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土著的成都在玉林的巷弄里
民谣歌手的成都在玉林的小酒馆里
好吃嘴们的成都也在玉林的大街小巷里
似乎很多关于美食的记忆都有玉林的影子,胖妈烂火锅、玉林串串、王妈手撕烤兔、金满堂钵钵鸡······很多次都穿越大半座城,前往玉林探寻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
@邱霜
而现在,玉林生活广场又多了一家让人记住的馆子。700多平的大堂口气派十足,满堂的人生鼎沸看着也觉得生活充满着热闹与喜庆,还有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荷塘鱼捞天下。
渔捞,重点在鱼,也在捞。广东人很爱“捞”,豆捞、捞鱼生、捞粉,不仅是美食,也有捞得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正好快要过年了,多吃鱼才能年年有余,多捞一捞,才能在来年捞得满盆钵。
全国各地的鱼都有不同的吃法,大多带着生长区域根植于土壤与水文内的基因,被做成风味各异的美味端上餐桌。唯有嗜辛好辣的川渝人,将火锅与河鲜融合起来,一锅极为热烈的麻辣与鲜嫩就此胶着,带着强烈的侵略性攻陷了无数人的味蕾。吃一次,便难忘那种麻辣鲜香的滋味。
一口红锅捞出风生水起
料
一般锅底是一次性炒制,荷塘鱼捞天下的招牌红汤锅则是耗时费力的二次炒制,让锅底没有流于平庸。锅底的辛香料先炒好,再加入反复炼制又冷却的红油,味道更加浓厚馥郁。做火锅难,做河鲜火锅难上加难,需要压住鱼肉里的泥腥味,又不能完全掩盖住其鲜味,要找到这种平衡实属不易。
鲜
加酸菜,是四川人在吃鱼上面达成的默契。经过时间沉淀与乳酸菌发酵的酸菜很好地压制住河鲜中的泥腥味,还能让鱼肉更加清爽鲜美。锅才端上桌,一股极为浓郁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差点没能抗拒掉地心引力而垂涎三尺。
香
红艳艳香喷喷的锅底开了,先打一碗蘸料。豆豉、大头菜、蒜泥、小葱等小料齐聚一碗,舀一勺带油的滚烫,让各种香料的滋味渐渐融合为一,这是吃美味鱼捞的第一步。
Delicious 霸王鱼头
花鲢的精华在于鱼头,新鲜的净鱼头颇有一番王者之势,看着威风凛凛。待汤底沸腾时便可下锅慢慢煨煮,一股轰轰烈烈的炙热、咸鲜、麻辣的味道以不可阻挡之势入侵鱼头的每个部位,进而慢慢渗透、分解它。
完全煨好的鱼头软糯,鱼唇部位最为精贵,先下手抢到自己碗里慢慢享用。鱼头的妙处在于不用耗尽耐心去挑刺,每一口都带着丰富的胶原蛋白,看着旁边一小堆成山成峦鱼骨,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吃完了半个巨大的鱼头。
Delicious 新鲜乌鱼片
乌鱼片是现点现杀,水产缸里每一条鱼都还鲜活自在。
经过师傅的一双巧手和一把好刀的洗礼,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鱼肉便跃然盘上,像蝴蝶展翼一般,薄得可以看到盘底的纹路。
6秒,是乌鱼片与红锅产生交集的最佳时间,待半透明的鱼片卷曲变白即可。鱼肉细嫩,鱼皮弹脆,裹挟着锅底的麻辣鲜香,在作料满盏的蘸碟中打个滚就好了,一片接着一片地将人间至味吃进嘴里。
Delicious 招牌红沙
红沙也是招牌的河鲜,白色中透着莹润的粉,像一块上好的玉。红沙的特点是肉嫩刺少,无论煮多久都不会老,夹在筷子上还微微颤抖,细嫩的样子如豆腐一般。在红锅里洗礼后的鱼肉既麻辣又鲜美,两种滋味并不冲突,口感绝佳。
吃一次荷塘鱼捞天下就像在风起云涌的江湖中行走了一番,软糯鲜嫩的鱼肉是柔情似水的美人,一口热辣的红锅又是铁骨铮铮的英雄,特别快意恩仇。除了招牌红锅,还有藿香锅、鲜椒锅、红白鸳鸯锅、番茄锅、鱼汤锅可以选择。
铁盘里烤出来的人间美味
吃鱼捞的另一大特色是在锅边的烤盘上,不仅可以在一锅沸腾的红汤里捞得满盆钵,还能吃成一次煎烤盛宴。将鱼火锅与烤肉完美结合,一边吃鲜嫩的鱼肉,一边吃焦香的烤鱼排、烤五花肉和烤馍馍,特别享受。
Delicious 麻辣鱼排
麻辣鱼排是吃乌鱼片的副产品,但是味道却一点不含糊。经过码味又慢慢煎烤之后,鱼排变得香辣入味,边缘带着焦脆的香味,鱼肉却还是十足的嫩气。
Delicious 玉米粑粑
最受欢迎的要算玉米粑粑,用新鲜的玉米打碎与面粉一起搅拌成浓稠的糊状,一个个摊在烤盘上烤到两面金黄。
外表焦脆,内心十分软糯,香甜的滋味充盈着整个嗅觉感官,一口一口根本停不下来。老板,再来两份要得不?
