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的@菲林
>迷失光影,找一个虚幻的可能。
>>
炎夏酷暑,时光君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减肥”。
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每天都涌动着“瘦即是美”的信息。
地铁等车时,广告里的纸片人边跳边说:“女人,一定要有A4腰。”
“A4腰”活动
走在路上时,无数传单蜂拥而至,就想让你:“健身游泳了解一下。”
纤体中心广告
打开电视后,各种女团、明星含泪分享减肥经:“燃烧我的卡路里。”
无处不在的女明星减肥法
他们像传经布道一样,身体力行的宣扬,“只有瘦,才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可是,美,真的只有这一种模式吗?
最近,有部华语片《大饿》,对此大声说不。
它聚焦了一个大码女性,为减肥节食、割胃,却屡屡失败、最后走火入魔的故事。
它直白呈现了社会对胖子的偏见,撕开了“为你好”背后的伪善。
它挥起拳头,对那些“完美瘦子”们,骂了句脏话:“去你X的更美好的自己,如果我不快乐,还怎么美好?”
胖就要被歧视?
相信,不少人都见过《大饿》女主角这样的人物。
阿娟,30岁,在妈妈开的幼儿托管所(俗称小饭桌)当厨师。
单身,喜欢美食,能跟小朋友打成一片,生活积极向上。
从性格来看,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好青年。
但这样一个开朗健谈的人,却从未在生活中,得到太多善待。
因为,她的体重有210斤,是别人口中的“胖子”。
课堂里,小朋友叫她“大恐龙老师”,笑话她越煮越胖,嫁不出去。
公交上,主动给老人让座,还要被人说:“小姐,你还是坐着吧。”
体育场,好心给小学生捡个球,还要被叫“死肥婆”。
可能你会问,这些恶意从何而来,难道阿娟不懂吗?
她懂,只是不想改变。
她做人遵纪守法,做事兢兢业业,对长辈孝敬,对晚辈有爱。
她没有妨碍到任何人,为什么要改变自己?仅仅因为胖?
活了30年,阿娟一直不想理会“胖”这件事。
以往,面对这些偏见,她是这么处理的↓
她沉浸在自己的烹饪技术里,不断更新菜色。
只要小朋友们吃的开心,她就能获得无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直到有一天,邻居家的爷爷,对她做了这件事后,阿娟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了。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阿娟正常下班回家。
隔壁那位和蔼可亲的爷爷,突然一个箭步钻出来。
对着阿娟又摸又亲,上下其手,试图强奸。一边摸一边说:“我们阿娟越来越漂亮了,怎么还没有男朋友,你一定很寂寞吧,让高伯来教你。”
年过半百的爷爷,太高估自己了。
阿娟210斤的体重,不是白吃出来的。
她奋力挣扎了几下,只见爷爷“啊”的一声,从楼梯滚进了医院。
慈眉善目的爷爷,秒变人面兽心的猥琐男。
一旁的阿娟,还惊魂未定。
爷爷的老伴,匆忙跑回家,一口咬定是阿娟勾引自己老公。
“我老公又不是瞎了,怎么会去摸你,我老公怎么会看上这种死胖子”。邻居的话,字字如刺,句句如刀,穿透了阿娟柔软善良的心。
影片借阿娟的经历,毫不留情的展现了,一个“胖子”所遭受的偏见和无奈。
因为这件事,阿娟看到了人性的阴暗与丑陋。原来每天礼貌问候的邻居,心里早就瞧不起自己了。
阿娟第一次有了改变自己的念头。
她心想,是不是只要瘦下来,偏见就会消失?歧视就会不见?
