鸯锅麻辣锅素菜锅……
涮羊肉涮兔肉涮牛肉……
冬天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吃个火锅,一起喝两杯小酒,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但是我们今天所言非“吃”啊,讲一讲火锅的历史。
< class="pgc-img">>说起火锅的历史,那可是相当久了。恶趣味地说一说,见过锅里放毛肚、虾滑,可是见过锅里煮人没有。
相传火锅的来历正是起源于古时候的一种酷刑:镬烹。
具体施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架锅、生火、水煮,是不是和火锅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行刑的时候把毛肚、虾滑改为把人放到锅里煮。
这种酷刑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后来永乐皇帝也就是朱棣可能觉得此种刑法太过残忍,所以不准再用。
< class="pgc-img">>至于正儿八经的火锅历史,其实也不算晚,根据历史可考有说是三国或是魏文帝时期的铜鼎,就已经用来烹饪食物了,另一种说法则是说由海昏侯墓出土的“斗”就是吃火锅的工具,而海昏侯为西汉爵位,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所以说火锅的历史最早都在东汉年间。
只不过不论火锅的历史究竟衍生于三国魏晋,还是东汉时期,在当时还不是很盛行。因为那时候鼎、斗都不是寻常人家能够用得起的。
火锅开始在民间盛行当属北宋时代,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已经有火锅应市。谈及此处,我不禁脑补了一下,假如包大人也吃火锅的话,一本正经的模样,想来一定相当有趣。
< class="pgc-img">>当然这些都是闲话,虽然火锅在民间盛行了,真正成为“宫廷御宴”当属清朝的时候,其中乾隆皇帝可能吃火锅吃上瘾了,多次出巡,每次都得吃上一顿火锅。相传他在嘉庆元年正月,也就是他传位于嘉庆皇帝,转为太上皇的那段时间。他学习他爷爷康熙皇帝,大摆规模最大,和宴者最多的皇家盛宴“千叟宴”,而在当时宴上,想来火锅也是最多的,足足有一千五百多锅。能把火锅吃的这么热闹,至少乾隆之前是没有的。之后的话,纵观泱泱中国人民对火锅的喜爱,或许还有机会实现。
结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对现在社会影响深远,有些民俗习惯已经深入民间,诸如火锅、春节等比比皆是。而且我相信有不少人和乾隆一样,吃火锅已经成了一种癖好,假如经济实力允许的话,怕是早就把“火锅千叟宴”在现社会复现了一遍吧。
>锅是国人非常喜爱的美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火锅。火锅种类众多,若按江湖论,可分为三大门派。北方火锅以涮羊肉为主,粤式火锅以潮汕牛肉为代表,而居于霸主地位的还得说是川渝火锅。这一篇咱们就聊聊中国火锅的历史。
< class="pgc-img">>如果将火锅简单理解为"用锅烧水涮食物吃"的话,那么中国火锅的历史就非常悠久了。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火锅了,但用的不是锅,而是鼎,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火鼎"。到了汉代,还出现了内部分格子的鼎,样子有点像今天的九宫格火锅。那时候的火锅不是即涮即吃,而是用沸水长时间煮食物,其做法更像今天东北的大锅炖。
< class="pgc-img">>到了宋代,人们开始用火锅涮肉吃了,但涮的不是牛羊肉,而是兔肉。宋人吃火锅的时候,大家围坐在"风炉"(上面架着火锅)四周,将腌制好的兔肉放入沸水中滚熟,夹出后即刻食用。口味重的还可以蘸着调料吃,很有今天吃火锅的味道了。宋朝林洪撰写的饮食书籍《山家清供》里,盛赞这种火锅是"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意思就是说汤锅沸腾如白雪,兔肉鲜红似晚霞。宋人风雅,给涮兔肉火锅起的名字就叫"拨霞供",这个名字不但色香味俱全,还很文艺。
< class="pgc-img">>真正奠定今天涮肉火锅基础的是蒙古族人。蒙古族人好吃羊肉,但在外行军打仗时,炖羊肉很麻烦,因此他们就将羊肉薄切,在沸水里涮一下即熟。随着蒙古族人征服中原,这种火锅也传入了内地。热气腾腾的涮肉火锅,在北方更受欢迎,因为它不光好吃,还能取暖。
△古代的铜火锅(青海省博物馆收藏)
到了清朝,因为满族人是从东北来的,所以很爱吃热乎乎的火锅。清朝曾经举办过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皇帝宴请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聚餐),宴席上就有皇帝喜爱的火锅。乾隆五十年那次千叟宴,火锅更是成了宴席的主角。根据文献《清代宫廷大宴一一千叟宴》记载,那次千叟宴共分两个等级的宴席:
