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出版社出版的《沧桑百年间:中国摆脱贫困影像记忆》与所属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晚清外交七十年:重建中国与皇帝逊位》入围2021年度“《作家文摘》十大非虚构好书”决选书单啦!
本项评选活动自2012年起,至今已举办10届。“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评选活动,通过系统梳理、回顾当年出版的非虚构类作品,甄选出兼具扎实史料、独立精神、锋锐视角和人文关怀的力作。
经过多轮讨论,《沧桑百年间:中国摆脱贫困影像记忆》和《晚清外交七十年:重建中国与皇帝逊位》从近百家出版机构推荐的几百本非虚构类作品(每家限三部)中脱颖而出,现在等您来投票啦。
《沧桑百年间:中国摆脱贫困影像记忆》
推荐理由
为致敬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胜利,《国家相册》栏目组从已播微纪录片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9期,并以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的部分精彩内容为开篇,多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沧桑历程。本书以新华社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影像,描绘出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一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反贫困斗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
作者: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本书自今年9月出版以来3个月间,入选中央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书映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11月书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周度热荐书单、《中国出版传媒商报》9月月度好书、“新华荐书”第十期推荐图书,并已两次印刷。
推荐语
《国家相册》不是一幅幅照片的简单呈现,而是用历史照片搭建主题,找到共同情感点。打开《国家相册》,慢慢看进去,每个主题都有出乎意料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带来出乎意料的感动。
每个人都有与过去沟通的能力,但这个能力会在一个纷乱时代渐渐削弱。《国家相册》力图唤醒更多人与历史沟通的能力。回到历史深处静静待一待,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课。
——新华社领衔编辑、《国家相册》图片主编及讲述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兼摄影学院院长 陈小波
《晚清外交七十年:重建中国与皇帝逊位》
作者:李书伟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推荐理由
弱国无外交,一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种状态是在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没落腐朽的晚清王朝所面临的最直接的、最现实问题。本书聚焦于20世纪初期十年间清政府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夹缝中遭遇的种种屈辱和折冲樽俎,呈现了列强各怀鬼胎的所谓中国重建计划,以及在革命狂飙中被迫逊位但又颇有不甘的末世清廷。
现诚邀广大读者为我们这两本好书投票!
投票截止到2022年1月3日23时55分,为以上两本图书投票的读者,请将投票成功后的截图发送到“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后台,我们将随机抽取30位幸运读者,赠送《沧桑百年间:中国摆脱贫困影像记忆》一本。抽奖结果将在评选活动结束后微信公众号公布,请大家随时关注!
现在就开始您的投票吧!
投票入口
示例: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号
978年
吃什么都需要票据
70年代,国家还在计划经济时期。粮油米面、鸡蛋、肉、蔬菜等食品都按人口数量定量供应,凭票证购买,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政策开始改变。
白菜、土豆、萝卜是过冬囤货必备品,每家餐桌上的菜是相似的。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很多家庭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包顿饺子吃点荤。
1980年
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开业
1980年9月30日,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位于北京胡同里的悦宾饭店应运而生,当时的北京翠花胡同堪比大栅栏,挤满了看热闹的街坊四邻。
合众社报道了这个消息,慕名而来的外国使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多,饭店包桌甚至排到了68天之后。要是放在现在,悦宾饭店妥妥的就是要去打卡的网红店。
1987年
肯德基进军中国
198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右下角,用竖版的形式发了一条小简讯:《肯德基家乡鸡快餐店在京开业》。
刚进军中国的时候,肯德基叫“肯德基家乡鸡”。北京前门店开业当天,肯德基选择了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锣鼓队、秧歌队作开业表演。
开业菜单上有7.3元/份的套餐:2块吮指原味鸡 鸡汁土豆泥 菜丝沙拉 小餐包。当时很多人点了炸鸡,却问服务员要筷子。考虑到中国的酒文化,当时甚至还供应了听装的北京五星啤酒——那时候就有“炸鸡配啤酒”了。
当时的肯德基是个旅游景点,很多游客会和招牌上那个白胡子老头山德士上校的人像合影。
不仅如此,那时的肯德基,也是生日会和婚礼的热门举办地,是体面的象征。后来,前门肯德基干脆把三楼开放,每个礼拜天都会给新人举办婚礼。
1995年
下馆子是一种潮流
如果现在你跟父母说你天天不做饭,在外面吃,父母会咆哮:“天天下馆子,你很有钱啊?”
