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马越
编辑 | 牙韩翔
3月8日,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集团”)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如果进展顺利,它将于3月末或4月初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绿茶集团的IPO之路一波三折。早在2021年3月,绿茶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但截至9月底,招股书6个月未予更新,显示失效;直到10月5日,绿茶才重新递交招股书。
绿茶集团最为知名的餐饮品牌即绿茶餐厅,最早源自于王勤松与路长梅夫妇在2004年创立的绿茶国际青年旅舍,同时也为背包客旅行者提供价格适宜的餐食。2008年,二人在杭州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
根据最新的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绿茶总共运营236间餐厅,覆盖中国18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3个自治区。2021年,绿茶开设了59间新餐厅,并计划于2022年至2024年每年开设75至100间新餐厅。从2018年到2020年,绿茶集团的餐厅总数由107间增至180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8.3%。
绿茶集团第一次提交的招股书时,外界对这家公司的现状没有太多信心。
在2018年和2019年,绿茶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13.11亿元、17.3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因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2020年绿茶集团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5526.2万元,收入同比减少9.6%至15.7亿元,除广东地区收入同比增长8.7%,其余地区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前9个月实现收入16.94亿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8.25%。
从品牌定位和产品上来说,绿茶集团将自身定位为高性价比的“新中式融合餐饮”—— 除了以杭帮菜为特色之外,还加入了川菜、粤菜、鲁菜、北京菜等不同中式菜系的菜品。
而“高性价比”成为它的关键词,也成为其十多年来最重要的商业策略之一。在开业之初,绿茶餐厅就以“5元的拍黄瓜,10元的东坡肉和17元的牛排”等平价单品吸引客流,再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在租金、人力、原料采购方面降低成本,成为当时的“快时尚餐饮”。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绿茶的人均消费分别为54.8元、58.4元、61.3元及60.2元——由此可见,“人均60元”的平价消费并非一句空话。
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曾在2014年公开表示,会参考门店所在城市大众点评TOP10上最受欢迎商户的人均消费价格范围,绿茶餐厅最终定价的一般人均消费价格,不会超过该价格范围的15%。
由此,绿茶餐厅以平价的消费、爆款单品、有格调的装修环境兴起于中国社交网络刚崭露头角的10年前,并且赶上了中国餐饮行业的细分化及2012年前后购物中心增加餐饮转型调整的契机,成为各大商场中吸引消费者大排长队的“初代网红”。
绿茶餐厅之所以可以保持平价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翻台率。“我们是50元的人均,但花的却是500万元的装修费用。和别的餐饮企业不同,人家可能是餐厅客人坐满就赚钱,但绿茶满客之后翻台才开始赚钱。”王勤松曾经表示,“我们是在用近乎于成本的低价格,换取客流,所以像我们这样的餐厅必须重视翻台率。”
但疫情同样影响了绿茶餐厅的翻台率。
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绿茶集团翻台率分别为3.48次/日、3.34次/日、2.62次/日。在2021年前9个月,绿茶集团的翻台率达到3.32次/日,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了显著增长,但也还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翻台率的降低可能有多重因素。一方面是疫情带来的客流减少;另一方面,则可能来自于门店密度的提升稀释客流;再者,是眼下中国餐饮大环境的变化,在社交网络影响和年轻人对品牌愈发不忠诚的背景下,餐饮品类的潮流,也变得越来越像快时尚一样难以捉摸,生命周期也在变短。购物中心的餐饮门店越开越多,不同细分品类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从门店、收入规模等指标上看,绿茶餐厅与同为知名商场连锁餐饮品牌的西贝、太二酸菜鱼等存在一定差距。同样计划上市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经披露称,2019年其收入为60多亿元,2020年为50亿元,2021年则大约为55亿元,目前其门店数量为369家。太二酸菜鱼目前的门店数量为355家,收入约为20亿元。
“绿茶餐厅在经历亏损后属于带病上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经表示,“想通过上市来扩张,来突破发展瓶颈并不现实。港股多家餐饮企业因为在后疫情时代复苏不及预期,股价出现大幅波动,这会影响市场对绿茶餐厅的判断。”
国商报(唐砚 记者 付颢琬 文/图)近日,绿茶餐厅母公司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或于今年3月底4月初上市。上市,能否让这个“老网红”焕发新的活力?
