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号称“一年卖出十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3圈”的香飘飘奶茶,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低调发布了新品液体奶茶MECO牛乳茶的推文,杯装奶茶巨头正式对液体奶茶市场现有格局发起冲击。
据了解,香飘飘从2005年成立开始,便将自身定位为“奶茶专家”,并始终遵循“聚焦、专注”的发展战略;公司长期专注于杯装奶茶产品细分领域,在杯装奶茶细分领域建立了强大的品牌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了“香飘飘”奶茶品牌。
根据香飘飘预披露的更新版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拟募集资金约7.48亿元,主要用于液体奶茶建设和杯装奶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通过后续项目实施,公司将继续推动产品创新,布局液态奶茶市场。
事实上,从2005年开始奶茶行业一直保持迅速发展的趋势。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奶茶行业产业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而国内杯装奶茶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以“香飘飘”、“优乐美”、“立顿”等为主要奶茶品牌的市场格局。根据AC尼尔森数据,香飘飘奶茶2014年-2016年的杯装奶茶市场份额分别为57%、56.4%以及59.5%,在杯装奶茶领域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并成为行业的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
随着杯装奶茶市场的发展需求,此次香飘飘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4.54万吨杯装奶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和年产10.36万吨液体奶茶建设项目。其中,液体奶茶建设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营业收入162,432.00万元,年新增净利润13,096.14万元。
在产品技术研发方面,香飘飘设立了技术中心,并与浙江大学、北京佳天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项目,不断加大奶茶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相关的技术创新。
公司表示,香飘飘通过募投项目进军液体奶茶市场,引进液体奶茶自动化生产线丰富产品体系,从而形成液体奶茶与现有杯装奶茶产品体系均衡发展的局面。液体奶茶产品的投产将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体系,有利于公司品牌及运营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次去喜茶,我都觉得饮品菜单上的名字单纯得让人容易混淆。芝芝莓莓、芋圆波波、波波茶……全是AABB、ABCC、BBA的排序及互换。
不过,在这个文案为王的时代,这样不以夸张名字博眼球的饮品还是挺难得的,因为,现在很多奶茶的名字实在起得很离谱!比如以下这些,我完全不能理解!
< class="pgc-img">>确实很绿,自从“手拍前男友”这个名称被发明以后,近些年来好像凡是绿色的食物和饮品都无故躺枪,这杯从起名的一刻起,估计已经定准了销售人群中很难会有男顾客。
< class="pgc-img">>还以为这杯绿成这样已经很难被超越,没想到还有比这更狠的名字!据说这杯奶茶还可以喝到绿茶的叶子,哈哈!
< class="pgc-img">>点开外卖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奶茶名字,你还有胃口吗?什么会起“双屎临门”这种名字?喝完这杯会不会“生屎未卜”?
< class="pgc-img">>这杯里面到底有什么成分,使得它用字那么大胆?这就不得不从这种很有名的茶叶“鸭屎香”说起了……
“柠季鸭屎香”、“百香鸭屎香”、“芝兰鸭屎香”……风味全源于在饮品中使用了“鸭屎香”茶叶。它属于乌龙茶类,鸭屎香这个名字虽然不雅,但作为凤凰单枞的名种可为大俗即雅。
< class="pgc-img">>“鸭屎香”大乌叶单枞
其实鸭屎香乃是土名,而且这个名字是有来头的,这段故事的发生是……
据记载,很久以前年已八旬的茶农魏春色介绍,这名丛是祖传的,原丛乌岽山引进,种在一种称为“鸭屎土(其实是黄土壤)”茶园中。这种茶树的叶子长得很像学名鸭脚木的叶子。
茶叶采摘后,乡里的人都评论这种茶,茶色有光泽,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回甘力强,耐泡。乡里人纷纷请问道这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
< class="pgc-img">>魏怕被人偷去,便谎称这是鸭屎香。结果鸭屎香的名字便很快被传开了,茶苗也在凤凰地区扩种。
鸭屎香单丛其实正名为“大乌叶单枞”,是凤凰单枞中上等茶叶之一。其性温辛,其味甘醇,其韵超绝。其香,更是占茶类之先,极具多样变化性,常被茶友形容为“孤高奇香”。
< class="pgc-img">>这种茶叶清香馥郁,有多种天然的花香,有的还带有成熟的果香。而且底韵力极好,山韵极佳。构成凤凰单枞茶香型众多。不止在奶茶饮品中“俘虏”众多饕客的味蕾。有许多老茶友也是它的追随者之一。
< class="pgc-img">>韵味奇、耐冲泡的首要条件是物种优良,其实就是冲泡技术。许多初接触的茶友担心不会泡,泡得不好浪费了这么好的茶。为此,小汐为大家找来了凤凰单枞的冲泡指南。
冲泡单枞茶的最大特点,可用一个“快”字来总结:投茶快,洗茶快,出汤快,可谓刻不容刻来形容。
< class="pgc-img">>一杯好的单枞茶特点之一是油润有光、香气持久,丝绸口感,花香果香不断涌现……好茶,就是如此直接征服人心!
