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香港6月9日电 题:走访香港首间机器人厨房餐厅——一位港大化学系教授的跨界创业路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燧记厨房”因“全港首间机器人厨房餐厅”而声名大噪,背后的燧氏科技研发团队5月携第四代Hestia炒菜机器人赴美国芝加哥参展,风头一时无两。待团队返港,中新社记者总算有机会走进后厨一探究竟。
待餐厅职员在机器输入订单“辣子鸡”,机械臂便从冰箱中准确取出所需的食材及佐料,倒入锅里翻炒,更不忘适时勾芡,不出3分钟,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辣子鸡已完成。机器自动清洗,马不停蹄地又做了麻婆豆腐、川香炒牛肉、臊子蒸蛋等六道菜。
站在炒菜机器人前为记者讲解的,正是燧氏科技董事长陈冠华,他同时亦是香港大学(港大)化学系讲座教授、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和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联合创始人。
燧氏科技董事长陈冠华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资料图)。受访者 供图
一位专攻计算化学和薛定谔方程的科学家,为何跨界餐饮业且做得风生水起?陈冠华笑称是年轻时的梦想。
当年他在美国读书,最喜欢一部名为《Cheers》(欢乐酒店)的情景剧,讲的是在一个普通的波士顿小酒吧,相识的顾客们喝着酒,将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娓娓道来,有悲有喜,暗合着食物的酸甜苦辣。陈冠华边看边想象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这样一间“深夜食堂”,让人在袅袅暖意里吃着美味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惫。
12年前,他与太太李燧宁在港大附近开了间湘菜馆,初涉餐饮业,却一鸣惊人,连续11年获得米其林推荐。但连锁店扩张之路举步维艰,受后厨成本高、出餐效率低、菜品口味难统一等因素掣肘。
为此,陈冠华跑遍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研发实验室,寻找可替代厨师的炒菜机器人,却无功而返,“他们都没有做到全自动,而且机器人炒出来的菜不好吃。”基于自身的科研优势,陈冠华想干脆自己组建团队研发炒菜机器人。
“燧记厨房”内正在运作的Hestia炒菜机器人。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2018年,他带领港大工程系的学生成立了燧氏科技,以中餐为切入点,从机器工程学的角度,结合烹饪工艺的特点,研发出Hestia炒菜机器人。“燧记厨房”则成为最佳试验场。
立谈之间,6年过去了。Hestia炒菜机器人已更新到第四代,在尺寸、性能、场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其间,团队所遇困难不胜枚举,他们抽丝剥茧般寻找问题根源,逐个攻破。比如,菜品要添镬气,团队便将厨师颠锅技艺及火候数值转化为数十万条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模拟,对大厨翻锅、火候拿捏的技艺进行1:1记录和还原,以数字化菜谱记录厨师烹饪全流程。在这般精准“复刻”下,任凭再挑剔的食客,在味蕾上也难察觉差别。
陈冠华介绍,目前,Hestia炒菜机器人可烹制的菜品覆盖美式中餐、中华料理、湘川粤和西餐等。在“燧记厨房”中午繁忙时间,炒菜机器人可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约200道菜,助后厨成本降低约30%至50%,运营利润率提高约9%至15%。
当陈冠华及团队带着炒菜机器人走向国际市场,所获好评如潮。在早前举办的美国最大的餐饮产业展览“NRA Show2024”上,“我们是全场最火爆的展位,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及地区的从业者,不少是有几百家连锁餐厅的老板。”陈冠华透露,燧氏科技在展会共收到350个意向订单。
在他看来,机器人代替劳动力是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而炒菜机器人取代繁重的厨师工作,可能是最早发生的领域。下一步,团队将致力于从自动化跨越至智能化,即“让炒菜机器人更聪明,可以像厨师一样思考”。陈冠华期望推进的另一方向,则是小型化,日后能够走入家庭,真正实现科技改变生活。(完)
个餐厅开间只有2米8,按照常规的做法,放上成品餐桌后,就只剩下狭窄的过道,平常厨房进出也不方便,餐边柜更加无处安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如现在试试这样做,既美观又实用,来看看帮主是如何设计的:
< class="pgc-img">>01
拆除非承重墙体,设计对称式酒柜,酒水茶叶好分类,安装吊轨推拉门,关上是厨房门,打开就是酒柜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02
把冰箱放到餐厅,厨房可以多做一组橱柜,角落留空放蔬果篮。上方装轨道插座,方便平时使用小厨电。
< class="pgc-img">>03
上方再做一组吊柜,收纳日常囤货,底部做上翻柜,食材干货顺手拿。
< class="pgc-img">>04
餐厅角落放冰箱,外侧做高柜,增加储物更整洁。
< class="pgc-img">>05
左边做一组矮柜,抽屉收纳小物件,上方再做薄柜,收纳零食干货,中间安装管线机,喝水泡茶更方便。
< class="pgc-img">>06
再用方钢做框架,底部装承重支架,设计悬浮式卡座,上方做吊柜,空间不浪费,中间满做木饰面,美观好打理。
< class="pgc-img">>07
最后放上大餐桌,上方安装时尚的吊灯,空间宽敞更舒适。
多人说,开放式厨房就像个花瓶,中看不中用,但我想说如果开放式厨房做到位的话,也能兼顾美观和实用性,今天要说的这间便是如此。
一位在福建生活的主妇太太(夏悠),就把家里5㎡的开放式厨房,做成了一间U形厨房,整个空间用岛台与餐桌简单分隔,收纳区丰富、操作区合理。
< class="pgc-img">>诸位是不是有些好奇,这样一间厨房是如何布置的呢?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这间厨房是不是能让各位借鉴一下。
烹饪台面和橱柜
< class="pgc-img">>若单看家里的烹饪区域台面和橱柜的话,相当于一个L形的厨房区域,吊柜一直延伸到窗户位置,让出了安装燃气热水器的位置,水槽正对窗户安装,动线合理的同时,也算是经典布置方式啦。
< class="pgc-img">>烹饪区的橱柜本身也很细节,她没有选择做过多的柜格,而是用了大量的抽屉和拉篮,尽可能将橱柜深度充分利用起来。
地面的鱼骨形瓷砖和墙面的石纹也恰好搭配,看起来毫不违和。
吊顶部分的心思
< class="pgc-img">>吊顶部分,特意留出了油烟机位置,并没有把它全部都包到柜子里,虽然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一体感,但实则释放了空间,毕竟只有5㎡,若全包会觉得比较压抑。
石膏板吊顶的上面,还留出了两个检修口,为的就是日后维修方便。
中岛位置收纳合理
< class="pgc-img">>前面说了,单看橱柜一侧像是个L形厨房,但转过身来,却发现之前敲掉的隔断墙,现在被一组岛台代替,上面做了大大小小六个收纳抽屉,台面空间也加宽,一直延伸到了餐桌位置。
< class="pgc-img">>纵览整间U形厨房,可以发现烹饪下厨十分方便,无论哪里都有随手置物的空间,橱柜搭配岛台的三层抽屉,更是能收纳大小不一的厨房餐具或杂物,关上抽屉柜门后隐藏收纳,让厨房更显整洁干净。
< class="pgc-img">>岛台位置的吊灯下吊70cm,这个高度既可以顾及到照明,又是专属于岛台位置的台面照明,坐在这里吃个早餐,或者是办公阅读,都挺舒服,让厨房拥有了更多灵活功能。
文末总结
< class="pgc-img">>总而言之,这位主妇太太的5㎡开放式厨房真的兼顾美观和实用性,无论是U形格局还是中间的岛台,都很不错,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不知道大家觉得它怎么样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