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一餐饮店因使用“龙头”二字被指侵权,法院判了!
提到“老字号”品牌,很多人都觉得可以信赖。然而,一些商家为了招揽顾客,“借”老字号的知名度,打出了相似的宣传字样,混淆视听。两家商品引发了纠纷,近日,厦门思明区法院发布了一起涉及厦门老字号的案例处理结果。
事件经过:
鼓浪屿龙头鱼丸店于2019年成为首批“厦门老字号”,经过70多年三代人的经营。而就在同一条街上的小林餐饮店(化名)成立于2022年1月,同样主推鱼丸产品。
在店铺的迎宾台、灯箱等处,小林餐饮店使用“龙头鱼丸汤”“传承百年老工艺”的宣传语。一个是“老字号”,一个是“老工艺”,令慕名而来的游客经常分不清,在一些美食App上,有的消费者甚至在评论时也将两家店混淆。
因此,龙头鱼丸店起诉,称小林餐饮店采取误导消费者的方式进行宣传,其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要求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及合理费用。
小林餐饮店认为,双方使用了不同的字号、商标、装潢,不存在不正当竞争。“龙头”是地名,此外还有领先者的意思,即使获得了注册商标,也应当严格限制保护范围,不应随意扩大。
案件审理:攀附“龙头鱼丸”字号,构成不正当竞争
思明区法院审理认为,小林餐饮店与龙头鱼丸店经营范围及产品类型基本相同,两家店铺均在鼓浪屿龙头路上,销售地域范围也相同。
小林餐饮店作为同业竞争者,应知晓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且更早存在的厦门老字号“龙头鱼丸”,但其仍使用“龙头鱼丸汤”“百年老工艺”进行宣传,而未使用其自有商标,普通消费者未必能区分,很可能误认为两家店铺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小林餐饮店攀附“龙头鱼丸”字号的意图明显,构成不正当竞争。
据此,思明区法院一审判决,小林餐饮店应立即停止对龙头鱼丸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即立即停止在其菜谱宣传图片上标示“龙头鱼丸汤”字样,立即停止在其灯箱广告上标示“传承百年老工艺”字样;同时,赔偿龙头鱼丸店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万元。该案经二审维持上述判决。
潇湘晨报综合厦门市思明区法院,厦门晚报
<>0多年前,在南阳方城县袁店河畔,一家卖烩面的小店开张了。他们的好手艺,加上乐善好施的个性,给出门归家的过路人,一份极大的念想;
如今,传承着这家口味的烩面馆,在郑州高铁站旁边也开了店。
两代人,从南阳到郑州,不变的是老口味,是给人的一份家乡的惦记。
1
1982年
在南阳北边,方城县袁店乡,有一个小村子,村子正处于交通要道:方城社旗往南召东西官路,宝丰鲁山去往南阳襄樊南北古道,于此交汇。
1982年,张林的父母,就在这个村口,开了家饭店,取名“迎宾饭店”。
饭店不大,主营羊肉炝锅烩面、焦香火烧、喷香卤肉。
当时,方城县烩面主要是老式烩面和生炝烩面,他家在生炝烩面的基础上,开创了“炝锅烩面”的新品类:高汤熬,面筋道,洒上羊油辣椒,再加个焦香火烧,直叫食客吃得满头大汗。
在那个温饱问题才解决,大多数人家还是白水煮面条的时代,张林父母用心做的烩面,是那时周边及来往行人美味的享受和念想。
当时很多吃过的人,多年后还念念不忘。也让从小吃烩面和卤肉的张林,对这个记忆中的美味,再也难以释怀。
2
2018年
2018年阳历新年刚过,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连锁品牌,在郑东新区高铁东站正大乐城开业。
这是“张老炝”的第三家店。出来打拼多年的张林,虽然在别的行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但故乡父母的一碗面,却成了他的念想。
他把父母开创的“炝锅烩面”全面标准化:肉炒焦,葱炒黄,一爆一炝加高汤,用熬制4小时以上的羊棒骨汤煮面,再配以鲜嫩欲滴的小白菜,加一些羊油辣椒油,一碗形色兼具、味美汤鲜的烩面,立刻让人胃口大开。
短短两年内,他的两家“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店,开一家火一家,一到饭点儿,排队的人山人海。
