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是艰难的一年,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能坚持下来真的更难,有些餐饮小店在这次疫情结束前倒下。
关门的不仅是一家家餐饮小店,更是背后一个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无数个三五人的失业。
作为小店本身,更应该主动自救。
< class="pgc-img">>1.加强线上渠道运营
线上外卖:从整个餐饮行业来看,此次疫情冲击下,外卖确实成为诸多餐饮企业的一大重要“自救”路线,可推出门店爆款折扣,线上促进销售和为线下门店引流。
< class="pgc-img">>如果门店已有外卖的,则需检视外卖策略,
对线上折扣力度和线下门店折扣
充分权衡,线上不可与线下差距较大,
影响门店堂食。
< class="pgc-img">>短视频直播:如今各大自媒体平台的网红厨师、厨娘很多,
很多也都是从零开始,
红不红无所谓,至少能为门店起到一定的宣传引流作用。
门店销售不足,营收不抵成本,就一定要加强引流。
外卖+视频+直播,线上三招引流利器,都可以尝试。
2.加强爆品 复购引流
无爆品,不餐饮。说的就是爆品对餐饮品牌的重要性。
它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这2个方面:
1、作为核心产品,打造品牌知名度。
2、提高店铺营业额,创造利润。
确保门店主打菜品口味稳定、份量足,门店招牌菜当中的爆款,
更要确保品质,
并适时推出一定赠品、赠券(赠券一定是下次使用),
及时吸引门店经过人流进店消费。
< class="pgc-img">>当次消费中,只要菜品口味好,招牌爆款又确实物超所值,
自然就是绝佳的宣传,
二次再消费的概率不会太低。
尤其周边上班族,当小店成为附近小白领们的工作餐首选地时,
基本营收就有了保障。
当然,门店堂食在做好店堂营销的同时,服务品质千万不可下降,否则就不是为复购蓄水,而是拒客了。
< class="pgc-img">>3.有条件的 可以越门占道经营
当然,此条需在许可范围内。
出门出摊,主动截客,也是当下餐饮渡困的一种有效手段。
早前,武汉某五星级酒店在户外广场摆起大排档,并推出适合夜市排档消费价位的
应季爆款小龙虾菜品,
引得周边吃货们趋之若鹜,让酒店压力也不致于彻底断了收入。
< class="pgc-img">>疫情之后,各地餐饮门店下楼出门摆摊度困的,近来也越来越多。
经营轻快餐、小吃面线品类的小餐饮,更加具备出门摆摊条件,活下去也更容易。
小有小的好,人工成本不高,经营方式相对灵活,可以外卖、出摊,还可以借短视频、直播的风口引流线下,
多种办法,实现盈亏平衡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今餐厅遍地都是,到处都是新开的餐厅,虽然餐饮一直呈现入门门槛低,高收入的特点,但不乏很多刚开的店还是抵不过餐厅开不过三个月的宿命。
很多餐饮外行人介入餐饮,都用自己惯认为的方式去经营,初期可能还会有所盈利,或者说能够实现盈亏平衡,但后期由于方向上、制度上的错误,餐饮的收支呈现绝对的盈亏非平衡模式,这很明显说明经营门店有问题,从而导致门店没有利润,或者说利润很低,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以下几点都是促使餐饮的利润不高的原因。
1.餐厅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
很多餐营者初开餐厅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好的运营模式,不管是针对店内人员还是针对店内的菜品,供应链等都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完全出于想一出是一出的感觉,导致餐饮经营一直处于不太好的境地。
甚至服务员整体懒散,服务水平做的不到位,都会导致餐厅没有盈利。
2.餐厅没有利用O2O进行营销
如今餐饮运营已不能再采用N年前的传统餐饮模式,传统餐饮形态已经不能适应如今市场的发展。如今的市场主体主要以80、90后为主,而这些新新消费群体都是追求高性价比、好的环境和好的消费体验的。
他们对互联网了解颇深,喜欢进行线上晒图,从而能够带来更大的人流量,而很多餐饮人之所以没有更好的盈利其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线上O2O进行营销、利用线上营销来吸引线下客户群体到店。
3.餐厅定位不成功
很多非专业餐饮人都是随波逐流,本身对餐饮知识包括餐饮的运营、菜品的进货渠道以及菜品的烹饪、服务员的管理并不十分清楚,只是出于外行人对这行的浅显认知从而进行接触,不做市场调查,看到哪个排队的餐厅多就开始东施效颦,进行模仿,本来定位粤菜,结果里面各种寿司、各种川湘菜显得尤为突兀。
那应该如何去提高门店利润呢?