刚好,前几天,阿娟的妈妈给她报了减肥课程。
她打算去试试,没准可以获得新生。但现实,却是噩梦的开始。
减肥也能走火入魔
阿娟初入减肥中心的几场戏,导演处理得很喜感。
把常见的套路,都展示了一遍。
比如,第一堂课,永远是铁面无私的教练放狠话。
教练先拿着一盘1公斤肥肉,警惕学员身体里有多少块这样的脂肪,让你产生自卑心理。
然后,不断抛出灵魂疑问:“你为什么要减肥?你们有多少人,因为外表,被低估了工作能力?”
紧接着,开始强化“外在美”比“内在美”更重要的理念。
看看他的这套说辞,是否觉得很熟悉?
<><>虽然内在美重要,但在忙碌的社会里,你们谁有资格要求别人,多花时间去探索你的内在美?
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跟我重新做人,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
不得不说,阿娟听完,还是挺有干劲的。
低油盐饮食,配合运动,一个也不落。
但片中减肥机构的目的,可不止上课报班这么简单。
没多久,阿娟就被带到一个小屋里,听工作人员热情讲解:“我们这儿啊,大部分学员都会配合使用我们的产品。”
看到阿娟不为所动后,工作人员又强调,你用了产品,才能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大饿》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加“美化”滤镜,直面减肥的艰难。
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人减得快,就有人减得慢,有人还会反弹。
像阿娟一样,明明饭量减少了,运动也拼命坚持,却还是重了1.2公斤。
阿娟仔细回忆,要说出格行为,也就是上周喝了瓶可乐,还是无糖的。
你问我为什么会复胖,我把实底都说了,难道你们不应该给我解释吗?
善良的阿娟,再次中了陌生人的圈套。
对于复胖,减肥中心不去复盘减肥计划、运动强度是否该调整,反而只顾着推销产品,甚至建议她做缩胃手术。
总而言之,减肥中心的态度就是,复胖是你的责任,跟我们没关系。要想一步到位,就要继续花钱。
压垮阿娟的最后一棵稻草,来自一个快递小哥吴浩仁,小哥看上去是个十分阳光的大男孩。
在阿娟被隔壁阿婆骂“死胖子”的时候,还是他挺身而出,为她辩解。
快递小哥吴浩
几番交谈下来得知,原来小哥也曾经胖过,后来减肥成功,成为了阿娟的励志偶像。
直到有一天,阿娟跟小哥吃完饭。
转头发现,他竟然在催吐。手上,还有长期催吐留下的牙印。
原来,减肥励志小王子,也是假的。
这彻底击溃了阿娟的心理防线。
阿娟毫无犹豫的躺上了手术台,做了缩胃手术。
可是她真的变快乐,幸福了吗?
因为缺乏食物摄取,她开始精神萎靡,做事有心无力。
没多久,手术后遗症使她失去了味觉。
还记得阿娟最擅长的事吗?在烹饪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可减肥,却让她连最拿手的事都做不好。
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上,眼睁睁看嘉宾把她做的菜,统统丢掉。
一个厨师的自尊,就这么被泯灭了。
故事结尾,精神恍惚的阿娟,拖着疲倦身躯,打碎了减肥中心的门。
她盯着海报上的“完美女神”。
在幻想中,与她来了场生死肉搏。
阿娟挥着拳头,拼尽全力的喊出了那句:“去你X的,更美好的自己。”
如果我连快乐都丢失了,怎么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发现没?影片里,没有人坚持做自己。
阿娟妈妈拼事业,只是为了别人口中的“身材好,完美女性,女强人。”
她甚至,都没有阿娟爱小孩,懂小孩。
快递小哥减肥,是一种对世俗妥协的象征。
有一幕戏,时光君印象很深。
小哥与阿娟,本来互有好感。
有一次,阿娟在餐厅里,偶遇小哥。
迎面走来几个男生,开始起哄,“这谁啊?你女朋友啊?你胃口很大哎。”
小哥为了面子,主动撇清关系,硬是回了句:“白痴啊,怎么可能,只是我一个客户。”
这些在阿娟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人。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只会泼冷水、说凉话、撇关系,让阿娟心灰意冷,进而走火入魔。
阿娟最后真的明白,什么是美吗?
