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讯 记者冯芸清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消息,国庆期间,据初步测算,2022年国庆节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56万人次。其中,11家纳入监测的红色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2万人次,多家旅游OTA平台数据显示广州红色旅游热度排名靠前。
“轻旅游”“微度假”成为国庆出游关键词。据统计,广州市乡村游接待游客445.53万人次,乡村酒店预订率高于市区,网红精品民宿一房难求。
国庆假期,全市文旅系统近4000名文旅志愿者在岗服务。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游客对国庆期间广州文化旅游市场满意度较高,整体满意率99.83%。
消费方面,来自广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广州餐饮市场整体向好,全市餐饮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6%。各大商圈也表现不俗,天河路商圈1-7日预计客流量超12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与今年中秋基本持平;北京路商圈1-7日预计客流量395.3万人次,同比今年中秋期间上升4.9%,预计营业总额3.28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番禺万博商圈1-7日商圈整体客流量达208万人次,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55%;销售额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37%。
线上消费方面,据欧特欧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全市网上零售额预计达240.23亿元,同比增速3.08%。从商品品类看,女装、中西药品、食品酒水等商品销售额靠前。
经记者:王帆 每经编辑:梁枭
3月28日晚间,广州酒家(603043.SH,股价17.46元,市值99.31亿元)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不过利润增幅不及收入增幅。
月饼是广州酒家的拳头产品,2023年销售额达到16.69亿元,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在区域布局上,广州酒家长期以来的主力市场在大本营广东,近年来十分重视开拓全国市场。年报显示,食品业务重点布局华东区域;而餐饮业务从2023年到目前增加14家门店,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广东以外。
月饼销售额创新高
年报显示,广州酒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9.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5.2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广州酒家2023年利润增幅不及收入增幅,主要是由于收入结构的变化。广州酒家主营食品和餐饮。旗下食品涵盖广式月饼系列产品、端午粽、年宵产品等节令食品,核桃包、叉烧包、虾饺等广式点心类冷链产品,盆菜等预制菜肴;旗下餐饮品牌有“广州酒家”(直营)、“陶陶居”(直营+特许经营)、“星樾城”(直营),截至目前门店数分别为26家、38家、2家。
2023年,线下餐饮客流恢复,广州酒家餐饮收入增幅(65.66%)远高于食品制造业务增幅(8.63%),餐饮收入占比提升,食品制造收入占比下降。而由于前者毛利率(19.94%)相比后者(41.12%)低,公司利润增长幅度不及收入。
在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中,广州酒家这样评价2023年业绩:“一方面,紧抓餐饮市场复苏机遇,推动餐饮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另一方面,食品业务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持续巩固优势市场,大力布局华东市场,积极开拓新型商超渠道,整体业绩持续增长。”
广州酒家作为创立于1935年的中华老字号,月饼是其传统优势产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发现,2023年广州酒家卖出了价值16.69亿元的月饼,占收入比重达到34%,月饼销售额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而在上市第一年(2017年),广州酒家月饼销售额仅为8.98亿元。
