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霖
数日前,在浙江嘉兴西塘边的一处工厂车间,80后小木身穿工服站在产线旁,将烧卖皮和馅料准备妥当后,摁下秒表。随着数字不断跳动,她的手指翻飞,熟练捏出一只褶子齐整的烧卖,摁停时间,记下数字。
小木是手工烧卖品牌“一条狗”的创始人,每次上新品,她都要试着包一包,不单是为了测算工时和工价,更是以防不时之需。遇上大促产能吃紧的时候,自己也得冲进车间一起包。
一条狗创立于2020年11月,2020年底上线天猫,两个月后创下单月近千万元的销售额,迅速成为中式预制早餐中的网红爆款。如今,一条狗年销售额超2亿元,成为天猫细分类目第一。
过去三年,预制菜在中国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但随着玩家数量变多,争议声也水涨船高:消费者大多担忧的是产品品质问题,投资人则更关注产品的差异性和竞争力。网红赛道回归理性,裸泳者掉队,真正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商家成为领跑者。
2023年12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在上海一处容纳20个工位的wework共享办公室里,《天下网商》对话了一条狗创始人团队。这是一条狗诞生的地方,我们一起回顾了从选择手工烧卖赛道的缘起,到如何错位布局、抬高品牌护城河、迅速打爆的新消费故事。
小木是上海人,对于本地早餐中的烧卖情有独钟,又因为给一些食品老字号品牌做过电商代运营业务,慢慢有了自己做个食品新品牌的想法。
从想法到付诸实践,再到快速拿到结果,《天下网商》总结出小木创业中的5条方法论:
1.红海里面找蓝海,精选冻品赛道切细分。小木选择入局的冻品赛道,行业本身的壁垒比常温品高;在细分品类上,她避开包子、饺子、饼类、面条等大品类和市场常规款,避开了三全、思念等大品牌的直接竞争。足够细的赛道给了新品牌宽广的爆发机会。
2.提升产品规格和制作工艺,抬高护城河。一条狗坚持手工包制,克重定在单只90克,远超机器包制的极限70克。这样的差异化克重成为品牌的核心产品力。
3.拓宽产品线,抢占用户冰箱。围绕微波炉和空气炸锅等轻烹饪场景,一条狗研发出纸皮烧卖,又结合网红食材做产品研发,拓展到锅贴、馄饨等20多SKU。组合式售卖烧卖和其他早餐品类,达到抢占用户一个月冰箱份额的目的。较高的复购率则意味着,客户冰箱刚刚释放出空间,又购买了他家的产品。
4.直播带货找到爆发机会。在小木看来,线上的爆卖归功于直播带货。截至目前,一条狗已进过李佳琦、东方甄选、林依轮、陈洁KK、香菇来了、浪胃仙等不同的达人直播间。品牌来自直播间和非直播间的销售占比是1:1,整体ROI为1:1.1。
线上方面,品牌入驻了淘宝天猫,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其中淘系营收占比60%;私域场景中,有一部分团长承担着销售业务。线下渠道,品牌已进入大润发、天虹、联华等商超,并在物色一些国际型商超,如开市客和山姆等。
5.自建工厂稳定产能,拓展OEM业务。品牌成立一年时,小木就自建了工厂。这让品牌在稳定自身产品品质和供给的同时,也延展出了代工业务。“竞争不是坏事,如果我们一家做,不可能把烧卖做到一定的市场规模,要大家一起去拓。”
在小木看来,要在这个行业长久活下来,“还是实干,你去深耕它,它最终会给你回报。”自从工厂开业后,一条狗电商业务交给了两位联合创始人——老王和小丁;小木则基本“住”在工厂,主抓生产和产品研发。
每到夜里,小木摊开办公室的行军床,躺进睡袋,打开听书软件,点开《埃隆·马斯克传》,听着入睡。
< class="pgc-img">>以下为专访内容,有删减:
找一个“人不多”且不会被大佬追的品来做
天下网商:入局之前,有看过烧卖赛道的天花板吗?