未必。
但她起码知道了,活出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仔细想,《大饿》其实是为边缘群体发声。
快递小哥与阿娟,都因“太胖不够美”,而被羞辱、误解。
胖,让他们成为了社会边缘群体,工作受歧视,交友受偏见。
影片用阿娟“杀死”完美女神的夸张方式,给了现实狠狠一击。
什么是美?千人一面、齐刷刷筷子腿的,就是美吗?
前段时间,好莱坞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奥卡菲娜拿下金球奖影后,因为“没有大眼睛、高鼻梁”,遭网友抵制“尖嘴猴腮”。
伊丽莎白·莫斯演《隐形人》成为票房皇后,也因为“不够瘦、不够白”,被骂“肥猪”。
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狭隘与偏执?
是胖,影响了美?还是胖不符合其他人的期待,而不完美?
饰演阿娟的演员蔡嘉茵,也曾有过阿娟般的生活。
有段时间,她曾厌恶自己,因为她觉得“身材,好像变成了种姓制度,越胖的人,阶级就会越往下、变得越不堪。”
蔡嘉茵
于是,她一度努力減肥、博取世人认同,但她有次看到渡边直美即便身材比其他艺人大一号,却仍散发满满正能量,在舞台上金歌热舞、充满活力,带给她很大鼓舞,从此走出为身材感到自卑的阴霾。
从这个层面来看,《大饿》不单单是一个讲减肥的故事,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宣言。
如果“美”,必须要强迫别人接受千篇一律的标准,甚至不惜使其他人成为边缘弱者。那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大饿》的创作灵感,来自导演谢沛如的真实经历。
高中时,她就是个饱受歧视的胖女孩,曾一口气吃掉5块炸鸡,就被人叫“死肥猪”。
她拍《大饿》探讨肥胖,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
<>华人社会很喜欢用身材来问候别人,在身为一个人之前,你的身材会先摆在前面。一定会有一派人觉得胖子就是不努力、懒惰、不认真,但其实胖有很多原因,而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关外人的事。
>
谢沛如
导演谢沛如曾是个学习很差的小孩,考过零分。
启蒙自己走上导演之路的电影,是1993年上映的《霸王别姬》。影片内容,让她很是震撼。
这也难怪,《大饿》里暗藏一条支线,是关于变装小男孩“性别认同”的。
可惜的是,影片引进后,这条支线被删的一干二净。
大体内容,是讲阿娟发现班上,有一个爱穿女装的男孩林小宇,帮助他认同自我、不要千篇一律的过程。
剪了这条线,对主线没有太大影响,但却缩小了它在社会层面的隐喻和呐喊。林小宇背后,藏着导演对LGBTQ群体的心疼。
关于删减原因,我们不做展开。只能说,林小宇+阿娟+快递小哥,才是《大饿》的完整闭环。
片中有一句台词,叫“改变世界太难了,改变自己比较快。”
在导演谢沛如看来,事实确实如此。
但《大饿》想传递的改变,并不是让你一味迎合,变得如出一辙。
相反,它在鼓励每个人对抗标准化的刻板形象,“无论何种身材、体型、性向,都是最好的自己。”
-END-
<>读:
厨师开店有个怪现象:“菜做得好,店不一定火”。但也有成功转型做厨掌柜的标杆人物,像大董烤鸭的董振祥、眉州东坡的王刚、上海品悦的周元昌等等。
今天餐饮好案例说说厨师开店中遇到的六个失败案例,帮助大家在开店的路上少走弯路,有道是“入市有风险,开店需谨慎”。
< class="pgc-img">>失败案例一
跟风开“雷同”店一个月就关门
