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1日,“呷哺呷哺(00520.HK)去年净亏损超1.8亿”的消息冲上了多个平台的热搜榜单。
受到整体业绩不佳影响,呷哺呷哺3月11日股价走势也难言乐观。3月11日,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低开低走,早间股价一度跌近17%,此后有所盘中反弹。截至当日收盘,呷哺呷哺跌12.92%,报1.55港元/股,成交6858万港元。
回溯来看,3月8日晚间,呷哺呷哺发布业绩预亏公告,集团预期2023年实现收入约59亿元,同比增加约25%。预期2023年净利润亏损处于1.8亿元至2亿元之间,较上一年度有所收窄,2022年同期净亏损约3.31亿元。
谈及去年业绩亏损,呷哺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净亏损主要有以下原因:谨慎复盘预计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于2023年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不高于1.60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部分附属公司递延税项资产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0.60亿元。此外,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凑带来冲击,导致其业务尚处亏损。
呷哺集团也提到,去年,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餐厅的经营策略,力求提高运营效率。比如推出了小份菜、区域定制化、全时段多场景等组合策略。深化付费会员权益体系,稳固客户群体。同时,公司积极增加战略供应商数量,利用集中采购优势,降低平均采购单价。此外,公司还改善餐厅运营成本结构,通过新小店模式、“重设计、轻建材”的投资模式,优化餐厅盈利模型,实现效益最大化。
对于尚处亏损的湊凑品牌运营策略的调整,呷哺集团在公告中也进行了重点说明。“湊凑层面,我们计划加速新菜品上市进程,以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同时,将建立菜品库作为新品储备。其次,将通过促销组合拳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能够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还能增强现有客户的品牌忠诚度,提升整体业绩。此外,将对内部培训体系进行升级,强化员工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实际上,上个月初,为抢占春节餐饮消费旺季,湊凑火锅的运营策略就已经呈现调整态势。2月1日,呷哺集团宣布,湊湊将在国内近250家餐厅上线全新菜单,新菜单涵盖畅吃卡优惠力度提升、新品上市、新增小份菜等多项升级,同时呷哺加码付费会员的数字化营销,湊湊新菜单70%产品推出付费会员专享价。
“去年,呷哺集团似乎正处于一个发展瓶颈期。在火锅赛道竞争加剧背景下,呷哺呷哺品牌在大众化的餐饮市场中并未展现出明显的特色,难以抓住消费红利;而湊湊定位于高端火锅品牌,因为消费环境的变化受到影响。尽管呷哺集团整体营收有所上升,但利润状况仍然不佳。对比其他餐饮上市公司,呷哺呷哺仍需努力改进其经营策略,以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实际上,伴随着餐饮市场的强势复苏以及火锅赛道前景持续向好,不少连锁餐企纷纷加码入局,火锅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成为共识。
今年1月,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023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966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689亿元。火锅产业往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助推火锅产业消费扩容提质升级。
不过,报告也指出,火锅行业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菜品同质化、锅底同质化严重,很难具备产品优势。为了解决火锅赛道的痛点,不少上游企业打磨出适配性较强、个性化突出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以开拓出新的赛道。未来,火锅品牌将专注于打造专属核心优势,在细分赛道中吸引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连锁火锅龙头海底捞首次宣布开放加盟引发关注,这也被业内视为海底捞应对火锅赛道激烈市场竞争的一大举措。