< class="pgc-img">绿茶餐厅某门店
>十多年前的初代网红
提起绿茶餐厅,消费者应该并不陌生。十多年前的初代网红餐厅、爆款菜品“面包诱惑”“绿茶烤鸡”以及人均六七十的高性价比……都是绿茶餐厅的标签。尤其是对于不少80后、90后来说,周末约上好友排队吃绿茶,可以说是几年前的习惯动作。
“刚开始认识绿茶餐厅还是几年前,当时是同学聚会,那阵儿他家还挺火的,即便排队大家也愿意去。上菜之后觉得菜品样式很好看,适合拍照,口味还可以,价格也不算贵。”黑龙江的马女士回忆着自己第一次去绿茶餐厅吃饭的场景。
时间回到2008年,王勤松夫妇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了第一家绿茶餐厅,第一家绿茶餐厅的成功,也让王勤松看到了更多可能性。2010年,他决定开分店,把第二家分店开在了北京,在他看来,“北京的包容性更强,餐饮文化更多元”。落地北京后,绿茶餐厅再一次被市场认可,每到饭点,这家主营融合浙菜的餐厅几乎都会排起长队。北京的成功给了绿茶餐厅全国化发展的底气,2011年之后,绿茶餐厅将商业版图扩展到了上海、苏州、宁波等地;2015年,绿茶餐厅跳出江浙圈,进入了西南,而同年,绿茶餐厅也发展了自己的第一家子品牌“Playking”,它以西餐为定位,首家店开在了北京;2017年,绿茶餐厅又对外表示将开一家名为“关东造”的炖菜品牌。
在关东造发展的这一年,绿茶餐厅以30%的股权获得了合众集团7063万美元的战略投资。然而,与早前顺风顺水的开端不同,从2017年到2021年,绿茶集团似乎一直不太顺利,首先是Playking在北京的七家门店全部歇业,接着是杭州的关东造也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
虽然子品牌失利,但绿茶餐厅目前还是比较坚挺的。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绿茶集团总共运营236间餐厅,覆盖中国18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3个自治区。据悉,绿茶餐厅在去年开设了59家新餐厅,并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每年开设75至100家新餐厅。
略显尴尬的现状
绿茶餐厅曾凭借超高性价比成为初代网红餐饮,在十年前,在绿茶排队吃饭的人不比当下排队买网红茶饮和甜品的人少。只不过当年排队的人不再年轻,而在新一波年轻人中,绿茶餐厅没能延续其网红特质。
不少网友感慨,十多年过去了,绿茶餐厅主打的爆品还是十多年前的“面包诱惑”和“绿茶烤鸡”;十年前流行的昏暗灯光、小清新装修风格,如今看来也有些“土”。
“比起可以在船上用餐的桂满陇,米其林推荐餐厅苏帮袁,绿茶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点,一定要说一个优势的话,可能就是价格吧。”95后北京女孩思思(化名)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六七年前还挺爱去吃绿茶的,好吃不贵,每次都得提前40多分钟去排号,但近几年很少去了,以前总点的火焰虾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从菜单上撤掉了。”北京的李女士回忆,“现在好吃的创意菜太多了,网红餐厅也很多,在用餐时不会把绿茶作为第一选择。”
马女士也有着同样的想法。“现在基本上不会去了,一个是总看到他家的负面新闻,再一个是现在可选择的餐厅太多了,绿茶的菜品创新不大,没什么新意。”
记者注意到,绿茶餐厅现在走的还是性价比路线,在某点评平台,绿茶餐厅不同店铺推出了不同的团购活动,有的门店原价35元的爆品“绿茶烤鸡”团购价仅需9.9元。从该平台网友的评价来看,大多网友对该品牌还是十分认可的,不少用户给出“性价比高”“口味赞”“愿意再来”的标签,不过也有一些用户表示“很多年前就吃绿茶,近几年越来越难吃不说,出餐还特别特别慢”“感觉绿茶不如以前了”。
< class="pgc-img">某点评平台上用户留言截图
>不可否认,一直以来,“高性价比”都是绿茶餐厅的关键词,这也是其十多年来最重要的商业策略。有分析认为,绿茶餐厅之所以可以保持平价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翻台率。王勤松表示:创意菜、性价比,其实就是绿茶的核心竞争力。
绿茶集团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绿茶的人均消费分别为54.8元、58.4元、61.3元及60.2元。在平价基础上,高翻台率是绿茶成为盈利的核心要素。但最近几年,绿茶餐厅的翻台率似乎不尽人意。2018年至2020年,绿茶餐厅翻台率分别为3.48、3.34、2.62。记者对比同行业部分上市公司发现, 2018年至2020年,海底捞翻台率分别为5.0、4.8、3.5;太二酸菜鱼的翻台率分别为4.9、4.8、3.8。
那么,绿茶餐厅现在还需要排队用餐吗?以北京市场为例,记者近日午间分别致电了绿茶餐厅西单老佛爷店、凯德晶品店、中关村领展购物广场店和世纪金源店,其中,凯德晶品店店员称,“现在需要等位,两人桌前面还有十几桌,周六日高峰点都是需要排队的。”领展购物广场店接线员工则表示“四人桌前面还有四桌,两人桌目前不用排队”。西单老佛爷店称上述时段无需等位,世纪金源店电话则一直处于忙线状态。
