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餐饮老板都羡慕那些互联网营销做的好的品牌,比如xx品牌在抖音上爆火,播放量过亿,排队几千桌;xx品牌通过直播带货卖出几万张券;xx品牌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xx品牌投附近推转化率提升50%......
这些营销效果确实让人羡慕,但是很多餐饮人都没看到这背后的投入产出比和对品牌真正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广告平台都说自己是精准营销,能圈到附近3~5公里或全城的用户,可以选定年龄、性别、行为偏好、学历和消费水平等,但当你投完广告之后的转化又能有多少呢?大多数都不到2%,那这和你在线下随便做点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传播成本极高,那些能做大力度推广的品牌,都不是指着立即就看到转化和赚钱的,他们追求的是门店扩张,要扩大品牌知名度,吸收更多加盟商,开更多的店,赚加盟商的钱,至膳集团下的明星餐饮品牌不都是这个套路吗?例如陈赫的贤合庄、关晓彤的天然呆和黄晓明的烧江南等。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2个结论:
一、不要羡慕那些线上营销做的好的品牌,人家有钱,赚的也不是短期效果转化的钱。
二、线上广告并不精准,虽然线上覆盖面广,转化率低,你需要做多次转化才能得到较为精准的用户。
有些互联网人曾嘲笑餐饮人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吃”,线下有那么好的资源和免费的流量入口都没利用好,还要花钱到线上挖掘流量,其实线上的用户远没有经过你餐厅门口的人群精准,即使算上不住在附近单纯赶路的路人,这部分人群也要比线上更精准。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家餐厅开了很长时间,但住在附近的消费者都不知道有这样一家店,有些甚至还没等消费者知道就倒闭了,小餐饮品牌为了转化做营销的话,应该先对附近的精准用户做营销,由近及远,抓住经过门口的过路人。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通过五觉营销抓住门口的路人,提升进店转化率?
五觉营销是指对用户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进行营销,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具。
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场景,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餐厅装修设计、海报和店招的设计以及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等,可以帮助经营者切换视角,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
比如有用户投诉你要解决客诉的问题,你要切换视角,你作为顾客有不满意你希望得到怎样的解决,你希望看到服务人员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你希望听到服务员说的是什么样的话?
就像我们都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呢?是因为送小吃、免费美甲洗头和上完厕所洗手有人递纸巾吗?
其实都不是,用五觉营销来看,我们进入海底捞经常耳朵听到服务员的问候——欢迎光临海底捞、您好、请慢走和欢迎下次光临等,从进店到入座到离开,至少能听到10遍以上这样的问候语,这是从听觉上我们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
我们看到海底捞服务员总是习惯把手放在胸前,面带微笑,工作起来很有活力,这是在视觉上我们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在这两点上海底捞做了做够多的动作,远超同行,所以我们才能感受到海底捞的服务好。
顾客对一个餐厅的评价和印象,来自顾客体验前后的整体感觉,这些感觉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这五觉构成。
提升路人的进店转化率其实是一个过程,一个让用户发现你,了解你并记住你的过程。
能做到这三点,自然就能提升路过转化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做转化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当用户发现你的时候,他才有机会了解你,当用户了解你是做什么的时候,他才会决定要不要进店消费,当用户记住你的时候,这次不来,下次有需要的时候也会想起你。
如何吸引用户的关注?
