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 王萍)知名素食餐厅大蔬无界近日被曝多家门店停业。7月22日,新京报记者致电大蔬无界位于上海、南京的4家餐厅,有工作人员称是暂停营业,正“装修升级”。南京德基广场美素馆门店工作人员则称,装修已完成,店名更换不再用大蔬无界。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大蔬无界曾在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苏州开出9家店。根据大众点评显示,目前9家店仅剩下6家,且其中3家显示暂停营业,1家更换店名。事实上,当下高端素食餐厅正在经历着生存难的困境。
素食餐厅花开素食副总经理、出品总监张草友告诉新京报记者,2013年之前,当时的素食属于“小圈子行为”。随着健康、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素食被大众认知,在2014年之后逐步被大众接受。张草友回忆,素食在北京最火爆的时候出现在2017年前后,“当时北京至少有200多家素食餐厅,比较知名的就有60多家。”
然而,仅仅不到3年时间,北京素食餐厅已减至130多家,“其中经营得比较好的,不超过30家。”张草友认为,素食餐厅起源于经营者的“情怀”,2018年有大批人迅速入局,也有部分人迅速被淘汰出局。“经营素食餐厅需要有稳定的核心厨师团队和研发能力。因为素食难度高、禁忌多,与中餐其他菜系区别较大,优秀厨师很少,加上素食研发推广的技术要求高,如果没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很难延续。”
业内人士认为,人均消费高是很多素食餐厅倒闭的主要原因,菜品不实在也被消费者吐槽诟病。有消费者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曾在北京一家人均消费超过800元的素食餐厅用餐,“从踏进这家店开始,就可以感受到‘武装到牙齿’的精致与高端。”不过,对素食餐厅的用餐感受,菜量少、性价比不高是拒绝再次选择素食餐厅的原因,“几片杏鲍菇、牛油果的冷盘就要上百元,一道热菜每人吃一小口甚至一片就吃光了。” “菜品的价值主要用在花朵点缀的摆盘,以及店内的竖琴演奏、高端服务上了。”
素食餐厅的菜品以及餐具也号称有讲究。有报道称,大蔬无界食材选择上,要求从时间轴上寻找二十四节气对应的食材,且餐盘用全套高端骨瓷,甚至员工制服也需要设计师设计。这些大额花销外,用工成本也要比普通中餐厅更高。张草友告诉新京报记者,在高端素食餐厅中,如果说一名厨师在普通中餐厅的月薪为8000元,同等级别、资历的厨师在素食馆工作的月薪就要超过万元。
不过,近年来,主打沙拉、轻食类的餐厅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追求素食的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高端素食餐厅的生存空间。“北京的素食餐厅90%都在赔钱,能挣到钱的品牌不超过10个。”张草友认为,受到疫情的影响,高端的素食餐厅的数量或将越来越少,赔钱的会越来越多。
高端的素食餐厅未来是否会走向消亡?有业内人士并不赞同,认为高端素食一直有自己的顾客群,消费能力强、注重生活品质的人群会继续为高端素食买单。而且高端素食餐厅精致的环境,健康与口味兼顾的菜品,也受到商务宴请的青睐。“各方面品质都经得起考验的高端素食餐厅,未来依然有市场。”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李铭
< class="pgc-img">>长安街以北,王府中环西座 2 层,一扇取「天圆地方」之意,嵌以圆形光影的旋转门打开了别有洞天的空间。