那是因为父母对“下馆子”的理解还停留在90年代。那时候,人们对于经济宽裕的理解就是“下馆子”。大家钱包鼓了,吃饭不再是为了吃饱,享受成为了流行趋势。
90年代是餐饮业的黄金时代,各类餐厅遍地开花,西餐和自助餐的到来,丰富了大家的就餐选择。多少人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去自助餐厅吃到扶墙。
越来越多的人自掏腰包下馆子,谁家有喜庆事、宴请朋友、交流工作,都愿意在饭店摆一桌。抢着付钱是90年代的流行现象,中国人在饭店的花销头一回过了亿。
2003年
看大家的评价,选喜欢的馆子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不再追求大鱼大肉,而是追求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大家更倾向于选择环境好、味道好、卫生好的餐厅就餐,而不那么看重饭馆的价格。
从2003年开始,人们开始习惯用餐前上大众点评搜一搜餐厅评价,点餐前看一看网友推荐。曾经点餐靠运气,如今点餐看评价。无论是高大饭店还是苍蝇小馆,如今在互联网上都能得到大家的公平评价。渐渐地,人们也越来越喜欢用餐后发表自己对餐食的评论。“饭局”和“约饭”代替了“下馆子”,吃饭从填饱肚子的需求变成了用来联络感情的社交活动。
2013年
点外卖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中国人的胃在被外卖“拯救”。网友的戏言“最了解你胃口的人不再是你妈,而是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了现实,点外卖俨然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仅美团外卖的数据就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日均订单交易笔数已经达到1940万笔。
如今,除了点餐外,人们还在外卖平台解决生鲜果蔬、鲜花绿植、闪购跑腿等需求。碎片化、快节奏的现代人生活方式,让外卖小哥也必须“送啥都快”,例如美团外卖就已经宣布平均配送时长缩短到28分钟内。
2018年
为中国美食正名
吃,是刻在中国人骨子中五千年的情结。中国人爱吃,天下人皆知。“全世界大约有4-5万所大学,但中国的大学门口,往往都会附带一条小吃街。”而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也是为数不多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事情之一。《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热播,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餐已经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文化名片。
然而,如果说西餐是一位公开授勋的公爵,中国美食却更像传说中大隐隐于市的“民间高人”。没有统一的美食标准,也没有公开评选出的美食代表,中餐的尴尬境地,越来越难满足爱吃又会吃的中国人。庆幸的是,如今市面上也慢慢出现了中国人自己的美食榜单,无论是高端餐饮如人均消费1000元的精致中餐雅宴、法餐日料,还是大众消费如扬州人、广州人最爱去吃早茶的那家老字号餐厅,统统都可以在黑珍珠餐厅指南上找到。
用中国人独特的味蕾打分,用特殊的中餐美食标准要求,用食物甄选出国人的美味。
中国美食的崛起史,也是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随着人们经济和生活的发展,自助点餐、智能收银等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线下消费的风景,大到五星级饭店,小到路边小摊,消费者不掏钱,商家不收钱,随处可见有人掏出手机进行扫码付款。街头巷尾里,人流密度和繁重作业流程掩映下的中国美食,正在中国互联网的帮助下,卸掉游走在商家和消费者间疲于招架的压力,终于渐渐露出食物最初的面目。而认真烹煮的味道,才是中国美食为自己正名最好的证据。
“民以食为天”,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五千年的情结。“吃得更好”,就是老百姓对生活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四十年,餐桌上的变化沧海桑田,味蕾是记忆的大门,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在舌尖,也在心头。
(来源:新华网)
责编丨杨鸿光编辑丨翟巧红
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爆款,文物不再是被时间尘封的老古董,通过修文物的有趣故事,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说到《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最值得人高兴的效果,“引发了今年有超过15000个大学毕业生报名要到故宫修文物。我们相信《国家宝藏》可以打动亿万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群,他们期盼这样的节目期盼了太久!”
