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品牌,影响了几代人生活的品牌,曾经的岁月那些被我们能叫出响当当的名字的产品,这些都是小时候用过的比较奢侈的的产品,你现在还有多少记忆?
第一个:英雄牌钢笔
< class="pgc-img">>还记得我们童年用过的钢笔吗?每次用完钢笔都会弄得满手的墨水。这款英雄牌钢笔和蓝墨水的结合,见证了我们一路的成长。还记得当年用这样钢笔作为礼物赠送她人作为定情物件的。饱含了青春的回忆。
第二个:北京牌黑白电视机
< class="pgc-img">>我国第一台“北京”14英寸黑白电视机就是在1958年在天津正式下线,开启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先河。扭转了我国电视机从无到有的局面。有了我们自己的黑白电视机。
< class="pgc-img">>北京820型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当时被誉为“华夏第一屏”。这样的黑白电视,在当年谁家要是能看上,那可是屋子里有很多人来围观。
第三个:乐凯胶片
< class="pgc-img">>早些年胶卷是非常盛行,后来电子设备兴起,数码相机的出现胶卷时代逐渐落幕,乐凯也转换了自己的赛道。开始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第四个:小霸王
< class="pgc-img">>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小霸王推出了系列游戏学习机。很多80后、90后都非常熟知的品牌,红极一时。,小霸王之所以红遍大江南北,“望子成龙小霸王”家喻户晓。填补了当时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市场空窗期。小霸王游戏机也成为80后90后一段回忆。
第五个:健力宝
< class="pgc-img">>多么让你怀念的一句广告词:“你想身体好,请喝健力宝”。30年前,红极一时的品牌,家喻户晓的产品。童年的记忆,是让我们难以忘记的味道。
第六个:燕舞收音机
< class="pgc-img">>当年广告场景:一个时尚青年戴着眼镜,说这样一句话:“哇!燕舞收录机!”然后便载歌载舞起来”。在当年谁的家里要是有一台燕舞收录机,那可是老牛了,可惜在1996年停产了,却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
第七个:飞鸽自行车
< class="pgc-img">>在70年代的时候,结婚的“三大件”就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想起我家的第一台自行车就是这款飞鸽二八自行车。当年的唯一出现的交通工具出现在我们生活里。但是这样的自行车在当年价格不菲。
第八个:鸵鸟墨水
< class="pgc-img">>1935年我国第一滴墨水的诞生地是前身是天津墨水厂(天津市鸵鸟墨水有限公司)。鸵鸟墨水陪伴了我整个上学的生涯。自从用了钢笔以后,一直用的是鸵鸟的蓝色或者蓝黑墨水。陪伴了我长大,直至高中。你用哪个牌子的墨水呢?
第九个:牡丹牌缝纫机
< class="pgc-img">>缝纫机是当时结婚老三件中的一件,在过去的年代我们生活离不开缝纫机,就像我们的家庭成员一样。一家老小的缝缝补补,小孩子、大人做衣服都会用到缝纫机。如今“黑头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第十个:“海鸥”牌手表
< class="pgc-img">>1953年,第一只手表——“五一”牌诞生在天津手表厂,也就是海鸥手表的前身。当时能有谁的手腕上能这么一块手表,那是相当的时尚值得炫耀的了。
第十一个:华利汽车
< class="pgc-img">>华利汽车:黄大发的记忆,顺口溜:“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1987年,天津街头出现了第一辆“面的”华利黄。20世纪80、90年代时遍布大街小巷的天津大发“面的”
第十二个:平遥火柴
< class="pgc-img">>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平遥火柴,是非常有影响的品牌。随之90年代受到打火机的冲击,火柴业己成为夕阳产业,永远的平遥火柴,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
有些品牌的存在感,已经徘徊在消失的边缘。以上就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你有没有用过其中的某一个产品呢?你还熟悉当年哪一个品牌。你觉得让你难以忘怀的呢?即使“消失”,也能引起无限怀念…。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
波“怀旧风”席卷广西南宁,
南宁生产的“桂花牌”手表爆火了!
半个多世纪的老厂迎来「高光时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些爆火的款式,
多为上世纪90年代的库存产品,
有人从凌晨1点开始排队,有人求代购,
还有人加价5倍出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网上很多网友,也纷纷晒出自己买到的手表。
“桂花牌”手表爆火的背后,
源于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源于国货过硬的品质和性价比,
源于新媒体平台的精准种草,
源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回归……
< class="pgc-img">>当年爸妈追过的广西国货。
真正的“用脚投票”
人心真的变了?