与其说是餐厅,山河万朵更像是一间画廊、一个浓缩着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小天地。门厅正中,是一间圆形的茶屋,黑色金属屏风上布满植物形态的镂空花纹,光线照过来,投下花朵蔬果的影子。往深处走,左手边的每一间包厢都有自己的名字。墙壁是细藤编就的,吊灯上可以看到粉红色喜马拉雅岩盐。墙上挂着青年艺术家吴美琪的作品,在霓虹一般的色彩上,是鲜艳的洛神花、饱满的苦瓜和亦真亦幻的玉米穗。艺术品、装置、家具、器皿、插花……你目之所及的一切细节,无一不由创始人张果亲自挑选、布置。
< class="pgc-img">青年艺术家吴美琪的摄影创作正在山河万朵展陈。
>张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餐饮人」—— 创办素食餐厅山河万朵之前的 10 余年间,她在公共艺术与当代收藏领域有自己的经营与爱好。这天她着一身款式简单的黑白衣裙,只用几粒浑圆的珍珠增加些许光芒。显然,这样的着装风格与她的艺术履历是高度一致的。
与预想中不同,作为一家素食餐厅的老板,张果并非一个彻头彻尾的素食主义者,开这家餐厅更非为了禅修或信仰。在山河万朵,素食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而是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选择。「你要知道,植物也想令人快乐。如果山河有万朵,其中就有一万种快乐。」这是张果自己笃信的生活方式。
< class="pgc-img">>2018 年,张果动念要开一家素食餐厅,并邀请到「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卢志荣先生操刀空间设计。卢志荣常年生活在意大利和希腊,有半年多的时间,双方反复在线上沟通方案。藤编的墙面,水磨石的地板,餐桌上悬挂的吊灯亮度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暖一点还是冷一点……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餐饮业素来被认为是「勤行」。张果说,如今说的「勤行」,与过去倒也不尽相同。「以前作为老板,前面要算着,后面要盯着。现在的『勤』,焦点不一样了,要打造团队,建立品牌,钻研产品。」作为山河万朵的创始人和主理人,张果说自己更像一个产品经理。「我在餐厅主主要就负责两个事儿:一个是菜的出品,再一个就是品牌。」
< class="pgc-img">上午 11 点刚过,3 位客人到达餐厅,主厨何立文立即投入紧张的备餐工作。
>菜品研发在正式开业之前早已开始。2018 年,张果和团队租下了廊坊一家大酒店的厨房,整个研发团队就在那里创作、改进菜品。前前后后一年的时间里,张果每周都要在北京和廊坊之间开一个往返。
「最初的那段时间(我)很痛苦,我们要创造的不仅仅是新的菜,还是一套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甚至一个新的世界。」行走在艺术圈多年,张果早已懂得,没有人可以独自解决所有困难和问题,纵使性格内敛,她也必须积极地与外界连接。临近开业,张果请来了江振诚先生。这位传奇名厨以法餐料理闻名,更善于将东西方的美食理念合二为一。他像一位魔法师,数次来到山河万朵,将已打磨了一年的菜品悉数点化,给团队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至此,来自东方的食材美学和西方的料理观、世界观开始共述一段「山河有万朵」的饮食故事。
山河万朵于 2019 年 10 月正式开业,此后持续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更替菜单。从开业至今 4 年时间、10 几套菜单,每一套季节菜单、每一道菜品,都是张果一遍遍带领主厨团队研发、调整过的,无一例外。「有时候主厨也会觉得他被逼得太狠,但我会告诉团队,我『逼迫你』是将你逼到『成事』的那条路上,因为我知道山河万朵要传达给客人的是什么。每道菜都(像)是一曲音乐,在套餐里它是否起到了起承传合的作用、每道菜有没有传达出每个侧面该要传达的信息,这是我必须要把控的。」张果坚定地说道。
