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市场下,卤肉饭突破重围
老娘舅拟在A股上市,冲击中式快餐第一股。这个拥有300多家连锁店的快餐品牌突然进入资本市场,充分说明“中式米饭快餐”市场已进入发展快车道。#卤肉饭#
某团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餐饮业白皮书显示,在连锁店的分布中,小吃快餐店占近50%。其中,米饭快餐是中式快餐的最大板块,占比达52%。可以测算,米饭快餐整体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门店数量超过百万。
< class="pgc-img">>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式米饭快餐市场火爆:
第一,拥抱资本。除了准备IPO的老娘舅,不少米饭快餐品牌也纷纷受到资本的关注。
第二是区域品牌扩张。乡村基以川渝市场为主,老乡鸡、老娘舅在江浙一带。这些以前的区域品牌现在开始向外扩张。
此外,大品牌纷纷入局“抢蛋糕”。近两年来,海底捞、西贝、外婆家等龙头品牌纷纷进入快餐领域。
在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下,越来越多的区域性黑马品牌从市场中脱颖而出。
作为众多品类的发源地,成都孕育了众多餐饮品牌。在中式米饭快餐领域,本土品牌“外婆屯卤肉饭”开业特许经营仅两年,已遍布全国200个城市,拥有500多家门店,存活率高达90%,这是怎么做的?
接下来,带你一探究竟!
40平米店月收入40万元,外婆屯做对了什么?
来到成都红星桥的外婆屯卤肉饭门店。这家店大约40平米,有20个座位,几乎坐满了顾客,还有来来往往的外卖骑手来取餐,服务员正在“疯狂包装”和送餐中,一位店员说:“一直没有停下,忙到手抽筋。”
店长表示,总的来说,这家店月营业额在40万元以上,外卖约占60%,每天的订单量为600-700,堂食也有4000的流水。“基本上每天都是这么忙碌的状态,我们都习惯了。”
< class="pgc-img">>福建的赖老板于2018年加盟了第一家外婆屯,今年他又加盟了一家新店,这已经是赖老板加盟的第八家外婆屯门店。 “像赖老板一样,随着品牌升级,开设多家门店的加盟商并不少。”外婆屯品牌负责人说。
外婆屯之所以能“稳扎稳打”发展,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定位。
“快餐因其便利性和高频需求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其中,米饭快餐由于中国人的口味和习惯,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基于对行业现状的分析,外婆屯选择了“卤肉饭”这个细分赛道,品类认知度高,大众接受度强,暂时还没有知名的领导品牌,更有市场前景,也奠定了为品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class="pgc-img">>切入快餐大品类后,品牌定位也随着市场趋势不断调整。
事实上,外婆屯是一个以外卖起家的品牌。曾经利用平台红利,开了很多外卖店。近年来,随着外卖红利期的逐渐减弱,外婆屯适时转型为堂食+外卖店模式,也体现了公司对市场发展的洞察和预测符合行业趋势。
如何支撑大规模的开店计划?
在成熟的门店模式基础上,外婆屯是如何实现品牌规模的?
首先,外婆屯选择了一个非常有优势的价格区间,符合当下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趋势。
在选择上,外婆屯卤肉饭不仅有主食和荤菜,还有各种素菜、小吃和汤品,具有丰富的口感。 15-20元可以解决一顿饭,很划算!无论是上班族、中老年人,还是学生党,都消费得起,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 class="pgc-img">>其次,门店模式也非常划算,外婆屯坚守投资15万到20万元左右,可以开一家“堂食+外卖+团餐”三重盈利模式的小店,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更加灵活。
为了提高周转率,外婆屯做到了15秒标准化,既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又不需要厨师和餐饮经验;采用高效的堂食+外卖双通道设计,在高峰时段节省人员效率,提高坪效。
< class="pgc-img">>在流量获取方面,外婆屯门店的选址更倾向于一线城市的B类商圈和校园商圈。总投资可控,复制度高,更有利于品牌下沉市场的长远发展,外婆屯全方位提升结构效率,门店投资更划算。
如何让对手做不到,同行跟不上吗?