《国家宝藏》启动仪式
8月22日下午,在京举行的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启动仪式上,故宫博物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完这段话,引起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历经两年的筹备、研发,央视倾全台之力打造的这档节目终于揭开面纱。当天,故宫博物院等九家博物馆馆长集体亮相,并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音员康辉主持仪式。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康辉
据了解,《国家宝藏》第一季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博物馆联手,计划每家博物馆甄选三件国宝,从众多明星中挑选契合国宝的“护宝人”,以新的形式讲述国宝的故事。当天,张艺谋、刘涛、沈腾也通过视频的方式表示了期待与国宝结缘。
今天,博物馆文化已经成了年轻文化的一部分,30岁以下的参观人群比重达到了七成左右,博物馆文化的青春化、时尚化成为大势所趋。
“我们的初心是做文化的普及,要让普通人走进博物馆,它一定要让大家喜闻乐见,文化的趣味表达。很多人觉得我们是不是做给中老年高知群体的?但我们想做给年轻人,传承是需要年轻人加入”,做过四届春晚的总撰稿、总设计,去年G20晚会的文学总撰稿、《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对记者说,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我们这次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
对于节目筹备过程,于蕾表示自己的心情只能用“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来形容,“中间有无数次机会和理由可以放弃,但坚持下来的理由只有一个,我们见了很多人走了很多地方,和无数人聊起《国家宝藏》。冯骥才说,‘这个事儿真的应该做’,王晓鹰聊‘这样讲故事,文物真的活了!你们有本子可以发给我’。跟英国ITV模式专家聊节目,说特别喜欢这个节目,‘英国也应该做这样的节目,我们也需要有民族自豪感的东西来治愈我们的民众’”。
今年以来,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2017年逐步被定格为文化节目元年。追随文化一度成为风潮,回归传统和匠人精神无论是线上线下都成为热议的话题,于蕾介绍说,《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是一件陈列品,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
以各种不同的文艺手段来为观众演绎“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她说:“我们要让观众感觉文物像一个历经风雨的人,是有性格和生命的。他们不仅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性格、价值观,有些还在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
“博物馆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参与的观众不只是陈列展览的欣赏者,更成为博物馆的共同见证者。”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如是说。央视综艺频道总监郎昆则信心满满地说,《国家宝藏》背后有强大的顾问团,顶级的专家、学者和明星将为这档内蕴深厚的节目保驾护航,汇集了领域内最顶级的资源,加上我们多年创新积累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打造出一个新的文化节目标杆。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
央视综艺频道总监郎昆
那到底哪些“国宝”最终可以脱颖而出可以登上电视荧屏?
谈到在那么多宝贝中选出三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很难选”,“但它们应该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我们不刻意做明星化和话题式的处理,否则就会走进一种误区,我们不希望节目给观众带来困惑和误读,而是真正呈现悠久的、灿烂的国宝。”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上海博物馆知名度最高的镇馆之宝是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风趣表示,“如果制片人选中了我们很愿意奉献出来,其实我们101万件都是准备候选的。”
如何让博物馆的藏品激发民众的兴趣,让文物活起来?上海博物馆这些年也做了很多。杨志刚介绍说,上海博物馆5年前通过公众的参与选过“我最喜爱的一百件”,评选非常成功。一个是激发了观众的兴趣,让他们关注博物馆的藏品,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另外也提升了博物馆对大家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一周一珍’,一个星期重点推出一件珍宝,有深度的挖掘,请专家解读,配上高清晰的各个角度的图片,重点向观众展示讲解,近期还有上博专列、人民广场换乘大厅100米展示平台……
九大博物馆,即便是明星藏品也是无数。
“我们不太会推出一些特别明星的东西,比如台北,他们也做了吸引眼球的,结果适得其反,人们到了就赶紧看(翡翠)白菜和猪肉(石)这两样,结果以为看了国宝,我们不希望给大家困惑和误读,要真正是九家拿出一个通盘的介绍,悠久的灿烂的真正的国之重宝。”单霁翔解释说。
9大博物馆馆长及领导合影
《国家宝藏》节目不仅是对文物的展览、文化的展现,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节目不仅通过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故事。而串联整季节目的嘉宾,将成为“《国家宝藏》特展”的001号讲解员。
据悉,九家博物馆馆长将组成“国宝守护联盟”,亲笔签名的99套9张签名纪念门票套装将送给幸运的热心观众。值得一提的是,这组套票堪称“绝版”:早已全部启用电子门票的南京博物院专程为《国家宝藏》重制纸质门票;新馆在今年底开放的湖南博物馆为《国家宝藏》提前印制了新馆门票。
“签名套票”只是一个符号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进博物馆,“希望人们有一天休闲时不是在博物馆参观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让博物馆真正进入大家的生活。”单霁翔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