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日报融媒体5月24日讯(记者费权)长江日报融媒体连续两天追踪报道网红店雇“托”排队事件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目前,工商部门正抓紧时间依法办理此案中。
24日,记者再次联系江汉区工商质监局第二工商所执法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该案相关材料已收集完成,并上交案件审理会。
同时,该所已对辖区内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展开调查,工作人员表示,如发现有商家继续运用雇“托”充场这种恶意竞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将予以严厉打击。并提醒消费者要擦亮双眼,不要盲从,理性判断,合理消费,及时举报违法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
资料图片。记者占思柳 摄
涉事“鲍师傅”武汉总代理承诺不再虚假宣传
24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鲍师傅”武汉总代理李女士,她再次就江汉区江汉路店雇人排队一事,向广大消费者表示了歉意,并表示以后将加强管理。
李女士介绍,针对分店的违规行为,总部第一时间发布微博对消费者进行了道歉,并已对该店进行了惩罚。“虽然报道对品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我相信好的产品总会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次的责任我们承担,这也督促我们更好的改正,并加强今后的管理模式。”李女士说,今后苦修“内功”,将重点放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给大家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提供优质的产品,不再运用以噱头和虚假宣传的方式来进行营销。
李女士再次就此次事件对广大消费者表示歉意,并希望消费者能给一次机会,让他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同时,她还对全国各界人士及团体的监督与指导表示欢迎。
【编辑:叶凤】
<>南商报记者 杨桂芳 实习生 郝楠楠
“鲍师傅雇人排队”这几天上了热搜,从话题爆出“鲍师傅雇人排队”到微博道歉再到神逆转到“此鲍师傅非彼鲍师傅”,鲍师傅再次回到餐饮“网红”一哥的位置。
真真假假,也折射出餐饮行业在品牌发展的些许困境。该如何规避呢?河南商报记者据此咨询了业内人士和律师。
图片来源网络
【事件】
武汉“鲍师傅”雇人排队遭北京“鲍师傅”反击
5月22日上午,长江日报发出了一篇题为《工头带队 暗号接头 买后退钱 “日薪”90元 两家网红店排队者中好多“托”》的调查文章,文中指出,武汉汉口江汉路一家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存在雇人排队现象。
随后两家不同的“鲍师傅”微博账号“@鲍师傅总部”和“@鲍师傅糕点Pastry”都对此事发表声明。
其中署名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微博账号“@鲍师傅总部”发出道歉声明,称对雇人排队一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署名为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微博号“@鲍师傅糕点Pastry”则发布声明称长江日报所报道的门店并非自家的,而是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加盟店。两家公司之间无任何关系。且自家的商标为“鲍师傅”,不带任何前缀或头像,旗下门店门头均加注有“鲍才胜原创”字样。
【探访】
郑州区域暂无一家网红“鲍师傅”
鲍师傅走红,源于其在上海人民广场店开店时,上海市民雨中排队购买一事,引起了吃货们的追捧。
实际上,郑州也有许多家店名为“鲍师傅”的糕点店铺,它们哪个是网红“鲍师傅”?
比如位于东风路蓝堡湾贵人街的“鲍师傅糕点”,在该店的招牌上,“鲍师傅”右上角打了“R”标,在其包装袋上,也印着北京部分鲍师傅糕点店面的地址和电话。该店的店员说该店是“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直营店,河南商报记者向该店的店主进一步求证时,未得到明确解答。
经三路上的“鲍师傅糕点”店员说此店在半年前开业,是三家“鲍师傅”连锁店之一,其它两家分别位于丰庆路和普罗旺世。此家店面属于哪家公司呢?对方则不愿意多说。
另外,河南商报记者从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众号“鲍师傅总部”处,联系到了该公司郑州市金水区加盟总代理谢先生,他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鲍师傅糕点”金水区目前只有一家加盟店。
网红“鲍师傅”在郑州有店吗?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务代表胡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郑州并没有设立店面,暂时无入郑的计划。
【思考】
商标注册应该形成“护城河”
虽然“雇人排队”事件剧情反转,“真假鲍师傅”之争引起热议,可为何两家鲍师傅都称自己是“鲍师傅”呢?
