议我去模仿他们,做点小吃生意,说不定也是一条出路,总比打工强。
其实,我有点心动,但我又不会做,还担心创业要投很多钱,最后不了了之。
父亲大病之后,走路没有以前平衡,加上母亲体弱多病,我时常要回家照顾。要是创业失败,家里的经济势必会雪上加霜。
就在我犹豫不决时,疫情爆发了。等我想重新找工作时,发现各行各业都很难进去。期间做了不少散工,都不长久。
很意外的,有天阿一竟然约我出来见面,他从北京回来重庆一段时间了,正在到处找门面。我忙问他北京的店铺怎么样了?
< class="pgc-img">(在印度旅游的我)
>他叹了一口气,告诉我店铺全受到了影响,钱也亏了不少,都关闭了。现在想在重庆东山再起,想从小摊生意做起,慢慢来。他问我要不要一起做,说他可以教我,两人合力,把小摊经营好了,以后可以再扩大规模。
当时我的经济压力有点大,再这样下去,积蓄都快花完了。现在哪一行都很难,不妨跟着他试试创业,也许会柳暗花明。
于是,我不再犹豫,决定拿出所有积蓄拼一把,答应和他一起开一家拉面摊。
我计划前期资金投入少一点,做个小摊位,万一做不起来,至少不会亏太多。要是能做起来,那最好不过了。
我们商量了很久,最后在人流比较旺的时代天街,租了一个小门面,刚好可以放置一辆餐车,面积不大,但租金却要每月一万五。
< class="pgc-img">(我们的拉面摊餐车)
>我们把餐车固定在那,然后里外的装潢全部由我设计。我花了很多精力把它弄得既有趣又好看,没想到以前学的东西还有机会发挥作用。
可惜的是,给到广告公司落实装修时,效果有点差强人意。但也没办法,资金有限,一分钱一分货,水平只能如此了,能省则省。
餐车弄好后,我们便在外面摆放了一张桌子,大概可以围坐三四个人。可惜物业不让多放,怕影响行人走路。
我们主打日本拉面,担心菜单太单调,无法吸引人,便想多元化,加入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考虑到小吃只做日本料理的话,不仅成本会提高,售卖价格也偏贵,不适合我们这种小摊位,最后决定添加一些国内外的特色小吃,比如模仿日本的、印度的等等。
< class="pgc-img">(工作时的我)
>一切准备妥当后,朋友开始教我技术,如钓鱼烧、融合菜、日本的特色料理等。我学得有点慢,但朋友很有耐心,说做多了自然就会熟能生巧。
今年年中,我们的餐车正式开业,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上天又给我迎面泼来一盆冷水。餐车附近被划为高风险地区,整条商业街被封了,我们不得已关店一两个月。
那一刻我特别沮丧,虽然开店前就预料到会有各种突发事故,但是真的发生后,心里还是多少有些难受,感觉前功尽弃了。
凡事开头难,我相信一句话:“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我才刚开始,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绝对不行。
于是鼓起勇气,利用居家的日子,继续研究和设计菜单,等到解封时,便可以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 class="pgc-img">(晚上经常营业到一两点)
>幸运的是,这位置确实好,重新开张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因为口味好,生意很不错。只可惜我们人手太少,位置也不多,很多人不得已打包带走。
我和朋友商量,两人辛苦点,分开做,轮流日夜班,把餐车的营业时间延长,尽量多拉点客人。忙的时候,一天都没几个小时能休息。
期间,父母也过来赏脸,点了拉面和炸鸡,看到我有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觉得挺欣慰的。
当初为了父母,放弃上海那份喜欢的工作,如今没有活得很差劲,不仅能经常照顾他们,还成为小老板。有失也有得,我也觉得很知足。
不过任何事,急功近利绝对不可取。记得有一次,几位顾客点了餐,因为不熟,有点手忙脚乱。
< class="pgc-img">(工作时候)
>为了赶时间,倒了太多食材进炸锅,结果油溢出来了,蔓延到四处,差点引起火灾。吸取这次教训,之后再也不敢了。
今年九月份开始,我们餐车收入开始稳定了。一个月平均下来,可以赚到七八万。好的时候,九万也达到过。我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拉面摊,靠着两人勤快的双手,居然真的做起来了。
如今的我,既养活了自己,也把父母照顾得很好。在这种艰难的大环境下,生意能做得越来越火,真的挺意外的。
有些路看起来离自己很远,看着走下去很累,可是不走,又怎么知道走不通呢?
