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话怎么说来着?“来都来了~”
就一定得来顿乌拉满族火锅!
到吉林市游玩,一定要去乌拉街,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美食--乌拉满族火锅。
在吉林市的乌拉街,凤吉园贾家满族火锅是乌拉街现存唯一的百年老店,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约1875年),至今已有140余年。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class="pgc-img">图/江城日报
>火锅用料讲究,使用传统的加工技艺。比如烤制猪的硬肋五花肉,用的是源于满族先民女真时期的“烤燎法”;白片肉和血肠的加工技艺源于满族萨满祭祀的“吃福肉”习俗;熬凤吉汤、挤(压)油、灌制血肠用的都是祖传秘方……
< class="pgc-img">>总之好吃就对了!
还是那句话,“来都来了~”
就一定来顿乌拉满族火锅吧!
< class="pgc-img">>起非遗
你会想到什么?
是遥不可及
还是严肃古朴?
吉林的非遗美食历史悠久
品类繁多
要说有什么食物能代表吉林味道
“非遗”美食必须拥有姓名
跟着小吉
一起吃吃吃!
1
百吃不厌
经典美食浓郁香
/ 凤吉园乌拉满族火锅 /
凤吉园乌拉满族火锅是东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美食,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吉林素有“一观一品”之说,“一品”就是品尝美味的乌拉满族火锅。凤吉园乌拉满族火锅是乌拉满族火锅的代表,值得大饱口福。
< class="pgc-img">>吃乌拉火锅要先喝汤,一碗浓稠的人参鸡汤或海鲜汤,暖胃暖心。心满意足再下肉,蘸上麻酱、腐乳、韭菜花搅拌的酱料,送到嘴里,一口入魂,五味俱全。来吉林,乌拉火锅是你的不二选择。
< class="pgc-img">>凤吉园贾家火锅店是乌拉街现存的百年老店,始创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40余年。他家的乌拉满族锅子加工技艺还被评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松原查干湖的全鱼宴 /
松原查干湖的全鱼宴不仅继承了辽金遗风,也吸收了现代美食的烹饪技巧,蕴含民族特色同时富含很高的营养价值。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松原查干湖全鱼宴以湖中草鱼、鲤鱼、鲫鱼等多种鱼类作为食材,运用炒、炸、蒸、烧、炖、焖、煨等烹饪技法,麻、辣、鲜、香要啥有啥,带来湖鲜多层次的口感与深刻的鲜甜滋味。
查干湖全鱼宴烹饪技艺2009年被列入吉林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圣湖千年的渔猎文化尽在这一盘盘鱼肉的滋味中!
/ 高丽火盆 /
高丽火盆是吉林省通化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因其制作过程需要在火盆上进行得名,通化的高丽火盆,则是这一味天花板一样的存在。
传统的火盆配多至8种配菜、4种配饮、4种蘸料搭配。豆腐被油煎得滋滋作响,各种肉类热气腾腾、香气弥漫,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料吃,别有一番滋味。再来一杯通化冰葡萄酒解解腻,优雅,真是优雅!
/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是把片好的白肉和切好的血肠,加酸菜丝,下到肉汤或鸡汤中烹熟。白肉血肠做法简单,口感鲜美,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 class="pgc-img">>吉林太盛园的白肉血肠作为代表,被录入省级非遗。地道的东北人没能抵御炖酸菜的香味,不管是身在异乡还是家乡,一旦闻到酸菜的香味,多冷酷的心都会被“味儿贼正”的酸菜暖热~。
/ 延吉冷面 /
作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延吉冷面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上一碗冷面,疲惫顿消。
筋道的冷面配上清亮的牛肉汤底,鸡蛋、牛肉、黄瓜丝.....碗里满满登登的小菜,肉香菜清新,搭配汤底的酸爽,瞬间打开你的味蕾!
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吉冷面,真的让人很难拒绝!
< class="pgc-img">>2
回味无穷
经典小吃口口香
/ 鼎丰真 /
长春鼎丰真创办于清末宣统三年,是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食品企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鼎丰真”在长春和关东一带素有“糕点之王,月饼之冠,汤圆、元宵之最”的美誉。
< class="pgc-img">>鼎丰真以酥松软绵的萨其玛、油炸点心冰蓼花、油茶面、无水蜂蜜蛋糕等传统糕点备受老百姓的喜爱,现已被录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class="pgc-img">>/ 福源馆 /
福源馆坐落在吉林市繁华的河南街中段,前店后厂,是中华老字号食品店,始建于清朝初年,福源馆蛋糕用香油刷模,方炉烤制,投料比例固定,10斤面加10斤白糖加130个鸡蛋,蛋糕16个1斤,色泽均匀,口感松软鲜香。
< class="pgc-img">>超过300的老店放在全国也是数得着的,吉林福源馆从明代崇祯年间一直开到现在,这里的老式蛋糕,是刻在当地人DNA里的地道“老味道”。如今福源馆糕点传统制作技艺现已加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class="pgc-img">>/ 李连贵熏肉大饼 /
李连贵熏肉大饼是四平的中华老字号,创立于1908年,百余年来,制作技艺历经五代。其饼皮面金黄、圆如满月、层层分离、外酥里嫩、滋味浓香,其肉色泽棕红、皮肉剔透、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沁脾。
< class="pgc-img">>熏肉大饼、配以葱丝、面酱大米绿豆粥、枣水同食,更是别有风味,还有礼盒包装更方便带回家!
