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见过块冰可以火成这样,直到我走进了便利店。”夏小荷如此调侃在便利店和社交媒体爆火的“冰杯”。花3-10元,你可以买到一杯装有冰块的塑料杯,加入茶、浓缩咖啡液、酒……变幻出万千组合,重要的是还能在朋友圈晒一下这种潮流的消费方式。
早在冰杯流行之前,就有各种水果味的冰球产品,冰杯的流行与社交网络的自制分享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同时企业近两年在C端的大力布局也让更多消费者解锁冰杯的用途。但有专家指出,食用冰方面尚未有国家标准,食用需谨慎。且冰杯作为季节性很强的潮流产品,当前仅在便利店有较高销量,产品热度只是暂时的,很难成为冷饮的新赛道。
< class="pgc-img">>■廖木兴/图
1
冰杯没有相应国家标准,食用存在安全隐患
“什么是冰杯?”夏小荷听同事在讨论如何自制一杯炫酷的消暑饮品,她以为冰杯是一款新的饮料。她想不明白,一个塑料杯里装着几块冰,看起来平平无奇,最贵的可以卖到10元一杯,为什么年轻人愿意为此买单。
经过小红书的“科普”之后,她总结冰杯的走红背后,是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调配仪式感,以及新鲜的消费方式。
在便利店工作的雯雯告诉记者,每年夏天,便利店都会卖食用冰,但今年特别火爆,有时候一天可以卖几十杯,大多是在店内自行调配个性化饮品。在她看来,便利店绝大部分冰镇饮料都在10元以下,所以冰杯以此对标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不可否认,这个DIY的风潮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企业在便利店投放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
显然,小红书4万+的笔记起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各色“便利店自制饮料”“网红奶茶自制平替”的攻略收获众多点赞、收藏。还有不少博主分享省钱攻略,比如如何买到一杯“便宜的杯”,麦当劳、肯德基、蜜雪冰城的冰可以免费取等等。
与此同时,冰杯厂家、便利店等也在发布各种调配教程。以某冰杯厂家出示的“某幸同款橙C美式”教程为例,橙汁与咖啡液配比为3∶1。以市面上这两款产品的常见价格为标准进行计算,其中,单包咖啡液的价格低至2.5元,300ml橙汁的价格在3.5-8元,一个冰杯价格3.5元(160克规格的大概可供2人使用),这样一杯现制饮品店中约400ml规格的“橙C美式”,成本最低可至7.75元。
不管你用哪种方式消费冰块,都不影响冰杯成为这个夏季的“顶流饮品”之一。
在制冰领域深耕多年的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公司出货量呈倍数级增长,年销量一度从2022年之前的100万、200万杯翻番至2023年的5000万杯。
以前要买一杯食用冰还挺麻烦,如今,没有一个平台不在卖食用冰。记者在美团外卖搜索发现,十几款冰杯在售,价格从2.8-7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的冰杯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净水冰杯,即配料表里只有水;另一种是带味冰杯,包括咖啡冰杯、水果冰杯等,后者的价格往往比前者高一倍以上。
在天河区某大型社区7-11便利店,狭窄的店面有不少人在选购饮料、啤酒,有几个年轻人在讨论买哪一款冰杯自制饮料。
有网友测算过,用冰杯自制饮品价格并不便宜。如按照网上流传的“便利店DIY饮料”经验帖,记者在便利店中买了9元的果汁、5元的气泡水、4元的冰杯,将三者混合,一款自制的气泡水便制成了。如果加上便利店中20元以上的迷你瓶装洋酒,这杯饮品的价格可能近50元。可见,就追求性价比而言,便利店自制饮品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冰杯采用的标准不一,其中纯净水冰杯大多执行的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SB/T 10017—2008),该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共同提出,即行业标准,不具强制性。而部分带味冰杯执行的则是冷冻饮品的国家标准,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就出现过食用冰品牌不合格的情况。2022年9月6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2年第28期食品抽检信息显示,检出1批次雪乐冰食用冰不合格。