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零三个月,赢过、输过、笑过、哭过,被质疑、被绯闻、被非议、被黑幕,从未辩解,无需辩解。今夜华筵终散场,功成名遂,满目荒唐。”——Gun (from:墨宝非宝《蜜汁炖鱿鱼》)
2013年下半年的时候,心情持续不好,最终和茉莉菇凉决定粗去遛弯,散散心,寻找回那份轻松欢快的初心。。。
中国很大,去哪,便成了第一个难题。当然还有更大的难题,就是我的恐高。在这个前提下,火车出游是我的首选。继北京之后,有着动车,和青岛不太远的南京便成了我的首选。。哎哎哎,不是厦门游记咩?..茉莉姑娘和我不是一个公司,请假自然就不能一样,我请了五天加上两个周末可以休息九天,她却只能休息三天,慢慢的动车只能被抛弃。。
茉莉推荐了厦门,夏天刚去过的同事璇儿也推荐厦门,最终,恐高症的我心一横,就这么敲定了厦门。。。
来回机票加上各种费用共花费了一千多个几十块,住宿两人一共花费五百多点儿。。。
11月18号晚上八点多的灰机,带着第一次去机场害怕堵车去晚了误机的担心,伴随着岛城突如其来的狂风,就这么粗发了。。去机场的路上,竟然收到了灰机改到第二天下午起飞的短信,对于定好了路程房间又只能去三天的我们来说,实在是个坏消息。。略微讨论之后,我们还是决定去机场问一下,如果实在不能起飞,甚至动了自驾游过去的想法,现在想想,很是冲动草率的几颗心呀~~
还好,跟工作人员咨询了一下,有另一家差了十几分钟的飞机上面还有两个座位,一个在第一排,一个在几乎倒数第一排,我和茉莉姑娘还是如愿登上了18号的灰厦门的飞机。这里就要提醒大家,即使收到短信,也一定要去机场再问一下,而不是直接返回家啊,人生无处不惊喜嘛~~
带着第一次坐灰机的紧张,想在飞机上和茉莉小姐跟周围的人商量一下,换到一起,就像火车一样。。茉莉说我的座位在第一排,拉开帘子就是头等舱了,应该没人愿意换,我们就站在飞机的尾部等她旁边座位的人过来。。等啊等啊等啊,飞机都快起飞了,人也终于来了,金发蓝眼一外国帅小伙!!
不过咱可不怕呀,咱是学英语的好吧!!硬着头皮磕磕绊绊的表达了想要换座位的想法,结果人家想要靠窗(我是靠走廊),愣是没跟我换,我可是头等舱帘子后面的第一个座位好嘛,都不跟我换,哼哼哼~~
第一次的灰机之旅,神奇的事情不少,自己坐回去也就没那么紧张焦虑了,也可能是因为天黑了,看不到外面,也就不太恐惧了。。
这里要推荐一下厦门航空了,比起回来的山东航空,可取之处可不少。首先,中文英文闽南语的三语播报,就很有特色,让人恋恋不忘。其次,就是好吃的飞机餐了。每次看关于飞机的消息,不好吃的飞机餐总是会被提到,估计我是个不太挑剔的人了,第一次吃,觉得还蛮不错哒,当然比起那些国际航班上面那些大餐确实差太远啦,但是知足常乐嘛!!
夜里十二点多一点(发现我记不准准确的时间,只能记住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飞机降落在了厦门。机场里面会提供免费的地图,看完可以对厦门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很不错,总希望别的城市都能借鉴一下。
旅行前的准备工作做足了,晚上我们预订了附近的一家连锁酒店的特价房,只要一百块一晚,没有窗子,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很晚入住,很早就离开的人来说,很实惠,窗子也就没那么重要啦~~
对厦门还有印象很好的一点就是机场的出租车。。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就是这么规范,总之我们跟着大部队一起排队,就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坐上了一辆打表而且不绕路的车,十几块好像就到了住的地方-锦江之星的某店~~
最后的任务,当然就是好好休息,为接下来的旅途做充足的准备!!