做好菜单品牌定位
菜单要符合品牌定位,要符合餐厅调性,了解品牌定位后,用以符合品牌调性的风格去设计。除此以外,要注重给菜单注以品牌故事。能够对餐厅营销起正面积极的作用。
顾客通过菜单看到品牌故事,会对其思维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品牌的价值和文化了解达成认知,一旦对其产生认可信任,就不再轻易改变了。
优化产品线,菜单做减法
品类有清晰主线,菜单不一定要把所有的数量放上去,减数量不减品类,产品按照一定的主线划归,一般是按照是按照食材类、烹饪类等。
但是也可以延伸一下,比如聚会最划算、来店最不能错过、最爱小清新等,第几轮吃什么等。尝试更多分类创意,菜品划分要有清晰主线。
巧妙处理,让菜品提高客单价
好的菜单是看起来便宜,但是能提高客单价,在菜单设计中可以将低毛利的菜品“隐形处理”,一般不刻意点的话会忽略。
将主打菜,毛利率高的菜、颜值高的菜和出品最快的结合在一起,提升主打菜的品质,保证口碑,颜值高菜让顾客觉得用餐划算,出品快的能提高翻台率,毛利高的菜提高店面整个营收。
在高峰时期要留住顾客
在高峰期时,服务员要时刻进行餐厅巡视的工作,多观察、多说话,热情招待每一位顾客,让进店的顾客不能空手而出。
最大限度的利用店内的桌椅,如有四人座完全可以介绍顾客拼桌用餐;如果都满座,那么请在巡视的过程中多多注意正在用餐的顾客的用餐情况,可以让顾客一人去点餐,另一人在桌位旁边等待即将用餐结束的顾客。
这样能更好的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从而更好的促使顾客的二次消费,提升餐厅的营收入。
要积极追求创新
求新是饭店经营工作的主旋律,是饭店经营管理者的基本功。求新,一要让思想从传统的套路、程序、定式中冲出,做到既对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扬弃与发展,又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情况进行大胆探索和创造;
二是着眼于新的经营实践,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客源市场需求,用新的服务方式解决问题;三要坚持在经营理论与经营实践的结合中创新,既继承前人又不墨守陈规,既借鉴经验又不照抄照搬。
要利用线上O2O进行有效营销
如利用支付宝口碑可以帮助餐营者们线上锁定会员,并对所拥有的会员进行线上管理,不管是会员的星座、血型、年龄、性别、喜爱的餐厅类型都能轻松获得,还能轻松了解会员每个月在餐饮上的支出以及最近会员的动向,依此来针对店面消费情况进行线上营销。
不管是开辟新客户还是拉动二次客户,都是很好的方案。其中发放二次券就是很好的方案,能有效提高客单价,拉动回头客消费。
引入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效率
在门店引入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门店的加工能力。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餐厅将改变部分产品的生产流程,做到“时做时销”。这意味着在冷链环节上的支出会减少。如此一来,门店将承担部分食材加工流程,可充分利用门店员工的闲时时间。
如今的餐饮行业,从十几年前的“暴利”转入到目前的“微利”阶段。
正因如此,更应该用精细化的管理来支撑餐厅、科学解决运营的问题,让每一个环节都实现“开源节流”的良性循环,帮助餐饮在“微利”时代真正赢利!