抽检结果显示,标称商标为“运武”、标称生产企业名称为“阜宁县运武食品厂”、规格型号为“100克/袋”、生产日期/批号为“2021-07-29”、被抽样单位名称为“盐城市亭湖区城东华康冷饮批发部”的一款“雪乐冰食用冰”,被检出“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糖精钠(以糖精计)和阿斯巴甜”项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2023年12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通报,佛山市顺德区金冠泓业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上海晓德食品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生产的食用冰,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由于目前食用冰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冰杯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醒。
2
需求促进高端化发展,饮料企业加速布局
早在2005年,一袋饮料配一个冰杯,捆绑销售的模式就在韩国风行,继而蔓延到东南亚地区。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5.7亿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商用与家用制冰机市场规模为16.2亿美元,2026年预计将增长至26.33亿美元。
此前,中国的大型制冰厂基本都是供应到B端,大多用于餐饮和茶饮店。冰杯作为舶来品,2019年开始才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便利店的冰杯销量从去年开始疯涨。
据《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预测,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将达到39%,远超全渠道8%的增速。预计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销售规模将实现超过4倍增长,有望突破630亿元,并可能成为即时零售的标志性品类。
有数据显示,北京、深圳、成都、广州、天津是购买冰块最多的城市,相关商品销量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增速超过200%。
目前,市面上冰杯的头部玩家仅农夫山泉、晓德、果音、冰极限、冰力达等几家为数不多的品牌。为了加速抢占市场,不少生产企业趁热推出新款冰杯产品。北京冰趣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基本冰杯的基础上,推出了柠檬水果冰杯、草莓水果冰杯等多种更具差异化的产品。
事实上,从食用冰产业链上游来说,目前行业内尚无绝对主导的企业跑出,仅是目前便利店、商超等货架上常见的冰杯品牌,就有罗森和7-11内的“冰极限”,京东便利店的“晓德”,全家内的“冰力达”等多种,均来自不同厂家。
此外,还有不少冷饮垂直品牌在加速布局。东北的冷饮企业奥雪推出了两款食用冰产品:冰杯和冰袋;河南天冰也推出了一款白开水冰。
天眼查APP显示,目前有6076家存续、在业的制冰企业,其中的436家在一年以内成立。
对于市场前景,有机构研究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低温乳制品、冰淇淋、冰啤酒、冰预调鸡尾酒、冰包装饮料、冰包装水等冰品的消费金额与频率,相比2019年均有10%至15%的增长。
正是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冰杯也开始细分,逐渐有“高端化”趋势,从单一的冰杯到搭配饮料、浓缩咖啡,甚至梅酒、洋酒等等。如朴朴正在售卖的“生椰拿铁套餐·永璞冰球杯+瑞幸生椰浆125克”售价10.18元;“非常奶思组合套餐”售价39.16元,其中包括一瓶330毫升的梅见、5瓶优益C、一杯冰杯;价格最高的是“乌龙金调酒组合套餐”,这个包含冰杯、乌龙茶、金酒的组合需要92.65元。
“这几年冰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不再局限于餐饮场所,还扩大了居家调配酒的市场。”一大型饮料生产厂家负责人程先生介绍,有了饮料企业的布局,未来冰杯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但他同时表示,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冰杯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亟需规范。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气转热,又到了小龙虾销售的旺季,近日小龙虾身价暴跌相关话题却登上了热搜。
“成都小龙虾暴跌至最低6元一斤”“杭州市场小龙虾价格腰斩”……随着各地小龙虾降价的消息陆续传出,也让人们好奇昔日“夜宵顶流”为何会连连下跌,难道人们不爱吃小龙虾了?