小木:没看,市面上基本没有人“大”做烧卖。像三全这样的大品牌,会把烧卖作为一个很小的品类,属于机器生产。我们选的是手工烧卖。
天下网商:为什么是90克的手工烧卖?
小木:我们是做电商起家,希望图片展示产品卖点,因此先出一个90克的烧卖,体积大概是正常烧卖的两到三倍。当时机器包的极致是70克,80克已经不太好看了,90克更是没有。另外考虑到大厂要做的话,不会专门去开个手工线。所以我们选了手工烧卖,相对来说不会有很多人,至少不会有大佬追着你的一个品去做。
天下网商:品牌发展到第3年,规模如何?
小木:去年营收两个亿多一点,主要是烧卖,附加的馄饨、锅贴。所有产品的初衷是不变的,一是手工,二是所见即所得。比如现在出的广式干蒸烧卖,里面用到的是虾仁粒,不是虾滑。从配料表来看,可以更干净。
天下网商:到现在也没有拿过融资?
小木:不懂,不敢拿。前几年找我们的有很多,但都没有拿。我们一直跑的是盈利模型,比较务实。
“预制菜发展对我们是助力”
天下网商:预制菜处于风口浪尖,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小木:我认为对我们是助力。比如我们第一次参加一个食品展,发现很多餐饮端的客户需求。线下的很多餐饮店,自己做堂食不能确保每家店的工序都能标准化,我们是协助他们做标准化。预制菜现在已经广泛用到B端,换个角度看也是一个更好的管控,相对比较完善的工厂,要比线下更好把控。至少在前端预制这一部分,它肯定是安全的。到了餐饮端,做一个复热的动作或简单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操作就可以。像一些外卖,要求出餐时间很快,你让他现场做不现实,所以大部分是预制的为主。
天下网商:消费者最关心的,是预制菜里有没有添加剂?
小木:肯定会有,要看这个工厂和品牌怎么定位。我们95%的品是没有添加的,提倡健康饮食,只有极个别的品不得不添加。首先,馅料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然后是皮,因为皮特别薄,如果要求不裂,就要增加面皮延展性。测试下来,发现确实(不添加)会裂开,我们才会不得不增加一些。一般只会选择非复配的添加剂,有的虽然归类于食品添加剂,但可能来源于食用玉米淀粉的提炼,属于低分子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种类等等。
天下网商:冻品保质期有12个月,会对口感产生影响吗?
小木:所有冻品都有一个熟化过程,一般在1~3个月。我们的保质期,经过测试是365天没有问题的,但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刚做完第一个月,肯定是最好吃的,后面就会有个熟化过程。所谓熟化,比如糯米烧卖会变得颗粒感没有这么强,糯性增加,精度减少。3个月之后,它会更熟化一点。我们所有的品都归为熟制冻品,在工厂已经熟制了,顾客拿回去复蒸或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了。我们现在尽量往微波炉、空气炸锅这类更轻烹饪的方面走(产品研发)。
“让品牌和烧卖划等号”
天下网商:一条狗的烧卖平均多少钱一只?
小木:五六块钱。一个是因为手工包,一个是原料的关系。比如做饺子,我要做尽量的配料表洁净,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添加剂,只能用更高品质的面粉,相对成本也会不一样。
天下网商:这样的定价会影响销售增长吗?
小木:影响肯定有。比如说,我原来做5个渠道达到这个体量,现在可能需要做到10个渠道。整体平台流量在下降,不管是线上也好,线下也好。我们还在一个扩渠道的过程。前几年扩的相对比较集中,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不擅长的我们都不碰。后来陆陆续续直播电商、抖音起来,我们一步步增加自己的渠道。渠道的增加会填充我们整个的GMV。
天下网商:复购率怎么样?
