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火锅一直不温不火,在多数人看来,属于“弱势品类”。
然而,在其他品类“门店负增长”的时候,它却不疾不徐地实现了小幅净增长。
牛蛙火锅的红利,究竟有多少?弱势品类该如何打造强势品牌?
一起来看。
1
牛蛙火锅
有增长、有机会、有痛点
先看一组来自窄门餐眼的数据,时间是2020年。
< class="pgc-img">>▲ 来自窄门餐眼数据
不难发现,看似火爆的品类,关店越多,从这个角度看,牛蛙火锅无疑是一片蓝海(目前全国仅有2000多家营业门店)。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牛蛙相对于酸菜鱼、烤鱼等品类,确实弱势——他们的关店数都比牛蛙火锅的开店数多几十倍。
小品类,盯上的人也少,这就造成牛蛙火锅的品牌前三名,占了40%的市场。(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牛蛙火锅门店数前三名分别是:蛙来哒、老佛爷铜炉蛙锅和蛙小侠。)
< class="pgc-img">>▲ 牛蛙火锅
餐饮人不做牛蛙火锅的原因有很多,一些老板表示,供应链是大痛点。
牛蛙养殖地以广东、福建为多,但季节性太强,容易断货,而且还有一些食安问题。
一位郑州火锅老板说,两斤的牛蛙最多出一斤肉,要么9两,算下来成本太高。
这些虽然都跟供应链脱不开干系,但是,供应链稳了,牛蛙火锅就一定会兴起?
< class="pgc-img">>2
牛蛙火锅该如何“自强”?
从根源上讲,牛蛙的品类认知,远不如鸡鸭鱼肉——这牵涉到“母体文化”。
比如“鸡”,易养殖、很常见,另,鸡同“吉”音,在中国人的认知里,鸡肉的应用场景多为喜宴、聚会之类,且古已有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是一场“约吃鸡”的朋友小聚。
另外,鸡肉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炖鸡汤、补身体”。
这两年,猪肚鸡和椰子鸡的兴起,正是暗合了“鸡汤补身体(养生、健康、营养)”的母体文化认知,疫情又推波助澜地放大了这个认知优势。
< class="pgc-img">>▲椰子鸡
再如鱼,国人素有“无鱼不成席”的说法,鱼谐音“裕”,有“富裕、丰裕”之意,应用场景多为大宴。
与鸡汤不同的是,鱼汤虽然营养美味,但在中国母体文化中,不如鸡汤功效认知广、深,所以,以鱼汤及周边产品为主打的品牌,一直出不来,其根本原因就是“认知太弱”,而且应用场景狭窄。
像在火锅业,还是烤鱼和酸菜鱼较为风行。
< class="pgc-img">>▲烤鱼
即便是虾,国人也有广普认知。
牛蛙却是个“舶来品”,上世纪50年代传入中国,发轫于90年代,加之供应链不成熟、品牌少,认知程度低,市场教育成本一直很高,以至于很多火锅店在用牛蛙时,不得不“借力其他品类”,像美蛙鱼头、牛蛙爱上虾之类。
当然,牛蛙火锅起不来,还有一个关键点——很多人不敢吃牛蛙。
所以,牛蛙火锅出头的第一步,是要“重塑认知”。
< class="pgc-img">>▲ 牛蛙爱上虾
>>牛蛙火锅第一要务:重塑认知
品类认知需要切合场景,否则顾客基本无感。
像提到“吃鸡吃鱼”,人们就会想起宴席、聚会。这就是品类切合场景。
看几个例子。
香飘飘,最出名的口号是“连续六年全国销量领先,一年卖出十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这个口号的潜台词是“我的产品很热销”。
在竞争对手还不强大的时候,这么喊,基本没什么问题,随着对手的崛起,你绕三圈,我能绕八圈,信任状就失了效。
后来,香飘飘改了口号,“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
这就把产品纳入了场景中——饿的时候和困的时候。
但“饿、困”场景的替代品太多,像红牛,“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像士力架,“横扫饥饿,做回自己”等等。
说到底,香飘飘还是没找到差异化的场景,去重塑品牌认知,这对于营销、尤其是新零售营销来说,是块巨大的绊脚石。
< class="pgc-img">>▲香飘飘