Delicious 烤脑花
四川人吃脑花必须要加点狠料,不然压不住腥气。柔嫩娇气的脑花用锡纸碗装着,用蒜泥、泡豇豆、小米椒、红油、葱花盖住,在铁板上慢慢地烤着。
待脑花中完全渗入了各种作料的精华,夹一块嘴的入口,用口腔的压力使它融化在舌尖。细嫩、柔滑、鲜辣,一份是定然不够的。
Delicious 烤五花肉
腌制后的精五花烤出来也是非常美味的,脆嫩的生菜与它同食应该是最好的安排。
油爆爆的脂香味与鲜嫩多汁的生菜一起在口腔中炸裂,太恨只生了一个胃。
Delicious 烤鹌鹑蛋
烤鹌鹑蛋很软萌,一个个迷你的蛋在小碗里,烤熟后一口一个,焦香嫩滑。
Delicious 烤牛皮豆干
牛皮豆干是非常喜欢的素菜,在烧烤里是一定要吃它的,烤到冒泡泡就刚刚好,辣椒面是必不可少的加分项,口感很有嚼劲。
荷塘鱼捞天下
汤锅和烤肉
满足你的
双重口味
><>北菜可算是我国源远流长、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菜肴,自古就闻名全国,虽然在“八大”菜系里面,东北菜是没有排上号的,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生意。即使在远离其发源地的大江南北,东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样,开得热烈、豪迈。神州大地到处都可以见到东北饺子、熏肉大饼、小鸡炖蘑菇什么的。
但是我今天要探吃的还不是一般正桌的东北菜,而是东北农家院尝一尝吧,最美妙的就是在寒冷的日子来到东北农家院,屋子里却暖的不行,所有人围在一起,坐在暖炕上,吃一桌热气腾腾的“东北农家菜”,这可不是景区糊弄人的菜,是农家做的真正的东北菜,粗放但绝不粗糙,豪迈而有热情,无论是炖的鱼,还是肉菜,那滋味就一个字——鲜美!
东北农家菜
当然即使在农家,一桌菜依然绝对的肉食为主,这应当说是东北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从前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马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当然也包括饲养的猪、鹅、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 这种生活,即便到现在的草地牧点及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少数民族的食物结构也基本如此。也因此东北人宴席,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
东北农家菜
So这一桌菜,鸡是家养小笨鸡,肉质紧实,肥油少,色泽金黄,不管怎么炖,都是看着油而不腻,闻着香味扑鼻,撑得无法下桌!然后再来盘炒笨鸡蛋,简单清爽却得食物真髓。
鱼是连子鱼,将冬捕后的鱼炖进大锅,熬汤淋酱后端上来,光闻都是满屋的鲜香。
东北农家菜
排骨是东北乱炖的主料,又名丰收菜“大杂烩”,即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排骨一同炖至熟。简单易煮,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香喷喷,是一道常见的东北家常菜。
东北农家菜
冷冻食品也是东北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严冬是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大冷库。可以无限量、无代价的储存各种食品和原料并独具风味。肉类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挂上冰衣长久保鲜,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鲜保色。可以冻豆腐、冻奶、冻干粮(馒头、豆包、饺子、年糕)、冻水果。这回在东北就第一次尝到了冻柿子冻梨。
北方人到冬天尤喜欢把鲜豆腐储存起来,作为隆冬季节的主打蔬菜。水豆腐在温度达到零度时就会冻上,成为豆腐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炖菜和火锅里,下几块冻豆腐可是份顶级享受。
东北农家菜
除了荤菜,凉菜也是东北菜桌上的一大特色。
皮冻肉是其中一种凉菜,其口感细腻凉爽,香甜唯美,深得东北人喜欢。将一些调制好的蒜汁浇在上面,味道就会更上一层楼。皮冻肉有时候也会用猪肉冻来替。
< class="pgc-img">>东北农家菜
还有独富东北风情的蘸酱菜,指用黄瓜生菜、水萝卜作食材,配以尖椒、小葱、鸡蛋酱等配料制作而出的一道菜。还可以把菜卷到干豆腐里蘸酱吃。东北菜里虽不乏荤菜,但蘸酱菜却是十分健康,东北人的豪放,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同样的,也有大口吃葱,一口黄瓜。咔呲咔呲的味道,恐怕一般人很难懂。一块生黄瓜,一段葱白,为何都可以吃的香。 上面一坨黑乎乎甚至感觉有点发霉的就是东北大酱了,是不是很难以想象?