目前,在餐饮行业市场,传统的街边小店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仍然保持着开店留客的状态,缺乏经营意识,缺乏运用新的市场平台和技术的能力。然而,大多数连锁品牌只关注门店扩张速度,不注重门店管理、质量控制、规范运营和营销等,导致大面积开店后关店率较高,闭店率极低的外婆屯,差异化竞争力在哪里?
面对当前的市场困境,外婆屯对趋势的洞察和预测,可谓是极具前瞻性。2018年以来,外卖市场火爆,外婆屯开始转型堂食+外卖模式。2020年,一大批纯外卖品牌将逐步向堂食转型,外婆屯已经开始战略性调整数字化运营布局。
< class="pgc-img">>外婆屯卤肉饭特别注重营销思维和技术的建立,整合了从外卖平台、会员、品牌营销、私域流量到总部各板块专业人才、全球流量运营的全渠道。品牌非常重视数字化,在应用上“非常接地气”,将数据落实到实际运营层面。
通过数字化运营放大传统的堂食+外卖模式,形成多渠道盈利的新增长引擎,帮助加盟商高效连接客户,提高门店复购率。
“长期主义”背后的几个坚持
看到市场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外婆屯在内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先进配置,打造了多个核心板块,夯实了品牌基础。
首先是成熟的供应链,支持极致的性价比。
在供应链板块,我们与“铁骑力士集团”、“高金食品”等知名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确保优质原料供应和成本控制。同时,我们建立了“华东、华南、西南”三个仓库,有效减少门店采购成本和经营压力;
二是提高门店运营效率,落实到每家门店。
运营板块,外婆屯采用战区布局、高密度巡店、驻店引导;在外卖板块,公司拥有权威认证的外卖运营商和一站式代理运营服务,保障门店线上销售增长;在品牌营销板块,根据门店商圈特点,进行定制化会员营销活动,保障线下堂食销售;在培训环节,为保证加盟商具备独立开店的综合能力,外婆屯成立了“鹏扬商学院”,从认知、技术、管理、实践操作等能力规范人才输出。
< class="pgc-img">>三是坚持长远原则,严选“同路人”。
在严格控制投资成本的同时,外婆屯从不降低甄选人选的门槛,秉承找“同志”的原则,招募优质加盟商。例如,要求有15万至20万元左右的投资能力,能吃苦,明白餐饮是非暴利行业,对投资收益有合理的预期;年龄要求不高于45岁,文化程度不低于初中水平,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经营店铺;并高度认同公司,接受总部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某团调研数据显示,高达65.7%的消费者表示在消费过程中对连锁品牌有明显的偏好。近年来,连锁率不断提升,千店时代已经到来。
这也意味着,街上传统“脏、乱、穷、杂”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而连锁餐饮品牌则更具抗风险性和稳定性。
未来,随着城镇化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下沉市场的餐饮业有望直接受益。下沉市场不仅仅指四五六线城市,而是指所有“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这就好比五线城市也有高端消费群体,一线城市也有打工者,他们也非常希望拥有极致性价比的快餐。
像外婆屯这样的品牌已经看到了这个市场机会,在效率和规模上形成了先发优势,在稳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外婆屯的市场机会也在不断扩大。
往期精选回顾:
“糕点”大佬开售“微波炉盒饭”!能不能顺利抢占快餐市场?
麦当劳“肉夹馍”遭到吐槽!外国快餐能做好“中国汉堡”吗?
另类“黑科技”正在偷偷溜进餐厅,餐饮市场面临洗牌
五粮液进军餐饮行业,铺面月租25万,巨头都割餐饮韭菜?
餐饮品牌战略将全面转向“回购”,深度了解餐饮市场
本文来源于餐企老板内参
以食为天。这一句话的外在是每一位吃货的口号宣言。站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留着关于美食的记忆。那么有哪些值得加盟的中餐厅品牌推荐呢?