< class="pgc-img">辣椒(彩椒、红椒酱),香笋(青苹果、蒿笋、椰菜花),蘑菇(青头菌、褐菇、黑松露)。
>< class="pgc-img">甜笋(鲜花椒、椒麻汁、藜麦)。
>2023 年的夏季菜单以辣椒、香笋、蘑菇和甜笋开场。彩椒制成的薄脆片盛着甜椒酱,负责甜;青苹果和芦笋裹住花椰菜,负责脆;青头菌、褐菇和黑松露携起手,负责香;椒麻汁入味的甜笋搭配优质碳水 —— 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藜麦,作为前菜的尾声,恰到好处地唤醒味蕾。
行云流水的乐章奏至高潮,顺着氤氲的水汽,蒸屉里透出异香。肥厚的鸡枞菌经腌渍,和碧绿的西兰苔被大半张荷叶扎紧,上锅蒸透,酱香、菌子香、蔬菜香、清苦芳香水乳交融,在拆开荷叶包的刹那扑鼻而来,简明、凝练。记忆忽然回溯,我想起山河万朵第一套冬季菜单里那道香煎牛肝菌 —— 足够好、足够香的牛肝菌带来厚实的口感,松塔、肉桂和迷迭香一起带来森林的气息。混合的香味满足的不仅是食欲更是人的全部感官 —— 如张果所言,这是典型的「情绪菜」。
< class="pgc-img">>山河万朵的素食美学被归纳为「自然、脉、质朴、酵、风土、艺术、视野」。
「自然」与「脉」自不必多言。作为素食餐厅,无论是山珍还是绿叶,来处和出身都经过精挑细选。盘里的凉瓜有白和绿两种颜色,分别来自中国台湾和北京本地的有机农场。山药来自温州,卷心菜来自湖北神农架,豆腐的原料从浙江远道而来……在张果的理解中,作为素食餐厅,食材产地的选择,永远是第一位。
< class="pgc-img">雪燕(海椰皇、松茸、沙葛、夜香花)。
>< class="pgc-img">凉瓜(白玉凉瓜、绿凉瓜、黄须菜、葱姜汁)。
>< class="pgc-img">藕酥(白莲藕、马蹄、芋头、黑松露)。
>「质朴」的感受首先源于菜单:青苹果、沙葛、冰川茄子、茭白、石花菜……没有故弄玄虚的菜名,这些食材的名字被列印在有机竹纤纸之上,坦率直白得让人意外。「大自然馈赠了食材,我不希望有太多的诗情画意覆盖在上面,我想让人感受到自然。」张果相信,朴素是有力量的。
「酵」与「风土」也同样根植在每一季的菜单之中。发酵带来物质的演变,带来变化和时间感,也带来爽口、开胃的饮食体验,消解厚腻,如画龙点睛。虽然在谈论风土概念时人们最常想到的是葡萄酒,但不同的风土条件也影响着食物风味的变化。食品工业很大程度上消弭了这种差异,而山河万朵却想将风土之味完整保留,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重新呈现给每一位食客。
< class="pgc-img">山河万朵的茶室,立面为素食食材的镂空拼接,这是卢志荣为山河万朵所做的特别创作。
>「艺术」这个关键词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存在于器皿之中。餐厅使用的所有餐具,都由张果从世界范围内臻选而来,有中国和日本匠人的手作,也有法国、西班牙和丹麦小众品牌的出品。甚至房间里的每一处插花,也都出自她的手。「这个世间美的东西特别多,我们可以欣赏千万种美,但是空间在这里,菜的气质在这里,所以搭配在这里的植物也好,员工的衣服也好,都要有我们自身的气质,你只能爱这一种。」张果笑言。
「视野」决定目标。开业刚一年,山河万朵就拿下了米其林一星,继而又得到了黑珍珠一钻。这样的荣誉无论对团队士气的鼓舞,还是对客流量的贡献都意义重大 —— 餐厅里开始有拖着箱子专程而来的客人,张果和团队也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业界的关注。「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对团队,各种奖项都是一种力量的加持和需要持之以恒满足(奖项)背后不同文化和标准的践行。」不过张果也特别强调,她从没想过为了拿米其林而从别处「撬」一个现成的米其林主厨。「山河万朵的米其林主厨,一定是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去打造和培养出来的。」这一观点与她偏好的当代艺术作品同理:「所有东西不能拼凑,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文明表达,保护和拓展人的完整体系。」
