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破食品安全底线者,虽火必究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4月以来,“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奈雪

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4月以来,“小龙坎”火锅店、“蜜雪冰城”奶茶店、“华莱士”快餐店、“杨国福”麻辣烫店、“奈雪的茶”奶茶店、“大润发”超市等被揭露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上述6起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证群众饮食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接二连三“翻车”的并非小作坊、小摊贩,而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餐饮品牌,甚至不乏“网红餐厅”。表面是精致装潢、光彩亮丽的店面,背后却是卫生脏乱差、使用腐败食材的后厨。这种反差表明,餐厅名气、网红标签都不代表具有免检资质,就像电影里说的,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

民以食为天。入口的东西,必须安全。这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提醒社会各界——保障食品安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但是再难也不能在食品安全上压缩投入、减少注意。安全对食品来说,是一票否决,不管名气多响,牌子多大,都不是逃避监管的借口。从这个角度说,此次监管部门的处罚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以前有些餐饮企业出了事后“真诚道歉”,过段时间又故态复萌。这就需要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要将食品安全“惩戒之棒”打到违法者的痛处,让他们真正痛定思痛、不敢再犯。为此,可以探索建立危害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

当前,餐饮行业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监管也要与时俱进,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赋能食品安全监管。例如,可以探索建设“互联网 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将后厨监控纳入日常监测抽查范围;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 ”等技术,构建快检平台,将突击检查常态化、网格化,通过不打招呼、直奔企业、直插现场的形式,对问题企业进行重点查、回头查、反复查。

作为直接受食品安全影响的一方,消费者也要有意识地维护自身权益。一方面,消费时别光顾着排队,还要多留神,细致观察店面环境、人员操作是否合规。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向相关部门提供线索。另一方面,把问题网红店列入自己的消费黑名单,多给差评。

食品安全底线不容突破,企业经营者对此须有敬畏之心,政府监管机构要切实严格执法,对违规者坚决查处追责,以明突破底线者,虽火必究。

图/张平原

本报记者 柯 笛 见习记者 林键权

点了一杯号称“700ml”的奶茶,可能实际只有600ml?日前,一些市民向本报反映称,商家售卖的饮料按照大杯、中杯、小杯等不同的杯型来计价,但买到的奶茶实际量与店家标注的不符,市民质疑商家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本报记者随机购买厦门蜜雪冰城、宾果每日、KOI、SEVENBUS等7家热门奶茶店的10杯饮品,通过专业实验器具测量,对比实际量和标注容量。10杯饮品中,5杯饮品没有达到标注或店员告知的量,误差最大达到100ml。针对这一情况,本报记者分别联系商家回应,并咨询了市场监督部门和律师。

试验

4家饮品分量不足 最大误差达100ml

走访中,记者看到,部分奶茶店将饮品容量标注在门店菜单或外卖菜单中。本报记者随机购买10杯不同杯型的饮品,为减少误差,所有饮品都尽量选择常温或放至常温。在同一环境下,记者通过实验室专业计量器具测量。

在5杯分量未达标的饮品中,蜜雪冰城的大杯椰果奶茶误差最大,高达14%——测量实际量约600ml,与店员介绍的“大杯700”相差近100ml。

此外,宾果每日的中杯玛瑙石榴、KOI的中杯乌龙拿铁、蜜雪冰城的中杯椰果奶茶,经测量实际量都为450ml,与店内菜单标注和店员介绍的500ml相比误差约为50ml左右,SEVENBUS的标准杯太妃糖奶茶实际量约为350ml,与菜单标注的400ml也相差50ml左右。

饮品杯容量测试中,以水位与杯口完全齐平为最大容量标准,蜜雪冰城的大杯最大容量为650ml,宾果每日的中杯、KOI的中杯、蜜雪冰城的中杯最大容量为500ml,SEVENBUS的标准杯最大容量为400ml。蜜雪冰城的杯子完全装满也无法达到“700”,后四者在装满后基本难以封口。

商家

与饮品类型有关 标注数字是指杯型容量

记者与相关商家取得联系。KOI相关负责人表示,门市菜单中标注的中杯冰饮500cc(ml)是杯子的总容量,中杯的实际容量约为480ml,而KOI内部的规定是,中杯需泡足470ml,记者遇到的情况可能是店员操作失误导致。KOI表示,将会更新店内的容量标注,同时加强对门市员工的监督和培训。

宾果每日(SM店)店长与SEVENBUS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店员所说的是指杯型容量大小。宾果每日店长称,按照规定,店员会尽可能在杯中装满饮品,然而鲜榨果汁表面会产生泡沫,静置后泡沫消失,液面也会因此下降,之后会向消费者说明。SEVENBUS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若打包带走或外卖购买奶茶,部分奶茶中的奶油、奶泡融化会导致液面降低,之后商家也将在外卖时做出相应注释。

