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讯(记者 王琳)银泰百货北京大红门店(下称“大红门银泰”)餐饮业态近日调整升级,今年10月底前将有包括海底捞、喜茶等4家新店进驻。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大红门银泰在本月内一共要更新4家餐饮品牌。其中,海底捞位于大红门银泰地下一层地铁接驳区域,于10月5日正式开始营业,喜茶位于商场一层东北侧,将于10月中旬开张。与大红门银泰其他餐饮品牌相比,这两家新店在位置上都更便利。此外,南锣肥猫和老字号品牌同和居也将10月中下旬正式亮相。
大红门银泰方面表示,此番对场内餐饮业态的升级调整以年轻化时尚化为主要方向,引入的4家餐饮品牌将成为南城消费市场加速提升的新动力。与此同时,银泰百货不打烊、定时达等新体验正在改变着周边市民的消费方式,未来银泰百货还将为北京南城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体验。
新京报记者 王琳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李世辉
来源:新京报
京商报讯(记者 张天元)9月5日,被誉为北京餐饮界“奥斯卡”的2023北京餐饮品牌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聚势创新 共享未来”为主题,立足行业再出发的关键节点,聚焦餐饮市场新变化,围绕提升品牌势能、释放消费活力、传递美食内核等核心议题,共同探讨餐饮企业如何聚势创新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开启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新航程。2023北京餐饮品牌大会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烹饪协会、北京商报社主办,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支持。
2023北京餐饮十大品牌
总有一些餐饮品牌在行业前端勇敢冲锋,不仅在消费复苏的背景下不断创新实现经营目标,还为践行社会责任做出贡献,引领行业迭代向前。本次大会上公布了2023北京餐饮十大品牌,其中包括大董、东来顺、北京宴、四季民福、西部马华、同和居、全聚德、眉州东坡、瑞幸咖啡、提督(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美超市里的预制菜。摄影/邱利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转眼之间,农历新年已至,北京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四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餐饮消费市场更是烟火气升腾,大排长龙、门店爆单的火热景象随处可见。
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90后、00后成为家庭消费主力,预制菜在节日期间销售十分火爆,《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超、餐馆发现,春节专属预制菜礼盒备受年轻人追捧。
北京餐饮市场迎“开门红”
象征着合家团圆的年夜饭,一直是春节的“重头戏”,今年龙年春节期间,北京餐饮消费市场火热非凡,多家知名餐馆客流量爆满,有的甚至出现“一桌难求”的现象。
大年三十,在北京大栅栏街区全聚德的大堂处人声鼎沸,拿号排队等位的客人将餐馆门口堵得水泄不通。“过年吃烤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喜欢,我们是在除夕前三周预订的包间,一家人难得团聚,多花点儿钱也值了。”北京市民周女士向记者表示。
随后,记者联系了四季民福、马凯餐厅、便宜坊等北京多家餐馆了解到,除夕晚餐时段的包厢基本已经预订完毕,很多客人都是提前一个多月预约的。
除了火爆的堂食,预制菜也成了龙年春节消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例如,全聚德、大董、西贝莜面村等知名餐饮品牌纷纷推出了预制菜礼盒,主打高效、便捷的预制菜再次成了热门年货。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便捷、美味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而预制菜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预制菜火爆的原因。
预制菜年货礼盒销售火爆
各大商超冷冻区,也有了预制菜的专属柜台。近日,《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北京市场发现,多家商超的预制菜年货礼盒销售火爆。
物美超市里的预制菜。摄影/邱利
在北京一家物美超市里,预制菜产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柜台罗列着全家福佛跳墙、鲍鱼花胶鸡、香辣羊蝎子、胡椒猪肚鸡、金汤酸菜鱼、红烧狮子头等“硬菜”,这些预制菜来自西鼎和、老锅一城、谷言、正洋等多个品牌,售价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不仅如此,物美超市旗下“良食记”、永辉超市旗下“辉妈到家”、盒马等商超也均推出了自营预制菜产品。
“预制菜的核心竞争力是便利快捷、省时省力,叠加技术进步、监管强化、营销优化等因素,在春节黄金期预制菜赢得部分消费者认可。”中国教科院体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家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制菜的消费主力,是不具备做饭条件的城市加班族,不擅长做饭的90后、00后新生代,及对饮食品质要求不高的中老年消费者等。
詹军豪表示,各大餐企争先布局预制菜赛道,一方面是因为餐饮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预制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得企业有利可图;此外,相关政策的支持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未来几年市场规模或破万亿元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07万亿元。
不过,尽管预制菜风口趋热,但仍有一些消费者排斥、抵制预制菜。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预制菜行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行业标准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
“一些预制菜产品仍存在安全和卫生隐患。”张家勇指出,预制菜的口感和品质难以保证,其营养和新鲜度也不能与现炒菜媲美。
詹军豪则表示,一方面部分消费者会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营养价值有所担忧;另一方面,预制菜的价格相较于传统菜肴较高,部分消费者觉得性价比不高。
对于预制菜备受争议的现象,他认为,应该从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消费者认知等方面着手,让消费者对预制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可。
张玥指出,未来预制菜产业应该从四大方面发力:一是强化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三是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四是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消费者认可度。通过这些措施,推动预制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詹军豪认为,预制菜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根据市场预测,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在几年内达到万亿级别。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预制菜加工电器等相关产业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政策也将继续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