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聚会,火锅肯定是最受欢迎的,这次给大家推荐的依然是潮汕火锅店。牛很鲜,位于方庄簋街,店刚开业一个多月,门口就排了不少人,里面更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样子。
潮汕火锅讲究的是现切牛肉,这家也是玻璃明厨,好吃看得见。
自助小料,大概有八九种,除了常见的沙茶酱、海鲜汁、麻酱,这里还提供黄豆酱、花生酱等有点偏的酱,并且告诉你涮哪部分的肉沾什么酱汁,所以说饮食是文化。
桌上贴的表格很重要,是你吃到好味道的保障。
雪花肉(68元),超赞,他家牛肉是按秒煮,略带一点血丝入口,嫩却不会嚼不动,满满的幸福感。
匙柄(48元),牛肩胛骨附近的肉,肉嫩,牛肉味不重,适合大口大口吃。
爽口嫩肉(38元):价格实惠,品质可一点也不差,下锅之后十几秒就捞出来,肉丝刚刚变色,嫩且香。
牛肉丸(38元):潮汕牛肉丸以前就很出名,这里的牛肉丸是实心的,特别有弹性,咬下去都会有肉汁,口感超好。
潮汕炸腐皮(10元),真是伟大的发明,在锅里略带一点牛肉的味道,口感润滑,好吃的很。
然后是一点配菜:玉米(9元)。
白萝卜(8元)。
西洋菜(16元):吃潮汕火锅必点,这个也是快煮的菜,几秒就捞上来,口感脆,和牛肉很搭。
大白菜(6元),北方人当然还是得来一盘大白菜。公仔面(8元),顺便一提实际上公仔面就是方便面,最开始是香港一种方便面的牌子,后来南方就以公仔面称呼方便面了。
最后发一张全都下锅的样子(乱炖状)。实际上肉类是用旁边那个笊篱单独下锅,毕竟十几秒就要出锅,而能炖的东西都扔下去慢慢炖,反正锅很大来的。香菇什么的是我们点的松茸菌菇养生锅底(68元)自带的,味道也很好。
最后是饮料酸梅汁(26元一扎),完美收官。
他家现在的优惠活动就是满100-25了,实际上我去吃的时候是开业100-50,不过当时已经是活动的最后一天了,现在是100-25,基本相当于75折吧。感觉还是可以的。
>很鲜潮汕牛肉火锅:172在杭。
172在杭视频真正的好牛肉就像牛很鲜,他们家这样立盘不倒,就是我身后的牛很鲜潮汕牛肉火锅。他们家现在又开新店了,上了【预售】50抵100的代金卷,而且无限量叠加使用的。
预售50抵100的代金券限量5,000份,卖完就是68抵1007。所以大家一定要拼手速先国券。
< class="pgc-img">>今天请朋友吃饭点了他们家,满满一桌的都是招牌菜,有吊笼肥胖和嫩牛,还有牛肉丸,荤素搭配才是吃潮汕牛肉的正确打开方式。而且他们家的牛肉全部都是来自云贵的黄牛肉,全部都是当天现切现涮现吃的,口感是贼棒的。每一盘牛肉上面都标注了精准的涮煮时间,吊龙12秒口感刚刚好。家人们他们家的味道整体真的很不错。现在50抵100的代金券是两店通用的,趁着活动赶紧囤,不然就是687。
018-03-15 07:27 | 温州商报
拥有众多特色招牌菜的港式餐饮店一品嘉、长居江浙菜“点评榜”三甲的小团圆和外婆家;排队时间特长的“1点点”奶茶、老妈私房鱼头;借助社交媒体“东风”快速走红的初代、IF BREAD欧包店……近年来,这样的线下“排队网红”店在温州越来越常见,火爆程度一点也不输线上“网红外卖”店。这些线上线下网红商家的卫生情况如何?加工操作过程是否规范?相关证照是否齐全?