蜜雪冰城(后埔店)店长则称,员工会用“500杯”“700杯”来指代杯型,但不作为对外介绍。对于消费者因店员说法产生误解,实际容量没有达到预期等情况,该店长称无法做出其他回应。

部门

涉嫌违反规定 缺斤短两可投诉

对此,记者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对于上述在菜单或店内明确标注饮品容量、但实际量不足的情况,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涉嫌违反《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六项规定:严禁生产、销售下列产品——以不足含量冒充明示含量。如果消费者发现权益受到侵犯,可以拨打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调查处理。

律师说法

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商品应保质又保量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东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向消费者履行义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在店内菜单及外卖菜单上明确标注,或店员亲口介绍的情况下,商品实际含量与所称不符,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还涉嫌虚假宣传与不正当竞争。

许东认为,奶茶实际量与标注不符的情形并非近日才有,虽然不排除部分奶茶因品类不同出现些许饮量坍失的情况,但是,经营者亦有义务明确提示、告知消费者。经营者销售产品,不仅要保质,还应当保量。

许东提醒,遇到上述情形,消费者有权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的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源: 厦门日报

于植脂末在奶茶中的使用标准、是否公开含量,目前并无行业要求,消费者难以知情。(视觉中国/图)

2022年9月22日,平价茶饮品牌蜜雪冰城正式预披露招股书,拟于深交所上市。这家网红公司通过招股书公开了一项年产10万吨植脂末的计划,意外地引发关注。

简单来说,植脂末是一种仿乳制品,也被称为“奶精”。根据招股书,蜜雪冰城采购的主要原料之一是植脂末,2021年度的采购量达到4.92万吨。

在奶茶市场,植脂末奶茶占据了半壁江山。南方周末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了18家奶茶品牌的工作人员,8家表示奶茶中使用了植脂末,9家宣称用的是鲜奶,1家不清楚。

事实上,在奶茶的发展史中,植脂末从未缺席。佳禾食品(605300.sh)是国内生产植脂末产品的龙头企业,已创立二十多年。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其下游客户既有“奶茶鼻祖”香飘飘(603711.sh),也有CoCo都可、沪上阿姨、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等现制奶茶品牌。

这些使用植脂末的奶茶品牌正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公司发布的《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显示,蜜雪冰城近三年门店数增长都保持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沪上阿姨。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已有2万余家门店。

植脂末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根据《中国食品报》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植脂末产品的消费量为57.65万吨,预计2023年中国植脂末产品的消费量达76.82万吨,复合增速维持5.91%的较高水平。

公众担忧的是,植脂末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奶茶行业中,是否会损害身体健康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量”是作出判断的前提之一。那么,当消费者喝下一杯奶茶时,能够清楚当中的植脂末含量吗?

1/3奶茶中并没有“奶”

植脂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在被雀巢(Nestle)收购前,卡纳森公司利用食用植物油等原材料开发了一种具有类似于乳制品口感、易溶于水的产品,并于1961年以咖啡伴侣(coffee-mate)的标签投入到市场。

在中国,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植脂末属于“食用油脂制品”,而不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植脂末早期是被用在咖啡中,但进入以茶饮为主流的中国后,被大量应用于奶茶里。

根据国海证券于2022年4月发布的研报,奶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粉末时代(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街边时代(2006年至2015年)和新式茶饮时代(2015年至今)。

粉末状奶茶,是90后对奶茶的最初印象。此时,所谓的“奶茶”实际上没有奶和茶,而是由各种粉末冲调而成的。其中,白色粉末就是植脂末,它能够增加奶香味。香飘飘、优乐美等企业就顺势推出了杯装粉末奶茶。

“一年卖出12亿杯,能绕地球4圈。”从香飘飘的这句广告词可见,当时市场对植脂末的需求之大。正是在这一时期,无锡超科、佳禾食品、广东文辉、江苏皇室等植脂末生产企业纷纷成立。

国海证券的研报指出,进入街边时代,CoCo都可、一点点等奶茶品牌从台湾进入内地市场,奶茶行业的竞争变得激烈,开始采用真正的茶作为基底,但植脂末依然是替代“奶”的主流选择。

上海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刘少伟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植脂末具有稳定性好、分散性佳、增香增脂、储运方便、加工性好、价格便宜等优点。

佳禾食品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与CoCo都可、沪上阿姨、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等茶饮品牌都有合作。

