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火锅店员工如何合理分配?
开个容纳100多人的自助火锅店需要几个员工?这个店130个座位的餐位,除过老板现在7个人。厨房也是4个人,厨房前面3个人,吧台1个人。因为厨房和前面没有大的去分布,厨房忙出来可以收台。洗碗的阿姨加菜,前面这些服务员2个人,可以把饮料还有干货类的都可以加,零食类可以加。
< class="pgc-img">>厨房的忙往前面走,前面忙往后面走。技术人员2个岗位不去来回调位,油炸的、蒸的、调锅的这两个是固定的。所以现在开火锅店要把人员利用到极致,不要大量去招聘人。现在人员工资也高,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开店,不管哪里人员是大头,控制7个人是最合理的。
< class="pgc-img">>如果店面太大,比如1000平米客量可达到200多人,肯定得8-10个人。开火锅店尽可能的把他们每个人培训成多岗位的去执行,这样才会有利润。开店面就是为挣钱的,不懂各类火锅店的,不懂得岗位安排培训的来找我,我是程大个。
头条创作挑战赛#
“做梦都没想过,这985毕业的,最后去火锅店,这书真是白读了,白供了。年薪20万怎么了,就是给200万,也不能去当服务员啊!”王先生(化名)抱怨说道。那么,他口中的985毕业生去火锅店当服务员又是怎么回事呢?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年薪20万,985毕业生该不该当服务员?
原来王先生是在网上看到的这条新闻,让他感到心塞。这条新闻爆料一家火锅店招聘服务员,年薪20万,要求是985毕业,招聘负责人还表示他们之所以会招聘985,就是想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入公司团队建设。而且招聘信息对岗位要求是从拖地、端盘子做起。
而恰好,王先生的儿子也是985毕业,正处于找工作期间。在王先生眼里,当初自己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上名牌大学,目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够找到体面的工作,有可观的收入。如今看到了火锅店的招聘信息,王先生觉得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这种地方面试。毕竟是985名校毕业,再不济考公也比这个强。
可对于这件事,王先生的儿子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介绍说:“虽然我没有去面试,但是年薪20万这个待遇的确是可以考虑一下,大家毕业都是为了找工作挣钱,哪块挣得多就去哪呗,只要靠自己劳动所得,就没什么可丢人的。”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像985高尖学校的毕业生,最后都去了哪里呢?其实有一部分高尖学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都会选择出国深造,继续学习,提升自己。而另外一部分高尖毕业生会选择一些名企工作,还有少部分选择了考公。这些毕业生都有共同点,那就是毕业后都去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很多人都觉得这家火锅店是贬低了大学生,是搞的噱头,看似这家火锅店是赢了,可真正的输家却是“985”毕业生。这么说,是因为一则有争议的招聘启事再次固化了“985”毕业生这一群体给世人留下的刻板印象。
985名校毕业工科女转行干起了养鸡场
在世人眼中,作为985高校毕业生,应该比普通大学的本科生找到更好的工作,然而殊不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学历真的没有年薪重要。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就是985毕业生,家里就我这一个独生女。我学的是农学专业,但毕业后的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创业,经过分析和市场调研,我觉得自己创业干养鸡场是不错的选择。所以我瞒着家里辞去了年薪30万的外企工作,回到了农村老家。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吧,好在我比较幸运,有了好政策扶持,现在养鸡场规模也扩大了,我倍感欣慰。”孙女士(化名)说道。
其实,“985”院校毕业生不应沦为某种身份标签。客观而言,除了学习能力的肯定之外,他们也只是一群普通的年轻人,如此而已。在漫长人生道路上,只要保持初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比什么都重要。不能让985束缚住自己真正的梦想。做一个积极努力向上的年轻人,何乐而不为呢?