时代的变化是悄然的。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前被冷落的国货产品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 class="pgc-img">>讨论“国货”崛起,最早的浪潮要追溯到晚清。
鸦片战争爆发后,大量进口商品在华倾销,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本土商贸生存境况的担忧,保护国货,是当时经济领域的主流观念之一。
< class="pgc-img">>国货月刊第一卷。
如果说早期社会各界对国货的追捧,离不开爱国情怀的推动,那么今天消费者们对国货的喜爱,则有了更多“用脚投票”的意味。
< class="pgc-img">>来到国货2.0时代,国货品牌通过品质升级、品牌化运营等战略,在手机、汽车等高科技领域遍地开花,众多优质产品出现,华为、小米、比亚迪等掷地有声的名字也成为国货的新名片。
< class="pgc-img">>国货崛起,不仅依靠扎实的产品,也离不开平台的承载和托举。
在传统的商业格局中,国内市场的许多品类都面临着被国际大牌抢占空间的现状,而电商新平台,提供的正是破局之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2国货市场发展报告》,我们可以看到:
< class="pgc-img">>新消费群体崛起
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
成国货发展根本动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电商等新兴业态高速增长
成国货品牌消费增长重要引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短视频/直播
是用户获取国潮内容主要渠道
< class="pgc-img">>抖音短视频成为
最主要的国潮内容观看平台
< class="pgc-img">>“双循环”战略引导
国货在供需现端迎来新机遇
< class="pgc-img">>文化自信推动国潮内容兴起
提升国货品牌认知
< class="pgc-img">>国货品牌认可度快速提升
消费者印象良好
< class="pgc-img">>性价比/品质/民族情感
是用户青睐国货的主要原因
< class="pgc-img">>服饰鞋包/美妆/食品饮料/个护家清
成当前国货消费热门领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整体而言
消费者对国货发展持乐观态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当年的广西国货显眼包
你还认识吗?
时间就像沙漏,静静地从我们指缝间流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事物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下面这些广西本土国货老品牌,您还记得几个呢?
< class="pgc-img">>梧州“双钱牌”龟苓膏
< class="pgc-img">>梧州龟苓膏,历经数百年,在众多品牌中,又以“双钱牌”龟苓膏最为人所知。双钱牌龟苓膏传承古方和制作工艺,堪称龟苓膏中国第一品牌,产品远销两岸三地和世界各国。
< class="pgc-img">>田七牙膏
< class="pgc-img">>广西知名的中草药品牌的牙膏品牌,成立于1945年,由世界500强广投集团旗下中恒集团投资运营,以药材田七命名,它具有止血化瘀的功效。
< class="pgc-img">>南方黑芝麻
< class="pgc-img">>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国货老品牌,发源地在广西容县,2005年上市,被誉为“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全国有7家生产工厂,11.7万家超市在售。
< class="pgc-img">>桂林西麦
< class="pgc-img">>成立于1994年,位于桂林市,是中国燕麦全产业链上市企业,公司主要业务为燕麦谷物健康食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产品包含冲调燕麦和休闲燕麦两大类种。
< class="pgc-img">>柳州两面针
< class="pgc-img">>1941年成立,总部位于广西柳州,是一家中药牙膏生产企业,1978年两面针公司率先研制成功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2004年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上市企业。
< class="pgc-img">>梧州冰泉豆浆
< class="pgc-img">>冰泉豆浆馆创始于1935年,如今,梧州冰泉实业已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豆浆晶、豆腐花系列产品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澳洲、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 class="pgc-img">>梧州三鹤六堡茶
< class="pgc-img">>六堡茶产制历史已有1500余年之久,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53年,广西唯一的中华老字号茶企,潜心雕琢每一款“三鹤”六堡茶产品,稳居六堡茶行业龙头。
< class="pgc-img">>柳州金嗓子
< class="pgc-img">>1956年,金嗓子的前身——柳州市糖果二厂挂牌成立。1994年,转型药厂后推出——金嗓子喉片,成为咽药市场的领军产品。如今,已出口至美国、欧盟、澳洲等。
< class="pgc-img">>广西丹泉酒业
< class="pgc-img">>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国营南丹县酒厂,目前,丹泉酒业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酱香型白酒产储量居全国前五。
< class="pgc-img">>“种草”广西国货
过去·现在·未来...
