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悦色公开表示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图片来源:茶颜悦色官方微博截图
“你会花600元跨城代购一杯茶颜悦色的奶茶吗?”不仅有人买,还有不少人买,甚至已经成为一门“生意”!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一位长沙的茶颜悦色代购表示,他每天能接到几百杯的订单,代购费600元起,单买一杯也能代购,凡是长沙高铁站能直达的城市都能代购。
乍一看,还以为是商家炒作,但后来商家也发表声明称,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对于各地出现奶茶跨城代购,商家也深受困扰,表示如确认是代购行为,门店会拒绝接单。
跨城代购奶茶,不禁让人怀疑,代购的真的是奶茶吗?一杯十几块钱的奶茶,跨城代购跑腿费高达600元,送到手中的还有可能是“隔夜茶”,是消费者算不清“经济账”,还是另有“小算盘”?
从报道得知,跨城代购的大部分买家来自杭州。搜索一下长沙距离杭州将近900公里,坐高铁也要三四个小时。显然,遥远的距离也没能阻挡他们对奶茶的热情。
不难猜想,这生意背后的消费主力可能是年轻人。在网红经济驱使下,一些消费者喝的可能已经不是奶茶,喝的是“流量”,“喝给别人看”才是最重要的。
跟风似地追求网红奶茶,不惜花费远超奶茶数十倍的价格跨城代购,这和理性消费完全不沾边。不知道一些人拿到千里之外的奶茶,“例行公事”发完朋友圈后,其炫耀心理能否得到满足,会不会患上“购后失落症”?
退一步说,有人确实就是想喝喝网红奶茶,但如此跨城代购,在经过数个小时的颠簸“转运”后,且不说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奶茶这种即时饮品想必也不会味道如初了吧?
代购打包好的奶茶。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从同城翻倍代购到跨城代购,商品价格以远超其价值的面貌出现,甚至受到跟风追捧,不得不说,这种现象并不正常,甚至就是一股畸形消费风。
当然,这种畸形消费的盛行,不乏网红经济的催化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毕竟“没有买卖就不会有市场”。
从古至今,我国都以勤俭节约为美德。而在当下,某些年轻人从过度消费到畸形消费引人深思,如果不加遏制和引导,难保日后不会发生消费失控的现象。
回归到消费本身,其实是一种身份认同,消费者希望购买与自我价值匹配的商品,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通过消费进行自我提升。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差距,就有了消费升级的需求,这也是消费升级的动力源泉。
但是,如果消费品价格已然偏离出“常识”,这种“跨城代购奶茶”显然不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
还好,虽然“跨城代购奶茶”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但从网友的讨论和留言中可见,大部分人都是不赞同此类消费行为的。
在此也呼吁,这种价格与价值远不匹配的跨城代购奶茶,不喝也罢!这股畸形消费风,也该停了!
新京报评论员|徐秋颖
编辑|何睿
实习生|耿心玥
校对|李立军
段时间
肯德基外送加收打包费一事
闹得沸沸扬扬
近日,又有网友发现
很多知名奶茶店外卖
也开始“花式”收打包费
有网友表示
自己点了6杯奶茶
平台收取6元打包费
但实际到手的奶茶
是用2个包装袋装的
对此,网友质疑:
打包费指包装袋的费用
为什么要按杯子收费?
福州的奶茶店外卖
也按杯数收取打包费?
小编尝试着点了
几家福州知名奶茶店的外卖
在霸王茶姬的官方小程序
美团、饿了么三个平台上点外送单
都会加收1元/杯的打包费用
即便是选择了平台的双杯套餐
同样也需要2元打包费
不过三个平台提供的均为保温袋
霸王茶姬官方小程序界面
美团界面(左)饿了吗界面(右)
在一点点官方小程序下单
选择外卖或自取,无打包费
包装为普通纸袋
但在外卖平台上
同样按照1元/杯收费
提供保温袋包装
在喜茶的官方小程序或美团上
进行点单
打包费1元/杯,包装为保温袋
喜茶官方小程序界面
美团界面
蜜雪冰城在外卖平台上
打包费最为便宜
收费0.6元/杯
总之,福州的奶茶店
在自己的官方小程序上
不一定收取打包费
但在第三方外卖平台上
大部分店家都设置按杯收费
费用在几毛到1元不等
网友:收打包费可以理解
为什么要按杯收费?
奶茶保温袋要收费可以理解
毕竟保温袋是需要成本的
但有的奶茶店只提供普通袋子
也同样收取了打包费
不仅如此
明明一个保温袋可装多杯奶茶
费用却要按杯算
有网友吐槽
“我要是点个100杯蜜雪冰城
按照1元一杯打包费
就要额外付100元
商家又不给我100个袋子
这合理吗?”