小木:我们的复购率比较高,在25%以上,最高到过35%。原来因为烧卖很大,一袋重540克,四袋包邮,加上赠品就是四斤多。为了增加复购率,我们做了一个纸皮烧卖,这个相对克重低,能让消费者记得你,我们后来定的45天复购周期。
天下网商:人群分布在哪里?
小木:最早的时候,江浙沪(卖家)占到90%,现在占到65%。华南的趋势涨得比较多,华北相对华南会下去一点点,华中就一直这样,没有太多增长,也没有太多下降。我们开了很多分别针对南方和北方的口味,每个品区域不一样,定位也不一样。
天下网商:产品创新的思路是什么?
小木:烧卖是第一步,让品牌和烧卖画等号。但我不可能一直在烧卖里面,也不可能有人天天只吃烧卖。所以我们前期就已经扩品了,有小馄饨、干拌馄饨等。从健康方面,我们会用到粗粮、全麦面、秘鲁的红藜麦,从原料上升级,但确保这个价格是客群完全可接受的。
< class="pgc-img">>“大促卖多少,它只是一个数字”
天下网商:您之前做过哪些创业?
小木:我家里是做陶瓷生意的,进了很多线下商超,2007年到2008年左右,各渠道退回来的产品没地方卖,因为外包装坏了。我们就拍两张照放上淘宝,那时候很好做,不用推也能卖出去。因为我们做的陶瓷在线下有一定支撑,是一个品牌,有人会通过品牌词搜进来,自然流量的转化很高。后来,这个陶瓷就开始做天猫、京东、唯品会,一步一步走。
天下网商:那怎么想到去做食品新品牌?
小木:当时看到一些自媒体账号,比如一条和菜菜美食,发现美食是一个风口。加上平台会把美食和美器划在一起,所以我们会接触一些食品类。平时拍摄的时候,发现放些食材拍摄的图,转化要比没有的好。慢慢接触食品这一块,又接盘了一些老字号,有的是经销,有的是代运营。
天下网商:为什么叫一条狗?
小木:刚开始是觉得这个名字挺好记、挺有趣的。不过后面我们要扩一些有外国友人渠道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这个品牌是不是卖狗粮的。
天下网商:2023年是第三次参加双11,感觉怎么样?
小木:双11卖多少,我觉得不代表什么,它只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更在于你沉淀多久,日常做得好,会员体系做得好,这才是长线。
天下网商:销售情况怎么样?
小木:基本持平,或者说略有增长。全渠道来说,每个渠道的量其实是下跌的,但(今年总销售)没有跌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渠道在增多。
把前几年赚的利润都拿去建工厂
天下网商:很多品牌做到10亿、20亿,可能还在找工厂代工,或者与工厂一起创意商品。为什么你们在这个体量就开始做工厂?
小木:我们在第一年的时候,一共放了五六个味道出去,其实手上有二十多个味道研发出来了,但没办法做。因为发现委外的工厂,拿着你的配方又去给别人委外,所以我们不得不建工厂。一个是为了配方和工艺流程的保密,第二个是为了原料更好的把控,第三个就是应对冻品的熟化。做工厂之后,我们的周转期可以很短,确保三个月之内全部达到终端。
天下网商:建工厂投入了多少钱?
小木:1000多万,差不多把前几年赚的利润都放进去了。当时也没想什么,觉得可能蛮简单的,后来做着觉得,哎哟,还蛮难的。
天下网商:最难的是什么?
小木:主要是人。工厂和贸易公司不同,接触的人群不一样,沟通交流方式不一样,管理也不一样,工厂更务实一点。我们的联创基本都进去包过馄饨烧卖、扛过糖,做过很多很实在的工作。
天下网商:有没有突然卖爆而特别兴奋的时刻?
小木:好像没有兴奋过。唯一兴奋的是货不够卖了,兴奋是因为来不及卖了,自己也要进去包了。
< class="pgc-img">>“放弃掉这一块,还会去捡回来一块”
天下网商:一条狗的前期爆发和直播分不开,在您印象里,哪个主播最有效率?