近年来,商务君通过搭平台、建品牌,助力广西国货发展,释放内需市场潜力。
< class="pgc-img">>数字化,种草国货品牌
壮大电商队伍,2022年全区网络零售店铺超50万家,今年以来,新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店铺超3.7万家。举办“美好广西种草季”“e网乐购 达人带你购桂品”等活动,通过流量扶持、专属话题、抖音生活服务团购等,助力国货出圈。如:今年双11,两面针销售火爆!
< class="pgc-img">>强品牌,培育老字号
今年以来,向商务部推荐10家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新认定广西老字号11家,广西老字号规模增至83家,涵盖餐饮、零售、食品、医药、日用品等行业,为扩大国货消费奠定良好基础。
< class="pgc-img">>搭平台,推动“桂品出乡”
培育了160多个“桂字号”产品品牌,先后组织参加“广西桂字号产品全国巡展”、“全国大型采购商广西行”“乐购广西·广西特产进青运村”等活动,助力国货等广西优势产品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
< class="pgc-img">>国货就像是一本古老的文化宝典,记录着中国制造业的辉煌历程,也承载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不仅仅是一种铭记,而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情感的体现,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的切入点,更蕴含着品牌的坚持和创新。
< class="pgc-img">>国货的变局是格局之变,人心之变,时代之变。“广西老表”爆火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电商和实体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助益的。下一步,商务君将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恢复扩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挖掘种草更多品质过硬的广西国货品牌,助力构建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国货到国潮,从怀旧到情怀
新消费时代
抖音种草,消费升级
让广西国货品牌发扬光大!
| 惊蛰研究所,?作者 | 初夏
2021年的“最热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预测,“五一”假期全国客流量达2.65亿人次。而当人们奔向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时,一些网红打卡地也成为了人们不错的选择。
其中位于长沙的“现象级”网红品牌——超级文和友,因为近几年的声名大噪成为了外地游客游旅游长沙必去的打卡“景点”。根据长沙本地媒体报道,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沙文和友今年的线上排队预约人数大约增长了3成。为了应对五一人流高峰,文和友甚至提前聘请了来自专业安保公司的50名保安员,现场进行人流引导和安全保障。
从2019年单日取号突破两万桌,到2020年以超过三万号创下“排队”记录,再到深圳文和友开业排队4万多号,堵了一整条街……文和友正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网红”品牌之路,而惊蛰研究所试图弄清这条路最终通向何方。
从路边摊到“餐饮界的迪士尼”
在小红书这类内容社区搜索文和友相关的内容时,映入眼帘的一定是超级文和友里充满怀旧风格的装修场景。不过当我们查找文和友的背景资料时就会发现,这个以怀旧场景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出圈的餐饮品牌背后,也有着精彩绝伦的创业故事。
文和友创始人文宾
一开始是时年22岁的创始人文宾,辞去汽车销售的工作,用 5000 元的启动资金在长沙的街头摆起了地摊,其中的2000块用来买车和进材料,剩下的钱全拿来做IP和招牌。而当时出生贫困家庭,种过菜、开过拖拉机、洗过车的香肠经销商杨千军,是文宾的供应商。
在研制出多款“爆品”后,文宾的小吃摊渐渐有了名气,红火的小本生意也迅速积累了一些资本。2011 年,文宾和联合创始人杨千军在10平米的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正式开启了属于“文和友”的品牌故事。
2012年到2016年期间,文和友发展出了老长沙龙虾馆和老长沙大香肠,据说当时占地1400平米的龙虾馆,年销售额能够超过一亿元。自此,文和友也不再局限于对刷新营业额的追求。之后的文和友,通过直营和加盟模式一边扩大规模,一边孵化出以“老长沙”为文化卖点的新品牌,并很快获得了唐人神集团的700万战略融资。