也有网友表示
商家加收打包费
除了限塑令
可能和平台抽成也有关系
为了平摊成本就涨了打包费
你注意过点奶茶时的打包费吗?
你能接受1元/杯的打包费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综合自各外卖平台、都市快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黄君
责编:洪晨颖
精彩视频推荐
发送以下“关键词”
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1.发送“报料”,即可进入报料平台留下线索。
2.发送“国家平台”,即可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学习中小学各学科。
点亮
点赞
你怎么看?
来源:新闻110
频点这里↓↓↓
这个五一,空前热闹。淄博张店八大局便民市场、重庆洪崖洞、杭州西湖、嘉兴乌镇……到处人流如潮。
作为杭州的夜市顶流,武林夜市这几天也迎来了大批游客。
傍晚5点左右,夜市259个摊位陆续摆出,摊主们各施才艺,用棕榈树叶编织恐龙模型、在扇面上写字作画、用竹筒制成香薰蜡烛……每个有特色、有创意的摊位前,几乎都围了好几层的人,谈价格还得靠吼。
一家卖泰式咖啡奶茶的摊位,人气尤其火爆。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排队等候,还有不少游客对着摊主一阵猛拍。
“好漂亮”“好瘦"”……在一阵惊叹声中,潮新闻记者拨开人群探了探,聊天中得知摊主曾是昆明一家航空公司的空姐,名叫可儿,去年10月来到杭州摆摊卖奶茶。
离开稳定的工作,从空中“落地”,是什么原因?半年的摆摊经历,又给她带来怎样的感受?潮新闻记者在拥挤的人潮中,插空和忙碌的可儿聊了聊。
特色咖啡和傣味小吃,摊位前挤爆了
“哪个卖得最好?”“不要太甜可以吗?”在可儿的摊位前,来的大多是尝鲜的顾客,也有部分回头客。和其他专卖咖啡奶茶的摊位不同,在她的隔壁,还搭配着卖特色傣味小吃,摊主是她的两个妹妹。在摊位一侧,还挂着可儿和千万级粉丝博主的合影照片。
可儿的摊位颇有东南亚风情。在价位表上,潮新闻记者看到,有老挝椰奶咖啡、原味咖啡、手标奶绿和红茶等不同口味,价格在20-25元不等。小食有舂鸡脚、舂木瓜丝、蚝油拌芒果、舂凉皮、舂猪皮,价格28元到40元不等。
有顾客要了两杯老挝冰咖啡,只见两勺老挝咖啡粉下去,用即时烧好的开水冲泡,加入奶粉,把捣鼓好的咖啡倒入磨具杯,加入淡奶炼乳,搅拌好再一并倒入装有冰块的袋子中,用皮筋快速绕几圈,装入纸袋子,打包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只要两三分钟。
“喝的时候摇一下,再插吸管。”把咖啡递给顾客时,可儿还特意嘱咐一番。
“味道很浓郁,甜度也合适。”顾客尝了一口后告诉潮新闻记者,随后她又拉着朋友跑到隔壁摊位排队买了两盒舂鸡脚,“我是东北人,我朋友是从新疆过来游玩的,没吃过这些,我们都想尝试一下。”
可儿告诉潮新闻记者,咖啡奶茶是她去西双版纳旅游时,跟着当地一个老奶奶学的,当时花了4000元,几个小时就学会了。而鸡爪是老家特色,是跟着家里长辈学的,包括需要的原材料,打个电话,妈妈会帮忙从家里寄过来。
本想来杭州当主播带货,发现太累吃不消
出生于1995年的可儿原名张登刻,是一名来自云南边境小城的少数民族同胞。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她从工作了4年的航空公司辞职。
“我们是小航司,那时候一个月飞不了几次,最低的时候甚至月收入3000元都没到。”收到工资的可儿很焦虑,深知依靠这个看似稳定的工作,无法实现财富自由,也不知未来的出路在哪里,“都考虑过回家嫁人算了。”
不过,天性好强独立的她并不甘心,开始努力寻找出路。
去年上半月,基于短视频的火爆趋势,了解到杭州有不少网红和MCN机构,外形条件都较好的可儿也想前来尝试一番。
她进了一家机构做直播带货,然而做了五六个月,因为工作连轴转,身高1米68、体重仅45公斤的她身体吃不消,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辞职。
“太辛苦,法定节假日都不给我休息,还要让我去选品,拿一份工资干好几个人的活。”回忆起这段经历,可儿有抱怨,但也充满了感恩,“那段经历开启了我的直播之路。”
几乎半年无休的可儿,想要出去放松一下,她前往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也是这段旅游经历,改变了她之后的人生道路。