在视觉上,吸引用户的眼球。
我们应该让用户容易看见我们,视觉上看的要比听觉上听的要远,因为光速比声速快,我们在30米外能看到门店的招牌,但却听不见门店喇叭播放的声音,所以大家首先要吸引用户的视觉注意,有以下集中方法:
1.门店的店招要有自己的色系。
门店整体的装修风格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色,一是醒目能让用户发现你,二是能让用户记住你,最好与周围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麦当劳以红色为背景色,黄色为主体,在许多城市立起了很高的招牌;奶茶七分甜采用黄色为背景色,白色为主体。
如果认为颜色不重要的,可以去搜一下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红罐之争,这两家表面上看争夺的是颜色,其实争夺的是用户的心智。
2.门头和logo要足够大
越大的门头越容易被发现,一个篮球和一个弹珠放在一起,篮球更容易被发现。如果一条街都是同样大小的门头,那就把你的字体和logo放大。
3.门口摆放宣传物料
摆易拉宝、玻璃上张贴海报和铺地垫等。
很多餐厅在靠窗的位置摆个电视,但是白天阳光晃着根本看不清,倒不如白天用海报,关上电视,晚上再用。
4.门口有顾客排队
门店前顾客排起长队也能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也能促进进店转化,有些无良商家甚至雇人排队,只为骗加盟商的钱,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雇人排队,通过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吸引顾客来消费,人多了,自然就排队了
5.大道至简
颜色简单、文字简单,排列清晰,能表达清楚的最有效。
店招干净,门口附近物品或透过玻璃能看到的物品干净,且摆放整齐。
在听觉上,吸引用户的耳朵。
听觉要和视觉配合,让用户即使眼睛看不到你,也能通过耳朵听到你。
举个例子,木子老师在去一个汗蒸店的路上就被一个餐饮店吸引了,不是被店招,而是被他挂在楼下的喇叭,那个店是个街边店,营业位置在二楼,入口并不明显,木子老师在离这个店还有十米左右的时候就听到了他喇叭的声音。
“嗨,瞅啥呢?说你呢,这条街最靓的崽,进屋尝尝铁锅炖鱼啊”,就这一句话不停的循环播放,很有意思,用东北话说的,如果不是有这个喇叭,我根本注意不到这家店,后来搜了一下点评,真的有很多用户是被这个喇叭吸引进店消费的。
这种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很有效的,对于增加听觉上的转化,除了重复让用户记住以外,也可以增加一些品牌和活动信息,比如某某铁锅炖鱼,一年卖出十万条,味道鲜美,吃过一次,回味无穷或进店赠送xx小吃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音量,尽量让人在更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对于有些人在门口路过都听不清的内容,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喇叭完全成了摆设,何谈转化。
在嗅觉上,吸引用户的鼻子。
如果用户在路过门店的时候能闻到里面的菜香味,即使不用看不用听,只用鼻子闻也够吸引人的。
举个例子,木子老师曾经就被自己的嗅觉欺骗过,之前路过一个烧烤摊,室外露天那种的,看着不咋地,但是闻起来很香,商家也很聪明,拿着风扇摆在烧烤架旁边往路上吹,闻着确实很香,然后我就去吃了,吃到嘴里之后发现其实并不好吃,木子老师用味觉证明了自己的嗅觉是可以被欺骗的。
好味道绝对是能吸引人的,大家可以尽可能的去利用这一点,不能在室外做菜也不能把菜端到室外,可以考虑改善一下排风,或者去制作一种味型的香水,现在有气味图书馆,有研究嗅觉营销的公司,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如何让用户了解你?
