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市场需求回升进入调整期,部分产业生产活动增速有所放缓,受此影响物流需求增长环比有所回落。但物流市场规模仍保持增长,行业景气尚处扩张区间,企业降本增效扎实推进,智能化赋能加持行业自适应调整能力增强,物流转型升级步伐稳健。
一、物流需求持续释放,社会物流总额延续恢复态势
1-5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29.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5月当月增长4.8%,环比回落1.5个百分点。从年内走势来看,物流需求经历了“快速回升-企稳回调”两个阶段,但累计增速仍保持稳步恢复态势,比1-4月小幅提高0.1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5月当月恢复力度有所减弱。综合来看,当前社会物流总额仍未恢复至常态化增长水平,同时各领域间结构性分化也较为明显,恢复基础尚待进一步巩固。
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工业品物流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保持在七成左右;民生消费及再生资源领域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10%)且增速有所加快,引领作用突出。
工业品物流增速稳中趋缓。 1-5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6%,增速与1-4月份基本持平。从年内走势看,1-3月、1-4月、1-5月份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0%、3.6%、3.6%,工业品物流总体呈持续恢复态势,对社会物流总额贡献稳定。从当月来看,5月份增长3.5%,环比回落2.1个百分点,显示工业品物流需求恢复尚存波动,短期仍面临增长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等问题。分行业看,制造领域物流总额增速有所加快,采矿等基础能源领域则持续回落。其中,在国内政策及出口双重带动下,汽车制造物流总额增速虽较上月有所回落,但依旧保持20%以上较高的增长水平。此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物流总额年内持续保持15%以上,两行业对工业物流总额拉动作用显著。
进口物流量增速回升。1-5月份,进口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4月提高0.6个百分点。当月增长14.1%,增速大幅提高4.7个百分点。本月随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加之部分贸易协议生效,对进口物流量回升形成支撑。从不同货类情况看,大宗商品方面,原油、成品油、煤及褐煤进口物流量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6.2%、78.8%、89.6%,增速均有所提升。农产品方面,粮食进口物流量累计同比增长2.5%,提高2个百分点;肉类、大豆增速均超过10%。
单位与居民物流拉动作用提升。1-5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9%,增速比1-4月提高1.9个百分点。随着消费场景拓展,多领域消费物流需求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特别是,餐饮外卖、即时同城等物流需求伴随五一假期等因素达到阶段性高峰,部分重点企业数据显示业务订单增速超过40%。线上线下物流需求实现融合,电商物流、即时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8%,比1-4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
二、物流供给有所放缓,行业运行不乏亮点
物流总收入恢复放缓,行业景气水平回调。1-5月份,物流业总收入5.2万亿元,同比增长6.9%。今年以来,专业物流市场规模持续增加,物流服务供给相对充足。但5月份以来,随着物流需求增速放缓,物流业务收入恢复力度有所减弱。从行业景气水平看,物流供需两端有所放缓,业务量指数环比回落2.3个百分点。新订单降至荣枯线以下的49.7%,物流市场需求仍显不足,部分细分领域物流服务供大于求的局面加剧,行业竞争更趋激烈。
虽然物流行业景气水平有所波动,但从不同细分领域看,物流运行不乏亮点:
一是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力,行业高景气运行。从电商物流指数来看,5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20.4点,比上月提高1.5个点,年内多月连续回升。在月初假期、月末电商促销等因素带动下,电商物流与快递联动发展,快递行业景气升至69%高位水平,日均快递业务量升至3.5亿件左右,5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109.9亿件,同比增长18.9%。
二是仓储物流业务稳定运行,助力产业周转效率提升。本月中国仓储指数中的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提升、期末库存指数回落,显示仓储物流与产业适配效率提升,行业业务稳定运行助力供应链周转循环畅通,5月份仓储物流业务量指数维持在51.3%的良好水平。
三、物流供大于求局面持续,物流服务价格低位趋缓
5月份,物流服务价格未见明显改善,多领域物流价格持续回调,运输、仓储物流收费价格均处低位运行。水运方面,散货、集装箱需求低迷,运价指数呈下行走势。5月份,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1003.14点,环比回落8.6%;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984.40点,环比回落2.2%。公路方面,供需未见明显改善,价格水平持续回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月平均102.6点,环比回落0.64%。仓储方面,中国仓储指数中的收费价格指数连续三个月运行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5月份为48.4%,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四、物流智能化升级扎实推进,助力企业缓解经营压力
5月份,物流企业克服需求偏弱、服务价格回落等不利因素,加之多地积极落实助企纾困政策,重点企业经营总体保持了前期的恢复态势。从主要特点来看:
一是物流企业业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盈利水平有所恢复。今年以来,物流企业经营情况总体稳定,收入、利润等经营指标进入稳步恢复期。重点调查数据显示,1-5月份,重点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5%、9%,年内均保持较快的恢复性增长,收入利润率比1-4月提高0.3个百分点。显示重点企业盈利水平正逐步恢复至相对正常水平。
