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商报见习记者郝楠楠/文记者张郁/图
火锅,无论在哪个城市,都是美食排行榜中的经久不衰的一个品类,吃火锅是美事,但吃完之后,衣服上久久不散的火锅味儿,却让人有些尴尬。
有商家抓住了这个“痛点”,生产上线“火锅去味机”,号称能在几秒内去除残余火锅味儿。有些商家把机器搬进了门店,当作一项附加服务,但更多商家表示不会使用此类机器。
< class="pgc-img">>【现象】火锅店上线“去味机”价格8000~18000不等
近日,酷爱吃火锅的杨女士向河南商报记者反映,在一家名为“小肥羊火锅餐厅”的店就餐时,发现店里摆了一个“火锅去味机”,号称能去除身上的火锅味。
“我觉得还挺贴心的,尤其是对女生来说,吃完火锅一身味道会有些尴尬。”杨女士说,“我现场体验了一下,喷出来的液体自带香味,不过喷完之后头发上依然有味道。”
9月3日,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了杨女士说的这家店,店门口一角,摆放着约一人高的去味机,门店负责人石经理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一年前买回了这台机器,“很多人是图个新奇,女士和小朋友使用比较多,不过不足就餐人数的二分之一。”
< class="pgc-img">>随后,河南商报记者现场体验了去味机,在按下去味机按钮后,机身上三个孔会喷出去味液喷雾,大概持续七八秒,期间需要身体转圈,保证喷雾能均匀落在身体各部位。
喷雾喷出来的一瞬间,能闻到去味液的略浓的香味,大概过一两分钟后,香味也就淡了。“刚开始是像用去味液的香味把火锅味覆盖掉,但是有顾客反映说还是有一些效果的。”石经理说。
河南商报记者联系该机器的生产厂家,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款机器中的去味液是专业配方,能够包裹覆盖火锅气味,达到去味目的。目前机器售价8800元,标配去味液每桶650元,可喷射约5000次。
另一去味机品牌机器售价约10000~18000元,该品牌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款机器采用的是纳米清新剂,能吸附掉身上的火锅味。“我们跟多家连锁火锅店都达成了合作,其中做重庆火锅和四川火锅的店,因为重油重辣,购买机器的比较多。”该负责人说。
< class="pgc-img">>【观点】多家火锅店表示暂无采用去味机的计划
小肥羊火锅餐厅石经理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买来去味机也是为了提升顾客的就餐体验,“虽然没有人抱怨火锅味儿大,但是有了去味机,能让我们的服务更周到。”
在一款名为“趣味空间”的火锅去味机官网上,河南商报记者看到合作案例中显示该机器已入驻北京万丰桥海底捞火锅店,但在河南商报记者在致电核实时,该店工作人员表示,店内并没有使用火锅去味机。同样在核实郑州的合作案例时,同样发生了这样的情况。
火锅去味机的市场接纳度有多少?河南商报记者联系了几家火锅品牌,巴奴毛肚火锅相关负责人称,巴奴店面采用的是地排风系统,用户吃过饭后,身上是基本没有火锅味的,暂时没有采用火锅去味机计划。
海底捞东风路店店长表示,郑州海底捞多是新门店,采用的是地排风系统,从顾客就餐期间就尽量规避了火锅味儿的问题。
另一家名为“成都火锅”的火锅店老板李攀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开店之初,自己去了解试验了一下火锅去味机,但是去味效果并不理想,就没有使用。“只要进门来吃火锅,应该没有人会特别在意身上有火锅味儿吧?大家更在意的是饭好不好吃。”李攀表示,目前没有听到顾客有这方面的要求或建议,暂时不会考虑火锅机。
走访期间,多数消费者表示不会在意身上是否有火锅味,但如果店里有去味机,自己也很愿意去尝试一下。还有顾客认为,与其用去味机,不如改善店内排风,从根本上避免。(河南商报编辑 华丽娟 实习编辑 熊子文)
?