据悉,这两家“鲍师傅”分别注册的为糕点类、饮料类两类商标,都拥有“鲍师傅”的使用权。
有10年知识产权代理经验的律师李宗涛说,同一样的商标被不同的企业因不同类别注册,在餐饮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他建议商标申请人在注册商标的时候要全面保护,不要漏项目,更不要省代理费。秉着早注册、早保护、早受益的原则,多类别保护,为以后做延伸产品谋划布局,另外要谋划品牌发展之路,比如阿五在5月19日“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发布的第五代Logo,就是餐饮行业较好的案例。
河南千业律师事务所相关律师也提到,要建立起商标“护城河”,不但全类别注册,也要把围绕商标衍生出来的相似名、扩展名、拼音、甚至汉字+英文等全部注册,形成商标“护城河”,保护品牌。
为何餐饮内同名、相似“品牌”打架的现象较为常见?
一位餐饮人士告诉记者,餐饮品牌多,基数大,品牌初创时品牌意识不强,才会导致被抢注、相似商标等现象。
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务代表胡先生也提到,通过“鲍师傅”这次的品牌之争事件,希望更多的原创或草根品牌,在商标注册上,不要只注重类别,而要带更多的保护意识。(河南商报编辑 华丽娟 戴晨曦)
>年11月下旬开始,
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
一直活跃在上海的各大兼职群中。
“五个领队同时拉人、建群、拍照、管理,持续数天……”记者实地体验证实,这些群演最终排队充场的奶茶店,是“茶芝兰”人民广场店。与想像中不同,这家奶茶店“排队充场”最终“收割”的目标人群,可能不是消费者,而是加盟者……
15:00
五个领队同时拉人“充场”
11月下旬至今,一则名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的兼职招聘,一直活跃在各大兼职群中。每天从11点30分至19点,兼职被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需要50人。
通过联系兼职群里留下的手机号,记者与一名微信名为“一切如风顺”的男子取得了联系。
“一切如风顺”自称是领队,邀请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20日3点人民广场1号口”的微信群。他说,只需提供姓名和手机号,就可以报名参加兼职,如何行事,只需“听现场安排”。
“领队”们早已在地铁出口等待
11月20日下午,记者按要求赶到人民广场地铁站1号口。在那里,几名“领队”早已在等待。
一个“领队”拿来了一个皱巴巴的本子,要求记者签到,同时要在名字后面,写上一个“顺”字,证明记者是被“一切如风顺”拉过来的。记者发现,这个“奶茶排队群演暖场”兼职招募人员的领队不止一个。
领队拿着纸和笔进行登记
完成签到后,记者被拉入了一个名为“20日第二批顾客签到群”的新群中。在这里,记者被要求改名为“A1”。
“一切如风顺”说,这个群里的消息,需要密切关注,“提到你的时候,你配合一下”。
随后,记者又和其他兼职者一起,被拉到了人民广场的空地上拍集体照。一位资深兼职者透露,结束后所有人还要一起拍一张照片,目的是为了对人头,防止有人冒领“工资”。
这位资深兼职者表示,四五个领队同时拉人,是为了保证充场的人数,拍照、建群则是为了方便管理。
15:57
只能买18元以下奶茶
下午3点刚过,“暖场”的人数达到了要求。眼看着还有人源源不断赶来充场,“一路如风顺”连忙叫停了仍在拉人的同伴:“不要再拉人了,等下人数超了你会倒霉的。”
最终,“20日第二批顾客签到群”聚集了34个人,5个人是领队,其余29名兼职者名字被要求改为A1、A2等代号。
29名兼职者名字被要求改为A1等代号
记者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兼职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大多三五成群,很多人明显不是第一次来了。
“我就打算蹭一杯奶茶。”一个落单的姑娘和记者解释了她来兼职的原因。
“大家今天可以点18元以下的奶茶系列,其他产品一律都不允许点,点了也不能报销,所有买完的小票必须自己留好,下班报销……”
跟着领队,记者一路来到了人民广场香港名店街内的地下美食城。
下午15点57分,在经历了57分钟的等待后,领队终于在群中通知,“A1、A2现在集合”,记者成为了当天下午这批人中,第一个要去“排队买奶茶”的人。跟着领队,记者终于见到了这次暖场兼职的主角——“茶芝兰”。
这家店就开在地下美食城的旁边。
“请问喝点什么吗?”