D-1,2: 鼓浪屿
早晨在宾馆前台的帮助下,找到了公交车站,到了轮渡。。去的时候很幸运,船票还只要八块钱。本来以为鼓浪屿和厦门的距离就像青岛和黄岛的距离,结果坐船不到五分钟就到了。。上船还有人卖二层票,就上去五分钟,实在觉得有些坑爹。。当然比起现在几十块钱才能上岛,也就不算什么了。。
提前在家里预定的海角七号,但是上岛之后发现,不是旺季,到处都有空房子,而且还是特价。。。对于两个方向感不好的人来说,找住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走了两个很长的隧道,花费超过半小时才找到住的地方。。结果出岛的时候,跟着地图只用了五分钟。。。
岛上没有连锁酒店,旅馆大多都是根据当年的别墅翻新出来的,我们住的海角七号,一楼提供饮食,顶楼还有个阳台,还是蛮不错哒。。。
海角七号会提供一份手绘地图,在咨询了前台小姑娘哪里好玩之后,我们就粗发啦。。
在附近一家小店买了一本几乎所有旅客都会买的盖章本(说到盖章本,好像是鼓浪屿跟着世博会学会的一个特色,开始几乎每个店都有,用来吸引游客,后来,可能因为游客都只是进去盖章而不买东西,有的店主就烦了,也就取消了这项活动,这对游客来说,进去之后发现没有章,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岛上有很多博物馆之类的,因为要门票,又不是很感兴趣,就没有选择,而是去了免费的郑成功纪念馆。。。
后来的行走过程中,在曾叔的店,跟一位当地的奶奶聊天,得知鼓浪屿分为住宅区,文化区,商业区。。在岛上的日子,几乎就不停的在商业区,也就是很出名的龙头路,徘徊。。。
商业区感觉像是一个中心点往四周发散,很多出名的店铺,比如陈罐西式茶叶普,张三疯奶茶铺,林氏鱼丸,联邦调茶局,糖猫,苏小糖等等,有的甚至开了好几家,对于路痴来说,经常走啊走就又走回来了,以至于个人认为鼓浪屿上最好吃的鱿鱼,最后一天晚上才在一条从未走过的路上发现。。。
岛上卖茶的算是最多的,几乎你进入到一家茶铺,就会有人给你一杯茶来试喝,很是热情。。再就是很出名的肉脯,很多人试吃,很多人买,很是拥挤的场面。。
特产的话比较推荐在深深巷子里的金兰饼店,晚上回住的地方偶然碰到的,一家老店,东西都是现做的,而且不贵,买了几个试吃之后,买了一盒莲蓉的给爸妈回家吃,他们都赞不绝口哟。。
就像当地人说的一样,鼓浪屿上大多都是商家和游客,本地人都已经搬到厦门去居住了。。商铺里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他们每晚八九点左右就开始准备关门结束营业,然后坐船回家。。推荐在他们结束营业前去店里,他们会用福建普通话跟你说一些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鼓浪屿作为一个岛屿,自然是四面环海,但是对于海边长大的孩子来说,吸引力真的不是太大,跟曾叔的店里的老奶奶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感觉,鼓浪屿和青岛的沿海一线,真的有点像,所以回家之后对朋友不是那么推荐,但是没去过的人,还是很憧憬和向往啦。。。
总感觉鼓浪屿上面游记不太好写,因为就是走啊走逛啊逛,与其写游记,不如直接挂图片来的轻松自在,更符合在鼓浪屿上面的感觉。。。
D-3 厦门大学-曾厝垵
早晨办了退房,在路边吃了个厦门特色早餐,用了五分钟,走到了码头,坐船回厦门啦。。这里要提醒一下,去鼓浪屿的船票是来回一个卡,千万不要在岛上玩傻了,最后把飘丢了哟。。
码头的公交车是很齐全的,各个景点的路线都有,而且很空有座位,完全没有坐出租车的必要。。
第一站,我们去了中国最美的大学,厦大。。事先工作没做好吧,厦大每天只有中午和晚上才开门让游客进入,之前是要在门口排队的。。
排队的时候有很多人来拉客,说是有车能够立刻进入校园,总觉得一个大学进门这一项变成商业项目,也是蛮遗憾的。。还有很多人卖印刷的手绘地图和复印的据说是学校的学生手绘的简易地图,几块一张,茉莉买了一张,然后,我们的厦门之游因此变得特别辛苦。。
时间到了,大家排队进入了厦大,门口有人数限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人数够了就不再让人进入了。。。开始在门口的几个教学楼拍了几张照片之后,我们觉得去地图上画的一个湖去瞅瞅,看着地图,也就几分钟十几分钟就能到的样子,结果,我们背着书包拖着箱子爬了一座山!!!在湖旁休整了一会,因为灰机时间问题,我们又气喘吁吁的爬下了山。。这一来一往,厦门大学里面的样子我们完全没有看到,就到了另一面的门口了。。。
想倒回去去传说中的芙蓉隧道看一看,结果上课时间到了,孩子们骑着自行车穿来穿去开始准备上课了,芙蓉隧道也就禁止游客进入了。。。最便宜最好吃的厦大食堂,也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去看。。对厦大的唯一印象就变成了一座山和一个湖,也是醉了。。
出了门就是白鹭沙滩,这时不禁羡慕那些住在海边宿舍的孩子们,比其他宿舍楼的孩子幸福太多了。阳光沙滩大海,完美的海景房!!!不过,对于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来说,也就没那么神奇惊讶啦,虽然现在青岛的一些海水浴场因为游客太多,沙质和海水都变得不太好,但是我们毕竟是见识过当年污染很少的大海嘛,美好的印象还是存在的!!