刚创业那会,有点小钱,又有技术,不甘于给人打工,看着别人开店很容易,天天幻想着开店挣钱,种种原因让我也踏上了转型厨掌柜的漫漫长路。
我的第一个店只有四十平米,按说经营好了,大钱赚不到,辛苦钱还是很稳定的,结果不然,店“死”的很惨。
当时我们那流行火锅鸡、火锅鱼,我在最繁华的一条小吃街租下了一个四十平米的小店,也干起了火锅,当时没想别的,就看别人做火锅生意好的不得了,也跟着做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市场定位,那一条街都在卖火锅,我和别人干的一模一样,又是晚来的,肯定做不过别人。小店还没开一个月,就赶上了非典,街上连人都没有。后来我把小店转让改开中餐店,我的第一次开店以失败告终。
点评:
有句话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意思是别人都卖的东西,你想再卖就必须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市场定位要找准,做自己的特色,做差异化产品,迎合市场。
失败案例二
人脉不到位 重盖凉菜间
我在开店过程中,最深的感触就是人脉关系很重要,这里的人脉关系主要指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厨师最初开店,一般都是小店,钱来的不容易,很多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做厨师时打交道的圈子很窄,一般都是同行,很少接触政府部门的人。开店之初,各个政府部门轮番检查,一点小问题就会让改个凉菜间结构,否则就关门自检,这对于钱很少的厨师来说,简直就是致命伤。
点评:
多个朋友,多条路。做厨师也要把人脉关系打通,扩大社交圈范围。
失败案例三
忽略合同四个字 房租第二年涨八万
当时开店欠缺经验,在房租问题上吃过大亏。我当时接手了一个转让店,合同上还有两年就到期,房租算下来五六十块钱一平米,有的赚就接下来了,第一年生意非常好,房东看到这个势头,第二年立马要求涨八万元的房租,第三年涨十几万。后来一算,挣得钱都交了房租,到头来还不如给人打工挣得多。我在签合同时忽略了一个细节,直接和转让人签的,没有和房主本人签,等于过了下手,合同上只有“同意转让”四个字,没有时间限制,成为这次开店失败的主要原因。
点评:
合同一定要去政府相关部门公正,与房东谈房租,一谈谈五至十年的租金,允许每年有5%-10%的递增,防止暴涨。如果房东不接受这个条件,那劝你连开都不要开。
专家支招 成都悟园董事长张元富:
我也是从厨师转型做的老板,做了这么多年的餐饮,总结一句话就是要尊重食材。开店还讲究和谐与人性,例如我们店的餐前粥,上桌时一定要跟着一位例分的小咸菜,两者搭配在一起让客人感觉很舒服。开店做产品一定要别具一格,不走寻常路,不开“同质化”店,做与众不同的才是制胜之道。店所有的器皿我都称为道具,服务于菜品,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在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
失败案例四
夫妻开店 一山哪能容“二虎”
我有个朋友开的就是夫妻店,生意不好,是典型的夫妻店受害者。老公是厨师,在后面负责炒菜,老婆以前是干服务员的,在前面负责收钱和服务。两个人身兼数职,看似分工明确,但遇到问题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一次,有位客人在朋友店里吃饭,当时小店刚开业,一律八折,这位客人打完折后是三百二十多元钱,不要发票,唯一的要求是免了零头。当时老公很爽快就点头同意了,谁知老婆坚决不同意,觉的已经打八折了,实在没有空间再让利了。几个回合下来,客人不要求打折了,让开发票,结果他们店刚试营业,还没有营业执照,开不了发票,这下客人不愿意了,也很生气,与老婆吵起来,最后的局面是,老公和老婆吵,老婆和客人吵,乱成了一锅粥。