很欣赏一句话: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我从未想过,这份创业不仅解决了我的生计问题,还会给我带来意外惊喜。
< class="pgc-img">(读书时组了一支乐队)
>光顾我们生意的,大多是年轻人,有刚出社会的,也有出来工作了几年的。他们跟当初的我一样,怀着各种美好的梦想,其中不乏有爱好音乐和美术的人。
知道餐车是我自己设计的,也组过乐队时,立马有了很多共同话题。他们围在那小小桌椅旁,与我侃着大山。
我很羡慕他们,经常一边烤章鱼小丸子,一边听他们在那边高歌。每次都听得心里痒痒的,偶尔也会跟着旋律,随口哼上几句。
有时候看到他们带着乐器,忙里偷闲,也会探出头,跟他们聊起共同的爱好,聊得起劲时,他们就捣鼓着让我显露一下身手。
我真的忍不住,就放下锅铲,跑出来唱两句,像当年上台驻唱时,把细胞里蠢蠢欲动的艺术细胞,毫不保留地流露出来。这过程,真是既快乐又有趣。
< class="pgc-img">(我与朋友合影)
>我们还会一起聊国内外的动漫,谈梦想。我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跟年轻的他们待在一起,混成了好朋友,感觉心境也跟着年轻起来。忙到深夜时,竟也不觉得累了。
以前我都经常一个人跑去KTV苦练唱歌,一练就是一下午。如今早没了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时间了,这些梦真的被抛诸脑后了。
自从遇到他们,让我觉得,最初的梦想虽然离我很远了,却似乎又近在咫尺。
那股冲劲又重新钻回到身体里,让我更想努力赚钱。只要生存不成问题,生活稳定了,我才有资本再去谈梦想。
拉面店开张没多久,就成为了网红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跑来这里打卡,有人甚至鼓励我去开直播,把餐车的生意带动起来。
< class="pgc-img">(我总是想起我曾经的乐队)
>我心里百感交集,或许是该再努力点,去追求更大的创业梦了。
于是和阿一商量,继续扩充分店。我们两个肯定会继续守在这个拉面摊,后面那些店,也许会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或者招几个员工帮忙。之前一起去印度游的朋友听说后,就提出要加入我们的分店。
计划书和设计方案我都已经写好了,等把重庆这边的店站稳了,就开始实施。一步一步走,慢慢来,这个世界从不辜负那些一直努力的人。我只愿自己是那幸运的一员。
当梦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时,该如何做出平衡?我终于用一种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不妨先努力奋斗一把,从增加个人收入开始,等自己攒够钱了,不会被生活压力压倒,再去追逐曾经的梦。
< class="pgc-img">(继续走好自己的路)
>不管它能不能实现,忙碌的人不会迷茫,有梦的人不会孤独。只要坚持和努力,生活一定愿意打开另一扇窗。
杨绛曾说过:“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如今,我也找到了自己。
【口述:Jacky】
【编辑:赤小界】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葆青
杭州延安路上的龙翔里小吃街B区开业已经一个多月,虽然和被称作西湖新地标的A区距离仅仅28米,但是生意火爆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B区通道靠近龙翔里的位置,有个“唐弟兄”的烤肠摊位吸引了我的注意。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叔,气质沉稳老练,说话态度诚恳。(点击下图播放视频)
烤肠摊位边架着一整套直播设备,大叔一边卖烤香肠,一边做直播。虽然很忙碌,但是他动作熟练,操作得有条不紊。
龙翔里小吃街的负责人告诉我,这位大叔来自山东青岛,是个小有名气的网红。别看他生意挺红火,可是两条小吃街上谁都没他日子过得艰难,他欠了4600万元的债务,全靠卖烤肠还呢!