细节不应忽视,这些都将可能会成为餐饮问题的漏洞!
< class="pgc-img">>| 铅笔道记者 刘小倩
用自动化改造奶茶生意,在外行人看来,总有一种用大炮打蚊子的感觉,但高紫梁却认为,自动化恰好解决了奶茶行业的最大痛点。
一般奶茶店的主要投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商场租金和人力成本。如果是一家占地200平的商超奶茶店,要满足正常营业,人员储备需要高达60人。由于高流动性,能在店内工作3个月以上的都能称之为老员工,这也导致店铺的培训成本增加。
2018年8月,高紫梁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茶里小怪兽,并任项目COO,希望用无人奶茶机器人解决行业的问题。在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的同时,满足当下很多人的无接触用餐的需求。
经过两次产品迭代,目前的茶里小怪兽已经是一个“无人奶茶工作站”,可以利用双臂机器人完成点单——制作——取单全流程。机器占地8平米,成本为35万元,日均盈亏平衡点约为常规奶茶店的一半,106杯。在保证产品标准化的前提下,茶里小怪兽单店的初步投入比常规奶茶店少30%。
如今,高紫梁和团队正在打造3.0版机器人,预估今年11月面世。
此前,项目完成2300元天使轮融资,资方为全球知名私募基金Invus。
注:高紫梁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布局无人奶茶店
像往常一样,高紫梁在晚上把王司嘉约了出来,在一起聊天诉苦。
“自动化的项目越做越大,但垫资却越来越厉害,而且国内近2年制造业企业的产能扩充需求似乎已经达到一个瓶颈。”高紫梁认为, 这个生意还是要做,但感觉可以换一个方向,至少是个有利可图的方向。
无论方向如何选择,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俩都看好并打算一直重仓将数字化和自动化结合的产业。
这与他们的背景相关,两人在软硬件行业已经沉淀了近10年。
王司嘉近10年于上海冀晟自动设备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管理过 150 人团队,并与机器人自动化企业 ABB、KUKA、FANAC 等紧密合作过10年。
高紫梁曾为近 2000 家企业提供联合营销咨询和策划服务;2014 年任舞象合伙人及 CMO,曾是阿里新零售服务核心供应商。
在选择目标行业时,他们先讨论出自动化所带来的最大优势:更高的效率和更标准化的产品。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后,他们发现劳动密集型的餐饮行业无疑最符合这一标准。
< class="pgc-img">>为了确定这个判断,高紫梁专门找到一些行业头部奶茶品牌的HRD做调研。一家200平米的头部奶茶品牌分店,人数最多时单店人员储备高达60人(涉及轮班)。一些主打中端市场的头部奶茶店,50平米的范围也需要12位工作人员,一天的销售额大概400杯左右。
“有HRD告诉我,他们奶茶品牌门店的员工年替换率高达128%,基本每年重新换血,工作3个月就算是元老。”他分析,假设该品牌有100家连锁门店,每家门店需要50位员工,HRD则需要招5000个员工,每天都在招人,根本没有时间做企业文化建设。
除了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也是餐饮公司的另一大成本。为了保证产品口味的标准化,新入职员工都需要接受培训,而人工也就意味着有误差。
“茶饮制作流程包括萃茶、煮珍珠、打奶盖、加冰块等诸多环节,可能今天这个员工的心情不好,放糖的时候就多放了点,煮茶的时候少煮了2分钟。”高紫梁表示,这些都会影响产品口味。
他补充道,更大而又不可忽略的背景是,经历新冠疫情后,无接触已经占领人们的心智,而通过机器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成为各个行业的趋势。
一番调研过后,高紫梁和王司嘉认为,依靠自动化技术的无人奶茶机器人应该大有可为。
一台机器日销148杯奶茶
