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市政委员会宣布破产,引发关注。事实上,“城市破产”并不是新鲜事。全球有不少知名城市都曾破产过,比如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甚至还有一些国家也曾破产过,比如冰岛、黎巴嫩、斯里兰卡等,当然破产原因各不相同。本期南都新知带你盘点盘点。
英国伯明翰:被11年前的索赔案拖累
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市政委员会宣布破产。伯明翰市议会在宣布其已陷入财政危机的声明中说,目前的预算缺口为8700万英镑,相当于近8亿元人民币。一座城市为什么会这么缺钱呢?
英国媒体给出了四个理由:社会护理支出增加、企业税收减少和高通胀。此外还与解决同工同酬索赔的数亿英镑法案有关。2012年,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在一次和同工同酬相关的上诉中败诉,英国法院裁定伯明翰市政府应当向174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女员工)支付同等标准的薪酬,导致伯明翰市政委员会面临巨额赔偿,至今已经支付了11亿英镑,仍面临大约6.5亿至7.6亿英镑的负债。
一名女子在英国伯明翰市中心行走。新华社资料图
斯里兰卡:危机或持续到2024年
2022年7月,斯里兰卡总理正式宣布国家破产。截至当年5月,该国已累计拖欠了7800万美元的外债,并无奈宣布债务违约,成为本世纪以来首个外债违约的国家。
斯里兰卡陷入危机,与新冠疫情对旅游业收入的直接冲击,以及政府的高支出和减税措施有很大关系。
当时,斯里兰卡总理曾表示,这场前所未见的经济危机,“可能要到2024年才会好转”。
为度过危机,斯里兰卡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行了谈判。今年3月份,IMF批准了近30亿美元援助协议。此外,里兰卡政府还呼吁海外侨民向国内汇款,以助国家度过此番危机。
2022年4月1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拍摄的一处停电的购物中心。因面临外汇匮乏、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供电紧张等问题,斯里兰卡自当天起实施公共紧急状态。新华社发
2022年3月25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民众等待购买燃油。燃料缺乏、电力不足等情况已对斯里兰卡多个行业运行及民众生活造成影响。新华社发
黎巴嫩:多次“黑天鹅事件”重锤
2022年4月,时任黎巴嫩副总理萨阿德·沙米宣布,黎巴嫩央行及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状态。
自2019年以来,黎巴嫩多次出现严重经济危机,货币一度贬值超过90%。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爆炸,港口附近装有大量储备粮食的仓库也被引爆,粮食短缺的问题也直接破坏了全国经济形势,导致黎巴嫩出现大规模失业等严重经济问题。
2022年初,黎巴嫩的经济形势一度出现好转,但由于该国经济非常依赖进口,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过去采购各类物资的运输线无法继续从黑海经过,在被迫绕远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后,黎巴嫩国内物价又出现了大幅上涨。
遭遇多次“黑天鹅事件”重锤,黎巴嫩至今仍看不到危机结束的迹象。
2023年8月3日拍摄的黎巴嫩贝鲁特港。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因存放的近3000吨硝酸铵被引燃发生大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6500多人受伤。新华社发
美国底特律:汽车之城的衰退
2013年7月18日,美国底特律市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当时其负债超过180亿美元。
此前,底特律因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被称为“汽车之城”。汽车工业的繁荣兴盛带动了底特律城市的蓬勃发展,在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近200万,位列美国第五大城市。
底特律的衰退是与美国汽车产业的衰退相伴而行的,这一衰退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推动下达到了高潮。企业破产迁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房地产市场下滑等因素导致政府税收锐减,与此同时,政府管理不善加速了这一问题的恶化。在汽车巨头纷纷倒下,财政收入严重缩水之时,政府仍在不停花销,高企的赤字最终压垮了底特律。
2020年3月18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员工离开厂房。新华社发
美国斯托克顿:金融危机将房地产拖进深渊
美国联邦破产法院于2013年4月1日裁定加州斯托克顿市进入破产程序。
斯托克顿位于旧金山东北约130公里的传统中谷农业区。随着硅谷地区的兴旺,增加了半导体和制造业,人口增加,新建了许多房屋。
