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走进青海省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不下苦功夫,哪有幸福来”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在,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到哪都要问一声乡亲们:还想过什么样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习近平正午暖

在,我们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到哪都要问一声乡亲们:还想过什么样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习近平

正午暖阳下,红瓦黄墙藏式房,窗明几净亮堂堂。51岁的牧民索南才让抱着小外孙玩耍,屋内桌上摆满馓子、麻花和水果,炉火烧得正旺,奶茶醇香扑鼻。

这里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平均海拔3300米。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藏族牧民搬迁安置新村,走进索南才让家做客。面对热情的乡亲们,总书记深情同大家说:“看到你们感到很高兴、很亲切,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姐妹。看到你们村子变化很大,大家过得很幸福,我们很欣慰,能感受到大家对党和政府的深情厚谊。”

新春伊始,记者探访这个村子,不时听到阵阵欢歌,家家户户充溢着幸福的味道。

“我们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我在家门口给总书记献上哈达。”

索南才让对习近平总书记做客时的情景念念不忘,“总书记来家后,没有立即坐下,而是屋里屋外仔细察看,跟大家一起拉家常。总书记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关心实实在在。”

索南才让从桌下翻出几张照片,当时他就是拿着这些照片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家里的变化。“以前我家就两间简陋土坯房,30平方米,草场水电不通,厕所露天,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

2014年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后,索南才让听说政府补贴4.7万元、自己出1.5万元就能住进敞亮的砖瓦房小院,马上报名,从草场搬进了牧民安置新村。“水电暖一应俱全,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亚古都(藏语:好极了)!”

喜迁新居,日子还是紧巴。“我原来是少畜户,只靠8头牛过活。”2015年底,索南才让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用扶贫资金给我买了羊,我也不能‘等靠要’,又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经过几年苦干,索南才让家已有80只羊、20头牛。女儿争取到公益性岗位,一个月挣2400元,女婿应聘到县电视台,每月收入2700元。2021年,索南才让家总收入超过11万元,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2100元增长到2万元以上。

“搬出草场后,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也更方便了。2017年我们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村支书索南才夫旦是“90后”,他亮出了果洛藏贡麻村2021年成绩单:村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建档立卡户8600元,通过项目租赁等方式,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39万元。

谈到未来,村里的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张明铺开一张已三易其稿的建设规划图,“我们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集餐饮民宿、民族手工业、观光畜牧业为一体。”

索南才让打算开个商店,卖自家做的糌粑、酥油、曲拉。“我们藏族有句谚语:不下苦功夫,哪有幸福来。有了好政策,自己好好干,更甜的日子还在后面呢!”他怀里的小外孙刚过周岁生日,大名是索南才让起的——“达瓦东智”,寓意他的将来光明幸福!

“住宿木屋今年就会开放”

除了牛羊养殖和公益性岗位,保护生态也是索南才让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总书记非常关心生态环境保护,来村里之前先去看了青海湖仙女湾。”索南才让说,他当时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自己担任草原管护员的情况,并表示每月还有1200元工资,总书记听后十分欣慰。

目前,果洛藏贡麻村共有19名草原管护员。每隔一两天,索南才让就和同伴们骑上摩托,到责任片区巡查,捡拾垃圾、修补围栏、宣传防火。虽说辛苦,却乐在其中。过去单纯的草原利用者,转型成了生态保护者和红利共享者。严格遵守禁牧、轮牧规定的牧民,还能领到生态奖补。

近年,青海湖水位持续上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的羚羊,草场周边随处可见。”索南才让说的,是几近灭绝的普氏原羚,青海湖是它们在世界上仅存的栖息地。过去14年间,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增加约9倍。“现在管它们叫中华对角羚!”

“生态好了,我们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慕名而来的人更多了!”张明说,这是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村后山坡草原上,散落着一栋栋红色藏式小木屋和帐篷,宛如粒粒珍珠被蜿蜒的木栈道串起。

“那儿是岗日梅朵度假村,餐饮搞起来了,住宿木屋今年就会开放。”张明领着记者沿木栈道向上走去,“周边还要建儿童乐园、畜牧观光等配套设施,给游客更丰富的体验。”

度假村老板仁青才郎,刚和朋友开着面包车从县里回来,车上载着为木屋定制的卧床。自打2020年10月承包了度假村,他就一刻也没闲着。2021年,小木屋餐饮项目开业,主打藏餐、川菜,4个月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进账30万元。“村里十几个牧民在我这儿当服务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仁青才郎说。