3月4日,海底捞(06862.HK)公告,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此外,海底捞亦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
校对:彭其华
语
2023年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餐饮业总体是在曲折中发展。具体到火锅这个品类,这一年有人欢喜有人忧。
2023年上半年,火锅赛道经历了一波过山车式的起伏。据红餐大数据显示,火锅赛道增长率在第一季度迎来最高峰,增长率达79%;第二季度,火锅赛道的增长率却降到18%。特别是“五一”过后,大部分火锅品牌都面临业绩下滑,没有重要消费节点刺激,门店客流量都有所下降。
这场“寒冬”持续到盛夏时节。随着暑期来临,消费市场终于迎来解冻,火锅赛道的增长率慢慢回暖。而随着火锅旺季的到来,火锅赛道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11月,火锅赛道的增速已重新回到62%的高位。
< class="pgc-img">>火锅赛道的火热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企查查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全国火锅相关企业数量达41.6万家,同比增长了10.3%。这说明,火锅品类仍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这种发展态势也反映到了火锅的市场规模上。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火锅品类的市场规模同比跌至负值,市场规模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而随着今年火锅市场恢复增长、持续扩容,火锅品类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回升至5,200亿元左右。
< class="pgc-img">>回顾2023年,火锅作为社交属性较强、符合减压经济特征的品类,竞争亦十分激烈。为此,不少火锅品牌通过经营模式探索、异质化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式,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纵观2023年,火锅赛道有很多品牌出现了发展瓶颈,但也有不少品牌发展情况较好,重拾火热。
< class="pgc-img">>新势力品牌持续破圈
火锅巨头“海底捞”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后,在2023年的业绩持续向好,这背后与海底捞及时推进“啄木鸟计划”和“硬骨头计划”的改革举措密切相关。海底捞还对新消费场景做了多方面的探索,通过借势演唱会经济、涉足夜市小吃快餐、拓展团餐和零售等业务,继续保持着头部品牌地位。
< class="pgc-img">>同时,火锅赛道的中坚力量也在崛起,2023年均在持续开店。如楠火锅、蜀大侠、小龙坎,都已开出了超400家门店,进驻超过150个城市。
一些“新势力”品牌如朱光玉火锅馆、赵美丽火锅、萍姐火锅、后火锅更各自凭借独特的场景、手艺、产品,在众多火锅品牌中突围而出,热度持续攀升。
< class="pgc-img">>明星加持也难逃倒闭命运
另一方面,一些网红火锅品牌却在加速闭店。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火锅赛道的整体闭店率约在八分之一,但今年部分品牌的闭店率远超出这个数字。
< class="pgc-img">>如曾红极一时的网红品牌“谢谢锅”在2023年8月被爆因拖欠房租、违约金和其他费用之后,门店一个接着一个关闭,目前这个品牌已无对外营业的门店。另一主打“美女老板娘+地摊风”的网红火锅“七七地摊火锅”也因价格昂贵、用餐体验差等遭消费者“排雷”,各地门店都暂停营业,客流量大幅锐减。
还有曾经因为明星加持而火极一时的贤合庄卤味火锅和辣莊重庆老火锅,也难逃门店关闭的命运。虽然明星自带宣传光环,也有粉丝基础,可以为品牌带来高人气,但是餐饮运营并不仅仅靠人气就可以解决。粉丝可以因为一时的冲动去消费,但是要想留住回头客,最终靠的还是产品和服务。明星老板们大多没有餐饮运营的能力,大部分都是挂个名头,自然很难长久。
2023年火锅赛道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新的一年,火锅赛道的竞争将愈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火锅品牌还需要在产品、口味、商业模式乃至技术方面努力。
022即将到来,未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火锅人应该如何做?