如果用户看见你,但是却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那很多用户可能就望而却步了,比如百胜旗下有一个品牌叫东方既白,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卖啥的。
其实这背后涉及的是品牌问题,你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通过品牌名称和品牌卖点挖掘介绍清楚自己就可以。
比如海底捞火锅,“一起嗨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从原来的“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变为“越懂火锅,越爱毛肚”。
以南城香和喜同乐为例,都是做快餐的,南城香虽然没说自己是快餐,但是直接把饭香、串香、馄饨香这3个卖点直接放到了店招上,直接让用户知道你都卖什么产品,比说快餐更有效。
反观喜同乐,在店招上介绍了品类中式简餐和卖点粗茶淡饭待邻里,把下“喜同乐酱肉下酒菜”产品信息放到下面不起眼的位置,其实应该把酱肉下酒菜作为卖点放到显要位置,不然路过的人谁知道中式简餐都是什么菜呢?不过好在他把菜单贴在了玻璃上,从旁边路过的人能看到,但也实属下策。
让用户了解你,首先要做好品牌基础建设,挖掘品牌卖点,
在用户的视觉观察上颜色鲜明,排列整齐,大且清晰。
最后,如何让顾客记住你。
当用户在视觉、听觉或嗅觉上发现你,继而了解你以后,慢慢的自动就会记住你,一是你的品牌信息简单,卖点清晰,本来就容易记忆;二是随着他路过次数的增加,你不听的重复他一定会记住,即使他记不住,以后有相应的需求也会想起你,搜索你或者直接过来进店消费。
我们在上面分析问题的时候应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第四和第五分别是味觉和触觉,如果不在门口办试吃活动的话,这2种几乎就用不到。不适用我们今天分析的问题,不过当你研发菜品、选餐具、提升性价比和整体顾客体验时,这两个会派上重要用场。
总结一下:
1.现在传播成本很高,不要盲目迷信互联网营销,餐企想提升转化一定要做好品牌建设基础工作。
2.五觉营销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具,指导我们从用户视角解决问题,需要带入有问题的场景去使用。
3.精准营销是个伪命题,你只能不停的转化和筛选,才能挑出精准用户,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多餐饮老板都羡慕那些互联网营销做的好的品牌,比如xx品牌在抖音上爆火,播放量过亿,排队几千桌;xx品牌通过直播带货卖出几万张券;xx品牌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xx品牌投附近推转化率提升50%......
这些营销效果确实让人羡慕,但是很多餐饮人都没看到这背后的投入产出比和对品牌真正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广告平台都说自己是精准营销,能圈到附近3~5公里或全城的用户,可以选定年龄、性别、行为偏好、学历和消费水平等,但当你投完广告之后的转化又能有多少呢?大多数都不到2%,那这和你在线下随便做点活动有什么区别呢?
< class="pgc-img">>现在传播成本极高,那些能做大力度推广的品牌,都不是指着立即就看到转化和赚钱的,他们追求的是门店扩张,要扩大品牌知名度,吸收更多加盟商,开更多的店,赚加盟商的钱,至膳集团下的明星餐饮品牌不都是这个套路吗?例如陈赫的贤合庄、关晓彤的天然呆和黄晓明的烧江南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得出2个结论:
一、不要羡慕那些线上营销做的好的品牌,人家有钱,赚的也不是短期效果转化的钱。
二、线上广告并不精准,虽然线上覆盖面广,转化率低,你需要做多次转化才能得到较为精准的用户。
有些互联网人曾嘲笑餐饮人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吃”,线下有那么好的资源和免费的流量入口都没利用好,还要花钱到线上挖掘流量,其实线上的用户远没有经过你餐厅门口的人群精准,即使算上不住在附近单纯赶路的路人,这部分人群也要比线上更精准。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家餐厅开了很长时间,但住在附近的消费者都不知道有这样一家店,有些甚至还没等消费者知道就倒闭了,小餐饮品牌为了转化做营销的话,应该先对附近的精准用户做营销,由近及远,抓住经过门口的过路人。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通过五觉营销抓住门口的路人,提升进店转化率?五觉营销是指对用户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进行营销,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具。
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场景,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餐厅装修设计、海报和店招的设计以及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等,可以帮助经营者切换视角,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
比如有用户投诉你要解决客诉的问题,你要切换视角,你作为顾客有不满意你希望得到怎样的解决,你希望看到服务人员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你希望听到服务员说的是什么样的话?
就像我们都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呢?是因为送小吃、免费美甲洗头和上完厕所洗手有人递纸巾吗?
其实都不是,用五觉营销来看,我们进入海底捞经常耳朵听到服务员的问候——欢迎光临海底捞、您好、请慢走和欢迎下次光临等,从进店到入座到离开,至少能听到10遍以上这样的问候语,这是从听觉上我们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
我们看到海底捞服务员总是习惯把手放在胸前,面带微笑,工作起来很有活力,这是在视觉上我们觉得海底捞的服务好;在这两点上海底捞做了足够多的动作,远超同行,所以我们才能感受到海底捞的服务好。顾客对一个餐厅的评价和印象,来自顾客体验前后的整体感觉,这些感觉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这五觉构成。
< class="pgc-img">>提升路人的进店转化率其实是一个过程,一个让用户发现你,了解你并记住你的过程。
能做到这三点,自然就能提升路过转化率,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做转化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当用户发现你的时候,他才有机会了解你,当用户了解你是做什么的时候,他才会决定要不要进店消费,当用户记住你的时候,这次不来,下次有需要的时候也会想起你。
< class="pgc-img">>如何吸引用户的关注?