起初我还不太相信,网上不少直播带货博主都声称欠了巨款,然后靠博取网友带货赚钱,最后都被揭露出来是编造的假人设。
于是,我用大叔的名字在网上搜索,还向青岛的朋友打听,才知道大叔卖烤肠还债真有其事,就和他约了时间采访。经过漫长的等待,看着大叔忙活了很久,终于等到他空闲下来。
这位大叔名叫唐健,今年52岁,曾经是青岛知名的餐饮大鳄,一手创立了唐家老院子、大唐渔宴、朗园等知名餐饮企业。
当年的大唐渔宴
老唐说,2000年,他和其他股东一起创办了唐家老院子,那时当地的餐馆还是小本生意,而他的酒楼已经是200万元投资的精美两层吊脚楼。因为环境好、食材好、价格亲民,唐家老院子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饭店。
当年的唐家老院子
老唐还在海边花巨资租下一整栋民国时代的建筑,做起了酒吧,并承接户外婚宴。那时能操办户外婚礼的,整个青岛就老唐一家,预约的新人从年头排到了年尾。
承接户外婚宴的场景
年轻的老唐才36岁,就已经开豪车住豪宅,吃顿饭一晚上消费两万多元是常有的事,俨然就是很多人眼里的人生赢家。
老唐当时已经拥有很多,但是却不知足,而且还有些膨胀。为了财务自由的目标,2005年时,他做起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绿化工程,没想到亏了,后来资金窟窿越来越大,他转让了酒楼的全部股份,卖房卖车,也不够还债,欠下了4600万元的债务。
曾经辉煌的酒楼倒闭,再也看不到宾客满座的场景,妻子独自带着孩子去了外地,70多个债权人天天给他打电话。事业尽毁、家庭散落、朋友远离,让老唐恐惧、孤独、绝望、无助……
2015年大年初三,老唐独自一人上了崂山,在山里住了下来。后来,70多岁的老母亲找到山里,陪他在山上住了3个月,才把他劝下来。在山中的一年里,他痛定思痛,悔悟过往,虽然心里还是满满的绝望,但是希望的火苗却没有被完全熄灭。
老唐下山后惊喜地发现还有一些朋友没有离开,他们来到他身边安慰、鼓励、陪伴他。母亲宽慰他:“咱去打工,踏踏实实地生活。”但是老唐不甘心,他47岁了,找工作已经很难,还是想创业。母亲为了让他重新振作,拿出仅有的20万元积蓄。
一位朋友邀请他去新疆经营饭店,老唐自信满满地带着以前的厨师和员工就去了。但是饭店没有抓准当地人的口味,亏了投资人的300万元铩羽而归。转头他又去青岛啤酒节卖烤羊肉串,结果又亏了。
曾经生意火爆的酒吧
转眼间,母亲的养老钱被他亏光,连生活都成了问题。屡次创业失败,让老唐健心灰意冷,想随便打份工过过日子算了。2017年,正逢年关,母亲做起了每年都要做的香肠。“街头烤肠是个小本生意,难度不高,喜欢吃的人也多。要不再试一次吧。”他想。
老唐从前身负巨债,不敢面对众多债权人。但是后来他改变心态以后,主动联系了所有债权人,向他们诚恳道歉,并保证自己绝不会逃避,请求他们给予时间和空间。
他本已做好债权人大发雷霆的准备,可出人意料的是,众多债权人都选择了宽容,还同意给他机会重新发展,甚至有些债权人在离开时向他竖起大拇指说:“加油,老唐!”这让他非常感动。
于是,老唐就摆起了烤肠摊。他在营业中发现,客人最关心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猪肉从哪里买的,二是用猪哪个部位的肉。老唐二十多年从事餐饮的敏锐嗅觉,让他从这两个终极提问捕捉到了香肠市场的巨大商机。
传统香肠在市场经营中存在着食品原材料的卫生安全风险和制作工艺落后的弊端,必须要用靠谱的食材才能有回头客。
在香肠界有“好肉不做肠”的说法,很多人会担心香肠里的“科技与狠活”太多。市场上很多烤肠虽然号称猪肉肠,但是会加大量淀粉和鸡肉,没有肉香,口感也不扎实,味道全靠香精。如果解决了这个痛点,烤肠一定好卖。
老唐曾经被品质不好的肉坑过,他在逛了好多家大型超市后,选择了更有安全保障的品牌猪肉。老唐用的是三分肥七分瘦的猪腿肉,并且只用当天的鲜肉,不用冻肉。再加入母亲传统配方的调料,冷藏后腌制48小时。烤肠的肠衣也很关键,天然猪肠衣既能锁住汁水,嚼起来也有纤薄无渣的口感。