外婆家
“外婆家”餐饮品牌隶属于外婆家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外婆家”成立于1998年。从马塍路“外婆家”餐厅起步,到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天津、成都、青岛、大连、沈阳、合肥、南宁、南京、武汉、无锡、苏州、常州、南通、宁波等60余座城市开设餐厅,并以平均每年新开20家门店数的速度逐年递增。
< class="pgc-img">>2010年起,外婆家餐饮集团品牌战略升级。截至2020年,外婆家餐饮连锁机构旗下,拥有“外婆家”、“炉鱼”、“老鸭集”、“金牌外婆家”、“蒸年青”、“宴西湖”、“你别走”、“杭儿风”、“猪爸”等十大知名品牌。
全聚德
中华著名老字号-- "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 class="pgc-img">>"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真功夫
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坚持“营养还是蒸的好”的品牌定位,主营以蒸品为特色的中式快餐。1990年由公司创始人潘宇海先生在东莞长安创办。截止2017年,真功夫中式快餐加盟店数量达870家,遍布全国40个城市。真功夫就以“营养、美味、快捷的中式快餐”为定位,受到关注健康、忙碌生活的消费者喜爱与拥戴。
< class="pgc-img">>“真功夫”品牌正式确立,并创造出一个富有动感的功夫龙人物造型作为logo。公司希望顾客能在被时尚店面门头所吸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真功夫”在产品和服务上,都会“全情投入,用足功夫”。
2004年6月,公司在广州开了第一家“真功夫”原盅蒸饭餐厅,经市场测试,“真功夫”餐厅的营业额明显快速超过“双种子”餐厅。之后,真功夫成功地在广州、深圳市场快速发展,新品牌的更换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润园四季椰子鸡
传统的火锅有川渝火锅是以麻辣为主,而广东是一个以清淡口味为主的大省,广东人又有着“无鸡不成席”的习俗。广东人的家宴或宴席上,鸡是第一道菜,鸡的品种、老嫩、做法都大有讲究,鸡的食用也有许多吃法。
另外,海南的椰子是清甜的口味符合广东人饮食特点,与鸡的结合顺应人们选择,这款最适合广东的天气,非常养胃润肤,男女老少皆宜,健康养生,这也是椰子鸡火锅微甜的汤水被大众喜爱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润园四季诞生于四川或北京其他城市,可能结果也会大大不同。
< class="pgc-img">>润园四季的主要食材来自海南,空间设计主要以海南民族风情文化为主题,结合热带雨林原生态自然格调,多处采用海南绿色植物搭配,包间用黎族木屋和手工艺装饰又营造出亚热带风情的感觉。
润园四季选用海南优质文昌鸡,因为文昌鸡的鸡皮薄,吃起来口感比较爽滑,肉质也比较细嫩,适合煮汤。文昌鸡配合海南天然椰青水,加入少许小马蹄,鲜竹笙等天然食材,将鸡和椰青水放入锅里一起煮,六分钟过后,鸡肉浸透了椰子的味道,弥漫着椰香味,汤汁清甜无比,鸡肉配上少许调料,吃到嘴里的感觉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
润园四季从味觉、触觉、视觉多维度让顾客置身海南亚热带风情的情境中。除此外,润园四季最先开始实施无烟化餐厅,这些举动也在迎合市场上主流客群—有品质要求的女性消费者!