小木:我觉得还是李佳琦比较稳。从专业度各方面来说,就整个QC(品质控制)的要求,包括从头到底的提报流程,比较专业。他的粉丝也比较优质。
天下网商:会加大直播间的投入吗?
小木:不会,我们在控制上的频次,要让消费者觉得在直播间买是便宜的。直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S价,就等于是一个大促价。平时有活动可能做到AB促,或者日常活动价,基本是这样。
天下网商:各电商平台的营收占比怎么样?
小木:淘系大概60%,剩下是京东,抖音和快手相对少。原来抖音(占比)挺多的,但我们为了做自播,把达播停掉了。现在自播也不怎么做了,因为ROI跑不过来,一定时间内没法盘正,就会被放掉。基本有个止损点,比如说做这个渠道,是准备好亏的,那我亏多少,亏到这个点还是不行,那就算了。
天下网商:除了抖音自播,还放弃掉什么?
小木:放弃掉这一块,我们肯定还会去捡回来一块。比如说工厂,可突破的量比较多。因为我们会设厂牌,走下沉市场的品牌,找新的人群。然后会从产品做突破,供应链是我们后面重点发展的方向。因为供应链是唯一不变的,哪怕现在没有给你收益,后面一定会给你收益。工厂是可控的,能确保这个品牌复购,后面平稳地增长。
“经营毛利10多个点”
天下网商:在冻品行业,履约和仓储成本占到成本的多少?
小木:如果全占,要到25%~28%。
天下网商:产品毛利是多少?
小木:产品毛利60%,扣掉履约和仓储成本后,只有30%多。再减去10%的营销费用,以及七七八八的主播坑位费等,经营毛利10多个点左右。这个行业基本就是这样,它是一个民生品,是保量的。
天下网商:社群营收占比多少?
小木:10几个点,我们辐射了上海8000多个小区,其中一部分是经销商,一部分是团长。我们会设置一些钩子产品,老顾客加了之后,会送一些。
天下网商:线下渠道占比多少?
小木:线上60%,线下20%~30%。还有一部分相当于流通,涉及到线上和线下,以及一件代发的经销商。
天下网商:线下利润能有多少?
小木:很难估。进一些商超要交条码费,本来估的是3年回本,有些6个月就回本了。我们的想法是让经销商赚钱,把品放到线下没有考虑赚钱,但肯定不能亏。然后我们跟经销商也有了一些信任度。线下利润更稳一些。
与对手抢夺冰柜
天下网商:怎么进入线下渠道?
小木:当时是这些渠道反向找过来的,可能线下也想做一个升级。我们原来就认识一些做线下的朋友,就把一部分东西包出去让经销商做。经销商可能冬天卖羊肉卷,夏天卖冰淇淋,我们的品属于日常卖的。这部分经销商融过来,让他分区域去设定这些渠道,我们给到一些推广支持。
天下网商:有进永辉、盒马这类新兴的商超渠道吗?
小木:这些渠道也都有这个品,他们的私域比较强一些,所以这些渠道暂时没有去碰。
天下网商:那像美团、拼多多这类买菜渠道呢?
小木:我们跟美团有几个联名款,可以理解为渠道定制。一个是不破价,一个是针对渠道满足不同的人群需求。
天下网商:有打算进Costco和山姆这类仓储会员制超市吗?
小木:在聊。核心难度在于他们的冰柜数量是有限的。我要进的是它的冷冻柜,不是常温区。它不会因为你一个牌子去加一个冰柜,所以就要做差异,给出一个让会员选中你的理由。这些超市是属于国际性的,可能除了中国口味,还需要更偏创意口味的。不管是烧卖还是别的,它都要结合一下。所以难度更大在这个品上,需要做再升级,或者口味更大的差异化。我觉得这些平台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所以就算毛利加的很低,我们也要配合到他们去打磨产品。
< class="pgc-img">>“做什么都卷,卷才有意思”
天下网商:烧卖行业卷不卷?