2007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将斯托克顿房地产拖进灾难深渊。当年房屋中间价下降44%,每30栋房屋就有一栋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遭法拍。房屋价值猛跌导致政府税收大幅下降,加上公务员的庞大健保、福利及退休金开支,终于将这座城市推向破产边缘。
美国圣贝纳迪诺:麦当劳的故乡“经营失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市是全球餐饮巨头麦当劳的诞生地,2012年8月1日,圣贝纳迪诺市申请了破产保护。
正如当时很多其他美国城市一样,圣贝纳迪诺市的市长启动了不少建设项目,问题是这些建设都缺乏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市长、市政人员和警察只是将城市资金为自己所用,比如一再提高他们自己的薪水、为他们自己创造更多特权。圣贝纳迪诺市的消防员一度曾拿到10万美元的年薪,在那个时候,该市的退休基金拨款也在增加。到2012年,该市的退休基金拨款已是10年前的3倍,占了市政预算的15%,这一庞大的养老金支出最终令圣贝纳迪诺市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
冰岛:破产后上演V形复苏奇迹
在很多人印象中,冰岛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然而,2008年它也曾“一夜返贫”。
2008年10月,冰岛三大银行在一周内相继破产,股市暴跌95%,以欧元计算的GDP急剧下滑65%,绝大多数公司宣告破产,不少公司将业务转移到海外。时任冰岛总理哈尔德坦言,由于冰岛银行产业几乎完全暴露在全球金融业震荡波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冰岛以渔业起家,但出海打鱼毕竟是苦差事,所以后来冰岛确立了“快速发展金融业”的方针,银行业在破产前的10多年里超常发展,金融行业与国外大肆开展信贷交易,其他行业企业也在欧洲掀起并购热潮。
这种做法一度让冰岛尝到甜头,它2005年收获7%的经济增长率。不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冰岛为经济异常发展付出代价。当时有专家悲观预期:冰岛要走出危机必将以透支国家信用与几代冰岛人的幸福为代价。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国家很快上演了v形复苏奇迹。一方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伸出了援手,另一方面是冰岛自身的改革。2015年,冰岛的人均GDP又在全球名列前茅,GDP量也回到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2023年7月10日,人们在冰岛雷克雅未克附近的火山喷发现场进行观测。新华社发
日本夕张:资源型城市举债转型失败
日本夕张市位于北海道,距北海道地区的中心城市札幌60公里。夕张市是围绕大型煤炭企业“北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繁荣时期煤炭产量占到北海道的20%,人口达到11.7万人,被誉为“煤炭之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1963年夕张市煤矿开始陆续关闭,1990年最后1座矿山关闭,人口减少到2万人,结束了作为矿业城市的历史。夕张市为了减少煤炭产业衰退的影响,通过政府举债的方式,大规模发展旅游业,加大吸引中小企业的力度,但并没有改变城市衰退的势头。到2000年,城市人口减少到1.4万人,政府财政困难,财力 指数仅为20%,人均政府债务高达480万日元,2006年7月夕张市政府宣布破产。
【知多D】
宣布破产后,高额债务还要还吗?
当一个城市或国家宣布破产,会带来哪些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市政服务。公共支出缩减,势必影响城市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比如伯明翰宣布破产后,当地民众就为自己的生活感到担忧。
此外,当一个城市被贴上“破产”标签后,就很难再吸引投资。
宣布破产后,高额的债务还要还吗?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以冰岛为例,其在危机中宣布对最大的三家银行进行接管,英国私人储户、公司、市政委员会、警察部门、慈善组织存在冰岛银行的200亿英镑被冻结。有消息称,由于被高利率所吸引,英国100多个市政委员会在冰岛银行存有10亿英镑的税款。英国伦敦警察局也是一个大冤种,它在冰岛的银行存有2000万英镑。而冰岛拒绝归还这些存款。为此,2008年,时任英国首相布朗宣布与冰岛进行外交战,冻结冰岛公司在英国的资产。
不过2009年6月,冰岛政府宣布将偿还英国23亿英镑的债务,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对于冰岛而言,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因为只有这么做,它才能重新赢得国际社会信任,改善英冰两国关系。
而对于破产城市而言,则要看所在国采取什么处置机制了。以美国为例,在长期实践中,美国探索建立起一套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机制。联邦政府、州政府、联邦破产法院在危机处置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以底特律破产案为例,在破产案处置中,联邦破产法院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一步是将具有重要公共价值的资产从破产诉讼中剥离,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政府破产的影响。第二步是联邦破产法院主持底特律市与美国银行和瑞银集团就原有利率掉期交易合同达成重组协议,将市政府偿付金额从2.3亿美元降至0.85亿美元。第三步是联邦破产法院主持底特律市政府与政府雇员协商养老金问题。第四步是联邦破产法院主持底特律市政府与市政债购买者达成债务重组方案。保险公司为底特律市政债的购买者提供了保险服务,代表债券购买者的利益,在债务重组谈判中要价很高、立场强硬,一直拒绝债务重组方案,但最终仍无法阻止主审法官独立判决债务重组方案生效。
