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达财经,作者 | 李亦辉,编辑 | 深海
低调神秘、身家百亿的温州前首富黄伟,似乎遇到了坎儿。
近期,浙江知名民企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湖集团”)相关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逾期引发关注。据报道,前期该集团以“员工福利”的名义,鼓励员工认购公司定制的信托产品,但到了今年6月份,新湖集团被曝出内部员工理财产品华鑫信托的两只产品发生兑付问题,涉事金额高达46.8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新湖集团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本3.48亿元,股权穿透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黄伟。
“矿拿回来,大家的钱才有着落,拿不回来可能我都要破产了。”上个月,有维权员工向媒体提供的视频里,黄伟双手合十,恳请大家与公司共渡难关。据悉,黄伟所说矿权,是指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相关纠纷,该纠纷致“新湖系”约200亿资产或被追缴。
从卖眼镜、做股票和炒期货发迹,再到房地产掘金,随即在资本市场展开腾挪之术,黄伟一度成为温州首富,其掌舵的“新湖系”更是在市场中赫赫有名。然而,如今的“新湖系”却资金承压,频频传出股权变动和资产冻结的消息。
员工购买产品爆雷
今年6月,新湖集团被曝出内部员工理财产品发生兑付危机,这是一笔由华鑫信托2022年6月8日发行,承诺两年后获得11%年化收益的信托产品,迟迟未实现兑付。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自2012年起,新湖系旗下公司以“福利性产品”的名义,鼓励员工购买公司定制的由华鑫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每年开放二次,或存续或到期还本付息。
这样的模式运转了12年,直到今年年中突然爆雷。另有消息称,在兑付危机发生前一个月,新湖集团还在号召员工进行新一轮认购。
7月10日,新湖集团给集团工会委员会发函称,今年6月初,因突发性事件影响,公司遇到了较大的流动性困难,未能及时向工会划拨资金,导致不能及时归还2024年6月和11月华鑫信托产品的投资款项。
根据新湖集团工会向新湖集团发送的两份《债权确认通知函》,截至7月15日,华鑫信托·新湖集团单一资金信托尚有31.318亿元及预期收益未兑付;华鑫信托·信源5号集合资金信托尚有15.493亿元本金及预期收益未兑付;二者合计达到46.811亿元。
随后,陆续有员工开始维权,去新湖集团总部讨要说法,但时至今日问题仍未解决。
超46亿元资金去向不明,有投资人认为,作为受托人的华鑫信托难辞其咎。不过,华鑫信托在其官网挂出一则澄清声明,称“新湖集团单一资金信托”和“华鑫信托·信源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存续期间,均已按照信托文件约定向投资者正常兑付信托利益,不存在项目逾期情形。
华鑫信托撇清了关系,投资人开始找黄伟寻求解决方案。多位维权员工提到,公司在宣传时曾表示,黄伟、李萍夫妻二人将为信托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据银柿财经,8月9日,新湖集团员工代表终于在杭州市西湖区信访局见到了新湖集团董事长黄伟。在员工拍摄的视频中,黄伟双手合十表示,“做了40多年的生意,哪知道我们几百亿的资产被人抢走了,(这件事)给大家添堵了,希望大家跟公司共渡难关。”
黄伟称,相信这个矿一定会拿回来的,拿不回来自己可能要破产,如果是这样他可能要比投资人还惨。
黄伟的回应,也将新湖集团相关信托产品的兑付逾期原因,指向了一起矿产股权纠纷。
陷入百亿矿权纠纷
随着事件发酵,新湖集团管理层和黄伟均对外证实,引发集团流动性危机的原因是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宜矿”)相关纠纷。
据第一财经,8月15日,黄伟回应称确实是因为新疆宜化矿业纠纷导致资金吃紧。“我投在里面现金60多个亿、资产200个亿在6月初都被‘抢走了’。”对于信托逾期,黄伟表示目前尚无纾解方案,需等待该纠纷解决。
天眼查App显示,新疆宜矿成立于2006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是一家以从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主的企业。
股东方面,目前新疆宜矿由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持股53.93%,宜昌市国资委持股41.07%,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最终实控人为宜昌市国资委。