校门外就是公交车站,没坐几站就是曾厝垵啦,这时候推荐听一下公交车播报的站名,跟我们一直的发音都不太像,只可自己亲身去听一下,不可言传啦~~
或许是在鼓浪屿呆了两天,时间略久,逛得略多,我和茉莉一致觉得,曾厝垵和鼓浪屿差不多,比起想象中,略失望哟~~
本来想直接在曾厝垵坐机场大巴,结果时间不太合适,我们俩就又坐了公交车回到了轮渡码头,买了机场大巴的票,十五还是二十好像,不贵,又快,比起公交车,出租车,更加推荐。。
等待的时间,旁边就是一条小吃街,我在那里买了一点厦门的特产带给小伙伴们和同事,茉莉买了几个串串分享,味道还是不错哟。。
返程的飞机是七点半多一些,因为买的是最便宜的机票,所以中停了杭州,这对第一次经历飞机之旅的我来说,也是很神奇的体验哟。。。
Photos by 茉莉
曾经有人在我回来之后问我,厦门是不是比青岛更好,这个我是不同意的,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优点和缺点,每个城市都经历了几千几万年的变迁,岂是我们这些只有区区二十来年的人能评论的么?。。我作为一个青岛人,即使青岛拥堵,有的地方环境不好,物价很高等等,我还是容不得别人来批评它的。。同样,厦门也因为游客的增多有了无数的问题,它也依旧很美,不是能随意被诋毁的。。
对于第一次去一个城市,并且是自由行的人来说,这一趟之旅还是有很多待改进的。。比如普陀寺没有去,中山路没有去,集美学村没有去,鼓浪屿上很多景点没有去。又比如,鼓浪屿待几天比较合适?再比如有很多好吃的没有吃到,我发现我有个缺点,只要白天走很多路,晚上就不太想吃东西,因此错过了很多很多。。。但是这些,也是自由行的一种乐趣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嘛。。
茉莉批评我的卡片机效果不好,很多照片都花了,下面放一些她的大东西拍出来的佳作欣赏,么么哒~~
<>< class="pgc-img">>于中国人来说,如今的假期就意味着出门旅游,确实,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仅仅重庆一座城市,四天时间就有超2000万外地人前去打卡。更别说遍布全国的网红旅游城市和知名旅游景点了,那必然是人山人海,用网友的话说:能把手机信号挤没!
< class="pgc-img">>很多人觉得假期出游的体验并不好,这可不仅仅是因为人多拥挤,干啥都要排队。而是真因了那句老话:看景不如听景。去之前,听别人讲,看旅游大片,觉得自己将要前往的就是那梦中的世外桃源,可亲自去了才发现,处处被坑,许多名人故居、古镇都是假的!
< class="pgc-img">>于是,网友人就投票选出了最坑人的旅游景点,你一定想不到,在旅游的眼中,拥有“最坑爹”旅游景点的城市排第一位的竟然是风景如画的杭州!其次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和最具文艺范儿的海滨城市厦门。这个结果也是让我吃了一惊。
< class="pgc-img">>网友们觉得,现在的旅游景点太千篇一律了,商业气息太浓了,建筑都是仿古的,小吃街没特色,小商品全是义乌的,编个小故事就开始卖情怀,你以为游客们都没有文化吗?