“生打椰奶有吗?
“没有。”
“那你们有什么?”
“现在只有奶茶系列。”
根据安排,记者最终在18元以下的奶茶中,选择了一杯“琥珀黄茶”。
18元以下的奶茶选择品种非常有限
奶茶的味道尚且不论,记者发现,这家店似乎尚未做好开业迎宾的准备。尽管菜单上琳琅满目,但许多茶饮都处于无法制作的状态。
兼职者轮流被安排去排队购买奶茶
当日,在记者购买“琥珀黄茶”后,领队“小鸭哥”要求记者,在旁边的休息区落座,呆满10分钟后再返回美食广场中。
16:24
所有人在奶茶店前排队摆拍
返回美食广场后,记者开始了漫长等待。在这里,“相互谈论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话题”是不被允许的。5名领队坐在美食广场的各处,留意着兼职人群的状态。一时间,参与奶茶排队兼职的人,占据了美食广场的大半空间,大家大多低头摆弄着手机,相互之间不太说话。
在微信群中,每隔约15分钟,就有2个人被叫出去购买奶茶。“茶芝兰”奶茶店门前,始终保持着不时有人买奶茶的状态。
然而,这样稀稀疏疏的人流,明显达不到“网红店”客满盈门的效果。正当记者对商家雇人排队的用意感到疑惑时,领队突然在群中发出通知“所有人过来集合”。
29名兼职者在“茶芝兰”门店前排起长队
在领队的安排下,29名兼职者在“茶芝兰”门店前排起了长队。微信群中,领队反复叮咛“现在只排队,不下单”。
显然,这是“群演”们当天最重要的一场“戏”。
领队们认认真真地指挥着兼职者们调整队形:“大家散开一些,站得自然些,我们拍个视频。”“一切如风顺”说。
摆拍持续了将近30分钟
16点51分,在拍摄到满意的画面后,领队让其他兼职者们返回美食广场,只留下A7、A8两位兼职者继续买奶茶。
19:00
领队在“签退群”中发放工资
完成拍摄后,整场兼职的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负责安排进度的领队“小鸭哥”不紧不慢地喊人排队——每2人一组,每组之间的时间间隔被精确控制在13到15分钟。
领队“一切如风顺”也放松了下来,还与暗访中的记者闲聊了起来。“很简单的,最大的项目,就是拍视频,排一次队,然后拍个照片。”“一切如风顺”说,
“它现在主要是推广,完了(可能会)有加盟商加盟。”“一切如风顺”说,这已不是他一次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担任领队,此前他还为其他奶茶充场排队过。
“你看我上次去的这家,有多个口味,奶茶看着就高级。”“一切如风顺”向记者展示了他为其他品牌奶茶充场时拍的照片。
“说简单点,我们就是充场啊。再说不好听点,我们就是托儿。只要是正规的,我就不怕对不对?”“一切如风顺”说。
18点56分,29名兼职者均已完成了排队“买”奶茶这一要求。结束前,“一切如风顺”等5名领队,也各自到“茶芝兰”“买”了一杯奶茶。
排队结束后,所有人再次拍了一张集体照
喝完各自的奶茶,领队们又将兼职者们带回了下午集合的空地。所有人再次拍了一张集体照,然后排着队找领队“报销”了手中的奶茶小票,并再次扫码,被拉入了一个“21日第一批顾客签到群”中。
领队说,“工资”是在群内以红包的方式发放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中途溜走,他将无法进入新的群领到工资。
7点27分,“工资”红包被发入群中:工资为每人40元。
“排队”4小时后,总算领到了40元“工资”
兼职群中,“小鸭哥”、“一切如风顺”等领队又发出了新一天兼职邀请:“招奶茶排队群演暖场100名……”
11月21日清晨,没有继续参加当天奶茶排队的记者,被移出了“21日第一批顾客签到群”。
记者调查:
排队视频用在加盟招商
自11月20日起,截至记者12月11日正式致电“茶芝兰”当日,记者在兼职群中看到,时间、地点、人数要求近乎完全一样的人民广场附近“奶茶排队群演暖场”兼职,持续了至少21天,每天分为上下午两场。
如果这些“奶茶排队群演暖场”兼职都是为了“茶芝兰”服务,以每天实际到场60人计算,在不考虑领队抽成的前提下,雇佣者至少要为这场“奶茶排队群演暖场”花费5万余元。
