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晚上很想吃火锅,街上火锅店都不开门,叫了个巴奴毛肚火锅的外卖锅,开始还担心有没有店里好吃,结果送来还真不错,终于不用去门店排队叫号了。
< class="pgc-img">>经典的毛肚,七上八下涮着,卷起以后,蘸着专用的小料,立马新鲜入口,吃着还是那么的脆爽开胃,感觉自己家就是人气很旺的火锅店。
< class="pgc-img">>内蒙古羔羊和厚切牛肉,味道鲜嫩醇厚,绣球菌营养丰富,心情如绽放的花朵,烘焙豆皮油香可口。鲜鸭肠嚼着很有弹性。
< class="pgc-img">>这两天给家做饭,感觉凉皮,蛋糕,面条都吃腻了急需这顿巴奴毛肚火锅,重新拯救一下胃口。
< class="pgc-img">>遗憾的是没有喝到菌汤,等到疫情过去,必定要去锦艺城,好好的再大吃一顿。你是不是在家也想吃火锅了,赶紧在网上安排一下,送到家非常快。
< class="pgc-img">>在家不能出门,你想不想尝试一下,郑州巴奴毛肚火锅的外卖锅?#美食疫情##吃在郑州#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月27日,巴奴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上宣布,外送服务将于6月1日正式下线。
巴奴负责人杜中兵曾表示,产品主义的高品质火锅消费体验是巴奴不变的战略,外送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与巴奴一样,大部分在疫情期间加重外卖的火锅堂食品牌最终选择回归,堂食和外卖比例几乎恢复到疫情前。
后疫情时代,还有哪些自救方案需要餐饮老板们作出取舍?
总第 2377 期
餐饮老板内参 戴丽芬 | 文
曾宣布五一停外送,
延期后还是决定终止非常之举
5月27日,巴奴在其官方微信公号宣布:外送服务将于6月1日正式下线。
巴奴在公众号中表示:巴奴一直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极致的毛肚火锅餐厅体验,从未尝试做外送。2020年的这场疫情,让巴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疫情期间的这个特殊尝试,其实巴奴也有过反复的过程。
2月18日起,巴奴在北京、上海、郑州、无锡等20个城市推出了外送服务。3月26日,巴奴官方宣布,外送只再做一个月,五一就停。
当时,巴奴很坦诚地表示,火锅外送对其来说是一个新尝试、新挑战。“堂食全面复工后,会回归打造更高品质的堂食服务体验。”
但4月29日,巴奴官方服务号又发文称:外送暂不停止,后续关闭时间,将根据疫情发展另行通知。
最终,巴奴还是在疫情将息之际关闭了外卖业务。
此前,巴奴负责人杜中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产品如何呈现,并不是战术选择,而是战略选择。产品主义的高品质火锅消费体验是巴奴不变的战略,外送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堂食的产品是门店,外卖的产品是盒子,价值不一样。明明是两套东西,两种逻辑,你都要自己干,顾客的认知是容易乱掉的。如果非要干外送,你就得另起一摊儿,用另一个品牌另一个团队来做,共享你的供应链就可以了。 ”杜中兵说。
道哥工作室主理人、餐饮“段位竞争”提出者王新磊认为,巴奴撤退外卖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对自身成长型品牌的定位。
对于海底捞来说,品牌已经很成熟了,做外卖就是加法。而巴奴的基础客群就这么多,如果一直做外卖可能分流堂食的顾客。在这个阶段,首要的事情还是保持住堂食的人气。
王新磊观察郑州的巴奴门店说道,现在20多家门店,和以前只有十几家的时候人气相差不多,这段时间各个餐厅门口都排着长队。这就说明巴奴的堂食经营还是在不断成长。
大部分火锅选择回归堂食
与巴奴一样,大部分在疫情期间加重外卖的火锅堂食品牌最终选择回归,堂食和外卖比例几乎恢复到疫情前。
近期,小龙坎的外卖业务已经大幅下降。小龙坎集团副总经理荣幸表示:“疫情过后,外卖和堂食的比例应该会慢慢趋于正常,外卖是疫情期间独有的经济模式。火锅本来就是重社交的消费场景,平常消费者并不会把火锅打包回家吃,只是因为疫情才催生了火锅外卖行情。”
< class="pgc-img">>
呷哺呷哺华中区域总经理白杨也和内参君聊到了堂食的不可替代性。在他看来,外卖更多的是把便利性、品质放在首位,堂食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火锅是很好的社交场景。顾客除了享受高品质的产品,也体验到一对一的服务,以及装修设计营造的环境体验。”白杨说。
整体来看,火锅外卖订单量随着堂食复苏下降,已经不像疫情期间那般火热。要不要选择继续做外卖,还需衡量自身实力。
餐饮进入后疫情时代
还有哪些自救方案需要取舍
不仅是火锅,由此延伸到整个餐饮行业。疫情期间曾经发挥了自救作用的那些“权宜之计”,后疫情时代,还值得继续投入吗?