这些奶茶品牌都以加盟模式扩张,店铺下沉至二三线城市,运输方便、储存容易的植脂末是比鲜奶更佳的选择。

再以价格优势为例,佳禾食品旗下的植脂末品牌叫晶花,在淘宝的晶花官方旗舰店,销量第一的产品是“晶花T90植脂末”,容量20kg,原价475元。根据商品详情页提供的奶茶配方,制作一杯约400g的奶茶,茶水用量为100g,可添加45g植脂末。也就是说,475元的植脂末可做约440杯奶茶,每杯奶茶的“奶”成本约为1元。

若继续使用100ml的茶水作为基底,按常见的奶和茶比例1:1来调配,奶茶店常用的味全鲜牛乳在淘宝上的售价为68.7元/2700ml,这大概可做27杯奶茶,每杯奶茶的“奶”成本约为2.5元。

随着消费需求升级,近年来主打真奶调制的茶饮品牌崛起。奈雪的茶(02150.hk)、喜茶的公关负责人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公司旗下奶茶产品全部使用鲜奶。但对于行业情况,他们不愿多说。

由于采用了成本较高的鲜奶,这类奶茶的售价在20-30元之间。通过产品定价,可以大致判断茶饮品牌是否使用了植脂末。

今年9月,广西消委会随机购买了价格从7元至23元不等的30款奶茶做了测试。结果显示,10款奶茶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为0g/100g,说明没有添加牛奶成分。

这10款“无牛奶”成分的奶茶售价相对较低,除1款价格为17元,其余9款价格在7-12元。大多数价格较高的奶茶,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高。

但真奶不是主流。

上述国海证券的研报指出,新式茶饮根据客单价可划分为低端茶饮(0-10元)、中端茶饮(10-20元)和高端茶饮(20-30元),拥有超过30万家门店的中低端茶饮优势显著。截至2022年3月,奈雪的茶与喜茶的门店数之和不到2000家。

近几年,佳禾食品正在重点推进“年产十二万吨植脂末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21年,佳禾食品售出16.84万吨植脂末产品,创造营收18亿元。

目前,不少奶茶品牌开始提供植脂末和鲜奶两种选择。

南方周末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向多家奶茶品牌询问得知,茶百道、快乐柠檬都是加3元可将植脂末换成鲜奶。CoCo都可的媒体关系负责人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公司会提供0反式脂肪酸植脂末和鲜奶两种配方供顾客选择。

奶茶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视觉中国/图)

“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末在量产

奶茶行业如此大量地使用植脂末,引起了公众对反式脂肪酸超标的担忧。

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有天然来源,如反刍动物制品;以及加工来源,如油脂的部分氢化。

刘少伟表示,生产植脂末会经过一个油脂加氢的过程,如果不能够完全加氢,就会产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大概在12年前,中国掀起过一轮对反式脂肪酸的全国性讨论。2010年6月,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NICE)发布了一份有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报告,提出了多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建议。在饮食方面,该报告建议取消在食品中使用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反式脂肪酸一度被看作“新一代DDT(杀虫剂)”。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指出,过量摄入加工来源的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联性。但在十多年前,中国人对自身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水平还不清楚。

当时中国针对反式脂肪酸的管理也主要在婴幼儿食品上。比如,在GB10765《婴儿配方食品》中,明确规定了原料“不应使用氢化油脂”,且产品中“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

为了弄清情况,2010年底,原卫生部将反式脂肪酸风险评估列入2011年风险评估优先项目,并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该工作组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 2011年北京、广州两城市居民总人群及各年龄组人群的反式脂肪酸平均供能比为0.3%(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膳食能量的百分比),未超过WHO建议的上限值(

报告还指出,美国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为中国大城市的8.3倍,日本是2.7倍。但该对比结果因评估时间、评估方法等各异,具有不确定性。

报告认为,中国总体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健康风险很低,但不能对它的危害掉以轻心。建议食品工业界应进一步研发、推广植物油精炼的新工艺,在保证各种脂肪酸比例适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水平。

刘少伟介绍,随着植脂末加工工艺的进步,基本能让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达到国家标准所提出的“零反式脂肪酸”的要求。

中国于2013年1月起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当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等于0.3g/100g食品时,可标示为“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佳禾食品董秘办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公司拟于2022年末,以基于精炼代可可脂生产的零反脂植脂末全面替代基于氢化大豆油生产的含反脂植脂末产品。

目前,佳禾食品的零反脂植脂末产品已量产并推向市场。在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实现97.5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零反脂产品。

据佳禾食品董秘办介绍,零反脂植脂末产品的生产风味与氢化大豆油产品接近,且价格与被替代产品的价格相差不大,成本影响较小。

奶茶添加植脂末无标准

已有国家和地区禁止或限制在食品中使用加工来源的反式脂肪酸。

最早行动的是丹麦,该国于2003年立法规定,提供给消费者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得超过2%。随后,冰岛、阿根廷等都采取了相似的立法或监管行动。