像王老吉,最早的广告语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消费者基本无感。
后来改成“怕上火,喝王老吉”,把产品纳入“上火”的情景中,这句战略口号就有了价值和力量。
还有如“过大年喝王老吉,美满吉祥”,把产品纳入了“过年”的场景中,以至于现代人过年送礼,常会考虑王老吉。
< class="pgc-img">>▲王老吉
说回牛蛙火锅。
对于这个品类,目前大众的认知很模糊。
像头部品牌老佛爷铜炉蛙锅,口号是“吃正宗铜炉蛙锅,请认准老佛爷”,蛙来哒的口号是“吃蛙就来蛙来哒”。
这两个口号在品牌初创期、没什么竞争对手的时候,品牌以自身角度告诉大家“我是做什么的”,或者将“指令”当成广告语,告诉顾客做什么,都没问题。
< class="pgc-img">>▲ 老佛爷炭火牛蛙
然而,如果弱势品类没有场景化和差异化,消费者对品牌基本没认知,自然很难说服他们。
换句话说,我知道你是做“蛙”的,但你没有给我一个购买的理由,究其根本——我不知道在什么场景下去买。
至于蛙小侠,口号是“铁锅牛蛙有功夫,文创餐饮超级品牌”,愿景不言自明,理想很丰满,就怕走文和友的老路,玩餐饮又搞文创,结果两样都没做成。
所以,对于牛蛙品类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建立认知,将产品纳入某一或某些场景中。
这需要调研顾客,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店,进而归纳总结,提炼出带有应用场景的定位和广告语。
< class="pgc-img">>▲ 蛙来哒
>>牛蛙火锅要“跃迁式创新”
牛蛙火锅的第二要务是“创新”。
对于弱势品类而言,由于替代品很多,必须走“跃迁式创新”的路子。
像老佛爷的铜炉蛙锅,将牛蛙与传统铜炉结合,让人眼前一亮。
大众对于铜炉是有认知的、熟悉的,铜锅涮嘛,都见过;而且还可将铜锅一层层码上去,有蛙又有虾,外形如塔,取名“托塔天王”,霸气震撼,给人印象很深。
< class="pgc-img">>▲ 老佛爷炭火牛蛙
对于吃过馋嘴蛙或香辣蛙之类的顾客,这种创新形式很有冲击力,拍照分享自传播,肯定必不可少。
像之前写过的“菜系火锅”,醉码头独创“火锅+川菜”的形式,开创了火锅新品类,将川菜与火锅叠加,顾客有认知,又新奇。
若借鉴“火锅+场景”的创新形式,那就更多了,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 class="pgc-img">>▲ 菜系火锅(点击图片即可查看文章)
牛蛙火锅是一片蓝海,任何品类和产品的跃迁式创新,都有可能成为“开创者”,但至于怎么创新,还得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商业模式走。
创新不是瞎想,不能闭门造车,你要去调研、研发、用市场检验产品。
>>供应链并非最大难题
牛蛙火锅要解决的第三要务是“供应链”。
不过,随着供应链企业的增长,技术愈加成熟,对于养殖、运输、加工等体系的完善,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一些供应链企业已经开始运用“液氮速冻技术”了,能最大程度地解决牛蛙“锁鲜问题”,相信不久就能大范围推广。
当然,资本充足的情况下,自建供应链也行。
至于食安问题,归根究底,还是牛蛙养殖业的竞争强度不大。
没有竞争,就不好出精品,任何行业亦如是。
其实,供应链与火锅品牌是共生共长的组合,餐厅的品牌声量有了,销量有了,就会倒逼供应链更加成熟完善,进而提高市场活力,推着行业往前走。
< class="pgc-img">>总结一下,牛蛙火锅要出头,需要思考并解决三个问题:
1、重塑认知。
2、创新。
3、供应链(包括养殖、速冻、运输、食安等)。
小结:
任何一个品牌的崛起,都必须搞清楚一系列问题:
1、顾客的需求点在哪里?是功能需求、面子需求、场景需求,还是别的?
2、我提供的价值在哪里?能否满足这些需求?能否给顾客超预期?
3、我的商业模式能否做好供应?我的战略和体制能否支撑这种供应?
4、如何链接我的顾客?线上怎么传播?线下如何引流?
5、市场空间有多少?是饱和、未饱和,还是空白?
6、竞争对手是谁?我该如何做出差异化产品和策略?