二是物流智能化升级推进,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物流创新发展动能同步加强,有力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一是助力企业创新物流管理、企业运行模式。重点调研显示,1-5月间多家头部快递物流企业在城市配送、即时配送等领域新增投入无人车近1000辆;年内投运的大型自动化分拣、智慧仓储物流园区日峰值操作量可达1000万件,高峰日均中转包裹超 300 万单。快递物流、仓储园区等领域头部企业积极运用先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大幅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二是助力企业拓宽服务场景。今年以来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持续大幅增长,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5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5.1点)。无人配送技术为农村配送、即时零售等新场景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无人、智能物流设备较大幅度提升了物流配送的触达范围和配送效率,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线路规划设计有效解决运输安全及道路拥堵问题。据测算,百公斤货物百公里的综合运输成本或可降低超过30%。
也要看到,今年以来宏观与物流政策协同发力,减税、降成本、助企纾困效果不断显现,在提振物流需求的同时改善物流企业营商环境。1-5月以来,多部门出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上海、广东、湖北多地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对交通运输企业、中小物流企业的金融支持,扩大再贷款支持范围。从重点调查数据来看,成效正逐步显现:重点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加快,经营成本控制相对有效。5月末重点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减少4天;1-5月份重点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5.0元,成本水平比1-4月小幅回落。加之6月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着力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多项税费减免延期、运输结构调整等领域,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将进一步增强,物流运行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
综合来看,当前物流运行仍面临一定压力,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各行业、细分领域供需失衡的局面有所加剧,小微物流企业物流收费价格持续走低,经营困难依然较多,收入、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虽有改善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行业竞争压力普遍增大,物流服务转型与产业融合协同尚处磨合期,产业升级、企业调整转型尚需时日。但也要看到我国物流企业韧性较强,适应需求变化能力也在逐步提升。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物流运行有望同步改善,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或将实现4.5%左右增长。
日,华鼎冷链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先进的冷链技术、全国化的仓配网络以及高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餐饮连锁行业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广泛关注。短短几年内,华鼎冷链科技迅速崛起,成为众多连锁餐饮品牌实现全国化扩张的重要合作伙伴。
< class="pgc-img">>随着餐饮连锁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小门店、大连锁、全供应”经营哲学的普及,冷链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华鼎冷链科技深刻理解餐饮连锁企业的需求,致力于通过优化冷链供应链,确保食材原料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新鲜与安全。
< class="pgc-img">>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鼎冷链科技依托其在冷链物流领域的深厚积累,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冷链仓配网络。通过设立多个省级区域中心仓,搭建干支线运输网络,实现了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快速响应和高效配送。同时,公司还引进了先进的温控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确保在运输过程中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有效减少了食材损耗,提升了配送效率。
< class="pgc-img">>面对餐饮连锁企业面临的小批量、多频次运输挑战,华鼎冷链科技展现出其灵活的配送模式和强大的调配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冷链解决方案。无论是常温、冷藏还是冷冻食材,公司都能提供一站式的仓储、运输和配送服务,满足不同餐饮品牌的个性化需求。
< class="pgc-img">>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华鼎冷链科技同样走在了行业前列。公司自主研发了云SaaS平台,集成了OMS订单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多个模块,实现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路数字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公司能够精准预测客户需求,优化库存结构,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
< class="pgc-img">>展望未来,华鼎冷链科技将继续秉持创新、高效、专业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冷链供应链体系,为餐饮连锁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冷链运输服务。随着餐饮连锁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强,华鼎冷链科技相信其冷链运输业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字货运物流的发展顺应了货运物流转型升级的需要,抓住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变革的机遇,正在指引走出一条动能转换的新道路。从《中国数字货运物流发展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总体呈增长态势。
调查数据显示,近六成(59.7%)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有所增长,还有近三分之一(33.1%)的企业反映投入基本持平,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九成(92.8%),显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保持积极态势。