在视觉上,吸引用户的眼球。
我们应该让用户容易看见我们,视觉上看得要比听觉上听得要远,因为光速比声速快,我们在30米外能看到门店的招牌,但却听不见门店喇叭播放的声音,所以大家首先要吸引用户的视觉注意,有以下集中方法:
1.门店的店招要有自己的色系。
门店整体的装修风格有一个突出的主题色,一是醒目能让用户发现你,二是能让用户记住你,最好与周围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麦当劳以红色为背景色,黄色为主体,在许多城市立起了很高的招牌;奶茶七分甜采用黄色为背景色,白色为主体。如果认为颜色不重要的,可以去搜一下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红罐之争,这两家表面上看争夺的是颜色,其实争夺的是用户的心智。
< class="pgc-img">>2.门头和logo要足够大越大的门头越容易被发现,一个篮球和一个弹珠放在一起,篮球更容易被发现。如果一条街都是同样大小的门头,那就把你的字体和logo放大。
< class="pgc-img">>3.门口摆放宣传物料摆易拉宝、玻璃上张贴海报和铺地垫等。很多餐厅在靠窗的位置摆个电视,但是白天阳光晃着根本看不清,倒不如白天用海报,关上电视,晚上再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4.门口有顾客排队门店前顾客排起长队也能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也能促进进店转化,有些无良商家甚至雇人排队,只为骗加盟商的钱,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雇人排队,通过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吸引顾客来消费,人多了,自然就排队了
5.大道至简颜色简单、文字简单,排列清晰,能表达清楚的最有效。店招干净,门口附近物品或透过玻璃能看到的物品干净,且摆放整齐。
< class="pgc-img">>在听觉上,吸引用户的耳朵。
听觉要和视觉配合,让用户即使眼睛看不到你,也能通过耳朵听到你。
举个例子,木子老师在去一个汗蒸店的路上就被一个餐饮店吸引了,不是被店招,而是被他挂在楼下的喇叭,那个店是个街边店,营业位置在二楼,入口并不明显,木子老师在离这个店还有十米左右的时候就听到了他喇叭的声音。
< class="pgc-img">>“嗨,瞅啥呢?说你呢,这条街最靓的崽,进屋尝尝铁锅炖鱼啊”,就这一句话不停地循环播放,很有意思,用东北话说的,如果不是有这个喇叭,我根本注意不到这家店,后来搜了一下点评,真的有很多用户是被这个喇叭吸引进店消费的。这种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很有效的,对于增加听觉上的转化,除了重复让用户记住以外,也可以增加一些品牌和活动信息,比如某某铁锅炖鱼,一年卖出十万条,味道鲜美,吃过一次,回味无穷或进店赠送xx小吃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音量,尽量让人在更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对于有些人在门口路过都听不清的内容,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喇叭完全成了摆设,何谈转化。
在嗅觉上,吸引用户的鼻子。
如果用户在路过门店的时候能闻到里面的菜香味,即使不用看不用听,只用鼻子闻也够吸引人的。
举个例子,木子老师曾经就被自己的嗅觉欺骗过,之前路过一个烧烤摊,室外露天那种的,看着不咋地,但是闻起来很香,商家也很聪明,拿着风扇摆在烧烤架旁边往路上吹,闻着确实很香,然后我就去吃了,吃到嘴里之后发现其实并不好吃,木子老师用味觉证明了自己的嗅觉是可以被欺骗的。好味道绝对是能吸引人的,大家可以尽可能地去利用这一点,不能在室外做菜也不能把菜端到室外,可以考虑改善一下排风,或者去制作一种味型的香水,现在有气味图书馆,有研究嗅觉营销的公司,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 class="pgc-img">>如何让用户了解你?如果用户看见你,但是却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那很多用户可能就望而却步了,比如百胜旗下有一个品牌叫东方既白,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卖啥的。
其实这背后涉及的是品牌问题,你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通过品牌名称和品牌卖点挖掘介绍清楚自己就可以。