东北农家菜
不过东北菜最主要的特点还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讲究吃的豪爽,吃的过瘾。而这道热腾腾的拔丝地瓜充分融合了这些特色,正是咸甜分明、色鲜味浓、酥烂香脆。
< class="pgc-img">>东北农家菜
主食当然不可不提的是东北饺子和面,这么精致的面相和口感真不像农家院出品了。而之后的香软甜糯的饭后甜点发糕和清新怡人的水果甜品也是令人眼前一亮。姑娘们一个人就可吃完一大碗。
< class="pgc-img">>东北农家菜
当鱼炖好、凉菜搬完、饺子出锅以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放桌子吃饭了。来东北怎么可以不体验一下炕上吃饭的独特民俗了?
由于中国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流行于南方的床无法抵挡冬天的寒冷,中国东北的人民就发明火炕做为取暖设施。晚上用来睡觉,白天炕则充当了“沙发”的角色,同时又是就餐的场所,可以说,炕是东北老百姓生活的舞台。
东北农家菜
勤劳智慧的东北人,巧妙的将灶台(锅台)和炕链接了一起,这样做饭的余热就可以通过烟道跑到炕里去,这样既做了饭,又热了炕。冷的时候就坐在炕上吃饭,一家人围着炕桌,在喝点小酒,神一样的生活。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坐在火炕上。有的做炕梢,有的做炕边。怎么坐也是有讲究的。家里有地位辈大的人盘腿坐在最里面,女主人坐在炕沿的位置,负责给大家添饭递东西什么的,是伺候吃饭的。
当然我们坐就没什么讲究了,大家像孩子一样把鞋一拖就上炕围坐,酒足饭饱后就地葛优躺直接开始歇晌。听说火坑一烧,被子一捂,任凭室外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这一夜早上醒来炕还是热乎的。更神奇的是,火坑热,但是没有睡电褥子的那种燥热。累了一天,晚上只要是往这炕上一睡,甭提多舒服了。
><>北菜可算是我国源远流长、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菜肴,自古就闻名全国,虽然在“八大”菜系里面,东北菜是没有排上号的,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生意。即使在远离其发源地的大江南北,东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样,开得热烈、豪迈。神州大地到处都可以见到东北饺子、熏肉大饼、小鸡炖蘑菇什么的。
但是我今天要探吃的还不是一般正桌的东北菜,而是东北农家院尝一尝吧,最美妙的就是在寒冷的日子来到东北农家院,屋子里却暖的不行,所有人围在一起,坐在暖炕上,吃一桌热气腾腾的“东北农家菜”,这可不是景区糊弄人的菜,是农家做的真正的东北菜,粗放但绝不粗糙,豪迈而有热情,无论是炖的鱼,还是肉菜,那滋味就一个字——鲜美!
