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社交网络平台火了,挤占了朋友圈,紧接着秋分的一杯奶茶,中秋、寒露、霜降、万圣节、立冬一杯接一杯的奶茶接踵而至,请问你喝了秋天的第几杯奶茶了?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奶茶却和我们说的传统奶茶饮品不同,其成分和配料是不可恭维的。奶茶和牛奶虽然只有一个字不同,但有些奶茶中的奶却并非是牛奶,是植脂末代替的,这其中就含有反式脂肪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用植脂末做的奶茶,一大杯奶茶(750ml)中就有1.2克到6.7克的反式脂肪酸,远超指南的建议。且科学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因此如果长时间喝奶茶,就会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风险。
奶茶的含糖量是相当高的。研究显示,一大杯奶茶(750ml)约等于两瓶可乐的含糖量,即使是低糖、去糖或无糖的奶茶,也都含有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规定“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而正常甜度的一大杯奶茶含糖量就达到了99克。严重超过了正常人体身体的耐受。
为了打造良好风味和口感,奶茶中还有脂肪的添加特别是在带有奶盖的奶茶中,脂肪含量更高,平均为100ml就有7克脂肪。
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脂肪小于60克。这样一大杯(750ml)相当于52.5克,相当于吃掉了一天中大部分的脂肪。
综上所述奶茶虽然好喝,种类丰富,可以“续命”,调节心情,但奉劝大家在没有了解奶茶成分和制作工艺的情况前,还是少喝,适量为宜。因为长期喝奶茶的确给身体带来着巨大隐患。冬天到了,你还要喝奶茶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宣武普外
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报道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2020年国庆8天长假已进入尾声,
寒露节气也悄悄来临。
最近,“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在全网刷屏,
意为秋天一到,最在乎你的人会发来红包,
让你可以买到秋日的第一杯奶茶享用。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从立秋到寒露,秋天已过去五个节气。
那么,你知道“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到底应该在哪个节气品尝吗?
要了解秋天的奶茶,首先要了解秋茶。
在人们印象中,茶本是春季的宠儿,
如清明茶、谷雨茶……
实际上,秋天也有两个节气适合品茶,
一为白露,一为寒露——
白露时节,茶树上的水汽凝结成露,
此时的茶,拥有一种独特的芳香;
寒露时节,茶树生长缓慢,叶片渐厚,
此时的茶,自带一股甘醇清冽的气息,
品一口,便觉秋意已浓。
而奶茶,最初则起源于历史上
一次“茶”与“奶”的巧妙碰撞。
在古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
以牛羊肉与奶制品为主要食品,
为补充营养,砖茶成为必不可少的饮品,
由砖茶和牛奶煮成的奶茶,
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历经漫长岁月,
这才有了现在我们熟知的
珍珠奶茶、丝袜奶茶、咖啡奶茶……
其实,品尝“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
无论在秋日的哪一个节气,都可以。
但寒露时节,已至深秋,
气温下降,寒气袭人,
喝一杯暖暖的奶茶,正是时候!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古人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与白露都有一个“露”字,
但此时气温比之前白露时更低,
草木上的露水也更冷,放出微微寒光,
很快就要凝结成霜。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白居易见深秋露水凝结,顿感天冷气清;
“江空秋月明,夜久寒露滴。”
朱熹看月下寒露滴落,更觉寒意之浓;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杜甫在秋日的小村庄,见露珠凝于草根之上,
不禁勾起思念故乡之情……
二十四节气中,名字里带“寒”的节气,
寒露是第一个。
秋风飒飒,秋雨潇潇,寒露时节天渐寒,
此时北方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见到初霜,
我们隐约能听到:冬天的脚步近了。
于是,诗人们纷纷吟道:
“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
“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
“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古人云,寒露时节有三候,
第一候便是“鸿雁来宾”。
自白露起,鸿雁陆续启程向南飞去,
到了寒露时节,出发的已是最后几批了,
“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
“鸿雁来宾”,指的正是这晚飞的鸿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相传北雁南飞,到达衡阳则停止,
衡阳的回雁峰亦由此得名。
衡阳雁去,号角声起;长烟落日,城门紧闭。
白居易用一首《渔家傲》,
将秋日边塞之地的苍凉开阔,
描绘得淋漓尽致。
与寒露一候“鸿雁来宾”相比,
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就比较神奇了,
天上的雀鸟怎能进入水中,
变成蛤蜊呢?
原来,深秋天寒,雀鸟无处寻踪,
此时的海边正好出现许多蛤蜊,
因蛤蜊的颜色纹路与雀鸟相似,
古人便说“雀入大水为蛤”,
这样说,也是通过“飞物化为潜物”,
来印证深秋“寒风严肃”。
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
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其中,一物化作另一物的描述也很常见,
如惊蛰三候为“鹰化为鸠”,
其实是因春暖花开鸟类迁徙所致;
清明二候为“鼠化为鴽”,
描述的是大地回暖,田鼠入洞,小鸟出现。
这些看似神奇的华丽“变身”,
反映的是古人对时序物候变化的直观感受。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寒露三候为“菊有黄华”——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
寒露时节,菊花盛放,金黄夺目,明艳如霞,
成为秋日最美的风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因菊花开尽便无花可赏,
于是诗人元稹将心中爱花惜花之情
索性都献给了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因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
诗人朱淑真赞颂它的高洁与坚贞。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虽说是
朋友圈中秀恩爱、秀友情的一个“梗”,
但亲人、友人、爱人给予我们的
一杯热茶、一件衣衫,
蕴含的却是实打实的关心和爱护。
寒露时节,天气渐冷,
愿有人为你倒杯热茶,
愿有人为你披件衣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几天“我想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莫名其妙就火了。你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吗?想喝奶茶,理由太多了。在好胃口的秋季,奶茶想喝就喝,不仅会毁掉你的好身材,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奶茶口感香醇,甜度很高。南京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戴春说,大部分奶茶的含糖量都很高。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在10—60g之间。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糖摄入不超过3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一杯奶茶下肚,今天你的糖摄入量就“满格”了。经常喝奶茶,糖摄入量容易超标,引起肥胖,还会引起高血糖等健康问题。
除了糖含量高以外,有的奶茶配料表里有植脂末、奶精等字样,这些属于反式脂肪酸。膳食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越高的人,更容易发胖。戴春在临床上就碰到过年纪轻轻血糖超标的患者,“经常喝含糖的饮料,生活不规律,出现血糖超标。有的患者餐后血糖超过10。”大量食用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戴春建议,偶尔喝一次奶茶对身体影响不大。经常喝奶茶或者含糖的饮料,容易摄糖“超标”。特别在秋季,胃口变好后,人们不知不觉就会吃多,脂肪也更容易囤积在体内。秋季常喝奶茶,隐藏发胖等健康危机。(章琛 蔡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