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E20****839遇见【 厦门】,一见倾心两座城,一双人,守在这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幸福其实很简单但却格外温暖人心。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看了多少美景,去了多少地方。而是,你的心有没有变得可以装下整个旅途甚至足以装下整个世界。
旅行回来,你会发觉,你已经变的可以走到哪里都愿意发现生活的美好,这就足够说明了旅行的意义。
我喜欢慢慢旅行,一辈子那么长,既然都决定出来看看,为什么要急匆匆的走呢??
行前准备
1.首先一定要把路线计划好,用时多少天,越详细越好。然后将所有能网上买的票都买到,飞机票和火车票,至于汽车,要查好路线即可。
2.准备出行的衣服:最好走之前看下天气计划好都带什么,长袖,短袖,裙子,平底鞋至少都各带一件嘛,如果你是爱照相的人,你可以带些适合拍照场景的衣服。
3.旅行必备的用品:晴雨伞,感冒药,止泻药,藿香正气水,花露水,洗衣液旅行装,自备沐浴露和洗发露,护发素,浴巾,一次性洗脸巾,擦手用的湿纸巾,面巾纸等(由于厦门是注重环保的城市,除了酒店,大多数旅馆都是要求游客自备洗漱用品的)
最后,提醒下,不要忘带旅途攻略哦!
厦门主要景点
厦门大学&南普陀寺
集美学村&鳌园及嘉庚纪念馆
中山路步行街
厦门必尝小吃
沙茶面;海蛎煎;烧肉粽;花生汤;麻糍;厦门薄饼;土笋冻;炒面线
厦门必买伴手礼
;黄则和;南普陀素饼;黄记上品肉铺店;杨小贤绵绵冰(茶,和糕点都有哦!)
当高铁到达厦门北站,跟着指引看着长长的人龙在排队买BRT车票,简直吓尿-_-|||
值得一赞的是厦门的BRT安排还是挺好的,虽然人很多,但不一会儿就疏散了。厦门的BRT感觉比广州的BRT更长更宽,沿途都是走高架路,感觉跟坐地铁差不多。
当BRT途径集美学院的时候,看到周围都美翻了,于是继续唱我的首本名曲:“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好风光……”
由于我们订的民宿在塔头,看着百度导航说坐151线路还是115就能到,所以我们在半路就下车。
下车后,吃货夫妻才深深感受到厦门公交车异常坑爹,囧。
回程确实是经过塔头站的,但去程却有好几个站都换站了……
一饿就穷凶极恶,一饱就生活美好的吃货人妻又开始想发脾气了,吃货人夫赶紧买了一条异常难吃的金锣火腿肠塞住了吃货人妻的胃。其实我发现我每次心情不好都跟肚子饿有关……
思前想后,最终吃货夫妻还是决定先坐公交车到听起来高大上并和塔头同一直线的会展中心站垫垫肚子再到民宿去。
已经饿到不行的吃货夫妻看到有一家叫“南海渔村”的餐厅价钱还好,于是进去开吃。
吃货人妻点了一份油爆虾,不知道是因为太饿还是油爆虾真的好吃,一会儿的风卷残云,又香又入味的油爆虾就被我们消灭精光了!!!
刚出炉的油爆虾一上桌,你就会被它那香喷喷的味道、金黄澄澄的卖相吸引,惹得口水直流。鲜美的虾肉,肉质丰美爽口~好好吃!!!
吃货人夫估计饿到脑子进水了,看着菜单居然点了一份名为“五谷丰登”的菜
当“五谷丰登”的菜上桌的时候,我彻底无语+傻眼-_-|||
你们自己看吃的是什么……
吃货人夫为了狡辩,一边吃一边说什么山药对女人养颜好,还有玉米补充维E的废话……
好吧,好吧,不用再多说了……我吃就是了!!!