“我第一次到那里,喝到的第一杯奶茶就是一个老奶奶卖的原味咖啡。”将咖啡装进塑料袋,再用纸袋子包装,这种喝法在可儿看来很新颖、很有创意,符合年轻人的调调。在老奶奶的推荐下,她咬咬牙斥“巨资”学习,“出师”之后便回到杭州,开始摆摊试水。
试水遭遇“滑铁卢”,一天只卖一两百元
一开始并不是在武林夜市。
当时只有可儿一个人,她内心其实是害怕的,同时要搬运材料、工具等,她觉得很吃力,于是游说在武汉工作的妹妹一起过来创业。
“我们一边拍视频一边摆摊,最初一天只能卖一两百元。”可儿说,坚持了一个星期后,妹妹想要放弃,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恰恰在这个时候,她们拍的第一个视频“爆”了。
视频被武林夜市管理方看到,可儿被邀请入驻武林夜市,营业额迎来了质的飞跃,还有不少从全国各地的网友赶来付费学艺。
附近一家做手工艺品的摊主告诉潮新闻记者,晚上6点出摊,最火的时候队伍沿着夜市中间排到望不到头,“7点钟我们很多摊主刚开始,她们家就已经卖光收摊了。”
可儿笑着解释道,第一天材料准备不够,晚上7点左右就卖光了。后来她们吸取教训,多备了些货,“现在一天能卖100多份,每天营收基本在四五千元,少的时候也有两三千。”被问及火爆的原因,可儿表示,“咖啡奶茶搭配鸡爪,比较新颖有创意。”
“其实可儿一开始找过我们,她只说是做吃的,后来我们才知道她也做直播,我就问她愿不愿意到武林夜市来。”武林夜市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连忠告诉潮新闻新闻。
当短视频和直播成了新趋势,武林夜市通过数字赋能,成立了MCN机构,打破信息孤岛,出政策、开培训,孵化和培育主播,鼓励摊主们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目前已有超过30%的摊主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转型。
“杭州的文化旅游气息很浓,武林夜市希望通过定向招商,用文化属性打造不一样的烟火气。”叶连忠表示,武林夜市已经不对外招商了,目前还有三四十个商贩在排队等待进驻。“五一”期间,武林夜市还举办了夜色旅游市集,主要售卖旅游类的工艺产品。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去年10月底,入驻武林夜市后,可儿一边摆摊一边直播,但一开始,她就遭遇了不少黑粉和不尊重她的自媒体博主。
“有些粉丝会说你长这么漂亮来摆摊,是不是来演戏的?那么多人来排队,是不是你请的托?”面对这些言论,可儿也会受影响,还会偷偷地哭。
她还记得有一次,有个自媒体博主来拍摄,怼着摄像头问她:“你长得那么漂亮,为什么不找一个有钱人嫁了?”可儿觉得对方不尊重女性,“当时旁边的摊主都生气了,说他太过分了,为了流量毫无底线。”
租住在杭州临平,可儿每天早上8点起床,开车20分钟到菜市场,中午11点左右,买完食材回家,和妹妹们开始准备。下午3点开始化妆,4点左右开车半个小时到武林夜市出摊。
忙碌六七个小时后,晚上11点收摊,到家之后,她们还要对咖啡杯、量器、锅碗、桌布进行清洗消毒,“睡下去都要凌晨一两点了,连刷手机的功夫都没有。”
当被问及摆摊累不累的时候,可儿表示,这些食品其实随便叫一个人来做,都会做,“还有很多人比我们还累,我觉得能在这里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不过,一开始,可儿并不想让身边的朋友知道自己摆摊的事,“我会害羞,也怕被看不起,但后面当我看营业额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们都想来找我了。”
可儿相信“你若盛开,花香自来”,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除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之外,还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山东淄博有烧烤,云南西双版纳有泼水节,浙江杭州有美丽的武林夜市。”采访最后,可儿热情地邀请大家到杭州游玩,“这里充斥着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和人潮涌动的乐趣,各式各样的小摊,清丽柔和的吴侬软语……”
这个“五一”,温度和热闹的游客一样渐升,可儿每天下午就开始了忙碌,摊位前的人流量几乎没有断过。
“天气越热,生意越好。”可儿说,她已经开始期待夏天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