< class="pgc-img">>新菜单、新菜品的创作需要时间、想象力的共同浇灌,同时,面对「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的瓶颈。这一点,也和当代艺术异曲同工。
主厨何立文(Liven He)从去年 8 月开始统领山河万朵的厨房团队。他师从米其林三星主厨 Guillaume Galliot,曾在多家米其林餐厅任职。Liven 的加入,让现在的团队更具国际视野。在其近 20 年的厨师生涯里,Liven 积累了扎实的西餐功底,以及灵敏的中餐寻味嗅觉。从应对肉类、海鲜,到以素食讲述东方现代故事,Liven 当然深感挑战。「但是我觉得这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大家都很注重环保和可持续,而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更让我感到愉快的是,我发现素食在创作上有无限的可能性。」当看到这位 80 后主厨以工整、流畅的英文书写的工作笔记和手绘的各种菜品摆盘的示意图,你不得不感动于当今餐饮人的素养,并对中国餐饮的未来充满信心。
< class="pgc-img">海藻(石花菜、海葡萄、海笋、羊栖菜、裙带菜)。
>< class="pgc-img">鸡枞(鸡枞菌、西兰苔)。
>< class="pgc-img">荞麦(荞麦面、有机蔬菜、高汤、木姜子油)。
>应对挑战,首先是发现食材。本地的市集、天南地北的供应商、家乡的山珍,都是灵感的来源。Liven 是福建人。福建多山,山上有野生的红菇,入汤之后汤色是明亮的粉红。Liven 告诉我们,烹饪行当里有句老话: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将红菇本身的香气展现出来,这一道菜已经足够引人入胜。
去年冬季菜单里的萝卜大概是「无味使其入」的例证。萝卜吸收了松露的香和味噌的鲜,口感变得富饶华丽。研制这道菜的时候,Liven 尝试过东北、山东、云南、江浙的不同萝卜,最后才选定云南的白玉萝卜。这种萝卜口感细腻、纤维少,自带的清甜相当充沛,足以演绎「无味使其入」。
< class="pgc-img">甜品主厨 Tracy 正在制作甜品「桃子」。
>90 后甜品主厨闫欣琦(Tracy Yan)毕业于瑞士厨艺学院(Culinary Arts Academy Switzerland)。她说,来到山河万朵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产品带来的压力。不同于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山河万朵的甜品讲求与餐食的搭配,更讲求中式的自然、环保与艺术的叙事。「山河万朵的『创新』,是不要做我在世界任何地方可以看到的甜品的样子。」Tracy 解释道。
毛豆、桃子、酸梅汤……这些属于北方夏天的记忆,以不同形态融入甜品创作。毛豆被压成泥、制成馅,做成了艾窝窝的模样。杨梅和山楂制成的康普茶,带有发酵感与时间性,兼具酸爽润滑的口感,更有利于肠胃菌群的健康。
陪伴山河万朵一路走来,Tracy 虽然一开始脑中也闪过「我能行吗」这样的想法,但在一季季的打磨里,她的心意逐渐坚定:「我一定有办法」。
< class="pgc-img">山河万朵全新推出的点心系列分 4 种口味,每种馅心的配方都经过无数次调试、改进。
>临近中秋,山河万朵顺应时令推出了点心系列,灵感源自传统老北京白皮酥点心。一块不过巴掌大的点心,其实经过了无数次推敲。传统白皮酥的饼皮要用酥油开酥,作为素食替代,这一食材被换成了冷压椰子油。通常,椰子油开酥很容易结块,破解之法唯有不断调试。点心分妙峰山玫瑰、白兰地提子、椰子葡萄和海苔坚果 4 种口味,光是其中的椰蓉就尝试过 10 来款,最后,Tracy 通过选择粗细不同的两款椰蓉以一定比例拼配,粗椰蓉保证水分,细椰蓉强调口感,这才达成了符合山河万朵严格标准的出品。许多背后的故事是没有机会在台前被展示的,但 Tracy 相信,细节与用心,可以在每一口尝味里扎扎实实地被吃到,被理解。