去中山路,必来杨小贤,绝对不能错过小贤家的手工燕麦烧仙草系列!尤其奶茶烧仙草~
奶茶烧仙草是用丝滑般的奶茶浇在烧仙草上,配料有燕麦、大红豆、芋头、花生、芋圆,既能喝奶茶又能吃烧仙草,性价比极高!
走出餐厅,围着会展中心走了一圈又一圈,再次感受到厦门公交车坑爹!!!
你妹的!!!附近3、4个公交车居然没有一辆车是到塔头去的……
无何奈可只好打车去,吃货夫妻继续用开着导航的那招,的士司机似乎对我们这样的行为很反感,一直态度都很差……盛惠15元,终于到了塔头,欧耶~
去旅游寻求的是开心,虽然民宿很渣,但不管人生还是旅游都是一样,不会每次都只有惊喜,偶尔都会有惊吓和意外,我们必须要以强大的内心去乐观面对,我也庆幸这次的厦门之旅的美好回忆并没有因此而毁掉。
例如虾扯蛋这个名字,挺有创意的
各类的海鲜很多,配合蒜蓉的味道诱惑,不少游客都买来吃
接着继续带着小伙伴们继续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海蛎煎选用海蛎中的上品“珠蚝”为主要原料,把鸡蛋、地瓜粉和切碎的大蒜调匀,然后用适量的猪油在锅里煎至两面酥黄。吃时,以蒜泥、芫荽、沙茶酱等为作料,口感香脆。
我们运气很一般,吃到的这家海蛎煎味道不咋样。
还是广东潮汕的蚝仔烙比较好吃。
对对对,就是上过舌尖2的那个蚝仔烙!!!
夏刚过,全国各地逐渐进入备战酷暑天气的阶段,许多清凉解暑的冷食、甜品纷纷登场,其中要数“大盆”绵绵冰最火热了。甜品的传统工艺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台湾地区,在2012年由杨先生引入厦门,并创建了独具特色的餐饮甜品品牌——“杨小贤”。作为超级绵绵冰的第一品牌,“杨小贤”甜品将传统甜品技艺同现代技艺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打造了的纯手工的健康甜品连锁品牌。
“杨小贤”甜品餐饮品牌在业内一直人气走高,发展趋势良好,得益于它凭借真材实料,纯手工打造,坚持不添加添加剂、色素、防腐剂、塑化剂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的食品制作良心和原则,坚持使用最新鲜、最好的原料并且当天使用,坚持最好的产品品质并不断研发创新。
“杨小贤”凭借健康美味的经营理念,突出“纯手工打造的健康甜品”的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因此“杨小贤”甜品店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杨小贤”品牌店的老板采用最流行的020模式,将互联网与实体店的经营巧妙地结合起来,生意日渐火爆,口碑也不胫而走。
超级芒果绵绵冰、美味仙草、手工芋圆、鲜果茶系列、现磨咖啡系列等都是“杨小贤”甜品店的明星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销量都超出其他甜品行当的季度销售额度。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店里,点上这么一份绵绵冰再合适不过。其中,特色甜品——彩虹牛奶绵绵冰,清凉浓香,绚丽的食材颜色搭配,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喜欢养生的顾客,则千万不要错过店中的美味仙草产品,比如说蜂蜜烧香草,内有花生、芋头等与蜂蜜同煮,口味适中,同时又美容养颜,深得女性消费者的欢心。
“杨小贤”甜品店,不仅可口的产品十分惹人欢喜,店内的装修风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能让消费者流连忘返。“杨小贤”这个品牌的名字取自于一家三口的名字组合,寓意着幸福、美满,所以店面采用的是文艺清新的设计风格,就餐环境温馨如家,充满年轻、快乐和休闲的意境,温暖柔和的灯光,服务员热情随和的服务态度,使得“杨小贤”当之无愧成为情侣约会,朋友相聚的休闲式的首选场所。宽敞的大厅,与绿色植物相映成趣;两三闺蜜聊天打趣,时不时的自拍几张;情侣相互依偎,分享着一份甜甜的绵绵冰,场景甜蜜温馨,这便是“杨小贤”的日常。
在炎炎夏日,对于广大爱吃甜品的消费者来说,“杨小贤”甜品不仅为他们奉上一丝丝清凉,健康的出品还让他们吃的放心、舒心。有顾客曾说:来“杨小贤”品尝不仅仅是一份属于自己的甜品,更是品尝一种心情。