中国连锁协会3月18日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91.6%的样本企业发力外卖产品,其中,73.2%尝试着拓展团餐外卖业务。
对于许多餐饮人而言,外卖、团餐、社区团购等新的玩法,在平时只是“锦上添花”。
1.外卖(坚持指数:四星)
根据美团研究院公布的调研数据,疫情期间维持营业的企业中,近53.6%的商户外卖收入占比超过总营收的一半,42.9%的商户外卖收入超7成。
然而,对于整个餐饮业,外卖收入只是往常收入的“九牛一毛”。外卖只能用于“止血”,要彻底恢复往日元气终究还需要靠堂食。
疫情期间,太二、巴奴这些向来坚持堂食的品牌,如果不开通外卖,几乎就等于没有收入。因此,他们选择将外卖作为临时方案。
“堂食+外卖/外送”已经成为很多餐饮企业的选择,可以这么理解:每多打通一种经营模型,企业的抗击打能力就能增加一重,企业就能加深一层经营的护城河。
2.直播(坚持指数:两星)
眉州东坡、云海肴、兜约下饭菜、米鲜米线等大大小小的餐企也加入了直播大潮。
直播可以给有规模的头部餐企加深品牌效应,快速带来流量。
直播看似低门槛,但不是每个品牌都玩得起的。大家都太过于强调直播带货了,这样的销售转化背后对品牌信任的要求更高,没有积累还是很难转化。
对于小品牌来说,直播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直接转化,选择能够快速转化订单的方式才是首要任务。
3.社区团购(坚持指数:0.5星)
疫情期间,大部分消费者居家隔离,原来分散在写字楼、商场等消费场景都聚集到了社区。随着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社区场景的消费回到以前,餐饮社区团购显然已经不是一门好生意。
仅有一小部分企业继续做社区团购,这部分企业既有零售产品,也以此作为私域流量的入口。
比如吉祥馄饨,公司在年前就已经计划相关的社群营销战略,在疫情的影响下,吉祥馄饨开始针对线下社区做社群运营。吉祥馄饨营销中心副经理曾茂告诉内参君,虽然全国基本都不隔离了,但他们社区团购的订单只下降了两三成。
对于不具备类似条件的餐企,内参君建议还是不要继续做了。
< class="pgc-img">>
4.团餐(坚持指数:1星)
小店继续做团餐难度系数极大,连锁品牌相对还存在入局的机会。
对于大部分餐饮品牌来说,入局团餐有两大门槛:一是学校等地方的团餐需要有人脉有资源;二是账期长,需要企业有足够资金实力作为支撑。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用低价去竞争,利润非常低。
西单大悦城的Home Thai店长告诉内参君,疫情期间为了自救,他们谈下了一家公司的团餐合作,但是因为竞争激烈,利润被压到非常低。他坦言,堂食能够做起来就不会继续做团餐。
而连锁品牌做团餐还有机会。一是可以和潘多拉等团餐运营企业合作,进驻到学校、公司的食堂档口;二是入驻丰食等平台,开启团餐外送业务。
结语:非常之举,正常时期效果需评估
疫情期间诞生了种种自救方案,而最终适合于自身企业的并不多。巴奴选择继续坚守产品主义,也有更多的企业正在拓展产品的边界。
疫情带给餐饮业真正的改变是:性价比、刚需产品强势崛起。消费者在消费降级的同时,还希望享受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在这样的趋势下,只有高效运营的企业才能长久。
而那些“非常之举”,在大环境回归正常之后能发挥多大效应,还需要餐饮人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审慎评估。
统筹|周渔 视觉|张劲影
欢迎餐饮老板、业界大咖投稿。
投稿邮箱:nctougao@watcn.cn
品牌如何起步放加盟?6月18-19日,第9期《从0-1放加盟实操班》将于北京开讲。我们特邀请有19年连锁餐饮管理经验、极擅长餐饮项目策划指导的王冬明老师带你拆解连锁加盟。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现在报名可享早鸟特惠价!
商务合作: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转载联系:
首席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
年初一,湊湊内部拍板决定做火锅外卖。
三周后,湊湊的火锅外卖业务在北京的6家门店正式试点上线。
“确实是疫情催促了我们快点把这个事完成,”负责此次火锅外卖业务统筹的湊湊CMO杨婷婷告诉虎嗅,“原先有在思考怎么做(火锅外卖),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2019年底,湊湊在上海开出第100家门店。按照品牌成立三年半来计算,湊湊平均13天就开出一家门店;在2019年,开店速度更是达到了7天/家。尽管一直提供茶饮外卖,但对忙着在线下迅速拓店的湊湊来说,火锅外卖还没有正式排上日程。
疫情打乱了许多安排。杨婷婷介绍说,除武汉市内3家门店在1月23日当天就已闭店外,湊湊大部分门店后续都配合当地政府或购物中心的要求,停止提供堂食服务,闭店比例在50%以上。
在意识到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后,对湊湊来说,外卖就成为了必须马上要做的业务——这也是许多火锅品牌的下意识反应。
2月13日,巴奴毛肚火锅于郑州、邯郸上线火锅外卖服务,后陆续在北京、上海、无锡等地区上线。
对视火锅如命的川渝人来说,更是难以承受这么长时间不能吃火锅。2月13日,重庆市火锅协会梳理出了重庆35家推出外卖的火锅品牌,总共72家门店。家庭、个人、企事业单位均可订餐,团体订餐则需提前一天订餐。配送方式可以选择第三方无接触配送或团餐自取等。
此外,2月15日起,海底捞外送也开始逐步恢复营业,海底捞方面表示,目前已升级为“安心送”,支持“无接触配送”,暂不提供入户服务与锅炉具的租赁使用。
对在家馋着火锅的消费者来说,能大饱口福当然是好事;但对餐饮企业来说,这被疫情“推了一把”的火锅外卖成为了一道考题。由于火锅属于生食外卖,对配送的要求较高,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该怎么解决食材、包材、配送、员工培训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家吃火锅,怎样才能像在店里一样?