张果说,从选定「山河万朵」这个名字开始,这个品牌里就包含了超越食物的生活理想。宋代僧人释心月写《示阿阇梨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后来,来自纳西族的作家白郎用「山河万朵」来借喻中国的南北人文地脉。在为餐厅苦苦寻找名字之时,张果偶然在飞机上看到这本书、知晓了这首诗。植物生长于这样的地脉之上,与餐厅的定位恰好契合,阳光照破的辽阔之感,也为中文系毕业的张果所欣赏。更让张果动容的是诗中形容:每个人都是一颗蒙尘的珍珠。这让源自植物和美食的力量上升到人生的层面。
「理想肯定是有的,但理想怎么能有生命力,怎么能把它做出商业该有的样子?」张果想得分明,作为一个包含着诗意和理想的品牌,山河万朵的愿景和目标从来不仅仅是一家素食餐厅,米其林或黑珍珠等外界的荣誉也从不是旅途的终点。「山河万朵留给客人的印象是艺术和好吃,但在这个范畴里,还要把品牌做扎实。」基于山河万朵的基因和调性,以此延展的点心、甜品和健康餐品牌都在筹备之中,这又何尝不是开出了万朵的山河。餐厅的英文名是「Vege Wonder」,直译过来是「素食的奇迹」。在开业 4 年之后,山河万朵想在商业上也创造一些小小奇迹。
<>< class="pgc-img">>志伟真的不高,真的不酷,真的不帅,甚至连嗓音都那么难听,但是他却一直在影坛,成就着属于他的电影事业。
40岁开始学佛,至今已有25年了,2016年他在自己的生日宴上搞素宴筹款,最令人意外的是,他还在香港开了家叫乐农Happy Veggies的餐厅。
相隔25年再封影帝
无论是哪一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没有办法拒绝曾志伟的电视和电影。和后起的小鲜肉们不一样,曾志伟从来不靠颜值和炒作吸引眼球,但只要有他出现的剧里,音容笑貌总让人印象深刻,其影视片段也会成为经典。
记忆中,曾志伟出现的戏里少不了女神,像张曼玉、邱淑贞、王祖贤、关之琳等都是他的女搭档,《新上海滩》、《甜蜜蜜》、《无间道》这样的经典大作数不胜数,即使是出演一个配角,也让人印象深刻。
他昔日的搭档成龙、周星驰都还游走在演艺圈,曾志伟却渐渐淡出荧屏,只是偶尔友情客串。
< class="pgc-img">>电影《一念无明》继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共八项提名。曾志伟在第一届马来西亚电影节金环奖打败郭富城、柯震东等强敌,夺得最佳男演员奖,相隔25年再度登上影帝宝座。
他说:“拍了这么多年戏,出席无数颁奖典礼,坐在台下还是一样紧张。真的好不容易,对手都很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帝,我没想过会获奖。”
< class="pgc-img">>就是这样低调的曾志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他说,希望能开一家环境优雅又舒适的餐厅,让大家除了吃到健康环保的美味,在心灵上也能得到宁静。
乐农的缘起
说到餐厅的缘起,不得不归功于曾志伟和他所属的香港影视明星体育协会慈善基金,这个基金由一群热爱体育又关心公益的影视艺人成立。当时他们想要开一家餐厅,又想要融合服务社会的概念。
在选择餐厅帮扶对象的时候,香港的现状也被清晰地考量进去,最后决定为少有人关注的有听说障碍的人士提供就业机会,让其自立更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商业构想完成之后,他们又向香港民政事务总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强”社区协作计划提出申请,得到了政府的种子基金资助。就这样,通过将健康素食作为宗旨,以及曾志伟等人的明星效应进行推广,让这家帮扶社会目的的素食餐厅得以在2010年10月顺利开张。