< class="pgc-img">>在众多被吐槽的景点当中,有这样四个地方被提到的最多:厦门鼓浪屿、湖南凤凰古城、滕王阁、丽江古城。
< class="pgc-img">>厦门是一座文艺之城,所以鼓浪屿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最具文艺范儿的地方,有郑成功纪念馆、菽庄花园这类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也有日光岩、百鸟园、四十四石桥这样的风景名胜。还有那些极具文艺气息的小店,赵小姐的茶与馅饼、张三疯欧式奶茶铺、陈罐西式茶货铺……想一想都特别的美好。
< class="pgc-img">>然而在游客亲自体验之后却认为,鼓浪屿就是个伪文青圣地,什么文艺小店都是千篇一律,曾厝垵就是个破旧的城中村,总之跟理想中的文艺之城相差甚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凤凰古城,被誉为是中国最美的小城, 如诗如画,如歌如梦。游走在吊脚楼下审视这座沧桑古城,仿佛托起了一段沉沉的历史。然而,游客们却认为,如今的凤凰古城商业气息太过浓郁,围城收费、各种坑人行为屡见不鲜,早已不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 class="pgc-img">>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之所以被网友吐槽,是因为这也是一座重建的建筑,并且重建历经了29次之多,早已不在原址上了。所以想登上去看看古人所描写的美景不可能,倒是商业化的运作能把你吓一跳。
< class="pgc-img">>丽江,一直被吐槽,一直都炙手可热。因为丽江的“古城”模式已经相当成熟,正被更多的假古镇所效仿。扎堆的客栈、毫无特色的纪念品,原有的民俗风情早已不在。
< class="pgc-img">>虽然被吐槽,但我相信还是会有游客欣然前往,毕竟,所谓旅行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图文原创,关注:路灯摄影,每天为您分享旅途好风景。
><>有一点点防备,一点点在厦门开业了。
这家元老级的网红奶茶店,自信到不做一点宣传,就在厦门一夜之间连开3店。
而事实证明,制霸奶茶江湖的一点点确实也不需要宣传,信众们早已经前仆后继地排起队来了。
是的,厦门从来不缺网红店。
2018年初,沸点小火锅在中华城开业,火爆的人潮印证了它的店名,厦门人都沸腾了。刷爆ins,全球开店,还上过《天天向上》,冲着任意一个关键词,都足以让大家甘心排队。而这些在沸点门口等位的你们我们,可能也排过大龙燚与小龙坎。
早在90年代,厦门坊间并无“网红店”的概念,有一些店,以独特的口味闻名于邻里乡党,大家奔着“好吃”而来。而在互联网普及之后,社交焦虑引发了“秀炫晒”,去过,吃过,体验过,才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去店里拍张“好看”的照片,最能表明自己一直在生活的潮头。
从“好吃”到“好看”,厦门的网红店都经历了什么?这一切得从1997年说起…
1997-2005
尝 鲜 时 代
水煮活鱼,爸妈们都吃过
90年代至两千年初,商业体未兴,当时厦门新潮人们逛街的重点,还在中山路,局口街,围绕着厦门老城区辐射开来。大川菜,大火锅,大干锅也在这些路上风靡起来,我们开始尝试酱油水外的其他味道,“蜀”字头的麻辣味,开始引领厦门人的吃辣热潮。
而这一切,据许多厦门吃货回忆:是因为“水煮三鲜”这道菜的出现。
水煮三鲜,改良了川菜和闽菜的做法,选用厦门人喜欢的虾、花蛤、鱿鱼这三种海味,再加上川菜常见的黄瓜、花菜、豆芽做底料,灯笼椒调味,红油泼辣。