在网红餐厅频现、餐饮业逐渐内卷的当下,绿茶餐厅和其他老牌餐企一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今,性价比融合餐厅比十年前多了太多,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外婆家、新白鹿、小菜园等品牌都对绿茶餐厅构成威胁。业界认为,在产品研发能力不足、营销创新力不足的背后,绿茶餐厅的收入渠道过于单一,全部依赖绿茶餐厅,也没有子品牌供血,而其在外卖和零售的范畴也表现平平。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绿茶餐厅的官方微博仅有2.8万粉丝,更新也不算频繁,通常只有在推出新品,或是推出促销活动时才会发微博宣传一下,但互动量很少,通常是个位数点赞。这比起当下一些重营销的网红餐厅,可以说是太“安静”了。
此外,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截至目前,涉及绿茶餐厅的投诉共有42条,而投诉诉求包括“改善服务”“赔偿”等。有消费者投诉绿茶餐厅“绿茶烤鸡夹生”“拖欠发票”“上菜时间太久”,还有消费者提到:“绿茶餐厅的新沙天虹店存在门店卫生问题以及服务员奚落顾客,辱骂顾客‘打包’‘穷逼’”。由此可见,绿茶餐厅在服务和菜品制作上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
中国商报记者就消费者投诉和公司上市等问题致电了绿茶餐厅,绿茶餐厅方面对记者表示,该企业暂不接受线上采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黑猫投诉平台截图
>未来挑战依然存在
绿茶集团的IPO之路也难言顺利。去年3月29日,绿茶集团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不过,期间有六个月招股书都未更新,显示失效。去年10月5日,绿茶集团又重新递交了招股书。
最新的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的收入主要分三方面,餐厅经营,外卖服务及其他,其中餐厅经营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从财报数据来看,2020年绿茶餐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小,但在2021年有所回暖。
2019年,绿茶集团总营收从13.12亿元增长至17.36亿元。2020年,营收下降至15.69亿元。不过,2021年前九个月录得收入16.94亿元,营收有所恢复。
2018年和2019年,集团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和1.06亿元。2020年绿茶集团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5526.2万元。2021年前九个月的净利润又转正为0.95亿元。
对于经营状况的波动,绿茶集团在招股书表示,2020年上半年其经营业绩下滑是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不过,随着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疫情已受到控制,截至去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在所有三大地区(华东、华北、广东)的接待总人数录得同比增长。然而,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及不时出现区域性暴发,每家餐厅日均接待人数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绿茶餐厅的护城河是比较脆弱的。“目前来看,其整个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尚没有大的体现与凸显,所以要做到‘内外兼修’,以加持其未来的发展。不然,在消费者喜新厌旧的消费思维主导之下,其整体发展将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另有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绿茶餐厅未来或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疫情的反复,这个具有不确定性。二是市场竞争,现在餐饮行业的创新和迭代非常快,绿茶如何在这个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继续保持业绩增长等都值得关注。
茶餐厅母公司绿茶集团日前在港交所官网披露招股书,拟赴港上市。绿茶餐厅10年前就被称为网红餐厅,如今被业内认为是在下坡路阶段开启了上市之路。
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绿茶餐厅有185家,扩张门店成为关键词。招股书中在未来计划及所得款用途中提到,将用于在2021年至2024年开设约340间餐厅等,其中2021年计划开设门店约60家。