小木:做什么都卷,卷才有意思。因为卷到后来,总有一部分人被卷走,那你活下来的就是王者。不卷的话,说明这个行业你没选对,没人要做。
天下网商:现在看来,烧卖市场预估会有多大?
小木:我觉得还在往上涨,基本上所有渠道陆续都在出自己的烧卖,我觉得这个品类应该可以很大。
天下网商:接下来营销上会有什么新的布局吗?
小木:可能会做一些契合年轻人喜好的营销活动。我们是每年按照盈利模式拿出一定的百分比去做推广。至于什么时候投放、如何投放,在于我们积累下来的这个百分比,有没有达到要投的金额。投之前,我们不会预设一定要达到什么效果,打算做了以后就可以投。
天下网商:未来想做成一家多大规模的公司?
小木:这个我还真没想过,现在想的其实是做稳,确保有一定的净利润,然后能稳步地涨。如果再一次爆发的话,它可能就是我们已经想好了很好的契机点,会是一个非常快的上升。
“伙伴之间最主要的是信任”
天下网商:您认为创始人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小木:精神核心可能就是欲望,比如说成就感。有的人觉得成就感比金钱更重要,有的人就是要赚这点钱,或者有的人是因为兴趣。对我来说,初衷是想赚钱,后来跟品牌有感情了,就跟养小孩一样了,你会不惜成本,建工厂之类的。
天下网商:您怎么看待创业伙伴?
小木:我们之间最主要的是信任,就是工厂建了,我就可以脱手走了。这个我觉得很重要,就会相对轻松一点,会解除一些别的方面的顾虑。大家不需要你防我、我防你,可以节约点时间,做一些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天下网商:有比较崇拜的企业家吗?
小木:我对马斯克比较感兴趣。比较累的时候会看一些鸡汤,或者人家的传记,看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或者团队碰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会去看一些相关的书,或者感知到可能后面会发生什么问题,会去做一些集中性的学习。
经记者:杨昕怡 每经编辑:刘雪梅
获得新融资还不到一个月,去年斩获了5亿元融资的一家新徽菜连锁品牌便在2024一开年向港交所发起了冲锋。
1月17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和瑞银集团担任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小菜园创始人汪书高通过7个持股平台持有约92.99%的股份,并与李道庆在内的其他8位个人股东结为一致行动人,共同作为小菜园的控股股东。同时,小菜园的九成股东由门店基层员工晋升而来。
这样接地气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创始人的经历不无关系。汪书高早年辍学学厨,在安徽铜陵开了一家90平米的小饭馆,生意做大后,2012年开了10家商务型酒店。但酒店经营受困,他转向大众餐饮,2013年春天,他开出小菜园首店,成为当时铜陵餐饮业的“排队王”。
小菜园先在铜陵一地“复制”,继而走出铜陵,如今这家在全国拥有548门店的“餐饮界扫地僧”用10年时间走到了港交所的门口。
北京小菜园门店外观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小菜园不“小”。2023年前9个月,小菜园收入达34.29亿元,同期利润为4.3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前9个月的门店收入计算,小菜园在50~100元客单价的中国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的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
野心勃勃的小菜园计划于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分别开设约160家、190家及230家新门店,预计2026年门店将超1100家。
这几年,极少有餐饮企业讲出的故事让资本市场动心。2022年10月,与小菜园同在一个价格带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第三次招股书失效。据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茶实现营收22.93亿,与小菜园同年的营收量级接近。
从本地的“排队王”到行业的“扫地僧”,小菜园这次在资本市场又能否跑赢同行?它的“种菜经”是什么?