< class="pgc-img">>性价比、高利润、全直营、标准化料包,小菜园借此走出一条上市路
文|李莹
编辑|余乐
周六晚餐时间的商场餐饮层,费大厨、小放牛等网红店前挤满了等位的顾客,同时段还有一家叫小菜园的餐厅无需等位,很多顾客甚至都没听说过它的名字。
正是这样一个没什么噱头和网络热度的中式连锁餐饮品牌,于1月16日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小菜园主营新徽菜,臭鳜鱼和农家红烧肉是招牌菜,门店装修也有着徽派建筑的古典韵味。相较于网红店的年轻消费者,小菜园的顾客看上去多以家庭为单位,不少还带着孩子。
在提交上市申请前一个月,小菜园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加华资本。这是继2023年3月首轮融资后,加华资本对小菜园的再次投资,两轮累计投资金额已达5亿元。
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扩张,小菜园目前拥有逾500家直营门店、年营收近40亿元。招股书显示,小菜园不仅门店快速增长,且营收增速、净利润增速、利润率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夺目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小菜园在消费市场及网络社区上的低声量。相比于西贝莜面村、绿茶餐厅、外婆家等餐饮品牌,小菜园的门店数量更多,但知名度却远不及前述品牌。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小菜园的定位是大众便民中式餐饮,门店堂食客单价在50-70元之间。这对于做中式正餐,且门店多为商场店的正餐品牌而言,是一个较低的价格区间。社交平台上有用户说起小菜园时,也大多以“性价比”为关键词。
与此同时,小菜园大量使用中央工厂生产的标准化料包,加快了上菜速度,保证了出品质量。可能是因为许多消费者对预制菜有抵触情绪,小菜园很不愿意被打上“预制菜”的标签,但实际上,如今的连锁餐厅几乎都需要用到预制的食材,区别只是预制程度不同而已。
高性价比、高利润、全直营、料理包、上菜快……小菜园的这些标签不禁让人想起近年来在年轻人中深受欢迎的西餐连锁品牌“萨莉亚”。萨莉亚通过高度标准化的运营模式来压缩成本,保证低价策略,小菜园也在不断追求标准化,自建供应链,以提升竞争能力。
但是,小菜园想要的远不止于此。招股书中提到,上市所募资金将用于持续扩大门店网络,至2026年底,预计将运营超过1100家小菜园门店。小菜园打出的口号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园。
< class="pgc-img">>性价比路线
2013年6月,厨师出身的汪书高在安徽铜陵开出了第一家小菜园餐厅。
彼时,小菜园就打出了“新徽菜”的招牌。所谓“新徽菜”,即在传承徽菜的基础上,采用少油少盐、少用调味品的烹饪方法,使菜品更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理念。此外,在店面设计装修上,小菜园还提炼了徽派古建筑元素,使得整体就餐环境更为典雅。
< class="pgc-img">>位于安徽铜陵的一家小菜园门店。受访者供图
此后的数年时间里,小菜园以铜陵本地市场为中心,向池州、芜湖、南京、苏州等地辐射,并于2016年将门店开进了北京和上海,进军一线城市。目前,小菜园在北京有16家门店,在上海有62家。
根据美团联合雀巢发布的《2023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中式餐饮主要由中式正餐、中式快餐、中式休闲单品餐饮等共同组成,整体规模占中国餐饮大盘的近80%。其中,中式正餐主要以地方菜系为主,是具备社交属性,以现场烹饪为主的餐饮形式。
小菜园做的正是中式正餐。从菜单来看,一份素菜的价格十几元到二三十元不等,招牌菜徽州臭鳜鱼108-138元,农家红烧肉大份65元,小份45元。通常情况下,一家小菜园门店每个季节会提供约45至50道菜品,涵盖冷盘、炖菜、炒菜、红烧菜等多种类别。
招股书显示,小菜园门店堂食客单价在50-70元之间。从大众点评数据来看,即便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小菜园的人均也能做到七八十元。团购平台上也可买到115元、138元的双人餐。
小菜园的这一价格区间面向的是极为广阔的大众便民餐饮市场。疫情和经济形势不定等情况,也使得大多数消费者的行为在2023年呈现出了更为理性、更追求性价比的趋势。
最近几年,“下沉”成为餐饮行业的一个主旋律,越来越多的品牌在一二线市场发展受阻后,转而去三四线,乃至更为下沉的市场寻找机会。但对于小菜园来说,下沉却是其一直以来的发展基调。从招股书可知,小菜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和营收均接近半数。