仁青才郎是果洛藏贡麻村的能人。“小时候住的是牦牛毛编的黑帐篷,冬天住里面得裹皮袄,睡觉盖的还是那件皮袄。”长大后,他卖过空心砖,开过服装店,还组建起施工队为村民盖过暖棚、畜棚。如今,他彻底告别了牧民生活,“专职”当老板。

说到“新业态”,仁青才郎爽朗地大笑:“我还不到60岁,还能带大伙再干10年,把小木屋的生意做大,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牦牛绒可成了宝”

索南才夫旦脖子上的一条咖色长围巾很抢眼。

“这是牦牛绒围巾,村里多杰才让的企业生产的,钟布(藏语:暖和)!”牦牛绒跟牦牛毛有啥区别?带着好奇,记者来到村外的阿雅克牦牛绒制品文化体验馆。

馆内,围巾、毡礼帽、拖鞋、挂饰、台布……各类牦牛绒制品齐刷刷摆在货架上。23岁的宗吉正在收拾货品,她负责销售,也是本村人。

“牦牛绒比牦牛毛更柔软、更保暖。”宗吉抓起一把牦牛绒介绍,“以前,牦牛一换毛,牦牛绒都随风飘走了,现在牦牛绒可成了宝!”

变“废”为宝,多杰才让瞅准商机。他出生在果洛藏贡麻村,母亲为了让他和妹妹上学,带他们进了县城,寄居在母亲工作的县皮革厂仓库。年轻的多杰才让没有被贫困击倒,他选择奋斗,参加高考被青海师范大学录取,毕业后在成都从事翻译工作。

“跟客户接触时,我发现牦牛绒制品在很多地方都受欢迎,市场潜力较大。”想到老家牦牛绒资源那么丰富,多杰才让毅然返乡,在2014年创立了刚察阿雅克牛绒开发销售有限公司。在政府扶持下,他购买了第一台牛绒分梳机。起初,牧民们不相信牦牛绒能卖钱,“我们就一户一户跑,挨家解释牦牛绒的经济价值,出价收购。”

牧民们看到了实惠,争先恐后收集起牦牛绒,县里也开设了与牛绒生产制造相关的培训。村里的朋合毛在多杰才让的企业工作了6年,成长为技术骨干,能自己上手设计新花样。“都在手机上接订单了,80%通过电商销售。”她说,“我们的产品还卖到了国外。”

市场大了,创业之路越走越宽。2021年,阿雅克公司销售各类牦牛绒制品4000余件,经营收入200万元,果洛藏贡麻村和周边地区1000多户牧民因此增收。多杰才让被评为“青海省农牧区青年致富带头人”。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多杰才让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还要带着更多牧民增收致富,秀杰(藏语:加油)!”(记者 姜峰 史志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月初,“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以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展出,引发观展热潮。一位自媒体博主在开展第三天就发布了360多张展品的照片,成为展览宣传的“自来水”。不少人呼朋唤友,相约去看展,直言票太难约。

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员、“茶·世界——茶文化特展”策展人王光尧接受瞭望智库专访。图|李珅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是西方人眼中“一片改变世界的树叶”,也是中国人生活中开门必备的七件事之一。在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员、“茶·世界——茶文化特展”策展人王光尧看来,中国的茶文化润物细无声,体现着中国哲学“和”的思想,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力更是“无以复加”。

文 | 李珅 戴丽丽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瞭望智库:为什么选择在今年办一个以“茶”为主题的展览?

王光尧:其实办这个展我想了10年,筹备用了3年。2010年前后,我们在德国马普所进行访学时,有一次为了避雨,走进一个土耳其人开的烤肉店里。店主对着我们说“chaaya”,发音非常像“chá”。当时不清楚他说的意思,就用英文与他交流,结果吃惊地发现土耳其语的“chaaya”发音和汉语的“茶”非常相似。

全世界很多民族茶字发音的来源和传播基本都与中国有关,一种是“chaaya”系列的发音,来源于中国北方官话,影响到南亚、西亚、中亚及欧洲小部分地区,最远传到非洲东部;另一种是“tey”系列的发音,来源于闽南等地方言,伴随着茶叶的大量出口,在东南亚、非洲南部和西欧传播开来,英文tea的发音即借鉴于此。

不管发“chaaya”音还是“tey”音,这都是中国话,都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说什么是优秀的文化,几千年来不断传承并且越来越好的是优秀的文化;能被别的民族去学、不间断地学是优秀的文化。以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正是如此。我们要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很亮的点,是一张很大的名片。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说,我们这个展览的推出是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瞭望智库:将展览命名为“茶·世界”,其背后的策展思路是怎样的?