值得关注的是,历史股东信息显示,北京华易隆鑫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华易隆鑫”)曾持有新疆宜矿41.07%的股权,但在今年8月24日全部退出。股权穿透后,华易隆鑫的受益所有人正是黄伟。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新湖集团收购了胡某等7名自然人股东持有的华易隆鑫公司100%的股权,从而取得新疆宜矿公司50%股权,后因增资扩股等事项,华易隆鑫持股比例有所稀释。
时间来到2018年2月,湖北黄石市监察委对华易隆鑫前股东胡某涉嫌严重违法问题立案调查。后该案在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间,2019年3月,天门市检察院将华易隆鑫以单位行贿罪直接向天门法院提起公诉。
2022年10月,天门法院作出原一审判决,判决华易隆鑫“犯单位行贿罪,免予刑事处罚”、对华易隆鑫“行贿违法所得暨在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持有的全部股权及孳息予以追缴,返还宜昌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此后天门法院的一审重申、汉江中院的二审判决,结果均与一审判决相同。今年8月24日,天门法院将华易隆鑫持有的新疆宜矿相关股权强制执行变更至宜昌国资委名下。
据新湖集团方面称,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新疆宜矿公司未分配利润为67.37亿元,股东权益为73.71亿元。
新疆宜矿公司前董事长钟声则表示,新疆宜矿2017年扭亏,近年业绩连年攀升,净利润稳定在20多亿元,“按市场化估值测算,新湖方面所持股权价值约200亿元”。
“新湖系”版图收缩
温州商报曾报道,“2016胡润百富榜”中,黄伟、李萍夫妇以290亿元的身家连续三年领跑温商。由此,黄伟赢得了浙江温州首富的美名。
尽管眼下新湖集团风波不断,但作为前温州首富,黄伟仍有不菲的身家。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黄伟、李萍夫妇的财富达165亿元,排名1577位。
公开资料显示,黄伟1959年出生,温州人,其发迹是从卖眼镜、做股票和炒期货开始。1991年前后,黄伟在杭州国际大厦租下几个柜台卖眼镜,当时眼镜制造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黄伟就通过开眼镜店赚到了2万多元,成为当时少有的万元户。
1992年初,上海推出股票发行新办法,投资者凭认购证才能购买股票,黄伟将赚到的2万元投入购买了大量认购证。这次倒卖认购证,给黄伟带来了数百万元的原始资本积累。
两年后,黄伟创办了新湖集团等公司,随之进入房地产业。在房地产领域发家后,黄伟又进入资本市场腾挪搏杀。
2000年后,“新湖系”接连入主绍兴百大(后改名新湖创业,2009年并入新湖中宝)、哈高科(现名湘财股份)和中宝股份(后改名新湖中宝)三家上市公司,形成新湖系的“三驾马车”。
从开眼镜店到炒股票、期货再到进入房地产,黄伟的每一步都踩中了时代的风口,宛如《繁花》中的“宝总”。但随着地产业下行,黄伟执掌的新湖集团也开始了积极转型,金融便是主要发力方向。
巅峰时期,“新湖系”除了控制着新湖中宝、湘财股份两家上市公司,还参股了中信银行、阳光保险等多家金融机构,资本版图横跨证券、期货、保险、银行等金融业态。
然而,在地产行业遇冷,金融业盈利下滑的背景下,“新湖系”的风光不再。最先承压的,还是地产业务。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主营地产业务的新湖中宝,其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22.37亿元,一路缩水至2023年的16.31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再次“增收不增利”。
随着盈利能力下滑,“新湖系”对新湖中宝的持股比例正不断降低,并最终让出控制权。8月22日,新湖中宝公告称,公司正式更名为衢州信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已完成相关工商登记手续变更,由衢州国资正式“接管”。
黄伟开启收缩的另一案例,是转让湘财股份股权化债。7月8日晚间,湘财股份公告称,公司第三大股东财商实业的实控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将由新湖控股变更为浙江国资旗下的浙商特资。在变更完成后,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湘财股份股权将由59.40%降至41.91%,浙江国资方的持股将增至17.49%。
据悉,“新湖系”这次出让所持有的湘财股份17.49%股权权益,是为了抵扣所欠浙商资产及浙北资产合计32.94亿元的债务。
此外,“新湖系”参控股的两家公司先后IPO折戟。2022年7月,新湖期货递表上交所主板,但在今年6月份,保荐人海通证券单方面撤销保荐,公司IPO终止。
2023年6月,“新湖系”参股的邦盛科技也递表了上交所科创板。但到了年底,公司和保荐人提交了撤回IPO申请,邦盛科技上市终止。
另外,天眼查显示,今年8月份以来,新湖集团新增6条股权冻结信息,涉及股权数额从990万元到1.6亿元不等。资本版图不断收缩之下,黄伟和他的“新湖系”能否顺利脱困,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何己派 编辑/鄢子为
上海AI芯片公司,冲击上市。
