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让节俭成为节日餐饮“新食尚”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春节越来越近。“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过年,总是同美食联系在一起,与家人朋友共享美味、共庆佳节。喜庆之余,也要注意节俭不要铺张,避免出现“舌尖上的浪费”。
近年来,随着“光盘行动”“半份菜”等厉行节约的举措推广,食品浪费有所改观,但仍有不少人“下馆子”时讲排场少吃多点,也有一些商家变相怂恿顾客不顾实际多消费。特别是逢年过节,食品浪费现象尤为严重。
2021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对于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在餐饮消费环节遏制浪费,是节粮减损的重要举措,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1年我国重拳遏制食品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发布施行,将节约粮食从道德标准上升到法纪的高度。
全社会要进一步行动起来,持续形成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餐饮企业要主动引导顾客按需点餐,提供“小份菜”、餐后打包等服务;消费者要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
新春佳节之际,五湖四海的人们用美食欢庆一年的收获、迎接新春的祝福,这时也需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成为春节“新食尚”。
爱的食友们,大家好!在浩渺的中华美食文化长河中,有一抹独特的风味以其悠远的历史与卓越的品质独树一帜,那便是黄金香猪肉松。这不仅仅是一种佐餐小食,更是一份承载着世代匠心精神与地方特色的舌尖盛宴。
< class="pgc-img">>
黄金香,这一源于1842年的中华老字号品牌,根植于福建厦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历经近两个世纪的光阴沉淀,始终坚持初心,坚守传统,不断创新。其名号犹如金字招牌,在每一个热爱美食的人心中熠熠生辉。它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穿越时空隧道,延续了华夏民族对饮食文化的极致追求,成为了厦门乃至全国消费者心中的标志性美食符号。
黄金香猪肉松精选猪后腿瘦肉部分,这里的肉质紧实且脂肪适中,富含优质蛋白质。每一片猪肉都经过精细处理,不沾丝毫生水,剔除筋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纯净口感。正是这种对原材料的严格把控,使得黄金香猪肉松从源头上便占据了品质高地。
其制作过程更是秉承古法,沿袭百年传承工艺。肉松在明火之上经过反复翻炒,每一颗肉纤维都在高温之下逐渐脱去水分,变得如丝般细腻,又不失原本的鲜美滋味。这种工艺不仅保留了猪肉的营养精华,还通过独特配方将咸鲜、醇厚的味道深深融入每一缕肉松之中,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鲜香美味。
黄金香猪肉松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无论是拌饭时的一抹金黄,还是配粥时的那一口香酥,都能瞬间点亮餐桌,让日常饮食充满生活的仪式感。不仅如此,它更是西式餐饮与中国传统美食创新结合的典范,不论是作为肉松三明治中的核心馅料,赋予面包新的生命;还是在肉松寿司中绽放异彩,成为一种全新的味蕾享受;甚至是烘焙糕点里的点睛之笔,让肉松面包呈现出层次丰富的口感——黄金香猪肉松总能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无穷的变化,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征服各种挑剔的味蕾。
而为了让这份来自百年前的美味能够完好地传递到现代消费者的手中,黄金香采用了先进的密封包装技术,保证了猪肉松的新鲜度与香气。每一包精心封装的产品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时光胶囊,轻轻开启,即刻释放出浓郁的肉香,让人仿佛置身于老灶台前,感受那份源自古老技艺的魅力。
食友们,黄金香猪肉松凭借其悠久的品牌历史、精选原料、独特工艺、丰富多样的食用方式以及严谨的保鲜包装,成就了一款深受广大食客喜爱的经典美食。它是中华民族饮食智慧的结晶,也是新时代美食爱好者追求品质生活的理想选择,每一次品尝,都是对舌尖上的中国味道的一次深度探索和体验。
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网言】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过年,总是同美食联系在一起。喜庆之余,也要注意节俭不要铺张,避免出现“舌尖上的浪费”。
近年来,随着“光盘行动”“半份菜”等厉行节约的举措推广,食品浪费有所改观,但仍有不少人“下馆子”时讲排场少吃多点,也有一些商家变相怂恿顾客不顾实际多消费。特别是逢年过节,食品浪费现象尤为严重。
2021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对于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在餐饮消费环节遏制浪费,是节粮减损的重要举措,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1年我国重拳遏制食品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发布施行,将节约粮食从道德标准上升到法纪的高度。
全社会要进一步行动起来,持续形成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餐饮企业要主动引导顾客按需点餐,提供“小份菜”、餐后打包等服务;消费者要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
新春佳节之际,五湖四海的人们用美食欢庆一年的收获、迎接新春的祝福,这时也需共同努力,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成为春节“新食尚”。
(原载于新华网 作者:刘夏村 摘编:项锋、杨心悦)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