与普通破产相比,美国市政破产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只能适当兼顾债权人利益,摒弃单一追求债权人利益至上传统。政府由于破产后仍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不能把保护债权人利益放在首位。例如:依据联邦破产法典,地方政府没有必须偿还一般责任债券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出品:南方都市报 N视频
整合:刘兰兰
美编:刘妍妍
资料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新华社、《债券》杂志、《法治周末》等
< class="pgc-img">>这是灵兽第1454篇原创文章
不只是超市,其他业态也有很多品牌倒闭。
作者/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1
一家经营时间超过30年,巅峰时拥有550多家门店的富迪超市,近日几乎关闭了所有门店。
这家超市部分门店的关闭引起了诸多关注:
一是,这家门店是湖北省仙桃本土最大连锁超市,深耕当地区域市场,在仙桃每个乡镇基本都有门店;二是,富迪在当地经营时间超过30年,口碑一直不错。
4月6日,仙桃市商务局和湖北富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转型发展未达预期,出现经营困难,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
目前,应富迪公司申请,经市政府研究,由市商务局牵头与富迪公司组建联合工作组,积极应对当前问题,接受群众咨询、登记,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相关人员可就近到所属镇办接待点咨询、登记,依法有序反映诉求。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对造谣滋事、扰乱公共秩序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公告称。
< class="pgc-img">>根据《联商网》报道,早在2月底,就有富迪员工爆料称,工资已经有两个月未发,并有大量市民及供应商围堵讨债。
4月3日,富迪超市位于天门岳口、渔薪、张港等镇区的门店几乎全关,位于天门城区钟惺大道的富迪天门总部也是大门紧闭。同时,位于仙桃、潜江、监利、荆州等市的富迪超市也被传纷纷关门。
知情人士透露,富迪超市乡镇门店已悉数关门停业,城区未关门的部分门店不会再补货,不日关门。
1993年1月,富迪超市第一家门店在仙桃市区开业。
随后,一路稳扎稳打,2003年,富迪开始走出仙桃,陆续在监利、荆州、洪湖、汉川、潜江、天门等十多个地市县的乡镇开辟经营网点。
2012年,富迪发展至高光时刻,拥有超市连锁门店超550家,仓储及营业面积达68万平米,员工近5000人,销售收入超70亿元。
至于富迪超市闭店原因,公告中没有具体提及,只称公司转型发展未达预期,出现经营困难。
根据富迪业态判断,除了超市,近年来,富迪也探索了新的领域,如生活广场项目、时尚广场项目及快餐连锁店等,同时也开设了富迪掌上超市,支持线上订单,线下提货。
从“转型发展未达预期”来看,可能与这些业态有关。
早年,也有不少知名超市,涉足商业地产后难以抽身,最终资金链断裂倒闭,或陷入经营困境。
近年来,不只是区域超市发展遇到困难,几乎所有线下商超都面临经营的挑战:一是,线上冲击,二是,客单价和客流的下降,导致销售额下降。
一些全国性的超市也在不断关闭门店,原因各有不同,但经营压力无疑是最大原因之一。
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至少有31家超市歇业,涉及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物美、天虹超市、盒马鲜生、卜蜂莲花等知名品牌。
< class="pgc-img">>其中,不乏一些城市或区域首店,如沃尔玛在南京的首店新街口店、永辉在全国的第一家门店福州屏西店、诸暨首家物美超市等。
从闭店情况上看,闭店的原因有经营不善、策略调整、租约到期、政府规划等,其中业绩不佳是主要原因。
以大润发为例,今年初,江苏、四川、湖南等地传出大润发闭店消息。根据《IT时报》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大润发已闭店十几家。对此,大润发相关负责人回应:“闭店和新开店都是很正常的经营动作,是正常的区域经营策略调整。”
除了闭店,开店的步伐亦在进行。高鑫零售曾宣布,3月开始将在四川、湖北、江苏等多个省市开出21家门店,覆盖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三个业态。
2
不只是超市,其他业态也有很多品牌倒闭。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4 年一季度,国内约1200家门店宣布闭店。
从关闭门店的业态来看,商超业态至少有140家,百货有2家,烘焙茶饮有约900家、餐饮服饰等其他业态有160家。
尤其是,烘焙行业曾引领风尚一时,也是过去资本最为看好的业态之一,如今则两极分化,不断有品牌倒闭和收缩,也有新品牌崛起。