8月底,据证监会披露,燧原科技的上市辅导备案获受理,正式启动IPO进程。
这家公司专注研发云端AI芯片,此前披露的融资金额,近70亿元。其身后投资阵容强大,第一大股东为腾讯。
今年,燧原以160亿元估值,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两位创始人,赵立东、张亚林,合计控制32.5%的表决权,为公司实控人。这对在AMD时一起共事的老搭档,带着“大芯片”梦想,一路疾驰。
若成功上市,燧原科技将成科创板第二家AI芯片企业。
身兼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概念,燧原头顶光环,但“英伟达平替”,可不好当。
同事联手
燧原诞生,是两位老同事携手创业的故事
赵立东毕业于清华无线通信系EE85班,在AMD待了近8年,负责过CPU、GPU及多个核心IP项目的研发,攒下深厚的芯片设计和工程化经验。
转身加入紫光集团后,他主导半导体投资相关工作,具备广阔的战略视野。
他与张亚林在AMD共事5年,是张的直属老板。二人配合默契,曾约定,一起做出中国人的本土化项目。
六年前,赵立东从紫光辞职,与张亚林会合,在上海张江一个简陋的临时办公室里,开启创业,公司取名“燧原”,寓意“芯火可以燎原”。
两位技术出身的大佬,一上来就直奔高难度的云端AI芯片。
当时,AI云端训练的成本高,新模型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里,市面上的国产芯片玩家,瞄准的多是消费类芯片,高端芯片研发缺乏。
在两人眼里,AI芯片市场技术门槛高、巨头独家垄断,也意味着纯拼技术实力而非价格,同时中国客户对国产化替代,有迫切渴望。
赵立东与张亚林分工明确,赵担任董事长、CEO,负责战略规划、融资和业务运营,张担任COO,主持产品规划、研发和生产运营。
燧原云端训练芯片邃思1.0,内部代号“狮子座”,仅用18个月,一次性流片成功,而后,又成为国内第一个同时拿出云端AI训练与推理产品的初创企业。
其规划,5年推出3代芯片,构筑AI算力的系统级能力。
年初,与燧原深度合作的弘信电子披露,燧原三代芯片S60,上半年量产交付,相较二代,性能有大幅提升。
官网显示,S60是面向数据中心部署的AI推理加速卡,覆盖200多家主流模型,适配新华三、联想等多家厂商的服务器。
背靠巨头
想攻上金字塔尖,离不开“贵人”相助。
燧原成立于2018年,核心团队稳定、产品路线明确,吸引国家大基金、腾讯、美图、真格基金等机构投资。
股东方组成豪华阵容,为公司发展一路护航。
其中,腾讯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约20.49%。
鲜少出手芯片研发项目的腾讯,六度参投。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姚磊文,担任燧原科技董事,可见重视。
它不仅当金主,还提供产品试验田。
腾讯拥有丰富的AI业务场景,手握众多算法和模型。燧原成功流片后,基于业务真实场景,双方开展深入合作。
得益于产品“热启动”,燧原团队有的放矢地改进研发,加快落地进程。
腾讯的云服务和数据中心,也是AI训练芯片最佳的应用场景。合作还能带来标杆效应,帮燧原开拓其他客户。
互惠互利,腾讯的这笔投资,也为自身带来好处。
“腾讯与燧原合作的紫霄系列芯片,已在OCR文字识别、智能会议、图像语音降噪等方面,实现业界同类产品两倍以上性价比。”
姚磊文表示,借由紫霄芯片,腾讯得以向金融、交通等行业客户,提供普惠且高质量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加码智算
创始人野心勃勃,赵立东和张亚林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家顶尖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商。
攻克芯片外,燧原的产品线还涵盖板卡、智算一体机、液冷算力集群以及配套的软件系统,全栈布局。
张亚林谈到背后逻辑,称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看产品。
“客户需要的是算力,公司交付的是系统级解决方案。燧原定位于云端技术平台提供商,而非AI芯片厂商。”张亚林表示。
这套软硬兼备的“锤子”,找到的最佳应用场景,是数据中心。
今年,燧原提速布局体量大、增速快的智算中心。
1月投入运营的宜昌点军智算中心,运行5个月实现上线算力全消纳。
该中心共有300PFLOPS的算力资源,包含250PFLOPS的推理算力以及50PFLOPS的训练算力,均由燧原科技提供算力支撑。
8月下旬,燧原科技连同中国移动、首都在线等一起,“点亮”国产万卡推理集群。
目前,公司还在四川成都、湖北宜昌等地,展开智算中心的建设及合作。
“算力规模持续增长,智算中心投用更多国产化设备,能给予更大的成长空间。等到未来生态完善,国产AI芯片是有后起优势的。”某家运营商数据中心工程师向《21CBR》表示。
智算中心落地运营,至少需要3-5年时间,围绕其算力网络,燧原推进生态合作计划,发展服务器、算法模型等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从算力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在AI大芯片赛道上,希望未来三到五年内,成为国内头部企业之一。”三年前,张亚林如是谈及公司愿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jz6