一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腿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腿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莱两个,乌木筋两只;另外备肉丝烫饭。次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铜制),猪肉片一个,腿羊肉片一个,腿羊肉一盘,烤狗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两个,乌木筋两只;同样备肉丝烫饭。
< class="pgc-img">>今天红遍大江南北的川渝火锅,其出现的历史要晚于涮肉火锅。川渝火锅的特点是麻辣,而中国人食用辣椒不过是最近二三百年的事,因此川渝火锅不可能早过这个时间。川渝火锅的具体诞生时间可能是在晚清和民国交际时,诞生地点则应是长江沿岸的码头地带。具体地点有重庆说和泸州说。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带,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后将内脏丢弃,贫穷的码头船夫、纤夫们则将其捡回,洗净后倒入锅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盐等辛辣作料,煮而食之,这就成了川渝火锅的起源。他们当时涮的大多是毛肚、鸭肠等富人不吃的下水,都是便宜货,所以最初的川渝火锅是不折不扣的穷人食品。美食不问出身,大闸蟹在最初也是穷人吃的,但谁能说现在吃大闸蟹的还都是穷人呢?
<>在正是吃火锅的季节,在寒冷的冬季,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欢声笑语,推杯换盏,气氛融洽,吃一顿美味的火锅,身上马上就能暖和起来。很多人都喜欢吃火锅,但火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最早的火锅可能长成什么样子?对于火锅的起源,你又了解多少呢?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
>南宋时期的一部重要烹饪著作《山家清供》曾对涮火锅做出过精彩的描述:林洪(《山家清供》的作者)抓到一只野兔,他想烤来吃,问止止师烹饪之法,对方答道:“桌上放个炭炉,炉上架汤锅,兔肉切薄片,酒、酱、椒、桂做调味汁,汤开了夹着片涮熟,蘸调料吃。”饱餐后,林洪觉得味道很鲜美,依据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美景,将这道菜取名“拨霞供”,这也是“兔肉涮火锅”最早名字的由来。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火锅的历史起源可不是宋朝。在《魏书》里记载,魏文帝使用“五熟釜”,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从“五熟釜”的长相判断,和现今市面上常见的“鸳鸯锅”可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就是鸳鸯火锅的始祖。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
>那在三国南北朝之前,有没有火锅存在的影子呢?随着考古学家研究出土文物,发现了东汉文物“镬斗”(青铜火锅),随后在发掘海昏侯墓时,陪葬品中发现了火锅炉,这也证明了西汉时代火锅就已经出现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
>再往前考究,战国时期在《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那时候的火锅已经很受大家喜爱了。
当然早在3000年前商周时就已经使用有火锅的记载,不过那时它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温鼎都是小型鼎,口的直径多在10~15厘米左右,其容量只适合一人食用并且有一次考古学家在考古是时发现了一只温鼎,在这里面竟然还有汤水,经过鉴定之后发现居然是狗肉汤。部分学者认为温鼎应该就是火锅的雏形。
< class="pgc-img">图片来自网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古至今大家对火锅可谓爱不释手。听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有一种冲动,约三五好友,火锅下酒,大快朵颐一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