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翻倍,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43.4%
2023年12月19日,加华资本官宣加投小菜园。9个月前的3月,小菜园刚刚完成千万美元的首轮融资。据悉,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5亿元。新一轮融资是近年来大众便民餐饮市场的最大融资。
小菜园董事兼副总经理李道庆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一轮融资的部分资金将用于门店扩张,其余资金用于打造企业后端,即供应链和数字化建设等。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月11日,小菜园在国内12个省份的119座城市里拥有548家直营门店,其中包括542家小菜园门店及6家其他子品牌门店。
小菜园的门店数量在疫情三年里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分别新开107家、48家以及79家新门店,3年里仅闭店15家。
窄门餐眼统计数据显示,小菜园门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是小菜园门店数量排名前四的省市,北京紧随其后。
从这548家门店的分布情况来看,小菜园门店更多聚集在三线及以下城市(228家)和新一线城市(133家)里,分别占比43.4%和28.3%,目前在一线城市门店数为78家。
门店分布与小菜园的目标群体恰相吻合。大众点评显示,小菜园的客单价位于50~80元区间。小菜园创始人汪书高在去年12月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屡次强调了他对性价比的关注,“2024年还能有更多举措去追求更高的、极致的性价比。”
在经营情况方面,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的营收分别为26.46亿元、32.13亿元和34.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8亿元和4.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较2022年同期的2.07亿元上涨了107.6%。
小菜园近3年营收及利润 图片来源:招股书
聚焦到单店表现,2021年和2022年,小菜园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23473.8元及23813.8元,并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4482元增加了15.2%,至2023年同期的28194.6元。
小菜园不同城市门店销售额 图片来源:招股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堂食顾客的人均消费额63.3元,与一线城市66.4元的人均消费额不相上下,而最高人均消费额发生在新一线城市,达67.4元。
同时,小菜园门店日坪效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68.4元增长到了2023年同期的81元,增幅达18.5%。
冲刺港股,小菜园胜算几何?
这几年,极少有餐饮企业讲出的故事让资本市场动心。
2022年10月,与小菜园同在一个价格带的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第三次招股书失效。据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茶实现营收22.93亿元,与小菜园同年的营收量级接近。而在绿茶集团2021年提交的招股书中,小菜园也被视为其有力的竞争对手。
对此,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绿茶以网红餐饮出道,但整体故事缺乏吸引力,中西餐饮的“融合技”还流于表面,缺少进一步破圈的冲击力,其发展会遇到瓶颈,资本市场就会对它进一步扩张和盈利能力存疑。
对于未来市值波动的风险,小菜园的招股书里也主要列举了经营业绩的实际与预期变化、市场观感的变化、主要人员的流失以及影响中国餐饮业市场的发展动态等因素。
和绿茶主打的“网红路线”不同,小菜园一向低调,如今它能否成功冲刺港股?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中国大众便民中餐市场总规模由2017年的2807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0244亿元,预计将以约11.4%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7年增至51914亿元。
2017年~2027年按运营模式划分的大众便民中餐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客单价在50元以下的细分子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06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1488亿元,预计2022~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1.5%。
2017年~2027年按客单价划分的中餐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招股书
在这一具有挖掘潜力的细分领域里,小菜园还有些与众不同的新故事。