王光尧:茶是我研究古代物质文化史的内容之一。我长期做中外文化交流和瓷器研究,瓷器在世界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很大的。当我们把视野再放大一下,会发现茶也很重要。

丝绸、茶、瓷器,铁器,长期以来是中国人往海外卖的主要商品,我们占据着世界市场上很大的一个份额。在世行的档案中,中国茶叶的出口创收,远超瓷器,同时丝绸的商品价值也大于瓷器。我们现在考古发现不了丝绸、茶叶的原因,是瓷器不会坏烂,它还存在,但是茶当年就被喝掉了,即便不喝,在沉船里面也早就烂了。所以说我们看古代对外交往史、经济史、社会史,会发现原来茶的意义特别重大。不管你承不承认中国的影响,你喝了中国人从树上采下来的树叶,你说的茶还是中国话的茶,这就是影响。

我们看到了茶文化在中华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上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就明确提出要办一个茶文化的综合性的展览。这个展既不是一个茶叶的展,也不是一个关于喝茶的器物展,更不是一个茶馆、茶空间的展。

我们想要体现的是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有哪些作用,6000多年的茶叶种植史是怎么发展的,茶传出去的过程是一条直线还是波浪式的曲线,它怎么影响了全世界的人。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清乾隆皇帝使用的粉彩茶具。图|李珅

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电脑、电灯、电话全都是西方人发明的,穿的衣服也是西式的,这就是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在找茶有没有影响到别人骨子里面去的东西。如果能找到,那毫无疑问是中国文化优秀的一种表示和展示。

这是我们想讲好的故事,所以我们在全国和全世界相关文献和收藏品中选择了555件套的展品,并通过重新组合,分成了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茶出中国,第二个单元是茶道尚和,第三个单元是茶路万里,第四个单元是茶韵绵长。

办文物的展览往往只说古代而没有与现代的对比、没把同类器物在当下的生产与使用进行分类,多少会出现一个“厚古薄今”的问题。但我认为一定要说茶在今天的成果。因为今天茶叶的产量比过去更多,品种也比过去更多,今天中国人种茶的科学技术也更发达,我们提出了“红黄青绿黑白”六大类茶的标准,获得了国际的认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都在喝茶,反映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我们将展览命名为“茶·世界”,寓意各国人民共同创造来让茶文化更精彩,这是我们策展的一个主线思路。我们意在通过展览讲透茶和世界的关系即茶的世界和世界的茶,展览既有各种各样的纵叙述,又有历史横断面的表现。

2望智库: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渗透,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特点?

王光尧:喝茶对人的身体好,所以要喝茶。因为这个益处,喝茶才能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并逐步演变成一种文化。茶文化包括古人和今人与茶相关的一切活动。

在展览中我们介绍了茶对人到底好在哪,没有茶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你要给它分个等级的话,柴和米是最基本的,没这两个我们就吃不饱,也活不成;油盐酱醋让你吃香;吃好之后让你生活上再上一个层次的时候,喝茶就是要喝(吃)好、要保养。

人们认识到茶的好处并不断总结,把喝茶传播推广到更远的地方。与喝茶相关的制茶、种茶的全套内容,喝茶的茶具和茶器的改进,对喝茶场景的关注,以及政府对茶业种植的态度,在茶叶品种开发中的作用,还有历史上的“茶马贸易”等都是茶文化要关注的内容。

中国的茶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没讲究任何形式,但通过喝茶可以把人群放在一个体系里。我们常用“水乳交融”来形容关系好。你想过没有,茶与奶,代表了我国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饮食层面的偏好,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云南等广大民族地区爱喝奶茶,这不就是水乳交融吗?