比如海底捞火锅,“一起嗨海底捞”。巴奴毛肚火锅,从原来的“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变为“越懂火锅,越爱毛肚”。以南城香和喜同乐为例,都是做快餐的,南城香虽然没说自己是快餐,但是直接把饭香、串香、馄饨香这3个卖点直接放到了店招上,直接让用户知道你都卖什么产品,比说快餐更有效。
< class="pgc-img">>反观喜同乐,在店招上介绍了品类中式简餐和卖点粗茶淡饭待邻里,把下“喜同乐酱肉下酒菜”产品信息放到下面不起眼的位置,其实应该把酱肉下酒菜作为卖点放到显要位置,不然路过的人谁知道中式简餐都是什么菜呢?不过好在他把菜单贴在了玻璃上,从旁边路过的人能看到,但也实属下策。
< class="pgc-img">>让用户了解你,首先要做好品牌基础建设,挖掘品牌卖点,在用户的视觉观察上颜色鲜明,排列整齐,大且清晰。
< class="pgc-img">>最后,如何让顾客记住你。当用户在视觉、听觉或嗅觉上发现你,继而了解你以后,慢慢地自动就会记住你,一是你的品牌信息简单,卖点清晰,本来就容易记忆;二是随着他路过次数的增加,你不停地重复他一定会记住,即使他记不住,以后有相应的需求也会想起你,搜索你或者直接过来进店消费。我们在上面分析问题的时候应用了视觉、听觉和嗅觉,第四和第五分别是味觉和触觉,如果不在门口办试吃活动的话,这2种几乎就用不到。不适用我们今天分析的问题,不过当你研发菜品、选餐具、提升性价比和整体顾客体验时,这两个会派上重要用场。
< class="pgc-img">>总结一下:
1.现在传播成本很高,不要盲目迷信互联网营销,餐企想提升转化一定要做好品牌建设基础工作。
2.五觉营销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工具,指导我们从用户视角解决问题,需要带入有问题的场景去使用。
3.精准营销是个伪命题,你只能不停地转化和筛选,才能挑出精准用户,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关于营销,米粒餐学院还有更为高阶的课程提供给各位餐饮人,在餐饮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路人,各位老板可以观看学习,并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url":"","content":"","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4328d6cffd814f428f07ed87dac84b01","title":"2招助你拍出餐厅爆款抖音","author_description":"米粒餐学院","price":9.9,"share_price":3.96,"sold":22,"column_id":"6900826366149656840","new_thumb_url":"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4328d6cffd814f428f07ed87dac84b01"}'>><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url":"","content":"","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5c490146dc774e1fbe961cd713d6967a","title":"2招搞定餐饮线上引流变现难题","author_description":"米粒餐学院","price":19,"share_price":7.6,"sold":7,"column_id":"6863020504127635715","new_thumb_url":"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5c490146dc774e1fbe961cd713d6967a"}'>>文章图片来源: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厅生意好不好,直观的数据就是入客数,也就是通常说的客流量。
但是现在餐饮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顾客的口味又非常地挑剔,很多新的餐厅甚至撑不过试营业期。而对经营多年的“老字号”来说,顾客也很容易被分流,生意很容易下滑。那怎么办?
这一次用一个餐厅老板的角度来分享,如何提升餐厅的入客数。
日高会: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我朋友创立了六千馆”以后,在深圳又创立了一家西域餐厅叫“1001”。当时它的第二家分店就遇到了一个情况:开业的前半年入客数一直在升高,然后稳定了两个月以后,就开始往下滑。
那个时候店铺的团队成员并没有更换,人员也比较稳定,怎么就下滑了?