< class="pgc-img">>/ 打糕 /
打糕是朝鲜族的传统小吃,因为它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打糕”。
< class="pgc-img">>打糕可以直接食用,切成块,蘸上豆面,吃起来筋道、味香。而拔丝打糕口感更为丰富,甜甜的,软软糯糯还能拉丝,粘上红豆,真叫一个美味。
< class="pgc-img">>/ 杨麻子大饼 /
杨麻子大饼配方独特,做法别具一格,以炭火为炊,上有吊炉烘烤,下有平锅煎烙,上下同时受热,成品色泽金黄,提起成条,落下成饼。
杨麻子大饼咬上一口外焦里嫩、香脆可口,真可谓油而不腻、回味无穷!
/ 米肠 /
米肠是朝鲜族风味小吃之一,采用猪肠、大米、糯米、鲜猪血经调味煮制而成,吃的时候将整条米肠切成段,蘸上椒盐食用,或者蘸着辣炒年糕的酱汁食用,还可以用韩式辣酱炒着吃。
< class="pgc-img">>3
独具匠心
经典酱菜扑鼻香
/ 辣白菜 /
辣白菜是朝鲜族的传统美食,腌好的辣白菜经过简单的发酵,相当开胃。
< class="pgc-img">>辣白菜外观鲜艳,咸、酸、甜、辣、鲜五味调和,质地脆嫩、清爽可口,具有独特的发酵清香,既可生吃,又可熟食,是居家旅游的健康美味食品。
/ 敦化小万庄酱菜 /
敦化小万庄酱菜创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迄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经过几代腌酱业老前辈潜心钻研,先腌后酱,形成完整传统腌鲜酱菜秘制酿造工艺,口感鲜脆,酱香浓郁,享有“十里鲜香”的美誉。
< class="pgc-img">>/ 真不同酱菜 /
真不同酱菜是长春市的特色酱菜。不同于小万庄酱菜,真不同酱菜以酱肉铺起家,1981年,真不同酱菜40例被编入《吉林菜谱》,如真不同酱肉、熏肉、叉烧肉、砂仁肘子、熏小肚、扒鸡、烧鸡、葱熏黄花鱼、熏牛肉干、真不同南肠菜等。
< class="pgc-img">>非遗里的吉林味道
延续着人们对自然的感知
对传承的敬重
每个平凡的人
都在某个瞬间创造了
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你还知道哪些吉林非遗美食?
咱们评论区聊聊!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
新网吉林2月4日电 题:“Z世代”成常客 吉林百年满族大集“年轻”了
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
吉林市乌拉街镇历史悠久,在灰墙红门的魁府门前,27岁的王双不停地拍照。与这座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建筑仅几步之遥,便是满族传统大集,热闹的叫卖声穿过魁府的门廊,留下回响。
王双是吉林市人,也是大集上的常客,拍照之余,吃乌拉火锅、囤满族小吃,是其沉浸式逛集必不可少的环节。
吉林省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物产丰富。当地的乌拉街满族镇曾是打牲乌拉所在地,是清代设立的专门负责为皇室采集和运送各种特产的官署。
吉林市域内满族风情浓郁。(资料图)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供图
这里的满族传统集市已有几百年历史。每逢开集,街上人头攒动,一些商铺挂出的幌仍然延续着古时风格,上面的满族文字意为“吉祥”。
这几年,集市上的商家们发现,像王双一样专门来此品味“老味道”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到来,让这个百年大集变得更加“年轻”和“时尚”。
临近龙年春节,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人应接不暇。53岁的张志东主要售卖满族食品,每天天还未亮,他就和爱人支起摊位,将炭火烧红。冒着热气的豆包、玻璃叶饼很受欢迎。
每天一大早,张志东就会和爱人一起支起摊位,售卖满族特色食品。 苍雁 摄
他的摊位前,就有很多像王双一样的年轻人,拿着手机记录着新鲜出锅的满族特色美食,还有人干脆开一场直播,邀请粉丝“云逛集”。
张志东对此早已习惯,有时还会做些动作配合年轻人拍摄。对于集市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影,他觉得是件好事,“新面孔给传统大集带来了新气象。”
今年过年,王双提前订购了几十斤玻璃叶饼,包裹的柞树叶经蒸过后香气四溢。路边手工艺人编织的柳条筐、簸箕等“土味工具”颇具满族风格,王双看到也会买回家中当摆件。
王双(右一)在大集上挑选年货。 苍雁 摄
25岁的郭壮来自长春,他告诉记者,来此逛集是因为喜欢这里的文化味。
为了拍好阳光照射下的满族建筑,郭壮围着院墙走了几遍选择最佳视角。看到一些摊位上售卖的老式烟袋和烟叶,他当作藏品买下。
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皮福生介绍,乌拉街集市历史悠久,起初是周边居民以物换物,至清代时商业繁荣,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发展到200多家。
“这样的‘老味道’受‘Z世代’追捧,会让传统集市历久弥新。”皮福生说。
临近春节的大集尤为热闹。王双将拍摄的视频上传到了短视频平台上,还特意为作品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穿越清代逛大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