小菜园的门店目前多集中于东部地区,覆盖12个省份和112个城市。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小菜园目前在江苏拥有门店248家,在安徽拥有129家。这两个省份的门店数量占全国门店数比近70%。这也是小菜园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较低的原因之一。
招股书中提到,小菜园计划增加北上广深、杭州、南京等地区的门店分布密度,逐步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粤闽赣”的门店网络布局。同时也有出海香港、新加坡的打算。
< class="pgc-img">>高利润、全直营
即便有意继续大力扩张和出海,小菜园也依然表示将一直采用直营模式。“小菜园永远不会做加盟模式,我们求慢热型发展。”小菜园董事长汪书高强调。
“乡村基”也曾公开回应:为了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为了让所有的顾客们都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用餐体验,始终坚持直营连锁。像西贝、绿茶等正餐品牌,目前也均为直营。
小菜园的单店投资成本为130万-170万元。对比加盟,直营的开店成本只能由品牌一力承担,扩张压力会更大一些。小菜园2023年的大额融资,和此次冲刺上市募资,首要的目标也是扩大门店网络。
招股书显示,由于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及开支增速,小菜园门店层面的经营利润率显著提升,由2022年前三季度的15.6%提升至2023年同期的20.9%。
招股书中还表示,新开业门店的回本周期也在不断缩短,目前已做到了13.6个月,而同赛道的平均回本期超过18个月。
新店的开业也未曾影响原有门店,同店销售展现出了不错的增势。小菜园的同店销售于2021年至2022年增加了1.2%,2023年前三季度较2022年同期增加了22.3%,体现出疫情期间的经营韧性和疫情后快速恢复的能力。
这样的门店运营数据,也给了小菜园继续以直营模式扩张的信心。
据招股书显示,小菜园门店数量以23.2%的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1月11日,已经有548家直营门店;门店快速扩张的同时,营收也实现大增,不仅在疫情期间拿到了21.5%的增速,更是在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6%,由2022年同期的24.22亿元增长至34.29亿元;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2023年仅前三季度就拿下4.3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107.6%,净利率也由2021年的8.6%提升至12.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class="pgc-img">>小菜园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图源招股书
此前有网传信息称小菜园的估值已达500亿,但小菜园总经理李道庆称该信息不属实。目前小菜园具体的估值情况尚未有公开数据,招股书中也并未披露募资规模及发行价格。
< class="pgc-img">>师徒制与料理包
逆势增长,闷声发财,复盘小菜园从安徽铜陵一路做到头部中餐品牌的历程,可以发现不少可循之迹。
在小菜园的管理体系中,厨师不只是厨师,服务员也不止于服务员,大家都有可能成为管理者。
据汪书高介绍,小菜园实行师徒制。厨师可以慢慢做到副厨,再晋升至厨师长,服务员也有机会从端盘子做起,到领班,再到店长。倘若厨师长和店长可以在两年内培养出两代厨师长、店长,管理三家门店,就可获得原始股,成为小菜园的原始股东。
招股书中提到,小菜园现有股东中有90.4%是从门店基层员工成长而来,所有区域经理和几乎所有店长、厨师长均为内部培养提拔而来。
“我们带着厨师共同发展,都当老板。”汪书高说,这样的机制下大家的主人意识比较强,干劲也大。
这样的师徒培养机制与海底捞类似。海底捞的师徒制是将师傅的升职加薪和徒弟的变现捆绑在一起,师傅带徒弟,徒弟带徒孙,徒弟徒孙开的门店越多,师傅拿的分红就越多,用这种方式激励店长带徒弟。小菜园的师傅带的徒弟多了,也会拿到一定的绩效奖励。
此外,标准化一直是困扰餐饮市场的一大问题。标准化程度低了,出餐品质不稳定,影响品牌形象;标准化程度高了,又容易被质疑为预制菜,还是影响品牌形象。
因使用料理包、出餐速度快高等问题,小菜园也一直处于预制菜的舆论漩涡中。
在安徽铜陵的小菜园供应链公司,我们看到了食材加工、料包制作的全过程。工作人员将猪肉、鸡肉等各种原材料依据菜品需要进行分割和预处理,再按照份量分装打包,制作成一个个标准化料包。以小菜园的招牌农家红烧肉为例,所采购的黑猪肉统一在中央工厂进行处理,按照菜品所需大小和规格进行分割,再按份打包。