有一段时间也搞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尝试了不少办法去调整,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所以,与其闭门思过,不如出去看看。
我朋友和这家餐厅的厨师长就去做同行拜访,拜访的也是新疆菜餐厅。
不过这家餐厅很特别,整个商场,别的餐厅生意都很一般,唯有它在排长队。
他当时就问门店长: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有绝招?
店长说:“哪有什么绝招,我的办法很笨。我整天就待在店里,不过,我会特别留意每个顾客所点的菜,去判断哪个菜是受欢迎的。如果桌上有剩菜,要么是顾客点多了,要么就是菜品做得不好。高峰期以后我还会去洗碗间专门看剩菜。当我看到哪道菜剩得比较多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道菜是出问题了。”
所以,这家餐厅打烊以后,他就会组织所有的厨师,把有问题的菜重做几遍,研究如何整改。有时候开会要开到凌晨2点多。虽然累,但把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会有成就感。
他朴实的分享,这不就是作为管理一家餐厅最应该做的吗?
于厨师长回到餐厅以后,自己组织了一个会议,叫“日高会”。
什么是“日高”?这个词出自海尔的OEC管理法,概括起来一句话,“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完,每天的工作要清理,还得有提高。
每天打烊后,店长会组织餐厅的管理组开会,收集当天顾客对菜品和服务的反馈。
把问题菜品重做一遍,然后马上作出调整。服务也是一样,会议上分析顾客投诉或抱怨的内容,第二天一上班就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日高会不仅可以用来提升入客数,餐厅在经营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改进。
有关日高会怎么组织,我还在文稿里附上了一份我们餐厅的“日高会工作流程”,还有一个会后的会议纪要。你可以照着我们的方法,开始在自己的团队或者餐厅组织自己的日高会,达成你的目标。
总之,在“日高会”推行一段时间后,餐厅的服务和菜品的品质,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不仅入客数逆势上涨,甚至还上了“大众点评网”的必吃榜。这可是当时广东省唯一一家上榜的新疆菜餐厅。
你看,就像学习长跑一样,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甚至不需要做大的、突破性的调整,餐厅的入客数和业绩自然会提高。
优化关键业务流程
不过,刚才说的是餐厅有问题的时候,怎么提高入客数。
但是,如果有的餐厅已经生意非常火爆,甚至员工都接待不过来了,还可能提升么?答案是,能。
“六千馆”深圳科技园分店,当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是一家中餐厅,他们尝试在中午改造了两条自助餐线,餐厅面积大约是500平米,200多个餐位,每天中午的入客数可以达到1600人,仅仅一个中午就要翻台七、八轮。
我这么说可能比较抽象,我告诉你当时排队的情况。
这家餐厅在二楼,每天中午排队的这个队伍,从一楼的小广场上像盘旋公路一样盘旋六七圈后排上二楼打菜口。照理说,这个餐厅应该已经到达极限了吧?我们当时都挺满意的。
但是有一天,日本吉野家的董事田中先生访问他们公司,他是一个快餐专家。负责吉野家所有海外业务。他听说过这家店,特别有兴趣,于是就来考察,并且对着这家店的平面图,问了五个比较数学的问题:
提升入客数,是低峰期更有效,还是高峰期更有效?
目前排队的顾客从队尾到买完单需要多少时间?
队伍最长的时候,整个队伍中有多少个顾客?
顾客排的队伍中,最堵的点是在哪些个地方?
平均一个顾客买单需要多少时间?
接着,他说这家餐厅中午的入客数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他挑战了总经理一下,有没有办法把餐厅的入客数提高到1800人?