< class="pgc-img">>跟其它素食餐厅不一样的是,这家店除了提供健康美味的素食之外,有超过8成的员工是听障人士或二度就业者。听障员工为顾客下单、做菜时,面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的笑容。
他们的世界很宁静,却不黑暗。在听不到的世界里,是一个又一个窝心的故事。所以,这家餐厅的logo是一个戴着耳机微笑的西红柿,其寓意不言而喻。
< class="pgc-img">>乐农的成功之道
乐农餐厅,顾名思义,“乐”即开心快乐的意思,“农”则取自“聋”的谐音,同时也包含“自然食材”的意思。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打开另外一扇门。
虽然有听说缺陷,但这些员工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视觉敏锐,他们在餐厅担任第一线的服务员时,总能对客人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另外他们也非常珍惜被雇佣的机会,让餐厅人员的流动率得以大大降低。
< class="pgc-img">>少油少盐少糖无味精
作为一家餐厅, 食物是乐农最重要的产品。餐厅坚持选用新鲜食材,少以仿制素肉入菜,少油、少盐、少糖、无味精,这样的做法非常契合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
除了菜品,及时的服务也对餐厅的成功至关重要。前台的工作交给了无听说障碍的员工,餐厅经理也会随时注意客人需求。
餐桌上写有温馨提示,希望顾客可以慢慢与听障员工沟通,但有时候还是会有麻烦发生,这时便会挑战员工的应变能力。
< class="pgc-img">>大厨丽姐拿手住家素菜
「乐农」的大厨丽姐,一家三口,原本在附近的太原街经营斋铺10年,有不少街坊捧场客,由於市区重建被逼结业。在经朋友穿针引线下,跟20多岁的女儿加入这个大家庭。
年约50岁的她擅长做住家斋菜,最拿手的菜式要数南乳斋煲、流沙饺、豉汁炒面、咖喱炒米粉、煎莲藕饼和双耳秋菊等等。午市「三菜一汤」套餐40元,分量较一般茶餐厅少避免浪费,但亚麻籽糙米饭无限量添食,至於晚市主打的私房菜需提早预约,人均消费60至150元。
大厨丽姐说:“他们知道我生病,会猛叫我停手休息,但如果他们不舒适会叫我不要担心。”在这里工作,她觉得十分开心和满足:“我当自己生意去做。“
如今,员工间的相处就像一家人一般,餐厅也是门庭若市。
< class="pgc-img">>相信在这个充满爱的餐厅里品尝美食,一定是个很不错的人生体验。
< class="pgc-img">>生日搞素宴筹款
2016年曾志伟63岁生日时,就在佐敦与一班长者共进斋宴,现场放有字画、观音像及茶具等供竞投义卖的物品,实行边庆祝边为寺院筹钱。曾志伟表示:每年筹款目标大概为500万,生日愿望是朋友身体健康。
< class="pgc-img">>不忘行善,回报社会
不管工作再繁忙,曾志伟一直不忘行善。曾志伟40岁开始学佛,他说,自己是学佛,而不是信佛,目的是学习内里的真理。“学佛的最大收获,是改变我对事物的看法!”他说。
< class="pgc-img">>如今,65岁的曾志伟学佛已有25年。在他看来,艺人适合学佛。因为艺人最难面对由高峰跌下的压力。不是慢慢下去的,而是直线下来。那么,怎样面对瞬间的落差?当你明白了“无常”,就比较容易接受,人也活的比较开心。
< class="pgc-img">>曾志伟与佛结缘,起因于一个故事:和尚出门化缘,一家一家地敲门,就像是在提醒人们,时刻不要忘了做善事。
这个故事对他启发很大,身为演员,行善不用出家,本身就像个大喇叭一样,时刻提醒人们行善,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大家多做善事。
< class="pgc-img">>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心中怀有大爱,一点点地改变你的环境乃至这个世界,绝不是痴人说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