今年3月,被曝出突然“倒闭”的熊猫不走就是曾风靡的网红蛋糕品牌。
熊猫不走成立于2017年,高光时曾进入北上广深等全国24个城市,全国直营门店超过110家,有超过2000万用户。
据了解,熊猫不走在2019-2021年连续获得了三轮融资。第一次,是在2019年11月,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第二次,是2020年3月,获得头头是道和IDG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第三次,是2021年9月,又获得来自XVC的1亿元B轮融资。
3月16日,有熊猫不走员工在熊猫不走蛋糕官方微博称,“ 3月15日,熊猫不走创始人老板杨振华失联,数千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交,截止发文前,老板本人依旧失联,钉钉公司群突然被解散,迫于无奈,只能网络发声。”
< class="pgc-img">>随后,一张熊猫不走创始人杨振华在公司内部的发言截图在网上流传。
杨振华发言的截图称,“对不起,因为我的无能,盲目乐观,决策失误,对疫情对政策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公司今天资金链断,欠薪负债导致公司停业我个人破产的局面。”
杨振华称,由于管理决策疫情等内外部原因,没能把公司救回来,“我对不起团队、对不起股东,对不起合作供应商,对不起客户,万分愧疚,由于之前已是倾尽所有,个人已无力偿还债务,建议股东、合作供应商等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
< class="pgc-img">>根据《职业餐饮网》的报道,在创始人失联的消息传开后,3月18日,杨振华做出最新回应,对媒体否认“失联”,并称在筹钱给员工发工资,拖欠薪资、供应商货款、消费者储值卡共计约6000多万元。
对于此次的倒闭传闻,杨振华回应媒体称,公司运营恶化主要源于疫情期间盲目扩张,银行抽贷及投融资停摆。对于公司重启,目前已有方案在谈。
过去,熊猫不走通过“线上下单+仓库配送”的模式,受到许多消费者的追捧。顾客通过线上下单后,品牌会派员工免费送蛋糕上门,穿着熊猫服装在现场进行2分钟的舞蹈、魔术表演或互动游戏,为客户制造生日惊喜,堪称“蛋糕界的海底捞”,也因此收获了不少忠实用户。
但因为缺少创新,在口味上也被消费者吐槽,短短几年内业绩急转直下,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3
《新品略财经》将熊猫不走“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四点:
一是,盲目高速扩张,投入大量资金成本;二是,误判市场形势,经营决策失误;三是,被资本无情抛弃,资金链断裂;四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狂热的企业文化让人大跌眼镜。
也有分析称,熊猫不走聚焦低频、是小众需求,复购率很难提升。
熊猫不走只是烘焙行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另一新中式烘培品牌虎头局渣打饼行也已陷入危机。
< class="pgc-img">>天眼查APP显示,1月24日,新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渣打饼行”的关联公司上海万物有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了一则破产审查案件。
异议期公告显示,申请人盛某某以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该公司破产清算,现已立案。如对申请有异议,应在公告后7日内向法院书面提出。
根据钛媒体报道,在2023年9月以来,虎头局关联公司上海万物有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新增多则被执行人信息,总被执行金额达533.47万元。最高的一笔执行标的171万余元,涉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新中式烘焙另一网红企业墨茉点心局也已收缩。
< class="pgc-img">>餐饮新店、烘焙、网红餐饮均是关店的“重灾区”。
根据久谦中台的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新开餐饮门店数量为298万家,开店率为43%;而2023年全国新关闭餐饮门店数量则达到了354万家,闭店率则达到了51%。
企查查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2024年1月注销、吊销16.2万家餐饮;2月则是9.2万家;3月3.6万家。第一季度,全国已注销吊销的餐饮相关企业共超过29万家。
很多业态的日子都不好过,但从全国经济情况看,正在逐步回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1307 亿元,同比增长 5.5%,去年同期增长率为 3.5%,增速上涨了两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71826亿元,增长4.6%;餐饮收入9481亿元,增长12.5%。
当然,全面全方位的复苏可能还需要时间。(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 class="pgc-img">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在厮杀激烈的新式茶饮赛道里,品牌想要活下去没那么容易。
又一家网红奶茶倒下了!