编辑 | jz6
关注我,财运滚滚来!点赞评论,财富好运挡都挡不住!
“9000亿”
,这个数字足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它代表着什么?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财富,如今却与“中国石油前董事长”、“收受贿赂”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在网络世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则消息如同平地一声惊雷,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猜测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无风不起浪”,毕竟这些年来,关于一些企业高管贪污腐败的新闻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像中国石油这样体量的巨型企业,他们义愤填膺,痛斥着那些“蛀虫”的行为,认为他们损害了国家利益,辜负了人民的信任
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认为这个数字太过离谱,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冷静地指出,中国石油作为国有企业,财务制度相对严格,监管机制也比较完善,如此巨额的贿赂几乎不可能逃脱审计和监管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这则消息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追根溯源,我们发现,它最初只是出现在一些社交平台和论坛上,并没有任何官方媒体或权威机构的报道,这些消息大多语焉不详,缺乏具体的事件描述、时间地点和人物信息,更多的是一些捕风捉影的猜测和情绪化的宣泄
不难看出,这则消息更像是一则经过精心包装的谣言,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9000亿”这个天文数字,则成为了这则谣言最具煽动性的元素,它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神经,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从而使得这则谣言得以迅速传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谣言终究是谣言,它经不起推敲,也无法掩盖真相,我们不妨冷静下来,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一下,试问,一个企业董事长,即使拥有再大的权力,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收受如此巨额的贿赂,这不仅违背了经济规律,也超越了人们的认知常识
更重要的是,这则谣言已经对中国石油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作为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巨头,中国石油一直以来都秉持着“诚信、创新、共赢”的价值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则谣言却给中国石油贴上了“腐败”、“黑暗”的标签,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也伤害了广大员工的感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常说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对于那些恶意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打击,绝不能让其逍遥法外,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擦亮双眼,保持理性思考,不盲从、不跟风,用自己的判断力去辨别真伪,只有这样,才能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起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要保持警惕,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更不要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起事件的最终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素养课,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您对这起事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