不同答案的不同排列组合,甚至能让做同一品类的企业,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牛蛙火锅也是如此,所幸的是,这个弱势品类目前尚无强势品牌,即便前三甲占了40%的份额,市场仍留下很多空白之地。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牛蛙火锅当自强。
料:
水库雄鱼头1.5千克。牛蛙500克。
辅料:
芹菜80克,洋葱100克。
火锅配菜:
火腿肠、鲜鱼肚、鲫鱼、羊肉片、土豆片、菠菜、黄豆芽、豆皮、金针菇、青笋片、冬瓜片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常用调料:
美蛙鱼头火锅底料500 g,姜片、蒜片、葱段各80 g,干青花椒20 g,干辣椒20 g,榨菜片150 g,酸菜150 g,鸡精20 g,鲜汤2 kg,老油1.5 kg,白汁汤1 kg,芹菜段、香菜段各50 g。
初加工处理:
1、鱼头剁成块(一般小的鱼头一分为二,大的鱼头一分为四);芹菜洗净,切长4厘米的段;洋葱洗净,切厚0.3厘米的片;香料洗净,用木槌凿碎;干辣椒段入沸水中大火烧开,改小火煮10分钟,捞出剁细;泡辣椒剁细末。
2、将美蛙去头,加入盐、味精、蛋清、淀粉码味上浆,再放入沸水中汆透,上桌前放入鱼头和调好的热汤。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熬制底料:
炒锅洗净,上火烧热后下菜子油,中火烧至九成热,待油不起沫时再下猪油小火烧至五成热,下入洋葱片、芹菜段、葱段小火煸炒4-5分钟(主要是取其味),捞出洋葱片、芹菜段、葱段不用,依次下入姜末、蒜末、豆瓣酱、泡辣椒、煮辣椒末、冰糖、醪糟、料酒、胡椒、香料粉、青花椒中小火煸炒15分钟即成。
熬汤原料:
猪棒骨800克,鱼骨300克。
熬汤:
猪棒骨、鱼骨分别入沸水中大火汆5分钟,捞出控水放入不锈钢桶内,加清水5千克大火烧开,改小火熬4小时至汤白,此时汤汁约剩1.5千克左右。
烹制:
1、熬好的底料放入火锅内,注入熬好的汤汁,用盐、味精、鸡精调味后大火烧开,放入剁成块洗净的花鲢鱼头(提前加盐5克,味精5克,葱段、姜片各10克,料酒15克腌渍15分钟)小火煮2分钟,捞出鱼头食用,再放其他原料涮食。
2、将老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后,放入榨菜片、酸菜、底料、鸡精、鲜汤大火烧开后,倒入白汁汤料烧沸,撒上芹菜段和香菜即可。
两种蘸料配方:
1、取一小碗,放入香菜末、香葱末、榨菜末、酥黄豆、水豆鼓、味精,加上100克火锅的汤即成。
2、酥黄豆1 g,酥花生米2 g,卷心菜粒2 g,葱花、香菜末各3 g,青红椒细粒5 g,加入锅中汤汁10 g,调入味精1 g即成(一份量)。
适用范围:
适合涮的原料,花连、草鱼、笋类、豆制品、时令鲜蔬。
<>这个纤细型美女纵横的时代
我也许是一枚特立独行的存在
从来不会为了减少那么一点脂肪
而放弃自己心仪的美食
对待美食我也有一颗博爱的心
环肥燕瘦 各路美食
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习惯了铺满辣椒与花椒的锅底
许久不吃就会想念
所以今天又去火锅店潇洒了一翻
找了个要开学庆祝的借口
再来一顿好的享受一下
麻田居 美蛙鱼头火锅
这家牛蛙火锅门面不大
总共不到十张桌子
藏身在蝴蝶湾附近
却能给人带来正宗的重庆味
▼
锅底
锅底原料来自重庆
将红干辣椒和花椒
调制到恰到好处的比例
锅底充斥着重庆火锅麻和辣的霸道
大锅一端上来
满眼的红汤
散发的香味
我们的哈喇子伴随着汤底的咕嘟声
此起彼伏
-牛蛙-
牛蛙都是现点现杀
这牛蛙也是够实在
每只都足足半斤重
一般都是后厨煮熟后
才将牛蛙锅端出来
想象一下
沸腾的花椒和红椒
翻滚着把白色的蛙肉包裹住
在锅中旋转跳跃 其乐无穷
轻夹一枚牛蛙起来
香气瞬间四溢
牛蛙肉质鲜嫩
轻轻一夹
美味就轻松落入口中
-鱼头-
鱼头都选用新鲜的大花鲢
最小的也有两三斤
为了保证鱼头的口感
也都是当天现杀
吃起来才更美味更放心
鲢鱼胶原蛋白可不少
肉质鲜滑 你值得拥有
▼
其它配菜
店里的配菜也是多样的
锅里已经有了牛蛙和鱼头
不妨点上个时蔬拼盘
蔬菜类型可能有变化
根据当天选购决定
另外,梅林午餐肉也值得一试
通过锅底的洗礼
风味更加独特
▼
红糖糍粑
红糖糍粑如今在火锅店很是常见
用糯米做成
裹上香喷喷的黄豆粉
淋上红糖粉
酥脆松软
甜而不腻
简单而满足
▼
香芋地瓜丸
金黄的外皮
裹着香甜的地瓜
内心则是梦幻紫的香芋
口感细腻
香酥Q脆
令人回味
牛蛙+鱼头
这场“香遇”你值得拥有
是时候
来一场麻辣带劲的疯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