这年头,明星效应也不好使了,消费者是越来越不好忽悠了。
一边是闭店潮,一边是开店热,在新式茶饮赛道里,正面临着残酷的大洗牌。
近日,有媒体报道,马东投资的茶饮品牌“谢谢茶”线下门店已经全部关闭。
从2018年12月开出首家门店,不到4年时间就“全军覆没”。
“网红”易,长红难,从高调亮相到悄然退场,这似乎是绝大多数网红品牌的宿命。
众多明星背书,曾是“排队王”
2018年,可以说是新式茶饮加速奔跑的一年,动辄上亿元的资本注入更是为新茶饮的发展再添一把猛火。
据美团数据点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已经达到41万家,并且一年增长74%。
热辣滚烫的茶饮赛道,吸引了众多入局者。谢谢茶也是在这一年诞生的,2018年末,谢谢茶首店登陆北京潮流圣地三里屯太古里。
这个由香港地产商运营的潮流圣地从没有引入过一个未经验证的新品牌,而这个品牌的筹码,无疑是其有明星的加持。
开店预热期间,马东出现在三里屯的巨幅海报上,在首店开业当天,他还带着颜如晶、肖骁等人为“谢谢茶”站台。
对于马东,看《奇葩说》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了。
同时,马东也是米未传媒的创始人CEO、主持人,还在201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
明星背书,自然会给店铺带来大量的关注度和曝光度,开业一周的时间里,不少人慕名而去,谢谢茶门店每天都是大排长龙。
在公众号中,谢谢茶就称其门店人流量多到“排成北京10号线高峰期”。
在2019年的时候,谢谢茶靠着明星效应还把奶茶卖到了一瓶68元的高价。在这款奶茶里,谢谢茶对其的宣传文案是“巴黎米其林三星甜点师特邀研发”。
之后又上架了一款也自称是“米其林三星大厨研发”的一款面包,售价45元。
虽然不知道奶茶这个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品类,是靠什么值得定价近70元一瓶的,但是“物以稀为贵”,在新消费市场火热的那几年,消费者依然十分追捧。
马东这么卖力宣传谢谢茶,当然是因为他是其中的投资者之一。
天眼查显示,谢谢茶所属的上海皮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旗下全资控股北京谢谢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廖兰心持有约43%的股权,马东持有约4%股权。
“如果这个团队做的是炸糕生意,米未一定不会投。”马东说。
随着喜茶、奈雪的茶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式茶饮在那几年迅速成为了红海市场。
很显然,马东要做的就是一个针对年轻人的生意,因为对他来说,“奇葩说诞生的那一天就是针对年轻人的”。
只不过,他似乎忘记了年轻人是最追求新鲜感的人群,他们对待网红品牌的热情就如同台风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
靠着明星背书,谢谢茶火过一段时间,几个月之后就已经没有人排队了。
一位深圳的谢谢茶加盟商表示,“(后来)销量不太理想,现在都不知道一天能不能卖出十几杯”。
早在2022年,谢谢茶就被爆出多家线下门店关停,转向智能奶茶站。而目前谢谢茶上海多家智能奶茶站也均已撤店。
此外,谢谢茶的官方小程序也已停止服务了,而且其官方微博、公众号分别自2021年4月、2022年12月起就再无更新。
不管是品牌信息还是门店信息,都已经找不到踪迹,可谓是开店有多风光,退场就有多落寞。
明星效应不好使了,难割韭菜
明星入局餐饮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靠着明星背书,很多品牌在初期赚得了很大的声势,可之后,热度便逐渐褪去,产品上也没有优势,就落得了倒闭、关店的局面。
近期,一家叫麦吉machi machi的奶茶店也被曝出多地关店,门店从巅峰时期的23家关到了仅剩下5家店。
这家来自台湾的奶茶店,不仅上过周董MV,还和日本女神三吉彩花同框,周杰伦也经常在自己的INS账号里多次为麦吉打call。
甚至周杰伦还会专门跑到门店喝上一杯,更有阿信、林俊杰等知名明星加持,想不火都不难。