刚起步时,老唐手里只有7000元,租不起像样的店面,只能在别人的烤鸭店铺里隔了4平方米先干着。香肠都是手工制作,老唐也雇不起人,只有老母亲帮着他一起干。这场景经常让老唐忍不住背着母亲掉泪:“我内心很难接受。母亲年纪大了,还在为我操心。”
老唐的烤肠香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起来满口爆汁,为老唐赢得了无数回头客。“是记忆中老奶奶的味道。”这句话后来也成了他的产品宣传语。
老唐对待产品一丝不苟的态度打动了台湾香肠界中的老字号,让老唐获得了经典台湾香肠的食材配比和制作工艺,也让老唐的烤肠大幅度提升了品质和口感。
随着老唐的香肠越卖越多,香肠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从山东龙头企业所购买可溯源的猪腿肉,确保了产品的安全卫生。健康与美味并存的烤肠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他的烤肠店开了一家、两家、三家、四家。从街头摆摊烤香肠到被头部百货店青岛海信广场邀请入驻与国际一线品牌为邻,用时3年。
2020年,一位小姑娘来店里买烤肠,边吃边拍摄,老唐就和对方多聊了两句,说起自己过往的经历。没想到,小姑娘把视频发在了抖音上,很多网友为他的故事点赞,不少本地人慕名来到他的小店买烤肠,门前甚至排起了队。
青岛的吕家庄夜市属于比较火爆的地方,目前每天晚上5个小时平均能卖大约300到400根香肠,而周末和节假日一般能卖到500到600多根。
老唐很快成了当地的网红,也让他看到了另一条出路。实体店只能靠当地人光顾,而互联网上才有更大的市场。于是,50多岁的他也玩起了抖音,他的账号叫“喜乐唐弟兄官方账号”。
从2020年8月14日晚上第一次开直播到现在,老唐已经积累了45万粉丝,他也从羞于面对网友到敞开心扉坦然说出自己的故事。老唐告诉我,他的抖音视频每10万播放量就能产生约8千元营业额。
“52岁人生归零”老唐在直播中这样说,但是有的网友说,这哪里是归零,分明是跌到负值的人生谷底。老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有人还在直播中认出了他,这不就是当年的唐总么?
老唐算了算,抖音电商开店以来,他已经卖出了差不多10万单烤肠。虽然还完4600万元债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至少有了前行的方向。
杭州龙翔里小吃街B区的这个摊位是老唐第5个摊位,他来杭州发展一方面是看中这条火爆小吃街的超高人气,另一方面也看中杭州的电商环境。老唐说,罗永浩靠做直播还6个亿的债,他觉得自己和老罗虽然不能比,可是只要自己努力付出,肯定也会有相应的回报。
有人建议老唐做加盟连锁店,这样赚钱快。老唐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做生意的料,市场情况也千变万化,如果亏了岂不是害了人家。他的理想是把自己的烤肠做成一个大品牌,用股份折现偿还给各位债权人。
现在,老唐有时单场直播的销售额甚至达到六位数。在直播中他不仅卖产品,还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直播间里的观众。(点击下图播放视频)
老唐已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主播
因为他自己经历过跌落人生最低谷的那种绝望与痛苦,所以他想通过自己的故事带给人们帮助与力量,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一丝丝希望都不要放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