然而,2020年营收下降近10%、翻台率连续走低、知识产权被列入上市风险因素等,或让绿茶餐厅面临重重压力。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从2008年开设首家门店至2018年,11年里开设的门店总共仅为107家,而绿茶餐厅未来计划一年就要开到近百家,这是加速进阶还是走的一招险棋?
商业专家赖阳认为,如今商场和购物中心从以传统百货为核心向以时尚餐饮等为核心转型。新兴餐饮品牌越来越多,绿茶餐厅如果不能持续被消费者认可,就会被其他品牌所取代,所以绿茶餐厅想要完成拓店计划并不容易。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则表示,餐饮集团不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开店扩张计划,是盲目的行为,“想用上市来扩张,突破发展瓶颈,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
图/招股书截图
翻台率3年连续走低
绿茶集团今年3月29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从2018年的13.12亿元增长32.4%至2019年的17.37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营收同比减少9.6%,至15.7亿元。2018年至2020年年内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5526.2万元。
绿茶餐厅源自王勤松、路研夫妇在2004年创立的绿茶国际青年旅舍。据招股书显示,2008年,绿茶集团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第一间绿茶餐厅。王勤松于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西藏绿茶餐饮的前身)总经理。2016年,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王勤松先后担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此外,天眼查显示,杭州绿茶餐饮与西藏绿茶餐饮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王勤松。
“平价”是绿茶餐厅的标签,也成其引流利器。数据显示,绿茶餐厅2020年每名顾客的平均消费61.3元。不过,绿茶餐厅3年翻台率持续走低,从2018年的3.48次/日下降至2019年的3.34次/日,2020年下降至2.62次/日。
图/招股书截图
4月7日晚9时,北京王府井商圈的绿茶餐厅银泰店,扫码点餐的热销榜显示排名靠前的是面包诱惑、绿茶烤鸡、绿茶葱香烤肉、江南绿茶饼等,均不是新菜品。“几年前这几样菜就是热销主打,可见绿茶推出新菜品的认可度或许还欠火候。”一位正就餐的消费者说。
“上次去绿茶消费还是近一年前,平价餐厅选择性多,加之绿茶餐厅的菜品更新不算丰富,口味也较一般,就会被遗忘。”多位消费者表示对绿茶餐厅的印象停留在朋友圈打卡慕名就餐。“网红餐厅越来越多,新鲜劲过去了,就失去了兴趣。”大众点评显示消费者对绿茶餐厅评价多为四颗星(满分五颗星),口味评价在4.2分、4.3分左右(满分5分)。
事实上,绿茶餐厅面临客户流失的情况。据招股书,绿茶餐厅每家门店平均每日餐厅销售额出现连续3年下滑。比如下滑最为明显的广东省,从2018年的5.13万元降至2019年的4万元,再降至2020年的2.6万元。每家餐厅每日平均招待顾客的数据也出现连续3年下滑,其中广东省从2018年的1127人下降至2019年的811人,再降至2020年的513人;华北地区从2018年的807人下降至2019年的661人,再降至2020年的410人。
此外,餐厅层面的经营利润率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10.4%、11.7%、4.9%。2020年下滑明显。由于2019年大幅拓展门店,且在开设餐厅的地区又新开设餐厅,致使华东等部分区域的同店销售额小幅下降。
计划向交通枢纽、低线城市加速扩张
截至目前,绿茶餐厅共185家。从开店速度看,2019年系门店扩张的高峰,一年新开餐厅60家,2018年和2020年新开餐厅数量分别为34家和23家。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因业绩或续租原因,绿茶餐厅分别关闭4家、4家及6家餐厅。
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计划2021年开设60家左右新餐厅,2022年及2023年每年开设80家至100家新餐厅。主要交通枢纽、低线城市等将成为其门店拓展的方向之一,“高性价比模式让我们在向下线城市扩展时有竞争优势”。
此外,门店拓展将按一线城市开设面积较小的餐厅、低线城市开设面积较大的餐厅策略。数据显示,用餐面积占地450平方米或以下的绿茶小型餐厅数占比由2018年的 21.5%增加至2019年的37.4%,2020年又增加至38.9%。2020年下半年,小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38,而大型餐厅的翻台率为3.03。