招股书显示,目前集团除小菜园门店外,还有观邸、复兴楼、菜手等子品牌的6家门店。其中,菜手品牌社区餐饮门店面向0~50元客单价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小菜园方面了解到,2023年10月,小菜园开设了首家菜手门店,正式涉足社区餐饮领域,并计划在适宜的居民社区及写字楼,围绕附近住宅居民和职场人群,拓展社区餐饮门店网络,在2024~2026年开设约200至400家社区餐饮门店。
与此同时,根据招股书,小菜园将打造以堂食为主,线上外卖和线下新零售为辅的全场景业务布局。
关于新零售业务的开展,在2023年12月末,李道庆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小菜园将在2024年对外打开零售产品的销售,布局新零售市场,“我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在500多家门店里设立小型零售点,二是将近2万名员工变成近2万个营销员,把这项业务逐步做起来。”
李道庆当时同时表示,2024年的开店计划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在已进驻的城市把小菜园的门店“加密、打透”,二是对外扩张。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在餐饮品牌频频探索境外、海外市场的当下,小菜园也对出海有所规划。小菜园方面表示,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公司计划集中在有大型华人社区的国家和地区,如香港、新加坡等,逐步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园”。
不过,小菜园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分析中也坦言,未来增长亦取决于开设新门店并运营盈利的能力。但由于小菜园大部分店长及厨师长均为基层晋升,可能没有足够多有经验的现有门店雇员协助开设新门店。即使能够按计划开设新门店,该等新门店可能无法取得盈利,亦无法取得与现有门店相若的业绩。这都是踏上资本征程的小菜园需要直面的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百姓除夕在饭店吃年夜饭,小编来给饭店算一笔账,细细算来吃惊不小。
小编两个月前收到一个熟悉的酒家经理的信息,需要小编尽快预付定金确认年夜饭包房预订。虽然我知道上海有些酒店的年夜饭半年前就全部被预定一空,但是对于一些普通饭店,小编当时没有想到今年预订也会这么火爆。
< class="pgc-img">大寒已过,年夜饭就不远了
>所以,耽搁了几天后,当小编在12月中旬发信息预订时,酒店经理抱歉地说饭店从小年夜到大年夜的预定已经全满了,实在没有空位了,而且顾客都付了定金。
上海的酒店在小年夜、除夕预订年夜饭一般是小年夜中午一场,晚上一场;除夕中午一场,晚上两场(晚餐从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一场,晚上七点到九点第二场,要翻台一次)。
< class="pgc-img">上海的饭店都在为市民准备年夜饭
>小编知道这个酒店平时的容量大堂加包房可以供50桌客人用餐。粗略算下来,这家普通的上海饭店,从小年夜到除夕两天250桌酒席全部预订一空。
再来看看这家酒店之前发给我的价格和菜单,看上去并不便宜。按平均5000元一桌来算的话,这家酒店两天的营业额就可以达到125万。
< class="pgc-img">上海普通酒店年夜饭菜单及价格(1)
>< class="pgc-img">年夜饭菜单价格(2)
>< class="pgc-img">年夜饭菜单价格(3)
>这对于一个30多人的酒店团队来说,人均两天销售可以达到41000元,这相当于某些企业的人均销售的数十倍。
< class="pgc-img">年夜饭市场销售火爆
>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那么面对如此价格不菲的年夜饭,上海人为何仍然乐此不疲呢?高价为何挡不住上海今年火爆的年夜饭预订量呢?
小编认为其中有四个原因:
年夜饭消费的报复性反弹;大家都知道因为前几年的特殊情况,上海绝大多数家庭都终止了在饭店吃年夜饭的惯例。今年餐饮业的全面开放释放了被压抑已久的消费热情尤其是节假日的消费热情;
< class="pgc-img">年夜饭今年将重振雄风
>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虽然市民人均寿命已经全国居首,但同时居民老龄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剧;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有精力有体力的家庭长辈越来越无法在家里为小辈“买、淘、烧”做年夜饭。而小辈中大多数也是养成吃饭叫外卖,买菜叫叮咚的习惯。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家庭,小辈和长辈在年夜饭问题上达成一致:去饭店吃!
< class="pgc-img">上海家庭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饭店吃年夜饭
>上海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尤其是新上海人一年忙到头,还要自己在家费心思做年夜饭实在提不起精神;
上海居民经济条件普遍较好,有条件的享受型家庭在上海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上海人消费理念的转变:去饭店吃年夜饭,接受全面的餐饮服务也是一种善待和犒劳自己的方式。而且这种理念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形成,只不过这两年因为客观原因而受到压抑。
总之,今年上海的年夜饭市场一片红火,不知其他省市如何?#微头条首发挑战赛##我来唠家常#
< class="pgc-img">无论在哪吃年夜饭,开心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