2018年8月,高紫梁与王司嘉共同创办茶里小怪兽,前者任公司COO。茶里小怪兽试图推出一个“无人奶茶工作站”,利用机器人完成点单——制作——取单全流程,消费者也能透过全封闭的透明玻璃房,观看奶茶的制作过程。产品主打腰部市场,客单价为18元。
对于他们而言,机器的制作并不是一件难事。2019年春节期间,第一代机器诞生。由于概念机是为了测试功能而生,团队并未在外观设计方面下功夫,团队内部甚至为其取名为“阿丑”。
当时,第一代概念机只能支撑7个SKU,单日产能最高值为200杯。
去年1月份,第一代机器在上海落地。这是一款造价35万元的机器人,占地8平米,机器内部可支撑上下水循环,单店日产能500杯,盈亏平衡点为106杯。
高紫梁做过横向对比计算,与传统奶茶店相比,茶里小怪兽的机器优势更明显。
一方面,占地空间少,可挑选点位多。传统奶茶店至少需要20~40平,且需要有上下水,能选择的空间有限。如果不是大品牌,商场也不会出让一楼等绝佳地理位置的商铺。但茶里小怪兽占地面积小,对上下水循环要求低,可以放在服装层、电影院旁等任意位置,且租金低。
另一方面,回本周期短。他以上海一家正常经营的奶茶店为例,盈亏平衡点为250杯,一线商场略有下浮,街边店的日销售额会偏高。但茶里小怪兽砍去了人工成本+大部分租金成本,日销量即使只有100多杯,也能实现盈亏平衡。
< class="pgc-img">>机器落地后的第一个周五,高紫梁和团队去现场查看。发现透明的机器外观吸引了消费者拍照并排队购买,当天数据显示,机器销售了148杯。
< class="pgc-img">>中途,高紫梁还特意找到十几位消费者询问感受。“牛奶都是现场开盖倒的,制作过程也很干净,口味还不错,价格不贵,机器人还蛮新奇的。”
听到消费者评价,高紫梁的心才算彻底踏实了下来。
获投2300万
第一代产品验证了功能的可行性,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研发第二代机器时,团队更多地会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至少需要25个SKU,保证所有产品的精准配比。
“第一代机器解决了加奶、加茶的时长,但是没有办法精准到加多少克糖。”他说道,用户在购买奶茶时,通常会告诉奶茶店店员少糖或者半糖,员工会凭借自己的感觉来控制糖量,但机器却不可以。
理论上来讲,奶茶原料配比越精准,口味会越好。茶里小怪兽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细节也实现机器化操作。
< class="pgc-img">>经过升级改造,茶里小怪兽的第二代机器人采用双臂设计,一臂负责制作奶茶,一臂负责搭配小料。
相比初代机器,第二代机器由360度透明圆柱体改变成了长方体单面半透明。他介绍,这是为了在机器内部增加更多可储存液体的空间,提供更多SKU。
与此同时,机器的运营也开始同步跟上。
除了机器设计,茶里小怪兽还会提前安排一位品牌大使到机器旁边,引导用户建立会员体系,销售品牌周边等。
< class="pgc-img">>2020年5月1日,2.0机器落地上海。
“我记得有一位40多岁的大姐在购买完我们产品后说,这个时代是会变的,人做的产品不安全了,但是无接触的机器会顶上。”高紫梁说道。
< class="pgc-img">>图注:3.0概念机
现阶段,团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第三代机器产品研发上,预计今年11月上线。团队的目标是,在完全符合国家机械和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第三台机器要达到每60秒出一杯奶茶的速度。
2019年6月,茶里小怪兽宣布完成2300万元天使轮融资,资方为全球知名私募基金Invus。
高紫梁回忆融资过程,当时Invus的两位女性投资人飞到虹桥机场后,就赶往松江厂房去看机器。投资人来了之后,品尝了好几杯,最终产品的实力完全说服了她们。
在盈利方面,高紫梁并不担心。无论是直营、加盟、销售机器、销售机器核心组件、卖广告、卖会员,还是卖奶茶等,都可以成为茶里小怪兽赚钱的途径。“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最好是聚焦于一点,所以我们还是主打通过销售奶茶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