总经理的回答比较“文学”,说:“可以试试,全体动员,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提高效率,如果完成了目标就给予奖励。”
他笑着问:这样做真的会有效吗?其实,我朋友自己都没有太多底气。
接着,总经理陪着他去了店里,当时是午市高峰期,他亲自排队、打菜、买单,总共在店里观察了一个小时。
后来他请团队聊了45分钟,提了五个建议:
1)店铺的生产能力是够的,效率的短板在收银台,目前的收银速度是9秒一人,如果高峰期的那一个小时内增加200个入客数的话,收银速度必须提升到7.9秒以内,建议增加一名收银员。
2)因为座位紧张,女性顾客不太好意思拼台坐,服务员要主动引导顾客找空位置拼台。
3)在排队的时候,在队尾和队中增加15分钟、10分钟、5分钟的时间提醒牌,降低顾客排队时的焦虑。
4)赋予一个员工“交警”的职责,疏通餐厅内人流堵塞的地方。
5)给排队的顾客增设遮阳伞,并且发放清凉饮料。
当他把这些建议告诉我朋友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下肯定还有提升空间。
他们马上就在餐厅组织“日高会”,不断优化顾客的排队和用餐流程。
果不其然,一个月以后,这家店铺的午市入客数就成功地从1600人提高到1800人,又过了一个月,这个数字甚至提升到2100人。
你看,过去,他和其他老板一样,对增加入客数的思考,是偏文学式的,只关注自己的主观想法,总想着立竿见影,比如用打折促销的方式,或者用内部动员的方式。
而日本专家思考问题是从数学角度,关注到每一个流程的优化和改进,这个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在反馈中找到改善点
好,你可能想问:那我如果是一家新开张的餐厅,生意不好,怎么办?“六千馆”的第一家餐厅就遇到过生意不好的情况。
2003年,六千馆的第一家餐厅在深圳开业。
当时不巧地赶上“非典”疫情。这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对餐饮业的冲击有多大,当时我们的餐厅,不夸张地说,服务员比顾客多。
那怎么办?
他们想过用打折促销的方式。但是,遇到“非典”,大家不愿意外出就餐,打折也没有用。所以当时也非常苦恼,特别焦虑。
闲着没事的时候,我就和我的同事经常走出去看看其他的餐厅。我发现,有些餐厅的生意依然很好。
回来以后,就开会讨论,最后决定:腾出更多的精力做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搞卫生。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讲过:你有时间发闲,你就有时间清洁。于是我们不停地拖地、擦桌子、搞卫生,所有不锈钢都擦到可以看到人影。
所以,只要来过的顾客都说我们的卫生很好。
第二件事,就是和每桌顾客聊天。
只要顾客说这道菜不好,我们当天打烊以后,就马上重新演练,寻找改善的方法,然后第二天继续收集顾客的评价。甚至还邀请提意见的顾客免费回来再品尝。
就因为这么两件小事情,我们餐厅就得到许多顾客评价“卫生好和服务好”,因而小有名气。
接下来,生意就越来越好,甚至开始火爆到要排队。
这一火不得了,就是15年。我不夸张地说,这15年,除了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外,每天都在排队。
你看,如果餐厅刚开张、人气不够旺,不要光想着做打折送券的促销活动,如果把精力聚焦在顾客的感受上,把卫生做到极致,把菜做好,餐厅的入客数也会增加。
入客数的问题,并不是营销的问题,而是基本功的问题。用具体的【数字问题】优化与提升,非常有说服力。
对于成熟稳定的业务,探讨流程,持续优化。
对于不成熟的业务,强化卫生打扫,注重每一位客户体验,做客户访谈,持续提升。
开店就像养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要关注和帮助,孩子大了也要看还有没有进步空间。
好,我带你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内容,一家餐厅如何提高入客数?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日高会”的方式。
“日高会”听起来很高级,其实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无论你是新店、老店,你都可以用每天收集反馈的方式,巩固值得坚持的赞赏点,调整存在不足的改善点,当天发现问精品餐厅的用户,主打的不是价格敏感型,属于口味追求型。
日高会第二个重点,可能是在服务上的强化,而这一点其实直接问顾客未必有答案,不同岗位的比较观察,跨店模拟体验顾客视角全流程,也许是个方式。
当天就整改,持续地优化和提升。
转粉、口碑传播、复购率、排队承受度,可能都在围绕口味的核心前提上。
口味这个事,有千人千面的特点,日高会对于口味反馈的总结和改善,有哪些判断顾客建议采纳与否的具体衡量标准呢?
服务,就像广告的执行IDEA一样,它不是分析广告要传递的看法感受,而是研究如何通过设定让传播的过程更容易收获好感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