小时候看《杨家将》,辽宋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学考古后发现了很多记载辽人喝茶场景的文物,辽人喝茶之俗上承唐风,也与并存的宋人交流、用了来自宋人的器物。不仅辽人,考古发现金人在喝茶的形式和器物的使用方法上也跟宋人一样。这说明对饮茶的接受和需求,增进了历史上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的交往。所以在这次展览中,我们用了一个词,“茶化四海”,饮茶器具、备茶方法日渐趋同,是交流程度不断深化的表现,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的有力见证。

中国的茶文化体现着中国哲学“和”的思想。唐朝时候人们就开始注重喝茶,陆羽、卢仝、白居易等都在普及茶文化,喝茶一定要有好水,这里强调了茶与水的和谐,煮茶的火候也很重要,这里强调了水跟火的和谐。到宋朝,人们喝茶要在院子里,并配上芭蕉等植物。到明朝,要在山里面建一个茅棚喝茶。喝茶的水以泉水为最佳。没有泉水的情况下喝江水,还不能喝江边上的水,要到江河中间去取水。如果江河水也没有,要喝井水,但不能用死井中的水,要找活井的水。到了清朝,康熙皇帝使用了蒸馏水。这个知识从哪来的?从蒙古地区的王爷那来的。在没有好水时,他们就用蒸馏水喝茶,所以不同的民族对喝茶都有同样的需求,对“茶与水和谐”的认识都融入到骨子里面了。

乾隆皇帝在《弘历观月图轴》中,身着汉人服饰,坐在水边赏月、饮茶。童子手捧朱漆茶盘,上置青花盖碗。旁侧的双层斑竹茶架中盛放有各类茶具。尤其是乾隆推崇的竹炉,这是乾隆下江南的时候,看到了江南在明朝晚期兴起的一种喝茶方法,他就给带回北京来了。中国人对茶器的讲究、备茶方法的选择和品茗环境的营造,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精神境界和对“和”的崇尚。

《弘历观月图轴》。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瞭望智库:为什么全世界会受茶文化影响这么深?

王光尧:茶和丝绸、瓷器一样,代表着当年中国人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劳把这种美推向世界。茶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历史和文化,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从中国走出的茶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影响力是“无以复加”的。美国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把大英帝国在北美的殖民体系给搞崩溃了。英国的“下午茶文化”融合了它们自身的酒吧文化。我在阿联酋拉斯海马考古的时候,当地的阿拉伯人很热情,每天都给我们送茶。他们的茶,像茶粥一样,很像唐代的喝茶方法。我在印度喀拉拉邦进行考古时,喝的当地茶也是如此。我就想,这是不是唐王朝传出去的喝茶方法遗留在他们那里,未再改变。日本人学了我们唐代的饮茶方法,到了宋代,又再学我们的点茶法,他们叫“抹茶”,这一方法一直传承到现在。

3瞭望智库:在这次展览中,您认为有哪些重点要看的展品或是场景?

王光尧:第一单元“茶出中国”,有一件展品是在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一组人工种植的茶树树根和喝茶的器具。这是此次展览的一个亮点:一眼看过6000年的喝茶史。

浙江省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陶盉。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茶叶遗存等。图|李珅

从6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人工种植茶树的树根、2100年前的汉代茶叶、1000年前宋代吕大临家族墓地出土的茶叶到100多年清宫的贡茶,这些都是“茶出中国”6000年来连绵不绝的证据。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清宫贡茶。图|李珅

第二单元“茶道尚和”中展出的《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构图学习宋人画法,乾隆身着汉装,一个唯美的喝茶场景,装茶的壶是明代青花,杯子是玉器(也可能是宋代的定窑系白瓷),周边陈设的器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商代的青铜觚、王莽时的嘉量、受西亚文化影响的青花缠枝莲纹扁壶、与藏传佛教有关的“大德吉祥场”铭盖罐、受西洋家具影响的圆桌,传达了乾隆典守中华传统文化、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象,是茶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的缩影。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第三单元“茶路万里”,我们展出了四把酒精壶茶壶。两个珐琅质的来自清宫自己制造的,一个银质的是日本人送给中国的,还有一个铜质的借自俄罗斯的博物馆。其实珐琅这种工艺本身是受西洋影响产生的,而用酒精作为燃料反映了喝茶的一时新风。

在布展时,我们用一种平和的对比,让大家看到了世界不同地区喝茶的多样性,同时也了解到喝茶这件事,源头都是来自中国。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展出的茶库场景。图|李珅

第四单元“茶韵绵长”,我们展示了被带上太空的茶叶树种子,这体现了科技对茶产业的推动,体现了茶文化因科学技术的赋能而更加兴盛。

展览结语的最后三个字“喫茶去”,是闽南方言,意思就是“吃茶去”。在最后一个单元我们布置了一个小而美的喝茶空间,展示了几百张照片,还有很多全世界人喝茶的一些视频。希望这个展览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喝茶,把茶产业搞得更大,如果能起到这一点推动作用,那就是展览的成功。

瞭望智库: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明代开始茶的使用方式逐渐简化了,开展以来到现在您对哪些反馈印象比较深刻?

