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点1:餐厅服务员端火锅锅底烫伤顾客,餐厅要担责。
林女士在某火锅店用餐,服务员朱某在端汤锅时不小心滚烫的汤水浇到林女士身上造成林女士手部和肩膀处不同程度烫伤。因与该火锅店就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后林女士该餐厅诉至法院。
< class="pgc-img">>判决结果:法院判处该火锅店赔偿林女士人身损害赔偿金12.3万元,
法律索引: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常见风险点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比如,将金箔作为食品原料添加、使用在菜品中,对外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餐食。
2.合规提示
金箔既不是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进食品中,早在2001年就被原卫生部明令禁止加入食品中。餐饮服务业不得制作售卖含金银箔粉餐食,不得采购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如若在食品中添加了金箔或其他不明物质,应立即停止经营,对于不确定是否为禁用食品的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确认。
1.常见风险点
未取得“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从事冷食类食品制售行为;未取得“生食类食品制售”许可,从事生食类食品制售行为;未取得“自制饮品制售”许可,从事自制饮品制售行为;未取得“糕点类食品制售”许可,从事糕点类食品制售行为;未取得“特殊食品销售”许可,从事特殊食品销售行为。
2.合规提示
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是餐饮服务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一环。餐饮服务业应确保实际经营的食品类别与许可证的经营项目一致。
1.常见风险点
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2.合规提示
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建立健全购销台账,落实进货查验等制度,做到不购进、不销售、不提供、不使用“禁限”塑料制品。
1.常见风险点
饮食养生被重视,但对食补的过度关注,使得餐饮服务业经营者热衷于宣传菜品的各种功效,以期吸引更多消费者光顾。比如,宣传某饮品能够“预防流感”,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功能。
2.合规提示
餐饮服务业应对其产品合法推广,普通食品不得宣传保健功能或疾病治疗功能。正确对待“饮食养生”,不要过度宣传甚至杜撰养生保健功效,防止法律风险。
1.常见风险点
部分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利用招牌、菜单、广告等方式,以“长江野生鱼”“长江野生江鲜”等营销噱头欺骗和吸引顾客。
2.合规提示
长江禁捕自2021年实施以来,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违法行为,严禁采购、销售和加工来自禁捕水域的非法捕捞渔获物。严禁餐饮服务业经营“长江野生鱼”“长江野生江鲜”等相关菜品。餐饮服务企业不得以“长江野生鱼”“长江野生江鲜”为噱头进行宣传。
1.常见风险点
通过“雇佣群众演员假扮消费者进行排队消费,营造虚假的销售状况”等方式制造虚假“网红店铺”;通过返现、返券、免单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作出指定评价;通过雇佣“网红”“达人”“博主”等具有传播能力的人士在网络平台作出指定评价等。
2.合规提示
提升守法意识和自身管理水平,引导形成“不夸大、不虚假”的企业经营氛围。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梳理掌握所经营商品的基本信息和功效,做到准确宣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抵制刷单炒信、好评返现等可能快速带来效益但却难以持久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要通过提升产品特色和服务质量,提高产品性价比、丰富宣传形式等正向积极的方式,形成长期的良好经营环境。
在看点这里
片来源网络
在餐饮行业,顾客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近年来,因食客在餐饮场所发生意外而引发的法律纠纷屡见不鲜,这给餐饮老板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在这种事件中避免法律责任,成为了餐饮老板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探讨餐饮老板应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案例回顾
某日晚间,李先生和几位朋友来到一家餐厅聚餐。席间,大家推杯换盏,气氛热烈。然而,李先生不胜酒力,很快就醉倒了。朋友们见状,便结账离去,留下李先生一人在餐厅。餐厅工作人员发现后,将李先生扶到一旁休息,并未采取其他措施。不久后,李先生因酒精中毒不幸身亡。
李先生的家属认为餐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将餐厅告上法庭。经过审理,法院认为餐厅在李先生醉酒后未尽到合理的照顾义务,判决餐厅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餐厅之所以被判承担责任,主要是因为在李先生醉酒后,餐厅未采取合理的照顾措施。如果餐厅能够及时发现李先生的醉酒状态,并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
那么,作为餐饮老板,应该如何从这个案例中汲取教训,规避法律风险呢?
一、建立严格的员工培训制度
餐饮老板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培训中,应重点强调对醉酒食客的观察和照顾技巧。例如,员工应学会如何判断食客是否醉酒,以及在发现醉酒食客后应如何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
二、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
针对醉酒食客等突发情况,餐饮老板应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发现醉酒食客后的处理流程、救助措施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等内容。这样,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员工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降低安全风险。
三、与同桌饮酒者明确责任
在食客入店时,餐饮老板可以通过桌牌、菜单等方式明确提示同桌饮酒者需对醉酒同伴承担照顾义务。同时,对于明显醉酒的食客,餐厅可以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或者建议其休息一段时间再离开。这样做既可以降低安全风险,也可以在发生纠纷时为自己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
餐饮老板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确保店内环境安全卫生。在遇到相关部门检查时,要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不隐瞒、不欺骗。同时,对于监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和要求要认真落实和执行。
五、购买相关保险以规避部分风险
针对食客在店内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纠纷问题,购买相应的责任险或公众责任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餐饮老板的经济损失和风险压力。在选择保险产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并确保保险条款能够覆盖到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六、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作为餐饮老板,要时刻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在遇到法律纠纷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和咨询。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诉求。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执行,餐饮老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因醉酒食客等突发情况而引发的法律风险。同时,也能够为食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用餐环境和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