这道菜一时间风头无俩,据说是将军祠“小鱿鱼”店老板发明的,几乎成为当时所有川菜师傅必学手艺。那一年,正好1997香港回归,在湖里区甚至还衍生出水煮活鱼一条街,大部分厦门人都赶热闹去吃过。
如今,川味园、渔王川菜、天香阁、二娃川菜馆、香牌坊……这些在厦门开了十几年的老牌川菜店依旧生意火爆,足以说明厦门人对川菜的喜爱。
但这些在厦门走红的川菜馆,可以说都对菜色进行了进行改良,做到了“川厦融合”,也正是这四个字,才奠定了川菜在厦门的江湖地位。
虽然有部分餐厅对外标榜,自己做的是正宗地道的川菜,包括连食材都是从四川空运过来的。但事实上,这些说词,更多只是用来抬高价格的噱头。
真正的川菜,厦门人不一定吃得惯。
就比如当年美仁宫附近的李老六火锅和糊涂火锅,这两家做的就是正宗四川味道。但很多厦门人对此评价却是“吃不惯”,红过一阵子之后,李老六和糊涂就先后退场了。
但也正是川菜的进入,厦门人的味蕾开始放飞自我。人们开始尝鲜日本料理,泰国菜,西餐牛排披萨,各地美食开始拓展。金象湾,战锅策,西部牛扒,亚马逊自助,你大概都去过。
虽然有些店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却在不少厦门人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味道,例如亚马逊自助——
@阿祗:大学时代去过…自助餐…然后就吃撑了~~~厨师们会拿著一串整大块的烤肉来问你要不要,对于那时候来说性价比挺高~@小宁:环境确实是很不错的,能够看到整个对面鼓浪屿的夜景,自助式的,由你吃到饱各式各样的烤肉,烤内脏,还有水果沙拉,意面,小点心。
2005-2010
平 价 时 代
学生党撑起廉价自助的黄金年代
曾经火遍全城的正新鸡排,仿佛在一夜间就打开了新派鸡排的天下,“比脸大的爱心鸡排”几乎成为了好吃的衡量标准。在这之前,比哥鸡排的盐酥鸡,可以说是独占厦门的“鸡排天下”,但不久之后,GIGI香鸡排后来居上,时光鸡、G乐部相继出现,阿布到家的爆浆鸡排口碑爆棚,最后,甚至连麦当劳都出了“那么大鸡排”来瓜分天下,是学生党们开始撑起了平价美食的半边天。
紧接着,团聚,团购接踵而来的,百元的套餐只要79就能拿下,平价美食正式上路了,甚至开始奔跑起来。
一人一锅的转转乐自助小火锅,由于人均39元的亲民价格,很快就引爆追捧的人潮。而这样的单价,更是因为有近百种菜品挑选和多种甜点、水果,结合自助餐加持,成功在年轻人当中打下一片天。
< class="pgc-img">>而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可能还是与备受学生党欢迎的自助模式脱不了干系。要知道亚马逊、韩国自助烤肉,桔地烧烤,世纪烤王,曾填饱了一个个不满足于食堂的胃口。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直到现在,“吃到扶墙出”也还是攻占众多美食商铺的口号之一。
更奢侈的,还有单人近百元的谭火锅。好容易到了吃得起它的年纪,开了19年的谭火锅却因租约到期、成本上升,无奈从厦门黯然消失了,取代它的是火锅“巨头”海底捞,每天大排长队,火爆异常。
< class="pgc-img">>2012-2014
排 队 时 代
“张三疯”打开了鼓浪屿的一片天
2012年时,“排断腿”餐厅,街巷情怀小吃,随着博客风靡,大家旅游的目的从去别人过腻的城市看一看,变成了去吃一吃。
许多美食热贴都围绕着鼓浪屿,甚至开始风靡全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张三疯奶茶”五个字,它总能和“鼓浪屿特色”、“不容错过的地方”、“小清新必去”、“浪漫攻略”这类词条同时出现,这家奶茶店似乎成为了鼓浪屿的一个……景点(?)