月饼是广州酒家收入增长的助推器之一。年报显示,广州酒家在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42亿元,是全年收入的约44%。与此同时,第三季度也是全年收入最高的季度,是其他单季度收入的两倍或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月饼也是利润丰厚的生意。在广州酒家所有产品类别中,月饼系列产品毛利率最高,达到52.49%。按照广州酒家2023年月饼产品1.62万吨的销售量计算,月饼平均单价为102.8元/千克。也就是说,公司平均每卖出1千克月饼,毛利就有接近54元。
走出广东,重点布局华东
广州酒家2023年收入结构方面,分区域来看,广东省内市场占比为76.8%,境内广东省外市场占比22.2%,广东作为公司大本营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几年,广州酒家强调走出广东,开拓全国市场。
2022年,广州酒家成立了上海餐饮管理公司,大力推进公司上海门店的建设工作,并表示以餐饮门店为据点,加快推动华东地区业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酒家的全国化策略,是以餐饮门店打响品牌后,再在当地逐步渗透食品业务。在2022年年报中,广州酒家就表示:“深入贯彻餐饮业务‘强品牌’战略,赋能公司食品业务异地加速开拓。”
目前来看,广州酒家的跨区域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年报显示,在食品业务方面,公司以“新区域+新渠道+新平台”为突破口,构筑业务发展新引擎,重点布局华东区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和全面下沉铺货,实现业绩同比增长,为公司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打下坚实基础;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开发专供产品,利用各平台区域优势和渠道特性,铺货覆盖华东、华中、北京、海南等地区,推动省外营业收入增长。
另外,在餐饮业务方面,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开始到目前公司共新增14家餐饮门店,具体来看:新增4家广州酒家餐饮门店,包括广州黄埔大悦汇店、广州番禺敏捷广场店、上海中信泰富店、上海海梦一方店;新增10家陶陶居餐饮门店,其中新开设广州五羊邨店、广州中华广场店,北京朝阳大悦城店、上海龙之梦店、成都太古里店;收购5家授权餐饮门店,包括北京太古里店、厦门SM广场店、深圳宝安壹方城店、深圳龙华壹方城店、上海ONE ITC店。记者统计发现,上述新开店的14家门店中,有8家位于广东省以外。
“陶陶居”餐厅是广州酒家餐饮全国扩张的主力军。记者了解到,除自营之外,“陶陶居”餐厅还存在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授权第三方餐饮管理企业使用品牌并收取费用,这在餐饮行业十分普遍,且有助于品牌的轻资产扩张。不过,记者注意到,在进军广东省外市场时,广州酒家更倾向于以直营、控股的方式加强对门店的管控。
例如,工商资料显示,广州酒家控股孙公司、“陶陶居”餐饮业务主要经营主体——广州市海越陶陶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越陶陶居)旗下全资控股了多个位于北京、上海、成都的餐饮管理公司。
再例如,广州酒家于3月27日宣布,通过海越陶陶居投资新设合资公司,收购陶陶居5家授权餐饮门店资产,这些门店位于北京、厦门、上海、深圳。通过收购,将授权门店转为直营。广州酒家表示,此举将持续推进对授权餐饮门店的整合,不断提升陶陶居公司的餐饮直营门店数量,加强与优秀的餐饮管理团队合作,有利于加快推动陶陶居公司餐饮业务的发展,提高整体的餐饮业务经营能力。
不过,目前来看,广州酒家开拓广东省外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短期的毛利率折损。2023年年报显示,广州酒家省外业务毛利率减少5.24个百分点,主要是公司加大省外的促销力度以提高市场份额。
3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就公司全国市场开拓等问题采访广州酒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内容已公告的为准。”
每日经济新闻
州5月底以来的新一轮疫情反扑,对当地餐饮、文旅、商贸等行业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继荔湾区、番禺区部分地区餐饮服务单位暂停大厅堂食后,广州海珠区宣布,自昨日21时起所有社会餐饮服务单位(含提供堂食的食品销售单位)暂停堂食,可提供到店自取、外卖订餐服务。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多家餐饮商家发现,尽管受疫情影响不少餐饮商家暂停了堂食服务,但仍在外卖平台线上经营,不少门店的外卖订单量在近期还实现了逆势上涨。
餐企外卖订单量大涨
在此轮疫情最严重的荔湾区,最先关闭了堂食服务。
荔湾老字号“孖记士多”于5月29日关闭了堂食,负责人李彩君一度彷徨。“感觉回到了去年疫情的那个时候。堂食做不了,希望只能寄托在外卖上。”