2019年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麦吉奶茶门店排队几个小时已经是常态,一个小时能够买到都算是“运气”。每到一座城市开出首店,门口排起的长队就一眼望不到头。
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时,周杰伦的同款奶茶更是被黄牛炒至800元一杯,头茶直接以880元的吉利好价被预定了。
只不过,再辉煌,始终也还是逃不过关店的命运。
如今门店不仅冷冷清清,也不需要再排队,而且还惹上了官司,成为了老赖。
作为麦吉奶茶在大陆地区唯一的代理运营商,上海麻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从2023年至今,被列为执行人或失信执行人就多达10次,被执行金额已经达到 152.22 万元。
风头正盛的其他连锁奶茶店,一个月的流水都能够有几十万、上百万,而麦吉奶茶的代理商甚至连一百多万的金额都拿不出来,可见,混得有多惨烈了。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里,没点实力真的不要随便入局,实力支撑不了野心,那么市场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新式茶饮赛道洗牌加速,小品牌被卷死
有明星加持的奶茶品牌都如此,更不要说那些规模没有茶百道、蜜雪冰城大,也没有明星背书的奶茶小品牌了。
要问近年来最卷的行业,新式茶饮一定榜上有名。
茶饮赛道不仅仅是打价格战,更是在供应商、营销和加盟商上也竞争激烈,可谓是达堪称白热化。
据窄门餐饮的数据,截止2024年5月,“奶茶饮品”赛道的门店总数达到418403家。近一年内新开店167629家,但是净增长仅有29917万家。这意味着新茶饮行业近一年内有近14万家店闭店。
和2018年热烈的“资本年”不同,如今的资本市场对于奶茶的信心并不充足。
作为“茶饮第二股的茶百道在上市当天即破发,沦落到了和奈雪的茶当年那般处境,上市首日,茶百道股价刚开盘便下跌超10%,当日收报于12.80港元,跌幅26.86%。
显然,市场的高度饱和,让茶饮品牌已经没有什么新故事可以讲了。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茶饮市场激烈的程度只增不减,有一定规模的茶饮品牌需要更强大的钞能力,来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形式、各种状态的竞争压力。
而小品牌,没有钞能力,没有庞大的规模,没有强大的认知度,最后的结局,要么被头部品牌卷死,要么自己淘汰出局。
不得不承认,在如今茶饮赛道里,头部的茶饮品牌和网红小品牌的差距在一步步拉大。
古茗在此前的招股书也提到过,一个茶饮品牌要在一个省份形成规模优势,至少要开店500家。
开几百家店,要多少资金融入,可现在资本已经都不看好茶饮赛道了,品牌想要开店规模,就只能靠加盟。
但是现在一条街上十几家奶茶店挨着,饱和的得不行,如今入局奶茶店已经不是什么赚钱的生意了,自然也没有什么勇士敢在这个时候选择加盟奶茶店。
所以,目前还在这个赛道挣扎的小品牌奶茶店们,不如就专注做好自己的产品,小而美也挺好的,不用非得要和巨头挤和竞争。
最大化提高消费者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产品差异化,在群雄逐鹿的茶饮市场生存下去。
就有不少在本土区域市场跑出了自己特色的奶茶品牌,它们同样有着强劲的竞争壁垒。
从去年开始,旅游消费火热的同时就带火了一批又一批的本土茶饮品牌。
这些因地域特色而生成的区域茶饮品牌,或许很多外地人都没听过,但是它们能够从理念到产品本身都能和当地文化进行恰当的融合,被很多消费者称为当地的“奶茶之光”。
比如洛阳的“小芳茶卖部”、贵阳的“去茶山”、安徽的“卡旺卡”,安阳的“吕小哥”、兰州的“放哈”、南阳的“豫见咕噜咕噜”等等。
尽管不如市面上的连锁奶茶品牌那么有知名度,但是这些地域奶茶在本地也活的挺滋润,扎根在当地,深受游客和本地人的喜欢。
因此,在茶饮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些依附了当地文化底蕴的本土茶饮品牌,或许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您喝过“谢谢茶”吗?对于越来越多网红奶茶店倒闭的现象,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