这些料包被分门别类地置于仓库各区域,再经由物流系统运往小菜园的各个门店,最后由门店下锅烹制,完成最后的菜品。招股书中也提到,他们逐步推动在门店使用净菜,即预先清洁和切割的食材,这样可以简化食材准备过程,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制作效率。
可能是因为担心顾客的反感,小菜园一直试图和预制菜“划清界限”。公司的多位高层多次向我们提及:“小菜园不做预制菜,做的是标准化料包,所有菜品均在门店进行现场烹饪制作,保证现炒和锅气。”
但是,在国家规范和行业语言中,需要现场烹制的标准化料包也属于预制菜的范畴。
行业内将预制菜进行了“4R”分类——即食、即热、即烹和即配。其中,即烹食品是指没有做熟、需要厨房加工成熟之后才能够食用的,如冷藏牛排、冷藏宫保鸡丁以及料理包等。即配食品是指经过筛选、清洗、分切、封装的净菜,需要自行烹饪和调味。小菜园使用的标准化料包大多属于这两种。
实际上,对于现在的餐饮行业而言,食材的预制是规模化和连锁化过程中绕不开的一环,也是餐饮工业化的结果。建立工厂化的中央厨房、大规模地使用预制菜,早已是行业内的标准操作。
小菜园于2019年开始自建供应链系统,目前已有一个中央工厂和遍布全国的11个仓库,并自建了200多辆车组成的运输车队。李道庆向我们介绍说,小菜园的供应链是根据周边门店数量建设,这样能充分保障自家门店的供给。
李道庆还提到,小菜园疫情期间的逆势扩张,与他们坚挺的供应链有很大关系。很多餐企供应链的配送任务是外包给第三方运力,容易受到诸多限制,但小菜园的自建运力系统在报备之后依然可以正常运作。“我们家在整个三年疫情期间,没有在交通运输上面受任何阻碍。”
< class="pgc-img">>小菜园厂区内的运输车辆。拍摄/李莹
< class="pgc-img">>安徽铜陵小菜园供应链公司操作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分装食材。拍摄/李莹
< class="pgc-img">>安徽铜陵小菜园供应链公司仓库中,各类料包有序堆放。拍摄/李莹
< class="pgc-img">>赴港上市路,好走吗?
不过,递交了招股书,并不意味着小菜园一定能在短期内上市。
A股对餐饮企业的上市申请一直较为审慎。尤其2023年以来,全面注册制的落地,以及A股阶段性收紧IPO等,使餐饮企业在A股上市越来越难。2023年8月份,小菜园的“老乡”、同为安徽餐企的老乡鸡,于A股IPO途中折戟。
对比来看,香港资本市场审核周期较短、上市标准明确且门槛较低、程序相对简单、且更趋于国际化,因此包括餐饮在内的消费企业更容易满足港股上市的条件。
目前,港股已经有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周黑鸭、奈雪的茶、海伦司等十几个内地餐饮品牌上市,但也有许多备受关注的餐饮企业在港股的IPO并无进展,如杨国福、绿茶、捞王等,均处在招股书“失效”的状态。
在港交所披露易网站,主板“处理中”的列表中,还有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等。和府捞面、遇见小面也被传即将赴港IPO。
诸多餐企曲折的上市过程表明,向证券交易所递表,才只是开始。
对比老乡鸡、绿茶等上市未成的企业,小菜园披露的营收和盈利能力,都更有说服力。除了目前在市场覆盖区域上稍有不足,其他各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硬伤。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小菜园的上市之路是一片坦途。
在招股书中,小菜园也提到了一系列风险因素。比如难以保证知名度、快速扩张可能导致的不确定性等。
小菜园虽然发展了十年,但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依然相对陌生,所以在向其他地区扩张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
此外,小菜园主打的“极致性价比”,既是其最大的优势,也在很多方面束缚了拳脚。餐饮市场的成本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菜园的盈利空间将被压缩。此外,2023年业绩的显著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疫情结束后整体餐饮市场的快速恢复,随着这个变量不再,小菜园以后的业绩几何,还未有定数。
但不管怎样,小菜园从安徽铜陵一路走向港交所,从一家门店一路扩张成500多家门店,已然书写了中国餐饮市场的一段佳话。小菜园的出现,也将八大菜系中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徽菜带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