之后,店里的外卖单量迅速上涨。“关闭堂食第一天,我们的外卖订单来得特别猛,营业额远超过之前,一天的订单数将近300单。”李彩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一周以来外卖订单量趋向稳定,外卖营业额比疫情前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
“这段时间我看到朋友圈有不少我们店的粉丝或者我们的朋友,鼓励大家快来点我们的外卖,说‘不要让这些好的品牌因为疫情消失了’。”位于荔湾区康王路一带的“等我餸上門”相关负责人阿熙介绍,目前虽然还有一家门店的堂食正常开放,但品牌把近期运营的重点放在了外卖上。
“我们希望能通过线上平台更好地服务大家。马上快到端午节了,外卖需求可能还会有一波增长,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阿熙说。
影响不仅限于荔湾、海珠等实行临时封闭的区域。
“凉菜·湖南长沙”是一家位于天河区的小店。老板之一的阿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几天店里的外卖订单量和营业额都出现了增长,大概增长了20%左右。
“以往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点外卖,而今在午餐和下午茶时段,多了很多高客单价订单,很多是公司的员工跟同事拼单一起点餐。我们因此还开通了全城送,有些海珠区的顾客也会点我们店。”阿黄表示,由于店里只有自己和搭档两个人,订单做不过来,她们索性关闭了堂食,专做外卖。
“一方面是忙不过来,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原来凉菜都是敞开摆在冰柜上,顾客过来自己夹。我们现在就是在全封闭的凉菜间里出好餐,然后把出好的餐放在店门的大冰柜,外卖小哥来了取走,晚上我们再对冰柜做消毒。”阿黄透露,为了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她们的外卖还选择了食安标签,让餐品增多了一重保障。
做到外卖相关人员可追溯
受疫情影响,近期餐饮品牌“客语”多地的堂食生意比以往差了很多。
“客语”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在广州深耕客家菜多年的餐饮品牌,“客语”的门店遍布广州,包括荔湾区也有两家门店在营。在此轮新冠肺炎疫情反扑之下,公司的堂食受到很大影响,如今全力发展外卖渠道。
“很多人出于安全的考虑,都不会在外面吃饭,这时外卖就是最重要的渠道。从去年至今,我们在外卖渠道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负责人表示,如今大家对外卖安全与否格外看重。
据她介绍,长期以来,“客语”为了保证每天食材的新鲜,坚持餐品的大部分原材料从客家山区运送至各门店,无论是堂食或外卖都必须是在店里现做,以保证餐品的口味和品质。
“从去年至今,我们就一直遵循一套严格的外卖配送流程,在保证产品口味和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我们要求员工要测温、签字,填写外卖安心卡,做到餐品的相关人员可追溯。同时外卖餐品都要全密封,贴好食安封签。”该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即便是疫情形势大有好转的阶段,“客语”出餐都严格遵循这套流程。“这一年多来,我们无形中也给顾客留下了‘安全’的印象。”
所谓“食安封签”,主要用于外卖包装的封口处,采用一次性特殊材料制作,由商家在餐品打包时贴上,如被撕毁,将留下永久性痕迹。消费者可凭此确认自己的餐品在配送过程中是否完好无损,从而杜绝人为或意外因素的食品污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客语”将在接下来在线上推出系列活动。例如,其6月5日将在线上推出“炖汤美食节”,除了有客家经典名汤“客语土猪汤”外,还将同步推出多款美味炖汤。可以让隔离在家或在外的“打工人”喝到营养又安全的炖汤。
餐企选择外卖增加风险对冲
经历了去年疫情之后,不少广州餐饮商家纷纷线上化。当疫情再度来袭,线上渠道所带来的风险对冲,让他们无论是应对还是心态上,都更加从容。
广州老字号煲仔饭“超记煲仔饭”相关负责人阿豹介绍,目前人民中路的门店有十几名员工,这个特殊时期,是外卖维持了店内的正常运营。
南信双皮奶负责人杨小姐也表示,由于过去店里有许多订单是来自游客的。这波疫情导致部分区域关闭堂食,外卖订单也略有下降。但开通外卖,对于店铺意义重大。
“去年疫情的时候,不仅堂食,我们的外卖也关闭了十几天。但这次我们的外卖一直是开通的。因为我们店铺有许多员工,这种时候,他们回老家也很麻烦,只能留在广州。开通外卖,让大家都有工开,也减轻了店铺的压力。”杨小姐透露。
“凉菜·湖南长沙”老板阿黄告诉记者,近期外卖费率有调整,三公里范围内订单的佣金成本明显减少了,她的店刚好是位于城中村周边,近距离的单比较集中,所以大部分近距离订单的成本都降低了,对于捉襟见肘的她,还是能缓解不少压力。
受访的餐饮商家表示,外卖不仅是特殊时期的过渡之举,也是长期运营策略。
“我们背后有多名员工,不管开工与否,我们都是包吃包住的。目前的外卖渠道可以分摊一部分我们的人力成本。”孖仔士多老板李彩君认为,即便广州此轮疫情控制住后,堂食的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外卖渠道预计还会有大幅增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