01
大降价!批发价每斤6元起
湖北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龙虾产区。近期随着小龙虾大规模上市,阿兵(化名)也开始忙碌起来。
他是湖北公安县人,不仅自家有虾田,还会加收周边农户的虾,卖给小龙虾批发商。在批发之余,今年他也在线上开通了直卖业务。
“今年的虾比去年便宜,像23日,小青(小龙虾种类)是6元,中青是12元,大青根据规格不同,价格在25元至32元之间。”阿兵向记者分享道。
“现在是小龙虾集中上市期,最近价格下降了一些。”他估计,5月份会更便宜一些,但不会便宜太多了。
湖北潜江因小龙虾而蜚声中外。潜江市政府扶持的虾谷360平台显示,4月24日,小青参考价8.5元,中青参考价14元,大青参考价30元。从小龙虾市场均价趋势图来看,最近几日,中红(小龙虾种类)、红炮头以及中青、青炮头价格回落均较为明显。
不仅是批发价格下跌,近日,记者走访北京线下超市,发现小龙虾零售价格亦有所回落。
在某永辉超市,鲜活小龙虾标价19.98元/斤。“之前是20多块的,现在在搞活动,价格降了不少。”超市工作人员表示。
某超市里售卖的鲜活小龙虾。记者 谢艺观 摄
另一家大型超市线上APP显示,鲜活小龙虾直降7.9元,达到19.9元一斤,已是近25天低价。
02
产量逐年攀升、进口虾类增加
价格受冲击
和大闸蟹类似,小龙虾属于季节性美食,每年4月份,随着小龙虾大量上市,价格会逐步下跌,并在5月份达到一个低点。
但今年小龙虾价格较往年偏低,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这首先归因于小龙虾产量的快速增长。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小龙虾的产量逐年攀升。“尤其是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小龙虾养殖业的繁荣。”
记者注意到,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800万亩、产量超289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8.79%,已成为第四大淡水养殖品种。
“另外,今年气候适宜,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使得小龙虾的产量进一步增加。”江瀚表示,湖北小龙虾提前上市,同时市场上还有四川等地的小龙虾同步在售,使得小龙虾的市场供给量异常充沛。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小龙虾价格自然会下降。
近日,湖北、四川等地的一些消费者也反映,在菜市场上买到了每斤10元左右的小龙虾。
在江瀚看来,除了小龙虾产量增长和技术进步外,进口虾类水产品的增加也是导致小龙虾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
如今,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虾类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些进口虾类水产品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有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空间。
03
为何小龙虾餐馆没有降价?
前些年,小龙虾价格曾持续飞涨,一度卖到百元一斤。当时有人还做了对比图,小龙虾每斤单价超过奥迪、路虎。
但近年来,随着各地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小龙虾的身价也开始滑落,不时有小龙虾跌价的消息曝出,甚至“比肩”蔬菜价、奶茶价。
不过,由于所处地域、购买渠道有差异,消费者对跌价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经常有网友评论,在超市买到的还是几十元一斤的小龙虾。
对此,江瀚也分析,尽管批发市场的价格已经跌至个位数,但零售商并未完全将这一优势传递给终端消费者。零售端的价格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这是因为零售商需要覆盖自身的运营成本、租金、员工工资等开支,在低价进货的同时,仍需保证一定的利润率。
超市里卖的熟食小龙虾。记者 谢艺观 摄
至于有人表示,“为啥小龙虾价格降了,卖小龙虾的餐馆没有降价”,也是因为在餐饮经营成本中,除了原料进货成本,还有人力成本以及房租物业成本等。商家还要考虑市场环境、同类企业等因素,结合自身经营理念和策略来确定。
所以,消费者们想要吃到便宜的小龙虾,除了货比三家,自己亲自买来做或更为划算。
日
荔枝仿佛住在了热搜上
话题登上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热搜
新名词“冻眠荔枝”的闪现
更是将荔枝推上当季“网红”的“宝座”
你或许很想问
厦门市场上荔枝价格如何?
有没有“冻眠荔枝”在售?
来看厦门日报记者的走访
荔枝 ?
按
个
卖
?
厦门市场荔枝价格大涨
创下5年来新高
在我市各大水果店
荔枝已经摆上了货架
超市中售卖的荔枝
不过
让市民小姚没有想到的是
以往一抓一大把的荔枝
今年竟然还有“按个卖”的
在外卖软件上,记者在一家磐基附近的水果店页面发现,一份约100克、2颗—4颗的尝鲜妃子笑荔枝,售价22.8元,而500克的大果小核荔枝售价竟然超过百元。
外卖软件截图
而这样的价格并不鲜见,在百果园、水果厨房等连锁水果店里,近30元一份的尝鲜荔枝,只有150克—180克左右,大果荔枝500克售价则在50元—100元。部分超市也将荔枝作为促销产品,补贴销售,每500克卖到30元左右,用于吸引客流。
在农贸市场的一家小水果摊,小姚挑了一小盒荔枝,老板称了6个,价格要20多元。“逛了许多地方,这已经是‘货比三家’的价格了,普通一点的平均每个要4元—5元,如果个大级高的,有的卖到10元。”小姚说,有的老板建议买两个尝鲜,大概也要十元钱。
有网友对此表示十分震惊,“荔枝都论个卖了!”