< class="pgc-img">>味道如此高雅的茶与“鸭屎香”这个名称真是格格不入。有人说,潮州凤凰枞茶“鸭屎香”入口即化为脸上一抹笑,难怪用鸭屎香冲出来的奶茶、柠茶越来越受欢迎了。
今天分享的“奶茶的名字可以有多离谱?像这些,我完全不能理解!”到这里,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奶茶的人基本与瘾君子一样,
喝了第一口以后,
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
1987年,奶茶从店里一个小饮料变成拥有独立店面的主流饮品。30年过去了,从5平米到100平米,从2块钱到22块钱,从粉末饮料到“奶+茶”,从单一茶饮店到多功能休闲饮品店,奶茶正在不断迭代升级。
话说回来,究竟奶茶是怎么诞生的?为何会诞生?如何实现“消费者维系”呢?通过搜集大量的素材,我们梳理出奶茶这30年的发展时间轴,在文章开始前你可以通过这张图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接下来,我们将这段历史分为6个阶段,为你带来更具体的观察与思考。
代表品牌:春水堂
奶茶进化:用树薯粉做成黑珍珠,珍珠奶茶的鼻祖
说到奶茶,要从17世纪初的英式奶茶算起。
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掀起了一股商品经济热。当时,欧洲从印度、中国等地引入红茶,在茶中加入部分牛奶,英式奶茶就这么诞生了。不久,英式奶茶传入香港形成港式奶茶,继而又阿传入台湾形成台式奶茶。
1987年,珍珠奶茶诞生,这要追溯到一个叫“春水堂”的台湾冷饮茶店。他们不但摇出了第一杯“泡沫红茶”,更颠覆了奶茶的传统做法,将地方小吃粉圆加到奶茶中,甜甜又带有嚼劲的吃法迅速受到消费者喜爱,并将其定名为“珍珠奶茶”,并被视为奶茶中的“星巴克”。
接着,珍珠奶茶开始如野草般无预兆地发展起来,仅半年时间就迅速成为台湾的第一饮品。波霸奶茶、白珍珠奶茶等同类也相继出现,引发了一番奶茶热。
代表品牌:快可立
奶茶进化:商铺空间与制作技术升级
这一时期,奶茶的制作形态更为丰富,机械化1.0时代发明出的自动封口机取代了传统杯盖,将奶茶外带文化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以港式奶茶和台式奶茶为代表的新式奶茶逐渐以连锁及加盟等经营模式风靡全国,出现了如休闲小站、快可立、快三秒、乐立杯、50岚等饮品店。
快可立于1996年起源于台湾,于1998年开始加盟连锁店的扩张策略。
快可立是该时代的佼佼者。1998年至2000年,以“快可立”为主的连锁企业在店面设计、调配原料、奶茶口味上引进台湾模式,同时在大陆设立直营店并招募加盟者,原汁原味的口味及店面的新颖设计迅速吸引了一批人潮,奶茶店一夜间出现爆炸性发展。
以泡沫红茶车的模式经营,那个年代经营地方如夜市、骑楼、路边摊等均能看到他们的踪迹。
空间上,学校附近一批珍珠奶茶摊贩开始出现,利用泡沫红茶车和五、六平米的空间,边推边卖。1996年,珍珠奶茶转战珠三角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各大西餐厅、咖啡厅,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制作原料上的变革。
各式椰果、果酱奶茶开始出现,花果茶、花草茶也逐渐兴起,这也是现在柠檬茶、红柚茶等的起源。
代表品牌:街客
奶茶进化:奶茶业两级分化严重
2001年,奶茶的多元性以及便利性使复合式奶茶外卖店开始风行,出现如台湾的85度c、大口九、大台北、大卡司、茶风暴、Coco,大陆的快乐柠檬、大拇指、街客、地下铁、咕噜咕噜,香港的柠檬工坊等品牌。
其中,大陆不少奶茶品牌选择驻扎在有深厚茶文化的广州、上海,占据主导力量的品牌要数街客。
早期街客奶茶店面。
2004年,第一家街客在上海开业,现场现做、多品类、包装个性、价格优惠,满足了快节奏又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珍珠奶茶开始红遍街头。作为避风塘的加盟品牌,街客将自己定位为避风塘的奶茶外卖窗口,在巨大的光环下迅速占领了市场。
它首创了一种消费者可以根据喜好加珍珠或椰果的贩卖方式,摆脱以往的“我给你”模式,在消费者获取上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百团大战持续火热,奶茶业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为大型复合式餐厅、茶楼、奶茶门店等有组织有规模性的有产阶级,一方面为摊车等零散无序的小商贩。
奶茶也呈现两种形态,一是如coco推出的具有表演性质的现摇奶茶和快乐柠檬推出的现做的手工鲜茶,一是原料相对简单的砂糖加水果味调制奶茶。
砂糖时代的奶茶大战百花齐放,多品牌并逐江湖,但光环之下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让不少人望而止步。
代表品牌:Coco都可、快乐柠檬
奶茶进化:金融危机反推奶茶国际化
2007年是奶茶创业元年。此时,奶茶经历了高潮与低谷,暴利生产萌生出快乐柠檬、Coco都可等一批玩家。
基于羊群效应,各大品牌加盟店不断涌现。这一时期,诞生了风行茶饮、皇茶、蜜菓、一点点、8090等一批奶茶品牌,在饮品上进行了改良,奶茶进入鼎盛时期。