日,陕西西安的锦里火锅店优先录用听障人士当服务员的暖心举动走红网络,因与店内服务员交流时通过手牌和写字板,这家店被顾客们评为“最安静”的火锅店。
据该店的老板张先生介绍,早在五年前创立品牌的时候,他就想为听障人士提供职位、创造就业机会,“创办品牌之初,由于朋友的亲人中有一位是聋哑人士,我就在想这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能不能有机会为他们创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共同工作的环境”。
张先生认为,对特殊群体最大的善意,不是提供了多少特殊的照顾,而是结合他们自身的情况,在适当的岗位上,给予他们同等的待遇与机会。于是,包括他在内的几个合伙人开始为这个特殊群体如何在火锅店供职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摸索。
由于火锅店内可供选择的职务不多,该为他们提供一个怎样的职位成了困扰张先生的问题。起初,门店的普通员工建议将听障人士安排到传菜员的岗位上,但是后来经实践发现传菜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人沟通与交流,比如:在听障人士传火锅时,由于听不到其他人的声音,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惊吓,端着火锅十分危险。
在几个门店试验之后,张先生决定将听障人士全部换到服务员的岗位上。可是在调整之初,他发现有一些人不认识拼音,在正常的输单器上输单比较困难,容易下错单,“考虑到这个问题,火锅店又将输单器改为iPad菜单,让客人可以自助下单防止他们操作失误。”张先生说,经过四年的摸索,最终确定将店面内前厅所有服务员的岗位换成聋哑人,在客人进门时会先由店长或主管为客人解释流程,而后由听障服务员为客人服务。
他说,截至目前,该品牌在西安已开设6家火锅店,平均每家店有六七名听障工作人员,店外常年贴着招募听障人士员工的招聘启事,每个分店开业之初便会特地招募听障人士,组织店内的普通员工为他们进行培训,“刚开始时的沟通培训进展并不容易,因为店内一直没有专业的培训人员,再加上他们表达句子主谓宾的顺序跟普通人不一样,所以需要依靠普通员工对听障人士长时间的沟通交流来培训相关内容”。
张先生解释,听障人士参与社会正常工作实属不易,旁人的耐心与认同为他们的求职之路奠定了基石。门店内所有听障人士的薪资待遇与普通员工相同,甚至有两位品牌创立时就加入的听障员工,两年后就成为门店的股东。
店内创意
设计三种特别方式与客人沟通
张先生说,为了使听障服务员与客人更好地沟通与交流,店里设计了三种与客人的沟通方式。
第一种是振动手表,客人点击桌上的呼叫器后,听障服务员手上的手表就会震动,并且显示“几号桌需要服务”,随即服务员便会去相应的餐桌进行服务,“这种方式既便捷又可以提高效率,相较于传统的点单方式,此举在保证对客人及时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可以利用科技为听障人士提供便利”。
第二种沟通方式便是呼叫器旁边的爱心手牌,每个餐桌上备有“买单”、“啤酒”、“加汤”等字样的爱心手牌,客人在用餐过程中通过举手牌来提示服务员。张先生描述,即使是在顾客盈门的午后,店内也是井然有序,需要服务的客人会举起旁边的手牌,服务员拿着客人需要的餐食来到桌前。
第三种沟通方式便是拿起桌上的笔和小本写字进行交流。
来门店消费的客人大多都对店员的服务与环境表示满意,网上也不乏关于锦里火锅店的高赞评论,不少网友在去过之后表示,不仅菜品可口,企业文化也展现着浓浓的人情味。一位网友这样评论:“他家一直没有特意宣传这个噱头,3年前去吃就是聋哑人士服务,没想到一直在坚持,真的很棒!”前不久顾客小叶带着一家人选择了这家火锅店过生日,她说店家不仅送了水果蛋糕、长寿面,“还有位聋哑女孩用手语向我婆婆表达生日快乐的祝福,一下拥有了俩生日蛋糕,婆婆很开心,我是第一次来,听说听障服务员是这家店的一大特色”。
张先生也表示,他听到最多的评价便是“虽然服务员都是聋哑人,但是丝毫不影响服务质量,没有嘈杂的声音,也可以安安静静地吃饭”。(宋霞 陈萌)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