本文将以“火锅业上中下游”三大版块为主线,结合相关案例,预测火锅业2022的十大趋势。
让我们一起“鉴过往、知未来”。
1
战略:
大品牌将持续下沉市场
在厮杀严重的红海战区,很难再分到羹,三四五六线城市却嗷嗷待哺,像海底捞,打出的副牌也多在下沉市场,以高性价比来迎合蓝海人群,像谭鸭血、贤合庄等也都在走下沉战略。
未来大品牌依旧会持续下沉市场,去挖掘底层流量,所以,地级市、县,甚至乡镇的火锅老板们要警惕了,在产品稳定的前提下,一定要维系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class="pgc-img">>一种可能,大品牌一来,大家尝尝鲜,一阵风过去了,另一种可能,大品牌在底层生根发芽,成为你最大的竞争对手。
小老板的优势是根深蒂固,关系盘根错节,如果把关系、感情变成更实惠的会员制或者其他形式,圈住流量,就不必恐惧。
2
模式:
复合模式再出新招,“火锅+”横向发展
复合模式“火锅+”将成一大趋势。
诸如“火锅+烤肉”、“火锅+酒馆”等“火锅+其他业态”形式,像最近湊湊前CEO出的谢谢锅,就是“火锅+烧烤+酒馆+茶饮”的形式。
像之前写的萍姐火锅,更像“火锅+美食街”;还有玛歌庄园,则属于“火锅+文旅”形式。
火锅业态这种横向发展的好处是,可以满足多样化人群的需求,缺点是运营略重。
由于涵盖的元素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
未来的创新,一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于“火锅+”模式而言,运营效率将是最大的成本,谁能控制好效率,谁就能先跑出来。
< class="pgc-img">>▲ 玛歌庄园
3
产品:
行业SKU增多,企业SKU减少
不可否认,火锅行业的SKU一直在增多。
抖音、快手、小红书上各路达人分享的火锅食材及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像朱光玉、楠火锅、吼堂的甜品和饮品,味道好,颜值能打,顾客也乐于分享。
像肥牛界出了一款“筋头巴脑雪花肥牛”,用的老板都赚翻了;再如藤椒小酥肉、鱼培根、猫爪虾滑等等,不胜枚举。
但大品牌火锅店的SKU却在精简。
精简SKU有很多好处,比如产品更聚焦、顾客认知更清晰、采购成本降低、库存压力小、后厨效率提高等等。
极简,将是未来企业的一个方向,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
因为灵活性和效率会更高,企业和顾客将达成双赢。
当然,极简不能太简,否则没得选、没得吃,下次顾客就不来了。
精简SKU的本质,是对产品的一种动态调整,以适应顾客多变需求。
< class="pgc-img">>▲ 猫爪虾滑
4
锅底:
有料锅底将继续进化
无料锅底进化的方向有二,一是降低成本,这需要更创新的供应链;二是创造品类,做别人都没有的锅底。
重点说说有料锅底。
有料锅底的兴起,在于“心智上的性价比”,同样的价钱,一个锅底有料,一个锅底没料,顾客多倾向有料,因为“看起来”或者“感觉上”有料锅底更划算。
下一步,有料锅底将出现新的进化,方向是融合地方菜。
像醉码头把川菜融入火锅、海底捞上新“参鲍鸡金汤锅”(粤菜)“酸菜白肉火锅”(东北菜)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认知广、无须市场教育;二是品牌IP好打,尤其是定位某道菜,产品聚焦、品牌IP差异化明显,像某某猪肚鸡火锅、某某椰子鸡火锅等等。
有料锅底进化的终极目的,是避免内卷,走出差异化。
当某一品类市场达到饱和时,将会继续往纵深处进化。
与此同时,该品类开始洗牌,直到厮杀出占据大部分利润的头部品牌或出现新物种。
< class="pgc-img">>▲ 酸菜白肉火锅
5
供应链:
柔性定制成趋势
前文所讲的锅底、战略和模式的趋势,本质上都是摆脱同质化的方式,还有一个方式——产品定制,也是摆脱恶性竞争的有效方式。
像前段时间,刘一手联合澄明食品推出的番茄汤料,就是根据用户画像、数据及需求,定制的一款产品,目的是与其他番茄锅底做区分。
所以,你不妨找一些供应链企业,沟通需求,设计方案,定制产品,当然,你要么用量大,要么品牌力强,否则很难跟一些品牌供应链企业站着对话,而一些小型供应链企业,定制能力则很有限。
当然,如果定制化市场广阔,还可能催生出一大批以小单定制为主的小供应链企业。
< class="pgc-img">>▲ 番茄锅底
6
传播:
内容极致化
内容可以卖货、可以提高品牌力、也可以拉动企业增长。
随着短视频风口的来临,很多火锅店也驾着这股东风扶摇而上,像小龙坎、巴奴的抖音话题播放量,都达到了2亿多,一些新贵品牌几千万播放量更是平常。
趁着风,大家都飞了起来,然后再从地上厮杀到天上厮杀,这时候,就看谁的内容更好。
换言之,增量到头了,就得拼存量——看谁手里的“货”更高级、更极致。
这一点,从爱奇艺裁员就能嗅出端倪,其裁员的原因,客观上讲是短视频的竞争,主观上,实则内容制作出了问题,导致受众放弃爱奇艺赖以生存的会员,进而导致广告收入锐减。