根据计划,绿茶餐厅未来新开门店数最高一年要接近百家。这个被认为处于走下坡路的初代网红餐厅品牌,如今选择上市扩张门店是加速成长,还是走一招自救险棋?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品牌发展往往有突破期,当拥有可以快速扩张的能力时,快速复制起来的成本也会降低。对主要依靠商场或购物中心开店的绿茶餐厅,在商场转型时尚化,同时网红餐饮、特色餐饮品牌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完成拓店计划并不容易。
“想用上市来扩张,突破发展瓶颈,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对餐饮集团来说,不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开店扩张计划,都是盲目的行为,而过往经验也基本验证了这种盲目冲动的弊端。“为了提升投资者参与上市的兴致而打出大举扩张的旗号,并没有太多吸引力,港股餐饮股很多,对标企业才是对绿茶估值的重要参照物。”
不过,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看来,绿茶选择上市是希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速发展,“我认为绿茶不是通过上市自救,尽管疫情下该公司出现业绩下降,但这些年是持续盈利的。”中式餐饮品牌仍有很大的市场预期,“如果能真的聚焦和发力,做到2000家预计也就10年左右的时间。”
知识产权成风险点
在推进上市事宜的同时,绿茶集团也因商标侵权纠纷被诉讼缠身。其招股书提道,“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我们于中国拥有19项待定商标申请。”同时称,“过去,我们曾发现若干第三方未经本公司授权在我们尚无业务据点的城市使用或模仿我们的商标或商号名称经营餐厅。”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据天眼查,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曾因商标权纠纷而起诉他人或公司的记录有13条,起诉对象涉及合肥市包河区绿茶餐厅、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
其中,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份2017年3月的判决书显示,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诉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三被告,要求停止侵犯“绿茶”“绿茶餐厅GREENTEA”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告则认为,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和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商标均处于“无效宣告评审实审裁文发文”状态,商标专用权待定,有可能会被确认无效。
法院审理认为,杭州绿茶餐饮是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及第15275989号(“绿茶”)注册商标的商标专用权人,且上述商标均处于有效期内,有权禁止他人的侵权行为。对被告提出的上述商标处于“效力待定”状态,法院认为无证据证明商标被商标局宣告无效,不予采纳。
随后,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进行了反诉。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7年11月27日判定维持一审判决中的前3项,要求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第一分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享有的第10883640号、第12658471号、第15275989号注册商标专用权,停止使用“麦田绿茶”、“鑫绿茶”标识等。
对此,4月10日,新京报记者查询中国商标网看到,第10883640号(“绿茶 餐厅GREEN TEA”)、第12658471号(“绿茶餐厅GREENTEA”)、第15275989号(“绿茶”),目前仍显示“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这些商标均由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申请。天眼查显示,西藏绿茶餐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勤松正是绿茶餐厅的创始人。
商标网同时显示,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申请、注册公告日期为2020年2月的第30679284号(“绿茶”)显示为“注册”,国际分类为“43”,为餐馆、酒店住宿服务、餐厅、流动饮食供应等范围。