继去年针对20家“网红外卖”线下实体店突击行动后,今年3月10日,带着上述疑问,记者选取温州市区下吕浦、大南门、万象城等主流商圈的8家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排队网红”店和去年发现问题的4家“网红外卖”线下实体店进行实地突击调查和“回头看”。全程通过“看店堂”、“看厨房”、“看食材”、“看操作人员”、“看证照”的“五看”体验,继续揭秘“网红”店背后真实的卫生情况和操作流程。
面包店员工健康证过期
不做台账因为“老板没要求”
根据《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相关人员必须拥有健康证,它能有效防止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进入食品行业。但健康证有效期过期却一直是商家容易疏忽的问题。
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商家的从业人员都持有健康证。不过,冲着刷爆朋友圈的“天然健康”等营销宣传而去IF BREAD欧包(世贸店)消费的市民可能会有些失望了,店里有3张健康证发证日期为2016年11月14日,已经超过一年的有效期。
此外,牛很鲜潮汕牛肉火锅(恒隆店)健康证和营业执照都未上墙;初代(温迪路店)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未上墙公示,两位工作人员连健康证无法现场出示。
除了健康证上暴露的问题外,当记者询问IF BREAD欧包店的工作人员是否有台账记录时,却被告知,“台账我们不做的,但进货小票都是齐全的。”
该工作人员一边进行面包制作,一边随意回答记者的提问。
“为什么不做台账?”记者追问。
“老板没要求。”工作人员回答说。
“那你在做的鸡肉是哪里进货的?”记者再次发问。
“鸡肉都是厂家发给供货商,供货商再发货给我们,所有检验检疫记录都在供货商那里保存。”工作人员说。
做好的爆款豆腐连锅一起放地上
冰箱门上长了一块块霉斑也不洗
当天中午11点刚过,就有一群青年男女在车站大道的小团圆门口排队取号。打开大众点评,售出五千余张代金券的惊人销量和“鹿城区江浙菜评价榜第一名”的评价,让这样的排队现象有了合理的解释。
“他家豆腐做得挺不错,随便点一两道吧。”在朋友的怂恿下,一名排队女孩拿着菜单果断勾选了“铁斗千贡豆腐”和“麻辣豆腐”两道爆款热菜。虽然店堂光鲜亮丽,排队者络绎不绝,但步入后厨,记者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物品摆放杂乱无章不说,行走在油腻不堪的地面,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滑到。煤气灶台下,排水口上,一个压力锅里面插着汤勺,冒着热气的爆款招牌豆腐连锅一起被直接放在油腻的地面上,旁边的黄色管道锈迹斑斑。“这些豆腐为什么放这里?”消费维权义工忍不住询问,“暂时放一下。”店长迅速回答。
温州的“抹茶千层控”们肯定知道“初代”。“初代”下吕浦店开业时,店内可是“一座难求”。但当记者走入后厨发现,操作台、冰箱门等可以一眼看到的地方,卫生情况尚可。打开冰箱门后,却是另外一幅景象:存放抹茶蛋糕的冰箱门上,布满了一块块黑色发绿的霉斑,布满污迹的橡胶边框可以看出很久没有清洗了,而供顾客食用的蛋糕与淡奶等食材就直接裸露在这样的冰箱内,没有任何密封措施。
不戴口罩徒手捏牛肉丸
“明厨亮灶”没直播到“要害”
随着市场监管部门对温州餐饮企业“厨房改革”和“阳光厨房”创建的步步推进,过去中餐厨房“闲人免进”的情形正在转变,不少有条件的商家都推行了“明厨亮灶”,让消费者将后厨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作为一种监管方式,“明厨亮灶”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调查中,记者发现,像一品嘉这样颇具规模的餐饮企业虽然对厨房进行了直播,但没有直播到“要害”部位,个别厨师对食材加工的过程在镜头里很容易被忽略。
“师傅,你们的东西都是自己做的吗?”值班经理去取台账的间隙,记者抓住后厨内一位正忙着装虾饺的师傅询问道。“都是手工制作的,一天卖出数百只。”指了指旁边戴着棒球帽正徒手捏牛肉丸的师傅,这位广东口音浓重的师傅回答。记者刚要提醒一旁捏牛肉丸的师傅口罩忘戴了,就被值班经理拍桌子轰出后厨。
除了来不及详细询问就被赶出来的一品嘉后厨,在调查过程中,被记者询问的所有商家都明确表示,有配备统一服装、手套、口罩等厨房操作加工必需品,但现场却发现老妈私房鱼头、IF BREAd欧包等餐饮商家的个别工作人员在食品操作时没戴手套或口罩。
提前告知、总部审批、业务繁忙
“大牌”餐饮店回绝调查有“套路”
调查走访瓯海南湖过程中,多个餐饮“大牌”商家拒绝接受媒体和维权义工对卫生情况的正常监督了解。
“总部告知不接受采访。”在1点点奶茶门口,工作人员遮着手机上方显示的群名,快速向记者展示了一条微信聊天记录,但拒绝了截图和拍照的要求。记者表示只是想了解后厨卫生情况的来意后仍遭到回绝。“如果是食药监部门接到投诉,有执法权可以来查。“该工作人员补充说明,如果记者和总部沟通好了,固定采访哪家门店,有食药监、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陪同,也会配合。但当记者表示需要一位总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却遭到该工作人员的拒绝。
“有问题打官网反馈热线,其他电话我不能给你。你的电话和诉求我可以转交,至于总部什么时候回复我也无权过问。”在记者留下联络方式后,至发稿前都未收到“1点点”总部相关的电话。
在“汉堡王”门店,记者留下联系方式后,半小时后就接到了汉堡王公关部相关负责人的电话。该负责人仔细询问了此次采访活动的背景,想要了解哪些情况,并表示会尽量申请安排。
“外婆家”则表示,周末午餐时后厨过于繁忙,入内采访会影响正常的服务,可在总部审批同意过后,再另行安排采访。
网红面包店“Open Oven”店长韩先生则表示,按照烘焙企业卫生要求规定,外人不能随意进入后厨,但对于记者提出的半开放式后厨是否存在卫生隐患的疑虑,他做了回应,出示了门店的相关资质。同时,他表示因门店业态调整,改造后愿意积极配合相关检验。
(原标题《让你排断腿的温州网红餐饮卫生吗?记者跑断腿调查这12家店》。见习编辑 邵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