记者尝试联系“茶芝兰”一探究竟,遗憾的是,截至记者发稿前,“茶芝兰”方始终未予回复。
那么,“奶茶排队群演暖场”是不是真的为了吸引加盟商,而非普通顾客呢?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记者拨打了“茶芝兰”印在奶茶杯上的加盟热线。很快,一名自称“娜娜”的“项目负责人”联系了记者。
“娜娜”告诉记者,“茶芝兰”的确正在招商,如今在上海市范围“下放”了7个“城市合伙人”名额,每个名额原价是25万元。如果记者能“抢”在前期付款,还能获得额外优惠。
“如果您抢在前期招商样板店阶段的话,还会给到一个5万块钱补贴,补贴完之后的价格,就是20万元加1万元保证金,就能成为整个上海市的‘城市合伙人’。”“娜娜”说。
为了让记者放心,“娜娜”还给记者发来了两段人民广场店的视频,视频中的画面,分外眼熟。
“茶芝兰”负责招商的“娜娜”发来的排队视频
在记者曾暗访排队的那家“茶芝兰”门店前,大约30个人将“茶芝兰”团团围住。排队者人流的分布,和“一切如风顺”当日指导的队形一模一样。视频中,所有排队者都在低头看手机……
为了进一步确认“茶芝兰”的实际经营情况,记者向“娜娜”提出,能否到她提到的3家门店转一转。
没想到,前面还声称所有门店日营业数据在1万元左右的“娜娜”迅速改口了。
她强烈建议记者,去人民广场店转转就可以了,“另外两家店现在还没有筹备完善,暂时还看不出来啥,没有正式运营”。
根据“娜娜”的建议,11月24日,记者避开“暖场”时间,再次探访了香港名店街内的“茶芝兰”店。结果,记者发现,“茶芝兰”店面依然空空荡荡,店内能够提供的依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奶茶饮品,菜单上的大部分饮品,都无法制作。
得知记者想要加盟“茶芝兰”,附近的商家均连声阻止。
“你不要被骗了。”附近一家奶茶店的老板说,“哪来的上万元的营业额,不可能的。”
“我们都觉得他们家很奇怪。”一个经营服装生意的小姐姐告诉记者,“我们这边商场周一到周五没什么人,周六、周天人多一些。他们家每天都会突然那么多人出来排队,有的人一天还会看到好几次,比较离谱。”
“领队”揭秘:
奶茶排队充场数量激增
在资深领队“京哥”看来,发生在“茶芝兰”人民广场店的一幕,不过是“充场”类活动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入行至今,“京哥”组织过很多次“充场”活动。他演过参加会议的高级白领,娱乐节目的拍手观众,为各大APP做过线下地推,也承接过许许多多需要组织临时工参与的展会活动。
最近一年,“京哥”明显感觉到,奶茶排队充场的需求增多了。
“我一个朋友接了好几个活动,都是奶茶的,其中有一个还蛮有名的。”“京哥”说。那个比较有名的奶茶品牌,找人充场的目的,主要为了增加“网红打卡”的数量。
“现在比较流行这种,就是排队充场的,装成粉丝去‘打卡’,然后发一些评论在小红书、抖音上。”“京哥”说,此类“充场”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一次,不过商家对“充场”者的发帖质量要求不高,“新注册的号也可以”。
在“茶芝兰”排队充场的人群
“京哥”透露,大多数“充场”类兼职,工资都比较低,但人数需求比较大。为了短时间内招募大量“充场”人员,“领队”们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门道。
其一,就是“换群”。
“比如说,你有5个群,我有5个群,我们俩交换就有10个群。这样换下去就裂变了。像我自己有200多个群。”“京哥”说。群发消息,能让“领队”们,快速将需要人手的消息散出去。
其二,就是招募下一级领队。
“比如说,我从商家手中接了个单子,我自己肯定要赚钱。然后,我靠自己一个人是找不到100个人的,我要下一级领队帮忙招人,这些领队也要赚钱。大概每一级领队要从每一个人头提20元到30元。”“京哥”说,“一个领队可能只能招到3到4个人,能招到十几个人的领队,都已经算是在这行做得久的了。”