我国数字货运整体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市场渗透率约为15%。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537家网络货运企业,整合社会零散运力594.3万辆,整合驾驶员522.4万人。2022年,全年共上传运单9401.2万单,同比增长36%。
数字货运物流的三层架构
根据数字货运物流的三层架构:制度调整,业务变革、技术转型。数字货运物流提出新要求,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货运物流产业融合程度加深,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产业生态体系。
货运物流数字化转型是一场以科技革命驱动的产业变革。技术转型率先启动,推动操作自动化、业务在线化、流程可视化、决策智能化,为业务变革提供新的工具、方法、能力;业务变革随后展开,实现功能模块化、服务产品化、运营一体化、企业平台化,利用新的技术数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
制度调整倒逼形成,技术转型和业务变革产生的新产业与原有制度不相适应,对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转型、业务变革和制度调整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需要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整体打造数字货运物流新生态,推动数字化转型顺利完成。
但是,数字货运的快速发展与其他领域数字化转型一样,总体领先于理念转变、制度调整、技术创新,导致一系列不适应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我们正视问题、发展导向、系统解决。总体来看,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这对货运物流数字化转型提出新要求。
我国公路货运市场呈现极度分散的特点,各个商业模式也各具特色,并存在部分领域的垄断情况。目前,数字物流平台主要涵盖中长途零散货运市场,而短途市场仍然以熟人经济和线下成交为主,数字物流平台在该领域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未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数字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并进行规划,为物流需求公司提供服务,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这些企业的目标是优化物流行业的运作,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
数字物流平台的类型
目前,主流的数字物流平台大致可分为控货型、科技型、撮合型、型专业型、综合性型。
控货型数字物流平台。企业本身属于货主或者货源供给方,比如:大型集团、大宗、电商等,这些物流主体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解决自身业务的物流问题,组建自己的运力池。可以通过搭建数字物流平台的模式,整合自有车辆、挂靠车辆、合作运力以及社会优秀运力等运力资源,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私有运力池,从而可以实现运力资源的稳定、高效使用,也同时降低了物流运力成本。
< class="pgc-img">>承运型数字物流平台。企业客户对象主要是整车的物流订单的,可以发展成为承运型数字物流平台,呈现一定的计划性、稳定性和规律性,对于物流服务要求也比较高,比如:运输时效性、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的安全性都是有要求的。承运型数字物流平台通过系统功能对运输订单进行管理,通过货主和运力之间的有效匹配,来降低运输成本。
专业型数字物流平台。企业本身是一些能源危化品、港口集装箱配送、大宗运输、区域专线等,可以成为专业型数字物流平台,数字物流平台的竞争优势在于与其他平台的服务行业或者区域的差异化等,可以为这些特殊场景或市场做货源和运力的针对性匹配。
撮合型数字物流平台。撮合型的数字物流平台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车货匹配的问题,如同“滴滴”初期也是为了解决人车匹配的问题,滴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找车,车找人的问题,撮合型数字物流平台也一定程度解决了车找货、货找车的问题。
现在的撮合型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搭建平台,建立“网络信息部”,这相比实体来说,信息撮合的效率提升了,交易成本也降低了。但现在信息部已经逐渐被替代了。
科技型数字物流平台。多数是技术的供应商被称为科技型数字物流平台,优势在于自身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在物流科技方面有专业的团队和技术成果。比如:GPS、SAAS系统、车联网、大数据等,主张通过科技来赋能物流企业、赋能物流环节、赋能物流要素,从而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
综合型数字物流平台。综合型数字物流平台换一句话说就是要解决以上多种物流需求与问题,不仅是运力匹配、物流管理、税务筹划,还是金融保险、油卡ETC,而且还会不断创新更多新的物流行业相关产品与服务。
未来如何破解物流市场的“规模困局”
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永远是保持经济活跃的引擎,各行业都需遵守优胜劣汰法则。货运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市场容量大,哪个企业想要垄断确实也不太可能。对于各数字物流平台来讲,谁都有机会,就看你能否抓住关键,寻求“规模困局”之外的发展之路。借助地方政府的扶持与奖励,帮助传统物流企业完成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平台可以通过数字化运力采购、数字化业务运作、数字化财务结算三个环节,帮助物流企业构建标准化的内外部协同流程,提升全链路管理能力,实现综合成本与服务质量的最优化,推动全价值链的降本增效。
业务运作数字化,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数字物流系统,将车辆确认、入场装货、在途运输、到场卸货、回单邮寄的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使得企业内部各角色交互能力加强,提升内部工作效率。
运力采购数字化,就是要让物流企业“有车”,稳定与车辆的关系,并通过智能算法实现高效采购。同时,通过运力保障服务输出,比如0免赔额的运费保障、货损保障等,增加司机与企业的粘性。
财务结算数字化,打通互联网平台主流支付接口,让线上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延伸至运费结算环节,实现运费从申请到结算的可视化。
上海达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Niuinfo Technology)是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总部注册于上海,于苏州及大连两地设置研发分支机构。作为中国运输及供应链行业的数字化服务高端市场领导者,达牛拥有全线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产品、丰富的系统实施经验和管理咨询能力。我们致力于以信息技术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