此外,2020年9月,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宣布向全国30多家“山寨”绿茶餐厅及餐厅场地提供方提出诉讼。
有分析认为,公司长期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引发商标侵权纠纷的诉讼,会为公司发展与扩张埋下重大隐患。沈萌表示,诉讼只要如实完整披露,不会影响港股上市,但这些潜在诉讼风险可能对未来的业绩稳定性产生极大不确定性。
同时,绿茶集团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也提道,“过去发现若干第三方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或模仿我们的商标或商号,在我们未有经营的城市经营餐厅。我们已提出诉讼以制止这些侵权行为。但是不能保证将来不会发生类似性质的重大事件。”“我们或无法充分保障知识产权,这会损害我们品牌的价值及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在绿茶集团披露的招股书中还提到了食品安全风险因素。2020年8月,网络流传的视频中指出绿茶餐厅河北石家庄桥西万象城店后厨工作人员食用即将端给客人的菜品,且徒手抓食、用筷子翻拣夹食。绿茶餐厅回应称,经调取后厨相关监控录像核实未发现视频中问题。
今年2月15日,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一则事件说明,绿茶餐厅瑞安分店在正月初一新旧餐具更换时,存在个别服务员操作不当引起卫生隐患的问题。
绿茶集团披露的招股书风险提示中指出,如未能检测到有缺陷的食品供应品、卫生或清洁标准不佳等都可能对餐厅上桌的食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这可能导致责任索赔、投诉或相关负面宣传,并可能导致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罚或法院判赔。
或培育新品牌遇挫
绿茶餐厅招股书提到其在休闲中式餐饮里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市占率为0.5%。与前三名相比,绿茶的门店数量还有不小差距。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排名第一的为1988年成立的西北菜品牌,餐厅总数为372家,2020年收入约55亿元,市场占比1.6%;第二是成立于2013年的徽菜品牌,餐厅数量283家,2020年总收入25亿元,市场占比0.7%。第三为2015年创立的上市餐厅品牌,主打酸菜鱼,拥有233家餐厅,2020年总收入约20亿元,市场占比为0.6%。
有分析猜测,上述前三名企业可能是西贝、小菜园餐厅、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西贝、九毛九等已尝试拓展多个品牌,西贝曾推出西贝燕麦工坊、西贝超级肉夹馍、西贝酸奶屋、弓长张和贾国龙功夫菜等,九毛九旗下有九毛九、太二酸菜鱼、怂冷串锅锅、2颗鸡蛋煎饼等。
绿茶方面是否尝试过多品牌发展?据天眼查,绿茶餐厅联合创始人王勤松名下有一家西藏关东造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11日。新京报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关东造”,仅显示位于杭州有一家门店,且已“暂停营业。”
“关东造”是否为绿茶餐厅旗下品牌,未来绿茶集团是否会开拓更多品牌?4月7日至8日,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绿茶餐厅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公司对外的所有信息都需要以交易所网站披露为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进一步回复。
数据显示,休闲中式餐饮市场在2024年有望达5711亿元。在赖阳看来,小型就餐追求新鲜独特,随着品牌竞争激烈,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会降低。对于计划上市的绿茶来说,寻求扩张既要升级调整菜品,也有必要考虑多品牌发展。“人的口味需求变化往往有时代性,这种变化需要多品牌发展支撑,也许本来是辅助品牌会上升成为主流品牌,不同品牌的生命周期不同,这种调整不会影响整个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风险。”
不过,文志宏认为,多品牌虽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消耗和资源投入,不利于企业聚焦。“绿茶餐厅达到足够规模后可以考虑尝试多品牌,现阶段搞多品牌反而会让它走偏。”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王琳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