加拿大、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则禁止了作为反式脂肪酸来源的部分氢化油的使用。例如,台湾卫生福利部门规定,自2018年7月1日起,食品中不得使用部分氢化油,限期内不改正者,处3万新台币以上300万新台币以下罚款。

虽然佳禾食品等企业声称已研发出零反脂植脂末产品,但这不意味着反式脂肪酸会在下游的食品行业中消失。

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宁德师范学院蔡烈伟教授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植脂末在食品行业运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蛋糕、面包、饼干等制作中,目前国内针对食品中植脂末的含量还没有标准。

换言之,奶茶品牌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使用植脂末、使用何种类型的植脂末。与此同时,下游企业也有成本上的考量。

以淘宝上一款月销量3000+的浓香型植脂末为例,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为8.2g/100g,价格为21.5元/kg。佳禾食品所售的零反脂植脂末价格在23.8元/kg-29元/kg之间。

从单价来看,差异并不大。但对于连锁奶茶品牌来说,若一次购入20kg,按前者的价格,成本为430元,后者则是476元-576元。

今年6月9日,喜茶发布品质真奶标准,并与权威机构共同发出倡议,呼吁行业普及真奶应用、拒绝植脂末。但该公司一位高层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称,响应者寥寥。这些企业无法改变自身的成本结构。

佳禾食品在2021年7月接受券商调研时透露,多数大客户愿意接受损失部分风味以及部分成本上涨来主推健康概念,但在部分门店对价格变动和风味变化比较敏感、对健康概念的推崇度不高时,企业就会再对此进行方案定制。

业内有过奶茶中是否应使用植脂末的讨论。2021年5月,由奈雪的茶牵头,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发布了《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下称《标准》)。

蔡烈伟作为专家小组成员参加了《标准》的制定。他回忆,在标准制定中,有专家和茶饮品牌企业家提出新式茶饮的概念,即用新鲜水果、牛奶等原料,不使用植脂末。

“但如果标准确定奶茶不能用植脂末,就会将很多奶茶企业限制在标准以外。”蔡烈伟说。

最后,《标准》根据饮品中蛋白质的来源不同,把现制奶茶分为含乳奶茶、植物蛋白奶茶、奶味奶茶以及复合奶茶四类。其中,含乳奶茶应符合“蛋白质≥1.0(g/100g)”的要求。

蔡烈伟认为,现制奶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企业对其产品的定位和理解都不相同,各项理论参数都还有待规范。

消费者知情权缺失

除了加工来源,反式脂肪酸还有天然来源,因此在饮食中难以完全避免反式脂肪酸。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反式脂肪总摄入量限制在摄入总能量的1%以下,即以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总能量计算,相当于将每天反式脂肪摄入量限制在2.2克以内。

针对反式脂肪酸的管理,中国主要采取标签标示的方式。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强制标示内容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该通则也规定,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使用“每日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g”“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等标准用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15个国家实行此种措施。这让消费者能够选择没有反式脂肪酸的产品,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不过,《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范的是预包装食品,奶茶作为现制食品并不需要遵守该标准。

刘少伟表示,奶茶作为现制现售的食品,对其进行规范的难度比较大,即使奶茶配方固定,因为是人工操作,制作结果都会有误差,不能达到机器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显示,现制茶饮2020年市场规模1136亿,到2025年预计会达到3400亿,复合年均增长率25.5%。

发展到如此规模,消费者也开始提出规范行业的诉求。《中国消费者报》于2022年6月发布了《2022现制奶茶奶原料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报告对8000余份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超七成消费者希望商家明确标示奶原料使用情况。其中,78.4%的受访消费者希望商家能够在点单页面明确标注。

CoCo都可的媒体关系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未要求奶茶经营者标注成分表或配方,公司非常重视并参照各地政府对新茶饮制作标准的要求与建议,并制定了内部食品安全操作规范。CoCo都可门店伙伴会告知顾客产品原料。

当南方周末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18家不同奶茶品牌的店铺询问时,沪上阿姨、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茶米茶、快乐柠檬、CoCo都可的工作人员都会如实告知产品中含有植脂末。

此外,一点点奶茶还会在点单小程序中写明奶茶的主要原料,如有饮品使用了植脂末也会注明。

目前来看,消费者要清楚喝下的奶茶中是否含有植脂末,仅赖于企业自律。

曾有奶茶品牌被检出反式脂肪酸“超标”。2017年7月,上海市消保委在一次奶茶比较试验中测出4件样品含有较高的反式脂肪酸。测试结果显示,来自“卡旺卡”和“阿姨奶茶”品牌的样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在3.7g/杯-6.2g/杯之间,目前这两家品牌在上海仍有奶茶店营业。

南方周末记者 封聪颖 南方周末实习生 许愿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