点评:
这个案例讲得是经营中的决策,不建议夫妻合开店,小店经营也有小店的规则,一定要人性化,让客人觉的这个店有人情味。老板与第一次来吃饭的客人聊聊家常,把客人的口味记下来,下次再来安排他喜欢的菜,结账抹个零头不叫损失,做人做事都大气点,生意自然就会好。
失败案例五
端菜手指伸进碗 丈母娘服务不专业
刚开始开店,店小,根本不会琢磨人力资源的事。于是一场悲剧再次上演,为了省工钱,找七大姑八大姨过来帮忙,丈母娘做起了服务员,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专业业务培训的,肯定要得罪客人。端个茶,整个指头都伸进去了,很不卫生,客人当时不说,下次肯定不会来了。因为是亲戚,又说不得,影响了小店生意。
开店最初为了省钱,我会去市场进半成品原材料,例如肥肠、鱼、鸡都是没经处理的,回来让员工自己宰杀、抠肥油,结果把员工吓跑了,遇到了用工荒,招不到人。
点评:
不该省的钱一定不要省,人力资源是后勤保障,请的员工一定要专业。
失败案例六
开店不接地气 生搬硬套不奏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贵阳,作者是阳光水乡总经理郭鑫,他们现在做的很成功,但在开这家店前也是吃了大亏。
当时他们几个合伙人在贵阳美食街投资了一个450万的店,名叫阳光都市,走时尚高雅路线。为此他们专门到长沙考察火的一塌糊涂的金牛角王、美丽人生、绿茵阁等店,做的定位、装修、家具、服装都一模一样,甚至员工连都是原班人马挖来的,但开了不到一年就赔了450万,被迫关门调整。
当地的客人进去吃饭,点了牛排不要黑胡椒汁,非要蘸着辣椒蘸水吃,进了包房一看没有麻将机,就坚持不进去。当休闲时尚餐饮遇到贵阳当地习俗时,不改就得“死”,改了就是不伦不类,注定失败。
专家支招
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外烩送桌椅 线上营销火
厨师开店需要的是综合能力,不仅有技术、管理经验,还要有战略性规划。我们企业最近推出的外送、外烩营销方案有效提升了营业额。外送主要指线上的网上订餐活动,雇专业送餐骑手送餐,在承诺的时间内送到,刚开始一个月就在网上接到了上千单订单。外烩是指厨师、服务员团队去客人指定的场地现场烹制、服务,一般适合企业开年会、宴会、各种Party聚会。
成都映像董事长杜兵:先选址 再定位
很多厨师开店的时候都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先想好做什么,再去找店铺。这样有个弊端,就是找不到心目中合适的,房租往往超过预期。我开店都是先看店铺,租金合适的情况下,再去策划这个位置的店铺适合做什么。选址时还有一点很关键,我从来不选CBD马路边上的店铺,位置虽好,车流量也很大,但车辆很快就过去了,从这开店留不住人。
关注餐创大课堂
>师转型开店,往往有个怪现象:“菜做得好,店不一定火”。一些在餐饮业打拼多年,自认为已经具备了创业条件的厨师,当他们真正开店创业做老板后,却发现经营好一家餐馆并不是做的好吃就行的,而真的能转型成功的并不多。
事实说明,厨师开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菜品定位到菜价设制,再到整体毛利控制、人员搭配、菜品营销......等等,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解决。
那么,厨师如果想开一家店,要注意些什么呢? 先来看看下面这些案例吧!