火锅店的传播也是一样,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短视频、直播,当大家的传播开始内卷的时候,也是极致内容产生的时候。
< class="pgc-img">>▲ 罗永浩直播带货
7
运营:
所有部门以用户为核心
相比较金字塔式、层级森严的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尤其适合现在高度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环境,处理信息流会更高效。
对于火锅店而言,所谓扁平化管理,就是一切围绕用户开展。
像海底捞、喜家德的运营模式(师带徒)就有两个最大的好处,一方面留存人才、激励门店增长,另一方面组织扁平化,容易灵活调整。
像前端大厅组织,可有效地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反馈给研发部,继而可迅速改进创新,接着后厨进行试验,生产部门(供应/采购部门)开始投产,几方互不干扰,能更快地互通用户信息,并立即做出决策。
当下,顾客需求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快速反应,顾客很容易转投其他阵营。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扁平化管理,将是未来餐厅的一项大趋势。
< class="pgc-img">>▲ 喜家德水饺
8
投资:
小店多样化、轻资产投资
餐饮越来越受资本青睐,刚需、高频的行业特点,在外行看来,餐饮门槛很低。
然而,餐饮的奇怪之处就在于此,行业门槛在房子里面。
当你真的从事餐饮业时,才发现,水真深,门槛真高,想退出,却投了大把钱,继续走,又困难重重,很多人都在努力爬门槛的时候死掉了,甚至都为未能一窥屋内全景。
国家一直提倡小店经济的原因就在这里,轻资产投资、轻运营,好聚好散,不至于一蹶不振,而且这样也更容易打造差异化:一个小店只卖一款产品,可能会小众,但更聚焦。
把小众流量团起来,长尾效应就出来了,利润也很可观。
像之前写过的“盘盘麻辣烫”,小店,利润却不低,运营效率也高;而像文和友那种重投资的企业,不火,就必死无疑。
经过疫情的洗礼和一年的恢复休整,火锅小店极有可能在2022年大幅增长,明年或将是“火锅小店的元年”。
同理,小火锅、小份菜也可能会在明年迎来爆发。▲ 盘盘麻辣烫
9
零售:
火锅新零售再升级
火锅的中上游我们都已经谈到,说说下游的新零售。
去年,火锅食材超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明年,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和升级。
食材超市最大的升级点,有可能会衍生出火锅门店。
极有可能,食材超市先用“店中店模式”试水,有利润后,再建立火锅品牌。
此时的火锅食材店,将成为平台,让工厂直接与顾客对接,优势很明显——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一旦这个模式跑通,对一般无品牌或弱品牌火锅店,将是致命打击。
< class="pgc-img">>▲ 火锅食材超市
10
利润:
客群成纺锤形、品牌成哑铃形
最后,我们来谈谈利润。
自古以来,有同行无同利,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利润越来越少,是个不争事实。
一个行业比另一个行业赚钱,很大程度上,是吃到了行业的红利。
当大家都来同一个行业分羹的时候,就要看谁在这个行业更“稀缺”。
品牌,就是稀缺的一种。当行业红利都吃光的时候,就会只剩下品牌。
所以,当你感叹利润越来越薄时,你就应该反思,是不是我的品牌不够稀缺、差异化不够明显?
随着国家调控、经济增长,中国的贫富人群两极分化的界限渐渐模糊,由哑铃型逐渐成纺锤形,而品牌则与之相反。
过去,大家都不注重品牌资产的积累,到了危急关头才发现,能救命的却是品牌。
于是,率先一部分做起了品牌,一些还在享受行业红利的人,并未意识到危险即将到来,直到疫情袭来,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裸泳。
未来,品牌两级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
根据二八原则,行业头部品牌将占去80%的市场份额、吃掉80%的行业利润。
打造品牌,将是未来企业唯一出路。
< class="pgc-img">>▲ 成都春熙路
写到最后
关于2022的趋势还有很多,限于篇幅,餐见君特摘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趋势。
更多的内容,会在火锅餐见编撰的《2022火锅行业大数据报告》中详细叙述。
让我们一起穿越未来,共同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