“京哥”说,行业里面做得好的“领队”,其实已经接近于在经营一门生意,他们专职做此类兼职生意,从客户手中接单,承包客户定制的需求,并负责监督和管理整个订单的完成。可以说,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京哥”这类人的身影,
在“茶芝兰”排队充场的人群
“2016年我刚入行时,主要帮APP做地推。那时候,只要有一个新的APP上市,我们就会一拥而上,几个领队一起,将这个APP在上海的地推项目包掉。做了2年之后,2018年APP地推的单子突然就没有了。”“京哥”说,奶茶排队充场的需求,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今年尤其多,而且每次活动的时间都很长。
“像去年只是开业那几天做一做,今年的(奶茶排队充场)时间都很长,一做都是十天半个月。”“京哥”说。
对话“充场人员”:
有人想赚零花钱,有人以此谋生
那么,领队招募的这些来排队充场的人,都是哪些人呢?为了回答这个疑问,记者又参与了一次“充场”兼职,
01
清闲广告人:离家近打发时间
在集合点附近,记者遇到了一个身着蓝色冲锋衣的高瘦青年,他熟练地向“新手”们普及起展会充场的流程。
高瘦青年称,自己已从专科院校毕业多年,如今从事广告行业。
最近一周,他总有那么几个工作日没事做就选择了兼职,“反正集合点离家近。”
02
失业程序员:暂时兼职谋生
在数十名充场群演中,衣着干净、戴黑框眼镜的“V哥”因为浓厚的书生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V哥”从专科院校毕业已两年,本来在广州从事软件方面的工作,随后跳槽到上海一家公司担任程序员。然而,几个月前,由于公司裁员,“V哥”失业了。
“我有个小兄弟,知道一些兼职资源,就带着我一起做。”“V哥”说,期间他当过小餐馆的兼职服务员、做过展会的临时搬运工,加起来参加了数十场兼职活动,“基本满足他现在的日常开销”。
尽管做兼职很辛苦,但“V哥”说,相较于固定工作,兼职工作也有自己的优势:“做兼职更加自由,上班的时候没空出去玩,做兼职倒是让我去了好多地方,人民广场、陆家嘴、国家会展中心,都去了一遍。”
“其实如果算时薪的话,我上班的时候并不比兼职高多少,还得加班。”V哥说。
03
时尚群演:离家近,有兼职习惯
身穿白羽绒服,烫着精致卷发的“小雪”,在兼职人群中分外出挑。她独自一人站在兼职队伍中,看上去多少有些不太适应。之所以参加这次兼职,是因为集合点离她住的地方特别近,“步行10分钟的距离”。
“小雪”说,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充场兼职。更多时候,她会选择做影视剧的前景群演。这份工作工资相对高一些,也更加有趣。
“不过,你不要相信群演信息里列的那些会来的明星。群演兼职里,除了时间、地点是真的,其他一个字都不能信。”
04
中介小哥:自大学起保持了兼职习惯
“小励哥”也是众多兼职人员中,看上去特别出挑的一个。他不仅年轻,而且打扮得时尚帅气,头发微微烫着卷,一眼看去,似乎还是个学生。
事实上,“小励哥”刚从专科院校毕业不到2年。尽管年龄不大,却是一名兼职“老手”,他甚至能说出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的免费充电口,只因为“之前在这里开过接驳车”。
“小励哥”说,做兼职是读书时养成的习惯。读大专期间,他数不出自己一共做了多少次兼职。因为兼职多,他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可以存下一些存款。
“本来我还说,再也不做兼职了,结果现在又做起来了。”“小励哥”笑着说,去年做房产中介时,忙碌的生活一度让他无暇兼顾其他。今年,他换了一份工作,清闲了许多,但工资也比较少。于是,闲不住的“小励哥”,又重新回到了兼职队伍中。
“做了大概1个月。”“小励哥”说,做兼职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习惯,“哪里缺人就去哪里,更在乎兼职工作是否有趣,性价比是否够高”。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