厦门人也好,游客们也罢,大家趋之若鹜,纷纷在店门口排起长队,就因为它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三疯是生活在厦门鼓浪屿的一只猫。他喜欢自由自在,小时候很疯,长大了挺深沉。长大的他经常有艳遇,偶尔和隔壁旅社的狗一起在鼓浪屿上私奔几天。如果不是大海阻拦,他们早就浪迹天涯了。
值得一提的是,先有了这个故事之后,才有了张三疯奶茶的:一只被领养的猫,活泼可爱、不怕狗。仅此而已,可这一切却成了情怀的注解,让络绎不绝的游客们甘心排队,还催化出了一篇篇鼓浪屿游记和豆瓣帖子。
奶茶好不好喝呢?一点都不重要了。
曾经一个冰激凌,不过是一个冰激凌。
景区的一杯饮料,不过是为了解渴。
但有了故事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鼓浪屿上,像张三疯这样有故事的店,比比皆是。
赵小姐的店卖的是馅饼和红茶,传闻是赵小姐旅居海外的孙女出资开设的,从小在国外的她,特地回来开了这个店纪念她的祖母。至于赵小姐何许人也?她曾是鼓浪屿上一大户人家的千金,有豪宅一座,此外再无更多信息。
小资的店面和隔代人之间的故事,让大家纷纷排队买饼,毫不手软。
< class="pgc-img">>毫不夸张的说,张三疯和赵小姐在鼓浪屿上开的店,就是“排队神店”的鼻祖。而之后也同样大排长龙的叶氏麻糍、林家鱼丸、金兰饼店和康家龙头海蛎煎,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然,在“排队时代”刚刚起步的时候,这样的“盛况”也不仅仅限于鼓浪屿上。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厦门还出现了一家叫瑞可爷爷的起司蛋糕店,仅仅一款产品日销近千单,长队一次次突破记录,一度成为餐饮业的一个现象级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
它究竟是来自台湾还是日本,已无从考证,但也不重要了。如今它已消失在厦门的大街小巷,谁又还记得它曾创下排队7小时的历史记录呢?
这些因为排队而爆红的美食,也随着排队的减少而陆续淡出了美食界。与此同时,新一轮的人气狂潮正蓄势待发。
2015
老 店 新 生
一篇微信文章,老店突然一夜爆红
2015年到现在,你一定曾因为最厦门某个探店贴而去排过长队,开始时候“带个眼镜吃饭打5折”到“火遍全网,排断腿也要吃”,你也一定为常在自媒体推荐的老店爆红而惊叹过。
位于成功大桥下的桥底麻辣烫,曾是夜班人的聚集地。在一轮探店贴的轰炸后,突然就成了夜猫子们的打卡处,即使听说老板总是一张臭脸,也依然排着长队。
< class="pgc-img">>这家麻辣烫不是四川那种传统的汤汤水水型的,而是用花生酱干拌的。炸几串腌制的肉串过过嘴瘾,再烫些青菜顺便补充维生素,还不够吃就扔片厦门泡面。就是这独门的厦门麻辣烫。
简陋的设备并不影响他在厦门吃货界屹立20年不倒,桥底麻辣烫也不是它的店名,只是深夜吃货们的接头暗号,随即成了这家麻辣烫的爱称。
< class="pgc-img">>看着长队满头雾水的还有莲欢海蛎煎,本就生意红火的局口拌面“夜宵食堂”更是排起了更长的队,还有高阿二酸笋面,502花生汤,这些夜归人的秘密基地,突然就坐满了特意熬夜来打卡的人。
原本属于厦门人的独享美食,经过探店贴热潮后,在百度地图上也出现了标注。毕竟,这些藏在深巷的“黑暗料理”,如果不跟着导航,游客们几乎是不可能找到的。
扒完了老店,陆陆续续地,就连公厕旁的苍蝇馆子,居然都成了来厦打卡的热门体系。深田公厕旁的吴记煸豆干和丽友咸水鸭因为“情怀”火了,距离斗西公厕不远的金宝油葱粿成了“到厦门不可错过的代表性小吃”;顶澳公厕旁的阿姨麻辣烫火了,思北公厕旁的佘阿姨花生汤在开店30多年后,也成了新晋“网红”。
老店的崛起,还带火了面线糊、酱油芒果、肠粉、四果汤这一类的老小吃,“情怀风”成了衡量排队长度的又一利器。
这是新媒体崛起的时代,流量的力量开始在“老店爆红”的趋势中初见风头,也在为之后的新网红时代做铺垫。
2016
明 星 时 代
偶像开的店,捧场是必须的
不管是谈“网红”还是谈情怀,其实都离不开国民岳父的很高兴遇见你。
2017年3月,很高兴遇见你中华城店开业时,前来“朝圣”的人群甚至排了2个多小时的队,只为直面韩寒的“文艺情怀风美食”。
遗憾的是,这家店的评价并没有像排队的人潮一样充满热情,严重两极分化的食评让这家店一直处在“去了不值、不去可惜”的尴尬地位。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17年各地的“很高兴遇见你”爆出“欠薪门”、“食品安全门”,很高心遇见你中华城店也结束了属于它的时代,目前点评上剩余的几家店也口碑也令人唏嘘。
虽然很高兴遇见你并没有迎来一个高兴的结局,但这并不影响明星们开店的热情,他们依旧看好厦门,并且纷纷进军。
周杰伦的J大侠中华料理,以老板周杰伦的歌名命名菜名,墙上的电视评论不断轮播着MV画面,在这里吃饭,仿佛是在咀嚼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除了一人下海,也有明星选择抱团创业。陈赫、叶一茜、朱桢三人合开的贤和庄18年初在瑞景商业广场开业了;爱情公寓里的小姨妈邓家佳把店开在了和平码头,坐在她的Hi辣火锅店,对面就是鼓浪屿,晚上去夜景非常美!