当然即使在农家,一桌菜依然绝对的肉食为主,这应当说是东北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从前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马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当然也包括饲养的猪、鹅、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 这种生活,即便到现在的草地牧点及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少数民族的食物结构也基本如此。也因此东北人宴席,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
So这一桌菜,鸡是家养小笨鸡,肉质紧实,肥油少,色泽金黄,不管怎么炖,都是看着油而不腻,闻着香味扑鼻,撑得无法下桌!然后再来盘炒笨鸡蛋,简单清爽却得食物真髓。
鱼是连子鱼,将冬捕后的鱼炖进大锅,熬汤淋酱后端上来,光闻都是满屋的鲜香。
排骨是东北乱炖的主料,又名丰收菜“大杂烩”,即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排骨一同炖至熟。简单易煮,有荤有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香喷喷,是一道常见的东北家常菜。
冷冻食品也是东北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严冬是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大冷库。可以无限量、无代价的储存各种食品和原料并独具风味。肉类可以埋在雪下或淋水挂上冰衣长久保鲜,蔬菜也可以埋在雪下保鲜保色。可以冻豆腐、冻奶、冻干粮(馒头、豆包、饺子、年糕)、冻水果。这回在东北就第一次尝到了冻柿子冻梨。
北方人到冬天尤喜欢把鲜豆腐储存起来,作为隆冬季节的主打蔬菜。水豆腐在温度达到零度时就会冻上,成为豆腐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炖菜和火锅里,下几块冻豆腐可是份顶级享受。
除了荤菜,凉菜也是东北菜桌上的一大特色。
皮冻肉是其中一种凉菜,其口感细腻凉爽,香甜唯美,深得东北人喜欢。将一些调制好的蒜汁浇在上面,味道就会更上一层楼。皮冻肉有时候也会用猪肉冻来替。
还有独富东北风情的蘸酱菜,指用黄瓜 生菜、水萝卜作食材,配以尖椒、小葱、鸡蛋酱等配料制作而出的一道菜。还可以把菜卷到干豆腐里蘸酱吃。东北菜里虽不乏荤菜,但蘸酱菜却是十分健康,东北人的豪放,喜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同样的,也有大口吃葱,一口黄瓜。咔呲咔呲的味道,恐怕一般人很难懂。一块生黄瓜,一段葱白,为何都可以吃的香。 上面一坨黑乎乎甚至感觉有点发霉的就是东北大酱了,是不是很难以想象?
不过东北菜最主要的特点还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讲究吃的豪爽,吃的过瘾。而这道热腾腾的拔丝地瓜充分融合了这些特色,正是咸甜分明、色鲜味浓、酥烂香脆。
主食当然不可 不提的是东北饺子和面,这么精致的面相和口感真不像农家院出品了。而之后的香软甜糯的饭后甜点发糕和清新怡人的水果甜品也是令人眼前一亮。姑娘们一个人就可吃完一大碗。
当鱼炖好、凉菜搬完、饺子出锅以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放桌子吃饭了。来东北怎么可以不体验一下炕上吃饭的独特民俗了?
由于中国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流行于南方的床无法抵挡冬天的寒冷,中国东北的人民就发明火炕做为取暖设施。晚上用来睡觉,白天炕则充当了“沙发”的角色,同时又是就餐的场所,可以说,炕是东北老百姓生活的舞台。
勤劳智慧的东北人,巧妙的将灶台(锅台)和炕链接了一起,这样做饭的余热就可以通过烟道跑到炕里去,这样既做了饭,又热了炕。冷的时候就坐在炕上吃饭,一家人围着炕桌,在喝点小酒,神一样的生活。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坐在火炕上。有的做炕梢,有的做炕边。怎么坐也是有讲究的。家里有地位辈大的人盘腿坐在最里面,女主人坐在炕沿的位置,负责给大家添饭递东西什么的,是伺候吃饭的。
当然我们坐就没什么讲究了,大家像孩子一样把鞋一拖就上炕围坐,酒足饭饱后就地葛优躺直接开始歇晌。听说火坑一烧,被子一捂,任凭室外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这一夜早上醒来炕还是热乎的。更神奇的是,火坑热,但是没有睡电褥子的那种燥热。累了一天,晚上只要是往这炕上一睡,甭提多舒服了。
我边躺着边瞅着桌上摆满一桌的盘碟,大盘盛装的菜肴、满桌的肉菜、大杯的酒水,完全不用怀疑我就在东北。不像南方菜讲究摆盘,东北菜不点缀、不花哨,盘子大菜量多菜码大是东北菜的特色,吃的是实惠。虽然因为东北菜的色香味中的色,所以未入选八大菜系中。但东北菜以它的香、味依然在百家菜中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