>/ 紫霞仙人
平头,大脸,目光犀利,张钢天然有种大哥范。1964年张钢出生在内蒙包头,当地民风彪悍,但张钢在同龄人中也一直是“大哥”的角色,加上他为人也比较慷慨,身边总是呼前拥后跟着一帮兄弟。
< class="pgc-img">(1959年包钢的第一座高炉产出第一炉铁水,周总理曾亲自慰问炼铁一线工人)
>当时国企讲究“接班”(孩子继承父母的工作),张钢父母在包钢这个铁饭碗工作,1981年,17岁的张钢进入包钢技校学习。
张钢好面子,总爱请身边兄弟们吃饭,为了有钱,他在技校读书就琢磨起了倒卖服装的生意。3年读书期间,他200元钱做本钱,竟然赚了300多元钱。要知道那时候他父母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才47元。
01不想当工人的大哥,辗转生意路
20岁的张钢毕业后正式进入包钢,成为体制内的工人,在80年代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是张钢却一直觉得自己“不该如此”。
< class="pgc-img">(1980年包头7:30早高峰)
>他天天看新闻研究趋势,和各路人士打交道。1988年,当了两年火工后,张钢还是离开了包钢,一直思想比较成熟和大哥范,让他做这个决定时,家人和朋友也不太能反对他。
张钢也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停薪留职。每年给包钢交一笔保证金,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张钢看清了形势后,就不再交了。
失去稳定收入后,在社会摸爬滚打也非常不易,服装生意是张钢的起点。不过,他发现倒卖服装是个账期长、资金压力大的生意。1991年,张钢眼睁睁看着一个好朋友,生意已经做到10几万了,一两笔货没有进好,全砸了,弄得身无分文。
1993年,张钢也有10多万元的资产,但他还是下定决心不做服装了,天天担心天天愁的日子,他受够了。
< class="pgc-img">(九十年代流行“手拿大哥大,走遍全球也不怕”)
>此后张钢就依靠自己的第一桶金到处结交朋友,看看机会。当时,他发现身边的老板朋友们都喜欢用“大哥大”(中国第一代手机),他的兄弟张宁平(现在是小肥羊股东之一)正好打算向他借钱去“向老板们倒卖点大哥大”,他说他也要入伙。
就这样两个内蒙汉子跑到广州进了10台大哥大,一台成本5000元,上号3600元,电信局一台手机卖到12500元,卖一台能赚3000元,纯利润。1995年时,内蒙老板们都向张钢他们买大哥大,供不应求。张钢此后说,内蒙第一批手机(大哥大)就是他引进来的。几年间他们就赚了百万。
02 大哥做火锅
卖大哥大让他认识了不少老板,1995~1998年左右,张钢没事就和包头各路老板们下馆子,他几乎是所有包头餐馆的熟客,老板们看见“大哥”都很开心。
火锅在当时还是个新潮事物,喜欢吃喝的张钢第一个尝鲜,他发现有家羊肉火锅店特别好吃。后来张钢经常光顾这家火锅店,这家店味道很独特,自己也特别喜欢,干脆和老板套近乎买下了这家火锅店,把做法和底料也研究透。
作为一个吃货+生意人,他发现火锅店是个好生意,首先大家社交都喜欢去吃火锅,火锅工序也比较简单,管好底料和半加工食材就行。他决定大干一番,拉了老兄弟们入股。
因为他经常社交,他决定把火锅店叫一个非常生活化,而且小孩都可以脱口而出的名字“小肥羊”。
其次,他首先要保证自己这个“超级吃货”都喜欢自己做的火锅,张钢说:“我们家有一个大桌子,专门用来涮火锅。那段时间,我身边的4、50个朋友几乎都来吃过小肥羊的火锅。”
人脉+好产品+好营销,小肥羊一开店就很火爆,店里每天每个桌子翻台数量能达到5桌,店门外开始排队。
2000年小肥羊就走出了包头冲向全国,张钢作为老大哥把新开的店加盟权都给了自己兄弟和亲戚们。
2002年,小肥羊3天就能新开一家店,每家店营业额一天下来就能达到17万元,大家围着张钢赚得盆满钵满很开心。
但是小肥羊也进入了“梁山好汉”的困局,很多熟人借着小肥羊的牌子开加盟店赚钱,却管理不善,品质得不到保证,甚至损害了小肥羊的品牌。
张钢把这些情况都看在眼里,他知道江湖大哥式的创业走不远,他需要有专业人才帮他。
在内蒙,叫得上号的管理人才大家都知道,提的最多的,就是蒙牛的孙先红和卢文兵,这可是蒙牛的二把手,手段了得,相互传着传着,就传进张钢心里。
张钢找到他们,为了能将他俩留下,张钢将5%的股份几乎以送的方式给了他们。
有了职业人才,张钢也在考虑是否要借助外部资本力量。
这时欧洲最大的投资机构3i集团亚太区副总裁王岱宗找上门来,他非常看好小肥羊的前景,那会国内餐饮业还没有引入外资的先例,张钢虽然敢于尝试,但是他也不敢下决心冒这么大风险。
王岱宗对小肥羊的现状看的很透,他告诉张钢,如果小肥羊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必定有资本进来帮他进行管理改制,这种家族式的企业注定无法上市走不远,张钢咬牙一试。
< class="pgc-img">(2008年小肥羊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
>2006年,3i集团、知名投资基金普凯基金为小肥羊汇入资金。有了3i和普凯的强力支持,小肥羊于2008年在香港上市,张钢的身价也飙升至10亿。
3i集团还带来了肯德基香港公司前行政总裁杨耀强。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张钢到处考察海外市场,但他很少管理小肥羊的经营,杨耀强加入后,张钢将权利下放给他。
03大哥退隐,被百盛收购
为了拿到更多好处,张钢和3i资方签了对赌协议,业绩不达标就要赔偿投资方。上市之后,张钢作为老大哥的一些作风也给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跟着小肥羊的老兄弟,不听职业经理人杨耀强的指挥,甚至形成了新旧两派斗争。