目前,湊湊的火锅外卖依托于新上线的小程序“湊湊Get”。为了备餐方便,现在只售套餐,分为2~3人餐与4~5人餐,价格分别为388元与588元,但现阶段会员有7折优惠,算下来价格在270元~410元。套餐中囊括了门店中人气较高的产品,但不含锅具。整体来说,延续了湊湊堂食的较高客单价,消费者还可以同步下单茶饮。
从2月17号上线到今天,湊湊陆续在北京地区的14家门店(除门头沟等偏远地区)上线了火锅外卖服务。杨婷婷表示,3月份还将往更多的城市去推外卖服务,同时,湊湊也在找合适的锅具供应商,预计未来会随外卖提供锅具。
“外部资源短缺是我们在过年期间启动这个项目的最大挑战,”杨婷婷说,“包括包材、系统对接等等。”
由于过年期间所有的工厂处在停工状态,想要定制品牌专属包装基本不可能。此外,食品的包装也并不简单,食物接触材料都需要经过相关单位的安全检验过关才能使用,而此前湊湊店内的打包材料则以茶饮外卖所需材料为主,仅含少部分打包盒。
但湊湊的优势是,背靠呷哺呷哺集团。据杨婷婷的介绍,呷哺本身就在做外卖业务,湊湊为了紧急上线外卖,使用的其实是呷哺原有的餐盒,也因此省去了检验的步骤,再通过腰封等方式为湊湊品牌做露出和形象展示。
对于需要保持温度的餐点,湊湊紧急采购了一批金色的保温袋(为了与原有的企业色进行呼应),再用大的不干胶去封装,最开始的一批甚至是纯手工加工的。
从包装上的“折腾”就可以看出,对湊湊这样一个客单价较高、强调氛围与体验感的中高端的火锅品牌来说,怎样保持品牌形象、怎样提供给顾客不亚于堂食的感受,是筹备外卖的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
比如,湊湊堂食中最为花哨、精致的摆盘在外卖里只能变成规规矩矩的小盒子;农历新年前上线的新品“企鹅丸”因为其“站”在鸳鸯锅中间“跳水”的小视频在抖音上爆火,一时之间成为爆款,但这样在堂食过程中才有的体验感难以复制到家里来。
此外,火锅这个品类在外送上的要求也比较高。火锅的外卖菜品均为生鲜,因此不能混送、对温度的要求(保温或保冷)严格,湊湊目前与专业骑手公司合作,现阶段是顺丰,未来可能接入更多的骑手公司。
但好在,顾客目前需求的强烈程度或多或少抵消了部分堂食与外卖的差异感。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了——怎样更快速地、供给到更大的市场?
除了很快要在更多城市上线外,杨婷婷表示,未来火锅外卖也会接入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平台,但与大平台的系统对接需花费的时间更长。
该怎么迎接反弹?
1月23日,在武汉宣布封城的当天,湊湊马上成立了疫情应对小组,高管层面开始每天早上固定开会。除了忙碌于外卖业务以外,疫情期间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比如食材。同样由于背靠呷哺集团,湊湊拥有比较良好的供应链能力,早期就对于部分过剩食材进行了退货及订货量的调配。对于那些保质期短的食材,则做了“公益送”,或在每家门店的粉丝群里售卖,让消费者来门店进行自提。
而在员工方面,湊湊表示目前没有削减员工工资的计划,并在疫情蔓延期间面向员工做了多种培训课程。
首先,对于门店店员来说,此前从来没有过做火锅外卖业务的经验,因此需要迅速进行相关培训;其次,面向前线员工,湊湊提供主要关于服务的培训,即一线员工该怎样向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高管层面则在接受领导力相关的课程。
杨婷婷认为,这些培训“都是对长久业务有帮助的”,在她看来,当疫情结束时,餐饮业将会迎来V形的反弹,重点是在这段时间里做好准备去抓住这个V形反弹的契机。
湊湊方面表示,目前还不便透露火锅外卖业务能在营收上带来多大程度的弥补,但在准备外卖业务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正在逐步积蓄。
在等待需求释放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火锅品牌都忙着做外卖、开源节流,被疫情“推了一把”的火锅外卖能否圈住核心粉丝、维持住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黏性,就要等待V形反弹来临后的行业洗牌期来揭晓答案了。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