中原经济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中原经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者:E32****600
第一次去广州的时候不到四岁,妹妹还在妈妈的肚子里。爸爸在广州工作,妈妈带我去探班。那时坐车去广州得四五小时,没有金马大桥,过河需要摆渡。记忆中的省会首行:有晕车呕吐的难受,有迷路了沿途喊“爸爸”的惶恐,有第一次去动物园的幸福,有一家人蹲在北京路的路边,躲避着乱窜的老鼠,分享一个煲仔饭的美好......大学四年在广州度过,留连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京路了。来买书,来看电影。或者,就是纯粹来逛一逛,因为那时没有太多的消遣,和好朋友来逛逛街就已经是很丰富的周末了。那样的青涩苍白的岁月,现在回想起来,却全是可爱难忘。
北京路的回憶電車,搖著兩根辮子,緩緩地穿越街道上的車流人潮;陽光,傾瀉在熟悉的景物上,刺得人恍惚,一霎那失神,不知道身在何時、何方;思緒,就像電車一樣,沿著軌跡,執著地在時間的河裡逆流而上,衝撞著青春的記憶轟然作響,風鈴般的笑聲由遠及近地漫過耳畔……
在广州天河区,有一家杨小贤绵绵冰,店里有各种绵绵冰和烧仙草,仙草冻很绵软,有三种口味,奶茶,蜂蜜和红豆。绵绵冰里面可以加芒果、燕麦、红豆、芋圆等等,价格很实惠,而且她们的招牌超级芒果绵绵冰特别的大份!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清朝咸丰年间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产物。由法国传教士明稽章创建,法国设计师设计,但建造这伟大建筑的是中国工匠。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教堂属"哥特式”建筑,是目前广州教区最大的教堂,它不仅是中国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还是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之一,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看教堂本身是真够震撼的,而再看教堂周边,也确实是震惊!教堂广场两旁的建筑都是极具广东特色的两层“骑楼”,如果能与教堂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文化景区,是挺有看头的。但事与愿违得十分无奈......
【微信朋友圈的当时分享】一德路的“石室聖心大教堂(天主教)”: 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由於教堂的全部墻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故稱“石室”。說好的對外開放並沒遇上,祗能隔著鐵欄柵往裡照相。教堂外廣場兩邊的騎樓是各式各樣的商鋪與小販,五金批發的居多。今天的阳光十分猛烈,等候被僱拉貨的三輪車與車夫洋洋灑灑地隱在陰影下,有的用草帽遮住脸躺在三輪車上睡觉,有的吐著煙圈用各种方言海聊神侃,有的席地圍坐吆喝着打牌,有的蜷缩在墻角的阴凉处打盹。这些拉伕無一不是赤裸著上身,肩膀上搭一条发黄的白毛巾,敞露着或肥壯或贏弱的身軀,汗津津地在烈日下闪着光。神愛世人,這般不協調的景、物、人湊在一起,相安無事地過著日子,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現實就是這樣,不一定會有你想象的浪漫,不一定成全你如願以償。信者得救
难得有这样的一段时间,在繁忙的都会中过随意遊走的慢生活。住在老城区,仿佛缩短了与历史的距离。那些信步可达的寻常巷陌里,藏着远远近近的故事,或镌刻在仿古的新墙上,或流传在口耳相传里。每每遇见,便是一阵亲切的惊喜!那一个个美好的名字,当时寄托了怎样的盼望,又曾记录了何等的辉煌?
这些老旧的東西,经历岁月沧桑、年代迁徙,益发显得沉静內蘊,溫情脉脉地平和着这个城市的脚步,让那些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华厦得不那么孤独无依,即使再高,低下头来还能找到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