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周末,孩子从学校回来,一家三口中午出去吃,小区附近的一个饭店,很干净,生意也不错。
每人点了一个菜,外加一个甜品,两碗米饭,两杯果汁,一共215元,我觉得性价比还挺高的。
第一道菜是龙井焗排骨(下图),今天最贵的一道菜,70元。用的是净排,肉很多很厚,做的也很精致,吃一块味道很好,吃第二块就腻住了。一共7块,我们吃掉了4块。
< class="pgc-img">龙井焗排骨
>第二道是卤水拼盘,45元。卖相和以前不太一样,品种调整了,记得以前是5种,现在是4种,不过味道没变,很下饭。
< class="pgc-img">卤水拼盘
>第三道是小炒有机菜花,30元,毫无意外,最先被消灭的是这道菜。
< class="pgc-img">小炒有机菜花
>第四道是个甜品,雪绵豆沙,35元。剩了2个没吃掉。
< class="pgc-img">雪绵豆沙
>两杯果汁共30元,两碗米饭5元。
< class="pgc-img">四菜一汁
>一共花费215元。如果是档次再低一点的小饭店,估计可以在120-150元之间,当然味道也会打个折扣。
以我出差的经验,同样的这一餐,在北京至少500-600,上海至少700-800,广州深圳好一点,300-500应该可以够用。
其他城市应该和沈阳都差不多,不知道我估计的对不对?
#美食#
象一下,你是一家餐馆的收银员,一天晚上,七名顾客在包间里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涮羊肉大餐。他们谈笑风生,享受着美食,然后,他们突然都消失了,留下了686元的未付账单。这是故意逃单,还是一场误会?
< class="pgc-img">>这个故事的每个细节都像是一块拼图,我们需要把它们拼起来,看看完整的画面。晚上7点左右,这七名顾客走进餐馆,他们选择了一个包间,说是想要一个更安静的环境。他们点了一桌子的菜,看起来非常享受。然而,三个小时后,他们却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 class="pgc-img">>收银员是个新人,刚刚上班10余天,她的日薪只有100元。面对这笔686元的账单,她感到无助和困惑。她相信顾客们可能只是喝多了,忘记结账而已。于是,她决定寻求媒体的帮助,希望通过公众的力量找到这些顾客。
< class="pgc-img">>这个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人猜测,这可能是顾客们的一个恶作剧,也有人认为,他们可能真的忘记了结账。餐馆的老板表示,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他也希望顾客们能尽快回来结账。
< class="pgc-img">>那么,这些顾客会回来结账吗?收银员能否摆脱这个困境?这个故事会如何发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猜测。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也许你就是那个找到答案的人。
< class="pgc-img">>0年代人有人味,菜有莱味,年有年味,现在是年没年味人没人味,也不知怎么了?当时很多东西几分钱,计划经济时期,一个人的收入,完全够一家人生活。物资匮乏一些,但是人民幸福感爆棚。回想起那个年代那时还真是那么回事,上班工作,下班娱乐,无忧无虑,真好。七八十年代,生活虽然贫困,但是亲情,友情非常好,现在一切都是向前看!
< class="pgc-img">>这是北京老莫的菜单吧,西餐厅菜单,当时的全聚德一只烤鸭1块9,其它的溜炒就几毛钱,海鲜最贵才2块钱,这是81年的全聚德,我印象很深,人生第一次吃饭店,至今难忘。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全国人民都是低工资,与国家定价(低物价)正正比。工资大概率是小调与微调,或十年或几年调整一资,大多数都是五元上下。所以钞票含金量高。以前都是用粮票买吃的,还有一本买各种供应物资的票本,买啤酒的用几号,冬天买烟筒滴用~~~ 的确那时的物资匮乏 但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
< class="pgc-img">>工人八级,行政24级,工人有轻工业和重工业,重工业一级工33元,轻工业31元,二级工重工业38.9元,轻工业36元,三级46元,4级工54元,一直到八级工108元,全国工资基本统一,上下不会太大,驾驶员最高是一级,
工资26.5元。1976年参加工作第一年月薪18元(学徒工),早点一个烧饼2两粮票6分钱,连续吃3天就是土豪级的了,绝大多数职工都是自己带饭,早晨一个窝头一块咸菜(很多不吃早点),吸烟的工友烟都是8分至一毛2一盒的,那时候普通城市户口的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到六元钱,一天不到两毛,一个一两的面包五分钱,果酱一毛五,这就把一天的生活费吃完了,其它的只能看看菜单……
< class="pgc-img">>70年代我们厂职工食堂副食价格:甲菜每份0.20元,有红烧肉、红烧鱼块、小酥肉等蒸碗;乙菜每份0.1元(素菜)~0.15元(肉菜),有青椒肉丝、宫爆鸡丁、西红柿炒鸡蛋等;丙菜每份0.05元,有酸辣土豆丝、白菜豆腐粉条烩菜,炒莲花白等,当时一级工36元,二级工42元,三级工49元…,夜餐补助:前夜班0.2元,后夜班0.3元。食堂吃饭,最贵的过油肉0.30元(外面饭店卖0.42元)普通菜0.10元,0.05元的。每个馍0.04元,窝头0.03元(每个都是收二两粮票)。那时挣钱的人少,吃闲饭的人多,所以贫困,现在正好相反。按当时物价和现在物价来比收入肯定是下降的。以前,一对夫妻养一个孩子是很轻松的事,现在双职工养一个孩子就难啊。
当时,鸡蛋才2分钱一个,油条3分钱一根,一斤苹果3毛钱!,一斤猪肉8毛钱!茅台15块一瓶!! 我当时一天三顿的饭钱才8毛钱
< class="pgc-img">>七十年代饭店炒盘肉丝才五六毛钱,那时候饭店的利润国家是有规定的。那时的一桌婚宴席才20元,鸡鸭鱼肉很全,8热8凉加主食,不过刚参加工作的学徒工人月收入才20多元。国营饭店,半斤饺子吃了一半,还剩一半。后来才知道是按面算的。半斤饺子是半斤面包的饺子。
< class="pgc-img">>那时候小拼盘三角有的花生米有几片香肠。中拼盘五角也是花生米和香肠加点猪头肉。大拼盘八角。要多加几块皮冻。最好的红烧肉是六角一份。开票后给你一个票带号的叫号付货。花卷二分一个买十个带碗汤一角钱一般大白菜汤有几根粉条。大米饭是一角钱四两。大碗散啤酒二角。八零年在沈阳御膳酒楼,吃了一次饭去了四个人一个水晶肘子,一个红烧大王鱼,一个海鲜大集会有虾海参扇贝等六样,还有一个溜三样,喝了四瓶啤酒吃了四碗饭,花了没到三十元钱盘子量大,都是名师主理,菜上了一看真漂亮 味道非常好。菜都没吃了。现在这家饭店要是还吃这样的菜估计没有六百元下不来。菜量也不会那么大。
< class="pgc-img">>以前沒农药,添加剂,吃着都香,但是一个农民一天也就挣个两三块钱,去饭店花个七、八块那可心疼了,现在去饭店吃个饭无所谓,那会儿农民是不去饭店的,都舍的。
现在还在处于老百姓阶层的,可以说说心里话,我感觉虽然那个时候生活拮据,条件不好,但是总感觉比现在的生存要压力小的很多!贫富差距很小,没有谁瞧不起谁!两个大人挣工资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五六口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各种开销房贷,压的人喘不过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