正因为“张老炝”的引领,郑州刮起了炝锅烩面风,大大小小的方城炝锅烩面馆遍布,俨然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个美食品类。
他的第三家店,选址就在高铁站旁边。这家店特别的地方是,“老家味道”特别突显。
一进门,高高的横梁,古朴的老房子的感觉,大屏幕上,有他老母亲当年做饭的样子。
这是对旧时光老味道的致敬。
时隔30多年,两代人几乎做了同样的事:同样是把烩面馆开在“交通要道”上,同样是让出门归家的人,第一口就能吃到家乡味儿。
上车饺子下车面。一碗热乎乎的面,足以慰劳风尘。
3
1982年
在2017年12月一个寒冷晴朗的日子,我们和张林一起,去方城看了“迎宾饭店”的旧址。
还是村口,门前的老树,一抬头看得见枝叶冲天。
饭店的老布局没变,还有旧水缸、灶台、水盆,侧面,是一个小小的“包间”。
有意思的是,在“包间”的墙上,题有很多字或者画,画面有的是一个小动物,有的是一束花,题的字,有的是打油诗,有的是祝福语。
一问才知,原来是张林的父母,经常接济落难的人。
不管是一时落难的,还是无家可归的人,张家母亲都会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烩面,拿一个火烧,这些人接过碗来,不管烫不烫嘴,能一口气哧哧溜溜把面吃光,汤喝干净、火烧吃完。
吃完没钱,张林母亲也不收钱,他们为了表达感激,就在墙上写幅字或画幅画。
除了饭店开得好、饭菜做得可口,张家父母最让乡邻难忘,就是对落难路人的接济。
4
2018年
这份善意,也被张林传承了下来。
在张老炝正大乐城店,有些很温馨的小细节:门口有雨伞架,环卫工可以自助取水,可以存放婴儿车……每一处精心设计都充满了关爱。
我们也是从方城商会会长那里,才知道张林多次给人捐款,还曾组织善款捐助玉树。
在这个小小的烩面馆,还有很多暖心的小故事:曾又一位老人推着轮椅,专门从西郊过来吃;还有一次,已经深夜了,店里快要关门,但有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吃,他还专门让人给她做了一碗。
人长大后,总会慢慢变成父母的样子。
张林作为“张老炝”方城炝锅烩面的传承人,不仅传承了口味,也传承了这份善意。这才是“家乡味儿”更深的内涵吧?
文 | 王豆豆 编 | 阿南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630期匠心内容。
本账号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月1日上午,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步行街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兰州人民饭店迎宾楼重装开业。作为“老字号”,不仅代表了历史悠久,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文化的沉淀、消费者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同。据悉,为强力推进“强省会”战略落实落地,点亮兰州金字招牌,酒店在装修中加入兰州元素,逐步打造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老字号更有生命力。
兰州人民饭店始建于1956年,因在兰州城关商业中心步行街张掖路上而备受关注。今年初,兰州人民饭店迎宾楼重新装修改造,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住在这里,一推开窗户就能看见“历史”,切身感受商业步行街的繁华和历史悠久的城隍庙。
据兰州友谊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军介绍,66年来,兰州人民饭店已成为兰州人记忆深处的城市符号。通过点亮“友谊”金字招牌,积极构建行业全新矩阵,丰富酒店经营元素和运营方式,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需求,努力实现可推广的管理模式。他表示,希望借着人民饭店迎宾楼重装开业的东风,为擦亮兰州一线服务窗口,为广大顾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放心的优质服务。
文·图 | 奔流新闻记者 徐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