各大品牌在营销上打法不一,却又殊途同归。这一时期,地下铁、快乐柠檬、Coco都可可谓站在奶茶市场最顶端。
“地下铁”靓饮速递在全广西所有地级市落地,并向周边10多个省的近40个城市挺进。
快乐柠檬采取直营+加盟的模式,在视觉设计上用了柠檬头小人,使产品更为年轻化个性化,在茶品制作上加入了急冻的台湾屏东柠檬汁,不断给产品注入新鲜元素。
Coco都可奶茶则采用单店加盟+区域代理的模式,突出“来自台湾”的属性为品牌加持,以平实价格与高品质的原汁原味,1年就创下40亿佳绩,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饮料店。
然而,高速发展下,弊病凸显。大陆媒体对奶茶行业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不含奶”、 “橡胶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等充斥着报纸版面,奶茶行业的第一波高潮基本退去。
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让奶茶业再次受到重创,跌倒爬起的同时,奶茶也将知名度推向了国际。
人们从追求口味到讲究健康养生,采用高香茶、纯牛奶、鲜奶等原料,辅以荆棘蜜、龙眼蜂蜜、风味糖浆等甜味剂。
2009年,歇脚亭珍珠奶茶登上2009年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办桌”菜单,珍珠奶茶因此打开国际知名度。
代表品牌:贡茶、一点点
奶茶进化:复合式休闲饮品店彰显品牌跨界潜力
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的曝光让不少奶茶店深陷泥淖,中国奶茶市场一片萧瑟。因此,不少品牌在原料制作上有了较大提升,贡茶、一点点成为主要领军品牌。
贡茶推出的奶盖茶是奶茶的第一次全方位升级。以手摇外带式茶饮为主要产品,以古时候三大贡茶为基茶(红茶、绿茶、乌龙茶),中西合璧地将意式咖啡卡布其诺奶泡技艺转化应用于奶茶中,贡茶革命性地创造了秘制招牌奶盖茶。在这一战局中,贡茶以加盟方式为主,布局华东华南地区,开设了1500+门店。
同年,一点点推出现泡鲜煮茶。采取单店加盟、小区域代理的模式,一点点店面的开设大多距离商圈或地铁站不远,更加接近写字楼和高校。凭借其颇具心思的营销,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奶茶+咖啡厅,体验升级。
2012年,资本环境的宽松催生了品牌化发展的休闲饮品店的出现,集休闲、文化、娱乐、赏食、品饮、信息交流、消费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式休闲店成为发展主流。
奶茶店开始贩卖体验,奶茶店+书店、奶茶店+服装店、奶茶+餐饮等品牌跨界结合方式,也让奶茶品牌化越来越明显。
代表品牌:喜茶
奶茶进化:消费升级带动资本布局
近两年,中国消费市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升级成为年度热词,从价格到包装设计再到口味及品牌形象,都有了不一样的升级体验。
喜茶、奈雪的茶等成为现象级产物,这个曾是有产阶级的游戏成了资本玩家的生意,资本家们似乎都在寻找下一个“星巴克”。
2016年之后,奶茶市场更为开拓,喜茶、因味茶、奈雪の茶、煮葉等品牌也获得资本青睐。2016年,喜茶获得IDG资本超一亿元的投资,瞬间轰动奶茶业,这也让各奶茶品牌有了拥抱“资本梦”的可能性,真正把奶茶的竞争从“纯销售”拉到“品牌化”。
目前,喜茶在国内已开了50+门店,定位于“产品好看又好喝,空间体验对标星巴克,均价却更低”,满足了不少中产阶级的精神追求。虽然通过不断优化,一家店的产量已经从一天700-800 杯奶茶,上升到了4000-5000 杯奶茶,但还是供不应求。
随着资本的不断活跃,奶茶的消费升级开始成为备受青睐的“获客入口”,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巨头的跨界发展。一方面他们通过自营模式来保持品控,另一方面,资本也能嫁接更多资源和产业。
从经营小本生意抓取“流量”入口,到成为一群有产阶级的狂欢,再到至今资本的烧钱布局,奶茶渐渐从一个小角向舞台的中心走近。
没有厮杀就没有进化,乱世出英雄。一批奶茶匠人,从简单的粉末到不断改良的纯奶茶,他们都在努力为消费者献上这个时代的最佳味蕾。
奶茶仿佛一个时代符号,不断经历着洗礼。回顾30年的奶茶编年史,消费习惯在不断变迁,消费主体却永远是年轻人的基调。
这是消费升级的时代,当奶茶同质化严重、消费空间已经不那么明显的时候,商家意识到竞争要么开辟新的战场,要么在原有基础上做得更加“精致”,并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消费体验,这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作为一款不断升级的饮品,30年河东30年河西,究竟奶茶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星巴克”甚至赶超呢?我们还看今朝。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