在百家村
一位水果店老板告诉记者
现在A级果妃子笑,批发价也要30元左右500克了,再加上成本和耗损,每斤都要卖到近40元才能保本。我们会包装成小份,每份30元,建议客户小份尝鲜。
今年由于减产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妃子笑荔枝价格水涨船高
刚刚上市的荔枝供不应求
价格创下5年来的新高
为什么今年的荔枝特别贵?
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的暖冬天气和近期连续不断的大雨给广东等荔枝产区生产带来重大影响,在广州增城产区,有三分之一的果实因为雨水过多而发生爆裂,造成了严重的减产。
厦门一家从事荔枝批发的贸易商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批发价格是,单果18克(约20颗—25颗/500克)的每500克28元,更大的价格也就更高,几乎都超过30元。
暖冬和不利降水的影响,早季妃子笑荔枝的收购价格今年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拿海南和湛江来说,去年收购价格每斤10多元,今年飙涨到20多元,收购价格几乎翻番,早熟品种很多是早早被包园的,价格也同样翻了番。
市场售卖的荔枝
荔枝 ?
速
冻
卖
?
“平替”速冻荔枝每500克不到10元
大多产自漳州
不过
与最高每500克卖到上百元的
新鲜荔枝相比
不少年轻人找到“荔枝自由”的“平替”
——速冻荔枝
今天下午,在朴朴超市app,速冻荔枝400克一袋,售价不到8元。
“真好吃”“半解冻别有风味”……部分购买过的市民表示,荔枝个大味美,冷冻过后跟新鲜荔枝差不了多少,价格只要新鲜荔枝的零头,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在我市切果乐等连锁水果店,也纷纷将速冻荔枝摆上了货架,价格大概是新鲜荔枝一半左右。
记者了解到
“速冻荔枝”在我市并不是新玩意
多年来
在漳州一带食品加工厂
就可以将荔枝进行急冻锁鲜
以便在非应季时供应给酒店及餐饮机构
“速冻荔枝”产品有带壳荔枝、不带壳荔枝果肉等。漳州一家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带壳冷冻荔枝批发量大,价格每500克一般在8元左右,不过一般是按吨起批,荔枝果肉冷冻产品价格则相对较高,每500克15元左右,同样是按吨出货。
以往都是提供给餐饮企业,今年也有不少连锁水果店和超市有需求,新鲜荔枝价格高了,速冻荔枝成为最好替代品,也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图源:朴朴超市
也有消费者表示
应季当然还是更喜欢吃新鲜荔枝
虽然价格高点
还是更愿意尝鲜果
“多花杯奶茶钱,尝鲜打卡还是要新鲜的,不可能真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一位正在水果店购买荔枝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而目前正值应季尝鲜时,自己还是愿意选购鲜荔枝。
不过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
暂未看到
标识为“冻眠荔枝”的产品在售
采访时,也有销售人士表示,“冻眠荔枝”和“冷冻荔枝”同属速冻产品,主要区别还是在于速冻技术的细节,传统的“冷冻荔枝”解冻后,表皮颜色等较深,色香味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简而言之,“冻眠荔枝”或是“冷冻荔枝”的升级版。
荔枝保存10月之久到底是不是新鲜事?记者了解到,在我省漳州也有不少食品企业具有“速冻”及“冻干”技术,生产的带壳“冷冻荔枝”,在零下18摄氏度环境下,冷冻保鲜的保质期可达1年,而“冷冻荔枝”果肉在零下18摄氏度环境下,冷冻保鲜期最长可达2年。
那么“冷冻荔枝”和“冻眠荔枝”
区别到底在哪?
据公开资料显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程丽娜在解释 “冻眠”技术原理时谈到,“冻眠”主要采用浸渍速冻技术,此项技术核心要点是,新鲜采摘的荔枝,立即进行快速预冷、减菌、精准包装、速冻锁鲜和冻藏保鲜等一系列处理,最大程度保护细胞组织,使其能够实现周年储存。运用“冻眠”技术储存的荔枝解冻食用时,仍然能像新鲜采摘时的那样“一口爆汁”,色香味能维持原来的八九成,不像传统急冻方法那样,“解冻后会化出一摊水”。
你今年吃上荔枝了吗?
冷冻荔枝、冻眠荔枝
你能接受吗?
一起来聊聊~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