王光尧:明代开始茶的使用方式逐渐简化,是统治人群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唐之前是世家大族的社会,唐之后,宋代已转变成庶民的社会。朱元璋同样也是平民出身的人,所以他很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看到过元朝的腐败,下令茶制改革,用散茶代替饼茶进贡,不允许再喝那种昂贵的茶、采用那种复杂的茶饼。但是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喝,就开始把茶叶放在锅里面煮,煮过以后茶水特苦怎么办,就把煮出来的茶卤(浓茶水)兑入白水喝,慢慢地发现直接泡着喝,味道更好,到明朝晚期就产生了泡茶法。

第二单元展出的新疆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绢画《托盏侍女图》上,侍女手持一个盘子,里面又放了一个高脚杯。有观众指出这是喝酒的,不是喝茶的。因为北朝的墓里面出土了很多这样的盘子和高脚杯。我不排除它是喝酒的,但是我为什么把这张图放在这里?

唐《托盏侍女图》,阿斯塔那墓地187号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图|故宫博物院院刊微信公众号

因为唐朝的时候,回鹘人赶着大批的马来换茶,说明当年新疆往西广大地区的人喝茶。敦煌藏经洞里又出土了《茶酒论》,说明当时在西北地方喝茶很流行、很普及。可是我们却未在新疆地区的考古器物之中发现内地常用喝茶的器物。所以这些杯盘在喝酒之外,很可能也被用来喝茶。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这位观众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这正是我们办展览的目的之一,我不怕人提出问题,我希望的是通过展览促进交流。

4瞭望智库:是否考虑去其他地区办展?如何让国外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茶文化?

王光尧:我们正在推动“茶·世界”和卡通形象“小茶仙”的商标注册。我们也已经开始规划未来的“故宫茶世界”巡展,想把这个品牌推广出去。目前计划去福建和广东办展,国内其他地方比如香港也在接洽中。国外的话,计划去马来西亚,也在和迪拜接洽,同时还有法国的和德国的人通过关系也找过来,说明很多人在关注这个展。

办巡展,肯定是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做一些改变。比如,把当地种茶的场景和引进茶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当地人有切身的感受,勾起他们的共鸣,效果才能好。我自己感到这次展览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参观者都能在展览中找到共鸣点:要么是喝过这个茶,要么是使用过相关的茶具。通过展品,我与你勾连起来,多重的勾连,而不是只展示一个冷冰冰的文物。这才是“以茶为媒”的成功叙事。

瞭望智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对此您有何建议?

王光尧: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这种快生活跟过去煎茶、点茶的时代完全不同,没几个人有时间来“独坐闲庭对闲花,轻煮岁月慢煮茶”了,所以茶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不被时代淘汰的才是好东西。茶文化的传承、挖掘和创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茶文化面临新的发展时机,像故宫的奶茶店,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我们有茶包、茶精这样的产品,丢到茶杯里,马上就能喝上茶,对人体好的物质很快就能吸收了。当然,喝茶的妙处还有一部分是“品”,看茶叶在茶杯里翻滚、起落,好像人生,这种感悟如何实现呢?

监制:杨越

责编:蒲海燕

编辑:田硕

来源: 瞭望智库

源:人民日报

图为10月下旬,初雪过后的年保玉则平湖如镜。记者 姜峰摄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位于青藏高原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被称为“天神后花园”。曾经,这里的美丽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但也因此破坏了草原,加剧了草场沙化。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对青海开展督察,指出青海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开发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进展迟缓。2018年4月,年保玉则停止开放。一年多来,严格的保护让这里恢复了宁静,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美丽。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雪山高峻、湖泊静美,灌木、沼泽密布,有“天神后花园”之称。这里出没着雪豹、棕熊、岩羊、白唇鹿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久治是青海年降水量最为丰沛的地区,年保玉则更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年保玉则曾引得游客纷至沓来,一度人畜过载、生态失衡。2018年4月,年保玉则停止开放。禁游一年半,“天神后花园”近况如何?