甚至连韩国明星姜虎东都在湾悦城开了一家姜虎东白丁烤肉店,看来,厦门人还是很吃“明星效应”这一套的。
2017
流 量 时 代
“抖音”捧红的那些店
还记得学生时代风靡的珍珠奶茶吗?还有之后带来新潮流的奶盖茶。喝得饮料越来越稀奇。2018年底,喜茶和奈雪の茶终于也登陆了厦门,又一次掀起了厦门网红店的新高潮。
喜茶SM新生活广场店开业
>这样想来,其实这些年很多我们排过的网红店都是从厦门外先火起来的。
在北京爆红的鲍师傅,初到沙坡尾时排着长龙;在成都春熙路需要等位的小龙坎,进驻湾悦城后也叫到了两百多号;
上海鲍师傅排队
>成都小龙坎取号近千
>鹿角巷进驻前连冒牌的“李鬼店”都先火了一把;还有前两年排队的牛蛙面,也是从上海一路火过来的。
< class="pgc-img">>不同的是,这些在进入厦门前已保持高人气的店大部分都只火了很短的时间,就因为多家分店或是其他原因而回归平静,甚至退出厦门。
答案茶以新奇的“奶盖解读心灵”方式,在抖音上爆红。登陆厦门后,果然也在开业时排起了长队。可是,产品无特色,后续更新少,火的却如流星。
< class="pgc-img">>泡面小食堂作为厦门本土品牌在爆红后风靡全国,批量式开业、短暂的辉煌后又渐渐恢复平淡;
< class="pgc-img">>珍珠爆浆蛋糕、沙皮狗蛋糕、舒芙蕾松饼……每一个被推到风口的网红美食都离不了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助推。但同时,他们也伴随着拓展而失去光环。
< class="pgc-img">>2018
颜 值 时 代
好看就行,我们都活在朋友圈里
不久前,网友@构长城 爆料,在他的微信插件里突然多了一个小红点,点进去后,他的「发现」出现了一个新东西——「附近的餐厅」!
据说,「附近的餐厅」里分成3个栏目:美食圈、找餐厅、我。但目前这个功能还在灰度测试阶段,你我的微信界面都还没出现。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专注于吃饭前拍照“试毒”的人会越来越多,社交媒体效应将带来更多的餐厅和美食爆红。
截止到2017年,厦门继续蝉联全国咖啡馆密度最高的城市。
到厦门探店,成为了大量年轻人到此旅游的目的之一,他们对那些风格各异的“网红店”表示出集邮般的记录热情:
例如,锅炉咖啡的极简性冷淡工业风;
藏在溪岸路花鸟市场旁的RA HOUSR-BAMN Coffee,走的就是怀旧的vintage风;
还有大学路上的A LU Mini Kitchen,是晒圈头牌的ins风,又潮又骚的粉红色火烈鸟路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还有Chello和Cho's cafe&bars的日系北欧zakka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当然,最后再来一点怀旧风,年轻人也是不会抗拒的。昔物所和旧物仓就做得很好了。
对于这批爆发于2014-2016年间的新生代咖啡馆而言,食物好不好吃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些人心中,能上镜才是关键。你下单了一杯意大利人通常一口喝光的espresso后,摆拍了至少半个小时。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照片拍够了,今日份的朋友圈美照达标了,至于到底在店里吃了什么,who care?
20年,网红店迭代越来越快,我们的口味也不再“从一而终”。只是,在这样的飞速变化中,“网红店”的保鲜期也在不断缩短。
眼前的厦门日新月异,开开关关的“网红店”在时代的浪潮中,被冲刷得面目模糊。多年后,谁又将想起它们曾经的无限风光?
转载来源:Yes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