问题摆到了“大哥”张钢面前,面对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他狠不下心,最终,杨耀强还是在2009年离开了小肥羊。
随后,3i和普凯将股权卖给了肯德基的老爸——百胜集团。他明白这时候如果兄弟们还不放手,不是什么好事。他说服自己的兄弟们,可以把一部分股份卖给百盛。
本以为嫁入百盛“豪门”会让小肥羊称霸餐饮届,可结果是,小肥羊日渐羸弱。2011年,小肥羊被爆出丑闻,“在地板上砸骨头”、“菜单夹和羊肉放在一起”,脏、乱、差成为小肥羊标签。
面对这样的窘境,张钢只得低头,将股权全部卖给了百盛。也许就像港片里退隐的大哥们一样,面对江湖纷争和兄弟们的争论,张钢的雄心不再了,他扛不起来小肥羊了。
< class="pgc-img">(2013年小肥羊新logo揭幕)
>张钢这一路走来,从餐饮江湖霸主到黯然离场。成也其大哥作风,豪爽仗义,兄弟们跟随,然而败也其大哥作风,只是兄弟义气而不顾商业规律。
----------------------------------------------------------------
关注韦物主义
向牛人学习
022年3月,百胜中国发布关于一季度业务的相关公告,预计实现经营利润1.65亿至2亿美元。截至2月28日,门店总数达到12163家,前两个月共新增375家,相当于一天新开6家店,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
百胜中国的营收很大程度依赖于肯德基和必胜客,两大核心品牌合计贡献超过九成。其他品牌(东方既白、小肥羊、黄记煌、Lavazza等),去年收入仅有4.73亿美元;经营亏损为2900万美元,经营利润率为-20.8%,同比扩大14.5个百分点。
中式快餐连锁业务表现并不乐观,百胜中国已宣布今年永久关闭“东方既白”剩下的5家门店。至于焖锅品牌黄记煌,经营状况也不如预期。曾经的“火锅一哥”小肥羊更是逐渐边缘化,令人唏嘘不已。
< class="pgc-img">>要知道,小肥羊的风头一度远超海底捞。巅峰时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火锅收入第一。而说起这个品牌,自然绕不开创始人张钢,他出生于内蒙古包头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钢铁工人。17岁考入包钢技校,曾靠摆地摊卖喇叭裤,十天赚到了3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他的父亲一个月工资才47元。
毕业后张钢被分配到钢铁厂担任锅炉工,一干就是四年。他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决定辞职到外面闯荡,先是做起熟悉的服装生意,还卖过手机和信息台。有一次他到通辽出差,吃到一种可以不用蘸料的火锅,既好吃又不麻烦。
张钢突然眼前一亮,于是花钱买下底料配方,然后结合内蒙火锅原有的特色,反复调试研究。加入几十种上乘滋补调味品,精选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六月龄“乌珠穆沁羊”,打造出“肉品鲜嫩、香辣适口、回味悠长”的小肥羊火锅,久涮汤不淡、肉不老。
< class="pgc-img">>上世纪90年代,第一家门店在包头开业,凭借“不蘸小料涮羊肉”的食法,征服了食客的味蕾,30张桌子的店面人满为患。张钢见状,火速新开了两家分店,依旧十分火爆。第二年,小肥羊开始走出包头冲向全国,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02年的时候,以三天新开一家店的速度快速扩张,在四川火锅大本营成都,更是取得日收入最高17万元的惊人成绩。当年以25亿元年营业额,问鼎中国本土餐饮。到了04年,小肥羊门店总数超过700家,比麦当劳还要多。彼时已经十岁的海底捞,仅在简阳、西安、郑州布局了6家店,两个品牌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08年,风头极盛的小肥羊正式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也是第一家上市的火锅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最早出海的火锅品牌,把门店开到大洋彼岸的洛杉矶、多伦多等地。
< class="pgc-img">>上市之后,张钢将权力交给首席运营官杨耀强。后者来自百胜,所推行的加大加盟成本策略与越发强硬的管理方式,使得品牌与加盟者的关系越发僵化,内部管理层更是出现分裂,仅仅一年时间,杨耀强就黯然离开。动荡之中,小肥羊菜品品质降低、财务层面失控,生意自此一落千丈。
十年前,百胜餐饮集团斥资46亿港元收购小肥羊,并开展一系列标准化改造,对品牌、架构调整方面进行升级。可惜的是用心做事,不一定就是做了正确的事。过去五年间,门店数量依次为280家、300家、310家、270家、240家,整体呈下降趋势。
而这段时期,火锅市场规模在中式餐饮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去年已达到14.2%,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品类。全国火锅相关在营、存续企业有42.6万家,除了海底捞、巴奴、小龙坎、蜀大侠、大龙燚、捞王等,不断还有新入局者。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的小肥羊,接下来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