于是在2018年,文和友引入了100 多户主打长沙民间小吃的商家,在长沙海信广场开出了现在火爆全网的第一家“超级文和友”。用创始人文宾的说法,文和友开始正式向“餐饮界的迪士尼”这一新的目标发起冲击。
文和友“翻红”:商业地产的场景化升级
在文和友成为风靡网络的网红打卡地之前,其实已经“红”过了。
2013年,湖南卫视王牌综艺《天天向上》邀请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参与节目录制,在节目中还获得了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推荐。文和友也顺势借助《天天向上》节目的影响力,将自家的小龙虾打上了“长沙当地必吃小吃”的网红标签。
在此之后,《天天向上》又连续策划了#7.22天天向上龙虾节# ,在微博掀起一波打卡热潮。在去年疫情结束后,《天天向上》又在海信广场的超级文和友录制了疫情解封后兄弟重聚的第一期节目,助推文和友成为网红热店。此外,《越策越开心》、《十二道锋味》等综艺节目纷纷向文和友发出邀约,让文和友从长沙本地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中。
可以这么说,在小红书、抖音成为国民级App前,文和友其实已经红过一次了。而趁着短视频的东风,带着“老长沙”印记的文和友又在网络上重新“翻红”。不同的是,文和友之前走红靠的是爆款产品,而如今的翻红靠的却是IP化的商业地产。
正如千万网友的打卡视频,并没有让更多的人记住超级文和友里的某一款饮食,却让文和友凭借怀旧的装修风格成为了长沙的新地标。惊蛰研究所询问了几位长沙本地朋友对文和友的看法,得到的回答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外地朋友来长沙非要去那吃才会去。很多长沙本地人吃正宗长沙美食,都不会选择超级文和友。
这样的结果,或许正是文宾对“餐饮界的迪士尼”的理解,但可能也是文和友的终点。
怀旧是门生意,文和友却不可复制
1987年出生的文宾是在长沙老城区坡子街长大的。出于对老长沙的独特情感,在长沙的超级文和友里,溜冰场、养猪场、录像厅、洗脚城和婚介所这些老长沙旧城改造前才有的事物也一应俱全,几乎完美重现了80年代长沙街头巷尾的风貌。而文和友的这一份独特,也让很多和文宾一样“怀旧”的人们产生了共鸣,这正是长沙文和友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
然而,长沙文和友的“怀旧”生意却不可复制。
2020年7月,传言文和友花了2个亿在广州最繁华的CBD开启了第二间超级文和友。广州文和友也延续了怀旧的风格,装修成了城中村的样子。一开始,广州文和友也延续了网红排队的传统,但很快就遭遇了口碑的下滑。
所谓食在广州,在一向对口味有着较高要求的老广眼里,文和友里诸如小龙虾、炸串、大香肠之类的小吃并不讨喜。而且广州本地餐饮本身就非常丰富,美食小吃遍布街头巷尾,不需要去文和友排上万个号就可以轻松吃到。
广州夜晚的街头小吃
最重要一点,文和友“自以为”怀旧的装修很难像它在长沙那样,引起广州人的共情。因为广州到现在,依旧能够轻易见到城中村的真实场景。而广州文和友装修成的城中村和真实场景摆在一起,难免有些赝品遇到真货的尴尬。这种感觉,无异于在北京CBD盖了个胡同主题的商场,当地人不堵在门口骂街就算客气的了。
“网红”的终点注定是“过气”
怀旧当然可以是一门生意,只是本地化的复制却并不容易。这正是文和友和迪士尼之间真正的差距。从文和友的扩张之路可以看出,文和友的发展路径依旧是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复制经营模式,以达到规模化的目的。
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宾会将文和友定位成“餐饮界的迪士尼”,因为当带着“老长沙”烙印的文和友成为新的城市地标时,就代表它已经是一个成功的IP了,而当类似的“广州文和友”、“深圳文和友”等IP一一树立时,文和友自然也能够成长为“餐饮界的迪士尼”。但是迪士尼之所以能够成为迪士尼,靠的是无数以内容为依托的经典IP,而不是被情怀包装的怀旧装潢。如果单靠情怀包装就可以“成为迪士尼”,那么曾经风靡上海滩的“70后饭吧”和“年代秀饭堂”也不至于落得个倒闭关店、卷款跑路的结局。
曾经红极一时的年代秀饭堂
或许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开在CBD的文和友卸下了怀旧的装修之后,和普通的商业地产相比有何不同?而当太古里、K11这样的高端商业地产也开始尝试打造场景化购物体验时,文和友又有何优势?
如果文和友依旧聚焦在餐饮的一端,它或许可以借助场景化的消费体验,用视觉、听觉和味觉为消费者重拾一次难忘的记忆。但是当它闯入了商业地产的赛道时,所有外在的差异化都只是消费本身的加分项。
“网红景点”和网红一样,依靠外在的包装固然可以获得一时的关注,但要想获得更加长久的转化,还需要其自身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最实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