因违规旅游开发被关停

“你闻这牛粪,一点也不臭”,年保玉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先科,从草地上捡起一块晒得半干的牛粪,小心地扒拉开来,送到鼻子下嗅着。

10月,深秋的暖阳将年保玉则镀上一层金色,湖水幽蓝静谧,如一颗硕大的蓝宝石,莲花般的雪山倒影泊在湖面。

眼下,年保玉则原有的旅游设施均已拆除,曾经喧闹的西姆措湖边游人杳然,唯有一片片五彩经幡,在雪山下的草甸猎猎舞动。一切都重归天然,仿佛从来不曾有人扰动。保护区门口,驶来一辆汽车,应该是自驾游客,不过很快便被管理人员劝离。

年保玉则早被纳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2003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又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这样的保护规格,决定了它从来不应是“景区”。2006—2018年,久治县对年保玉则的旅游开发,只能说是一段不该出现的“插曲”——游人激增,一些人乱丢垃圾、违规穿越,草场被践踏,违规摊点建筑物不断增多。同时,过度放牧加剧了草场沙化,部分草场变成黑土滩……

2017年,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对青海开展了环保督察,指出青海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开发问题突出,生态修复进展迟缓。年保玉则景区随后被关停。

“以前管旅游,现在管保护”

西姆措湖畔,牧草已经返黄,还能看出一些地方的草丛,明显比周边低矮和稀疏。那是修建过栈道、帐篷、观景台的痕迹。曾经试图以年保玉则旅游开发为经济抓手的久治县,正在尽最大努力恢复生态,让年保玉则重回人间秘境。

先科算了算说:“拆除设施总价值达2300多万,那个耗费700多万元的祭祀台,刚建完就被拆除了。”

2016年,景区门票收入1000万元左右,接待了约14万人次游客。高原冰川生态脆弱,过多的人类活动让年保玉则付出了很大代价。

停止开放的这一年多,年保玉则终于能喘口气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了夏天,花海更盛,珍稀动物多了起来,湖里的湟鱼黑压压一片……

放眼望去,草场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牛粪。附近牧民时不时会来放牧。当然,牛群的数量仍在控制。“要保持草畜平衡嘛,每家每户养牛数量都是固定的,邻里之间都能看见,不会违规多养。”先科说。

先科所在的管理局,曾辖一个30多人的旅游公司,负责年保玉则的旅游开发。眼下,这个公司转型做起了生态保护。职能转变后,工资不变,但做的是保护自己家园的事——拆除旅游设施、停止开发项目、禁止盗伐盗采,面对新的工作,团队干劲十足。

牧民变身生态管护员

年保玉则冰川峥嵘,雪峰雄峙,海子众多,罕有人迹。

索乎日麻乡索乎日麻村村支书格日加和村民曲智,骑着马“闯入”了这片宁静的地带。如今,他们添了新身份:生态管护员。这身份来之不易,有一定的补贴,选人时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倾斜,也考虑人员素质。

曲智说,“我们53人分成7个组,每个月巡护三四次,每次骑马走下来要两三天,调查、记录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万一有盗猎盗采,也能及时发现。”

他俩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巡山时拍到的照片:皑皑白雪间十几只雀跃的岩羊,一只懒洋洋眯着眼的狐狸;还有高原精灵雪豹,镜头中有些模糊,“它跑得太快了!”

与珍稀野生动物的“邂逅”已是寻常。“以前游客多,找不到它们了。现在常常遇上,它们还会跑到家里偷吃呢!”曲智说。先科也补充说,有只雪豹曾趁夜闯入一户牧民的羊圈,20多只羊一命呜呼,天亮了,“作案者”也不跑,睡在羊圈里晒太阳……类似的损失,一般会按规定给予相应补偿。

格日加对年保玉则的物产如数家珍,“虫草、藏红花、大黄……这山里都是宝”。每年4到8月高原“丰收”季节,是他最“紧张”的时候,“自家草山上的虫草,村里牧民可以挖一些,其他药材都不能随便挖。一草一木,我们都要守护好。”

每次巡山,他们都自带食材和被褥,烧着牛粪煮奶茶,就着手抓肉吃馍馍。近两年,各级部门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盗猎盗采等违法活动基本绝迹。(记者 李泓冰 姜 峰 李 栋 季觉苏)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