案例一:跟风开“雷同”店 一个月就关门
刚创业那会,有点小钱,又有技术,不甘于给人打工,看着别人开店很容易,天天幻想着开店挣钱,种种原因让我也踏上了转型厨掌柜的漫漫长路。我的第一个店只有四十平米,按说经营好了,大钱赚不到,辛苦钱还是很稳定的,结果不然,店“死”的很惨。当时我们那流行火锅鸡、火锅鱼,我在最繁华的一条小吃街租下了一个四十平米的小店,也干起了火锅,当时没想别的,就看别人做火锅生意好的不得了,也跟着做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市场定位,那一条街都在卖火锅,我和别人干的一模一样,又是晚来的,肯定做不过别人。后来我把小店转让改开中餐店,我的第一次开店以失败告终。
< class="pgc-img">>PS:有句话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意思是别人都卖的东西,你想再卖就必须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市场定位要找准,做自己的特色,做差异化产品,迎合市场。
案例二:人脉不到位 重盖凉菜间
在开店过程中,最深的感触就是人脉关系很重要,这里的人脉关系主要指与相关部门打交道。厨师最初开店,一般都是小店,钱来的不容易,很多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做厨师时打交道的圈子很窄,一般都是同行。开店之初,各个部门轮番检查,一点小问题就会让改个凉菜间结构,否则就关门自检,这对于钱很少的厨师来说,简直就是致命伤。
< class="pgc-img">>PS:多个朋友,多条路。做厨师也要把人脉关系打通,扩大社交圈范围。
案例三:忽略合同四个字 房租第二年涨八万
当时开店欠缺经验,在房租问题上吃过大亏。我当时接手了一个转让店,合同上还有两年就到期,房租算下来五六十块钱一平米,有的赚就接下来了,第一年生意非常好,房东看到这个势头,第二年立马要求涨八万元的房租,第三年涨十几万。后来一算,挣得钱都交了房租,到头来还不如给人打工挣得多。我在签合同时忽略了一个细节,直接和转让人签的,没有和房主本人签,等于过了下手,合同上只有“同意转让”四个字,没有时间限制,成为这次开店失败的主要原因。
< class="pgc-img">>PS:合同一定要去相关部门公正,与房东谈房租,一谈谈五至十年的租金,允许每年有5%-10%的递增,防止暴涨。如果房东不接受这个条件,那劝你连开都不要开。
案例四:夫妻开店 一山哪能容“二虎”
有个朋友开的是夫妻店,生意不好,是典型的夫妻店受害者。老公是厨师,在后面负责炒菜,老婆以前是干服务员的,在前面负责收钱和服务。两个人身兼数职,看似分工明确,但遇到问题还真不是这么回事。一次,有位客人在朋友店里吃饭,当时小店刚开业,一律八折,这位客人打完折后是三百二十多元钱,不要发票,唯一的要求是免了零头。当时老公很爽快就点头同意了,谁知老婆坚决不同意,觉得已经打八折了,实在没有空间再让利了。几个回合下来,客人不要求打折了,让开发票,结果他们店刚试营业,还没有营业执照,开不了发票,这下客人不愿意了,也很生气,与老婆吵起来,最后的局面是,老公和老婆吵,老婆和客人吵,乱成了一锅粥。
PS:这个案例讲得是经营中的决策,不建议夫妻合开店,小店经营也有小店的规则,一定要人性化,让客人觉的这个店有人情味。老板与第一次来吃饭的客人聊聊家常,把客人的口味记下来,下次再来安排他喜欢的菜,结账抹个零头不叫损失,做人做事都大气点,生意自然就会好。
案例五:端菜手指伸进碗 丈母娘服务不专业
刚开始开店,店小,根本不会琢磨人力资源的事。于是一场悲剧再次上演,为了省工钱,找七大姑八大姨过来帮忙,丈母娘做起了服务员,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专业业务培训的,肯定要得罪客人。端个茶,整个指头都伸进去了,很不卫生,客人当时不说,下次肯定不会来了。因为是亲戚,又说不得,影响了小店生意。开店最初为了省钱,我会去市场进半成品原材料,例如肥肠、鱼、鸡都是没经处理的,回来让员工自己宰杀、抠肥油,结果把员工吓跑了,遇到了用工荒,招不到人。
< class="pgc-img">>PS:不该省的钱一定不要省,人力资源是后勤保障,请的员工一定要专业。
当然,要想开一个成功的餐馆,需要注意的绝不仅仅是上面这些,还包含了地段、定位、资金、环境、人才管理、广告营销、财务控制等诸多要素,好的厨师只需要勤奋,但好的经营者却并非如此。
开店不容易,厨师开店,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来源:网络
免责来源:凡注明 “来源:XXX”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如涉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